发布时间:2024-10-16 14:45:3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民族音乐教学探索,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精选了一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各大高校在音乐教育这一方面的发展也开始蓬勃,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绩,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通过分析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的情况可以得知,仍然存在着对民族音乐教育忽视的问题,但是民族音乐是各个民族价值观念,文化思想和民族习惯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与艺术结晶,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要注重对民族音乐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只有从民族音乐教育开展中的问题出发,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完善,才能够弘扬民族文化,促使所有学生都具有爱国主义情怀,这也就意味着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一、民族音乐的概述
由于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教育,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学生在感受学习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其中蕴藏魅力文化。民间音乐是一个国家音乐教育的核心基础,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那是不行的。由此可见,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传播民族文化是极其重要的,学校和教师必须担负起这一重任,并积极研究民族音乐文化,向学生传达音乐中的情感。由于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的历史十分悠久,所以积累的民族音乐极为丰富,在这久远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音乐,无论是风格、体裁还是音调,都丰富多彩,并且还形成了五大类的民族风格音乐,那就是民族器乐、民间歌舞、戏曲、民间歌曲、说唱。无论是这其中哪一大类型,细分都有高达几百种,少则二十多种,这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具有的音乐是不同的,所以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他们所形成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规律,甚至有一些民间音乐极具地域性,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代表的含义也是不同的。
二、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音乐是感性的,所以民族音乐能够直观地反映一个民族具有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甚至能够涵盖这一民族的情感与精神,包裹着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与弘扬必须依靠教育这一途径来实现,所以高校在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时必须注重演奏、演唱等方面,从这些方面培养研究民族音乐的人才。广义的民族音乐是基于民族和一定文化背景下被传承的共体,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得知,民族音乐不仅包括各民族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民间音乐,同时也包括在近现代由中国作家所创作的一些音乐作品。而狭义的民族音乐主要是指前者,并不包括近现代中国作家创作的音乐。一直以来民族音乐都是各个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因为民族音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一个民族情感的流露,它真切地记录了一个民族的痛苦欢乐,寄托了他们的情感与思想。这就意味着民族音乐中包含的情感与精神,恰恰能够体现这一民族的思想和灵魂,也就是这些民族智慧的发源地。
三、目前高校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当前,有不少高校在音乐教学中都加入了民族音乐的内容,但是有关民族音乐的实践仍然存在着问题,所以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完善。
1.教师对民族音乐认知不够
在进行高校民族音乐的教学中,教师作为关键因素,必须通过科学的讲解和引导,才能够确保大学生树立对民族音乐的正确认知。但是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有一部分高校的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认识不够深入,因为他们大多接受的是现代音乐教学,比如古典音乐、西方音乐等,对于本民族音乐的了解比较少,所以并没有建立与本民族有关的完整音乐知识体系。这就意味着高校音乐教师在展开民族音乐教学时,总会不自觉地利用现代音乐的思维去阐述或理解民族音乐,学生在接受这种教学时,也会忽略民族音乐具有的历史性和文化性,缺乏对民族音乐正确的认知。
2.民族音乐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形式和内容是比较独特的,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时,必须使用专业的教材,这样才能够准确传承民族音乐中的内涵与精髓。尽管绝大部分高校开设了民族音乐的课程,但是所使用的教材比较落后,在形式上不够新颖,内容上不够全面,并且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时,总是过于牵强。另一方面,有一些学校对民族音乐教学资源的开发不够重视,他们并没有让民族音乐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
3.民族音乐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古典音乐和欧美音乐的教学,所以无论是教学资源的配置还是课程安排,都会以主要的音乐教学需求为主。比如,在展开音乐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时,通常讲解古典音乐和西方音乐的理论,设置声乐与钢琴等课程。但是对民族音乐来说,这种注重并没有体现出来,即便安排了有关的课程,但是课程的设置较少,通常只有这一专业的学生才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再加上选修民族音乐的学生数量较少,所以基本上绝大部分学生缺乏了解与学习民族音乐的途径,而这是不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播与继承的。4.教师民族音乐素养有待提高由于民族音乐具有极其丰富的音乐内涵、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所以高校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时,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民族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外,还需要对民族音乐的背景文化知识有着充分的了解。但事实是,绝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师所具有的民族音乐专业素养并不高,因为他们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仅仅是形式、旋律等方面,而对于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和文化内涵,则缺乏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部分高校音乐教师在这些民族音乐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仅仅是按照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很少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凸显民族音乐的真正魅力,也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中的丰富情感,因此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不足,总是觉得民族音乐并没有那么有魅力。
四、完善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策略
1.树立重视民族音乐教育观念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必须树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观念,要将民族音乐放在第一位,扭转以往重视西洋音乐、轻视民族音乐的理念。因为观念会决定思维,而思维将会决定方法,最后才能够决定具体的行动和结果,由于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我国音乐人才的重要任务,所以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并没有注重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那么即便学生已经有所获得,他们在社会中也无法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为此,学校必须重视民族音乐的教学,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课程设置、艺术实践,都要做出一些较大的调整,要通过这些措施尽可能向学生灌输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更多的了解,成为合格的音乐工作者。也就是说,高校在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时,要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引,为民族音乐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关部门也应该制定民族音乐传承与保护的政策,保证让高校和大学生都引起重视。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通过一些宣传,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的非凡价值,创造民族音乐传承的氛围。在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处理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音乐形式具有的不同优势与价值,有意识地接受那些西方音乐中的精华。由此可见,高校在开展民族音乐教育过程中,要从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出发,重新审视民族音乐教育,通过民族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促使民族音乐的辉煌再现。
2.深入挖掘民族音乐教材资源
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离不开教材资源的辅助,有科学合理的教材资源,才能够确保民族音乐在传承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所以高校必须深入挖掘民族音乐教材资源,并建立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首先高校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材内容,尤其要注重选择内容丰富表现积极的教材资源,并且要跟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其次,高校除了使用国家统一的教材之外,还要根据所在地区民族音乐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资源,这样才能够确保大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地域性特点。
3.注重课程设置的合理
高校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课程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会直接影响到民族音乐的教学效果。民族音乐的历史十分悠久,但是在高校音乐课程的设置中,并没有作为主要课程呈现出来,一直以来民族音乐的内容都会被穿插在音乐综合课中讲授,很多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少之又少,但是他们却了解贝多芬和莫扎特等一些西方的音乐家,这种现象对于继承与弘扬我国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是非常不利的。另一方面,普通高校在进行音乐课程的设置时,通常按照知识内容体系来展开,这种课程设置虽然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民族音乐中的经典元曲,但是很难给他们留下完整的印象,再加上音乐知识点数量较多并且比较复杂,很多学生很难接受这样的音乐课程。所以高校应该增加民族音乐的课时数量,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与了解民族音乐。与此同时,高校要增设民族音乐的选修课和实践课,这是因为民族音乐通常与某个民族的人文历史息息相关,所以通过实践课程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民族聚居区参观和交流,体会到当地的文化与音乐,真实地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4.建立专业化教师团队
高校在展开民族音乐教学时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民族音乐知识传播的重要人物,会影响到音乐传播的效果,所以教师所具有的技能素养是拓展民族音乐文化的关键,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目前在高校中从事音乐学科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来自不同的高等艺术院校,他们所学的专业是有差异的,所以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确保教学的基础。只有确保高校民族音乐教师具有足够的音乐知识技能和素养,他们才会从理解民族音乐的角度,为学生传递民族音乐的精髓。所以,高校可以引入民族音乐的专业人士担任教学工作,向大学生传授一些民族音乐的知识与技巧,要让学生对民族音乐具有正确的理解和认知;并且可以通过培训提高民族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让他们的民族音乐知识变得更加丰富,这样才能够在进行教学时传承民族音乐。
5.完善教学方法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的身影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所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也应该通过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让他们学习民族音乐。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应该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让学生从多个途径进行民族音乐知识的学习。因为很多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时,很难把握民族音乐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让学生欣赏民族音乐曲目,了解民族音乐的特征。其次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多和一些民间艺人进行交流,甚至是自己创作一些音乐作品,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挖掘我国众多民族的优秀作品,因为不同时期的作品包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背景是不同的,但是共同点都非常丰富。比如抗战时期的黄河大合唱、解放之后的梁祝,这些优秀音乐作品都能够反映不同时期的精神,学生在学习这些乐曲时,他们会被激发出民族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力,而兴趣的培养是要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大概的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他们比较熟悉的经典曲目,从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题材民族音乐的风格。结束语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音乐这一学科的教育目的是用其独特的音乐魅力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而民族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不仅是因为民族音乐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音乐,所以学校应该注重民族音乐的发展,为学生营造民族音乐文化的氛围。
作者:崔琦 羡涛 单位:菲律宾女子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