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5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环保新能源项目,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市科委与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正式签署协议:签约金额500亿元,5年内每年提供100亿元授信额度。
据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介绍,此协议是为了解决国际先进技术引进和产业化所需资金问题。按照合约,双方将每年发出100亿元以内的授信额度,用于支持北京的国际化创新合作项目。
“有个形象的比喻,科技是‘从0到1’,产业化则是‘从1到10或者100’,二者结合,才能让新技术真正变成经济社会效益、生产力。”市科委国际科技合作处处长陈宁解释道。据介绍,500亿元的合同资金,科委不会截留一分钱,将全部用于资助国际化创新合作项目。
此次科委与银行的合作,最大的优势是解决了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撑的对接。市科委将负责筛选、评估、推荐有前景的国际化创新合作项目;银行则根据专业的金融知识,结合科委推荐信息,及时给予合作项目金融支持。
下一代电视机定价权在中国手中
“今后的电视屏幕,可能只有两毫米。”见记者不太相信,投资人杨奇又重复了一遍,“没错,是毫米。”他投资的北京彩比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公司签订了“大尺寸新型显示设备和工艺技术产业化项目”合同,标志着一项新的产业在北京落地。
经历了阴极射线管、等离子显示、液晶显示等技术之后,平板显示技术正向大面积、超薄、低成本、柔性等方面发展,而OLED是全球公认具有革命性的显示技术之一。这种显示板的能耗,也将大幅度降低。不过,目前全球OLED显示产品市场主要是被韩国占领。
今年杨奇的项目将在北京建厂实现量产,更让杨奇兴奋的是,在这个国内市场超千亿元人民币、全球市场超千亿美元的新产业中,他的投资将让中国、北京拥有发言权。
“以前总说国内彩电企业为外国企业打工,几乎没有利润,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说,“下一代电视机的定价权,会在我们自己手里。”
据介绍,在市科委大力支持下,该公司通过国际技术转移合作,采用技术引进吸收和再创新相结合的道路,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核心技术,并成功打破外国的设备和工艺技术垄断,大大降低国内面板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今后,这家大尺寸新型显示设备公司,将向面板厂商提供设备和工艺技术,并帮助国内电视面板厂商进行技术升级换代。
能源与环保成技术转移热点
新能源汽车专场、新能源技术对接专场、低碳环保专场、世界能源研讨会、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专场——在2013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举行的16个专场活动中,能源、低碳环保等占据了至少5个。
在会展领域,环保展和新能源展是直接相关于环境保护的两大类展会。以下以环保、新能源展为切入点,从会展视角看环保展和新能源展的发展趋势,以及会展业对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推动。
5月13日,亚洲规模最大、品质最高的环境领域盛会中国环博会(IE expo2013)将在上海举办。该展会是世界最大环境展IFAT中国展和由上海中贸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EPTEE&CWS合并而成的全新品牌。中国环博会每年一届固定在上海举办,2012年展会吸引了来25个国家与地区的近千家展商参展,展览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53个国家与地区24000多观众参观展会。
“像环博会这样的环保展会,上海每年都有4-5场,展览面积达十多万平方米。今年的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热点,但是包括参展和观展的环保相关企业和观众都还是比较慎重的。一方面水处理整体行业大环境不是太好,另外一方面大气治理由于展品技术分散,企业不知道该挑选什么样的展会。”在大家以为2013年环保展大热的期待下,2013中国环博会组委会的市场部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凸显了环保展的发展并不是坦途一片。
但是3、4月份北京,上海等举办的一些环保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4月1日将在上海举办的环保类展负责人就告诉记者,在环保问题突出的情况下本届展会的招展迎来利好,展览面积较上届展会扩大了22%,将占用上海世博展览馆1号馆和外场。在北京即将于3月21日举办的节能环保展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有10多家室内净化企业要求参加展会,相关企业很是踊跃。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在对中国环博会的寄语中说道:“尽管环保展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随着人们愈加关注环境问题及国家关注环保产业的发展等众多利好因素,环保展会的发展正处于极佳时期。”同时,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网站获悉,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竞争制高点,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抓紧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包括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等。环保展会无疑将成为会展业的一块大蛋糕。
据中国能源协会网站显示,2011年全国有关新能源的展览会就有50场之多。从展会排期看3月到11月,每个月至少有两场展览会,其中6月份更是多达10场展览会。从展会分布看全国布局平均,一、二线城市,能源大省都有举办。从数据来看,新能源展会在会展业占据着一定的份量。
在3月5日开幕的世界五大车展之一的日内瓦车展,30多家制造商展示了约90款“绿色车型”,这些车型或是使用替代能源,或是使用传统燃料但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00克以下。日内瓦车展主席莫里斯・图雷蒂尼说,往届车展上,只有环保主义者和“新技术控”才会关注新能源汽车,而今年的日内瓦车展上,所有的参观者都对新能源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些变化昭示着新能源汽车已经渐渐的成为车展的新宠儿,不仅局限于车展,可以预见的新能源也将成为未来展会的主题。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国新能源汽车展会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每年大概有10―20场专门的新能源汽车展会,而各地的汽车展也都设立有新能源汽车展区。上海一家新能源汽车展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在行业内有种说法是“叫好不叫座”。而展会就是搭建平台让大众消费者真实的触摸感受,试驾新能源汽车;让新能源汽车上下游厂商在展会上都找到自己的商机;让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学术机构,投资商都在这里找到适合的项目。
有趣的是,3月份的政协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乘坐一辆纯电动车参加了多场会议。他表示,应对空气污染不仅要使用科技手段,还应“从我做起”。
(一)总体趋势
1.获批项目总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看,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共批准436个CDM项目,同比增长21.8%。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节能与提高能效、甲烷回收利用三大领域。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358 个,占总数的 82.3%;其次为节能与提高能效、甲烷回收利用项目,占比分别为 8.0%和 6.9%。从减排项目所在地看,排名前三的是内蒙古、宁夏和辽宁,项目数分别为61个、29个和29个,占比分别为14.0%、6.7%和 6.7%②。
2.注册和签发项目总体大幅上涨
2011 年前三季度,我国共有 396 个 CDM 项目在联合国注册成功,同比增长 52.9%;633 个 CDM 项目获获得核证减排量(CERs)签发,其中226个为首次获得签发,签发项目数超过去年同期三倍①。
3.我国在联合国注册签发项目数与减排量均居世界第一
截至2011年10月10日,我国一共批准3,283个CDM项目,其中1,613个项目在联合国注册成功,占全球注册项目的45%,预计年减排量超3亿吨,占全球注册项目减排总量的64%。我国566个项目获得签发,总签发量约4.3亿吨CO2当量,占全球CDM项目签发总量的58%。注册签发项目数和减排量均居世界第一②。
(二)区域分布
近年来,受国家能源政策引导,各地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及经济优势积极开发CDM项目,初步形成以环渤海区域为核心的沿海风电集聚区,以云南、四川为核心的西南水电集聚区,以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等西北部省区为核心的陆上风电集聚区(如图2所示)。其中,云南、四川、内蒙古、湖南、甘肃等中西部地区利用水利、风能等自然优势,项目开发一直处于前列。2011年前三季度获批项目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辽宁、四川、河北、甘肃、云南等省。从减排量分布看,四川减排量居全国第一。具体比较见下述图表。
(三)行业分布
2011 年前三季度获批项目集中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节能与提高能效、甲烷回收利用三大优先领域。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359个,占总数的82.3%;其次为节能与提高能效、甲烷回收利用项目,占比分别为8.0%和6.9%。随着《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有关鼓励发展新能源政策的出台,CDM项目将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进一步集中。在国家各项能源政策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存在如下投资空间。
1.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规划主要目标
我国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思路已基本清晰,“十二五”期间,全国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要达到9.5%以上。(1)水电方面:政策将着力推动西部8个千万千瓦级水电基地建设,至2015年底,常规水电利用规模要达到2.6亿千瓦,年发电量要达到9100亿千瓦时,抽水蓄能利用量要达到3000万千瓦。(2)风电方面:至2015年末,并网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要达到1亿千瓦,年发电量要达到1900亿千瓦时。其中,分布式风电累计装机要达到2500万千瓦。(3)太阳能发电方面:至2015年底,光伏发电装机要达到900万千瓦,光热发电装机要达到10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推广面积要达到4亿平方米。(4)生物质发电方面:到2015年末,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建成规模要达到1300万千瓦。其中农林生物质发电将占主导地位,规模将达800万千瓦,垃圾发电和沼气发电的规模次之。
2.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布局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来国家的大力发展,规模化应用的新能源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集聚特征。(1)太阳能光伏产业:形成了以长三角为制造基地、中西部为原材料供应基地的产业分布格局。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最早的光伏产业基地,随着产业链延伸,江西新余、河南洛阳和四川乐山等地已经成为国内硅片制造和原料多晶硅基地。(2)风电产业:环渤海区域是国内外知名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的聚集地,长三角区域也形成了一批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而西北区域是风电场建设的集中区。(3)核电产业: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海,核电装备制造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地区。中国以建成的4座核电站与在建的13座核电站均分布在沿海地区,而主要核电常规岛、核电供应商及其制造基地则主要分布在四川、黑龙江。(4)生物质能产业:我国2/3以上的生物质资源集中在内蒙古四川、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12个省区,约70%的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液体和气体燃料产业分布在这些省区,其他省区相对较少。
二、我国在CDM项目上的绿色信贷投放同业比较
自1995年起,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委就对绿色信贷业务高度重视,我国商业银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相继出台环保和节能减排信贷政策,扎实推进绿色信贷业务,特别在推动CDM项目发展中做出了许多积极贡献:
1.农业发展银行:重点支持农村能源开发及环境改善项目农发行集中信贷资源,重点支持符合农发行业务范围的农村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及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约利用等以改善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的重点工程项目。截至2010年底,农发行涉及节能减排贷款余额437.01 亿元,比年初增加 114 亿元,增幅 35.29%。
2.工商银行:将推进绿色信贷作为长期重要战略工商银行2011年4月正式向全行下发《绿色信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将推进绿色信贷作为该行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之一,并且提出了构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绿色金融机构的发展目标。截至2010年末,工商银行绿色经济领域项目贷款余额已超过5000亿元,同时环境友好及环保合格客户数量及贷款余额占该行全部境内公司客户数量及贷款余额的比例均在99.9%以上,其余的不到0.1%的客户和贷款也正在环保达标评审的过程中。
3.中国银行:加强合作,绿色金融服务规模快速增长中国银行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截至2010年底,中国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1900亿元,全年新增绿色信贷400多亿,同比增长27.8%。中国银行因在绿色金融方面的突出成绩荣获2011年度中国金融高峰论坛“绿色银行创新”奖。
4.建设银行:鼓励信贷资源向绿色倾斜,强化绿色审批建设银行遵循赤道原则,采用更高的信贷标准、更系统的信贷流程,在项目融资业务的风险评估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和社会风险因素。出台《中国建设银行绿色信贷营销指引》,指导全行优先考虑绿色客户项目,鼓励信贷资源向绿色倾斜。为强化绿色信贷审批,制定54个审批指引,涵盖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将环保节能作为贷款项目审批的硬性条件。截至2010年末,建设银行在包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诸多领域的贷款投放已超过3300亿元,绿色信贷业务在近三年里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高速增长①。
5.交通银行:对信贷客户和业务实行环保分类管理交通银行《2011年行业信贷投向指引》,深化绿色信贷在行业准入中的应用与要求,努力追求对环保优秀客户的精细化管理。截至2010年末,交行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类客户数占比98.83%、授信余额占比99.48%,分别比上年末提高0.56和0.16个百分点。以低碳经济、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为显著特征的环保优秀客户达700余户,授信余额达1023亿元,贷款余额达675亿元②。
6.浦发银行:创新绿色信贷合作,积极支持建筑节能浦发银行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不断推出绿色信贷服务。2008年,浦发银行在全国商业银行率先推出针对绿色产业的《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为国内节能减排企业提供全面高效的综合金融服务。2011年5月,该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顺利签约,在国内同业中率先推出建筑节能融资特色金融产品;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在上海分行试点成功并批量发展,多个大型项目正稳步推进。
7.兴业银行:进一步拓宽绿色信贷服务区域与行业领域兴业银行通过进一步探索绿色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再造,将绿色信贷创新理念逐步渗透至全行各个相关的管理与业务条线,先后推出“8+1”种融资服务模式,并为碳交易前中后各环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该行全国所有分支机构均已开办绿色金融业务,项目遍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中部、西部和海西等主流经济区域;涉及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碳减排、污水处理和水域治理、二氧化硫减排、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领域。截至2010年12月末,该行累计发放节能减排贷款1012笔,金额478.68亿元③,其中为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利用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融资支持的贷款余额为119.11亿元。
三、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投放空间
从我国CDM项目的发展现状、国内主流银行对CDM项目的投资布局以及我国银行监管机构把绿色作为信贷的考核重点三方面加以判断,建议我国商业银行在“十二五”期间,根据我国绿色信贷的需求方向抓住以下机遇:
1.全球碳交易供小于求
据前不久正式的《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1):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预测,目前在全球碳交易供小于求,缺口在45,266,854吨左右。即使已获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执行理事会注册的项目只有50%得到签发,未来每年收入也可达到10亿美元①。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我国投资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