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3 09:55:0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动物疾病的预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关键词:水产养殖动物;传播途径;养殖管理
中图分类号:S9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25
1 切断传播途径
为了避免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造成巨大影响,在工作中就应该及时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这样才能够真正把疾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1 建立隔离制度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一旦产生之后就应该建立起隔离制度,尤其是传染性疾病更应该建立起完善的隔离制度。要采取严格隔离措施来避免疫情传播、蔓延。疫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害人害己,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对已已发病的池塘和地区需要及时封闭,池内的养殖动物不能够在向去其他池塘或者地区转移。专业人员还应该及时清理发病死亡尸体、一旦发现之后就需要及时掩埋、销毁。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产生更大危害。
1.2 采取消毒措施
在工作中还需要及时采取消毒措施。苗种放养前就需要先行消毒,无论苗种是否健康都需要进行消毒。高锰酸钾、漂白粉是最常见的消毒药品,对于这些消毒药品应该是结合实际需要来进行灵活消毒。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工具进行消毒。水产养殖过程中是需要利用各种工具的,对于木制工具、塑料工具以及网具等都需要进行严格消毒。
1.3 具体隔离措施
对病原传播进行有效隔离是避免动物疾病造成巨大危害的必须措施。在实际隔离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养殖环境来采取针对性措施。养殖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病死或者已无可救药的动物,此时就应该及时深埋或者销毁。为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就需要在远处销毁;对于那些带有病原的动物要及时发现,及时隔离,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防止传染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对于曾经使用的工具也需要进行消毒,病原也能够通过工具来进行传染。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为了避免造成传染,那些有条件的地区和场所还可以设置专门工具。
2 提高种群免疫力和抵抗力
为了保证安全,在工作中还应该进一步提升养殖种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在工作中要加强健壮苗种的培育和放养工作。在苗种生产过程中要选择那些经过检疫之后不带传染病原的亲本。
为了保证他们能够茁壮成长还应该投喂优质饲料。饲料的选择对整个生产过程是会产生影响的。在平常养殖过程中应该坚持人工投喂饲料,这样做才能够满足养殖群体大量和全面的营养物质需要。与此同时还应该结合不同养殖对象和发育阶段来选择最佳饲料原料。这些饲料原料也应该进行合理调配、精细加工。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保证鱼、虾类等水产养殖动物都能够吃到营养全面的饲料。优质饲料对于提升水产养殖动物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与此同时在工作中还应该进一步降低应激反应。从以往经验来看,实际工作中凡是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都是可以称之为应激原的。所谓应激反应主要指的是养殖动物对应激源的反应。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如果应激过于强烈就会使得养殖动物能量消耗过大,最终导致其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这样动物患病的机率就会增大。正因为如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就必须要进一步创造条件来逐步降低应激原强度,这样做将能够有效维护和提升机体抗病力。
3 重视养殖管理
为了提升实际工作水平,还应该高度重视养殖管理工作,要逐步提升养殖管理水平才能够实现对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有效防治。要从用水和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来采取措施。
在用水方面进行科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保证养殖过程中具有良好水质,有助于避免水产养殖动物受到原生物侵袭。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水质各参数的监测管理,这样有助于帮助人们及时了解水质动态变化情况,还能够及时纠正那些不利于养殖动物生长的因素。亚硝酸盐、溶解氧、水体透明度、非离子氧是最典型的指标,在用水管理中要高度重视这些指标的监测。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一旦产生就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为了避免产生巨大疫情。在平常工作中就需要重视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来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综合预防水平。真正有效提升养殖水平。本文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
1.1普通疾病
畜牧养殖业常见的动物疾病主要有外科疾病、内科疾病以及产科疾病等,其中外科疾病主要是在养殖过程中,动物身体外部受到损伤,例如眼病。内科疾病主要是呼吸道或者消化道疾病,或者内分泌疾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产科疾病,主要是动物生产后,护理以及生产过程出现问题[1]。
1.2传染疾病
传染疾病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是一种最难控制的疾病,传染疾病主要是因为病原体传播,如狂犬病等,这一疾病能够借助细菌、寄生虫或者病毒等3种途径传播。传染病的传输速度较快,动物感染可能性较大,同时发病率也较高,在当下养殖中是很难预测的。
1.3寄生虫疾病
寄生虫疾病在当前畜牧养殖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而这一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动物体内或体表出现寄生虫。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有蠕虫、螨虫等。这些寄生虫会在动物体内吸收动物的营养,而吸取物当中也包含病毒等,因此寄生虫也会成为传染病的传播体。
2畜牧养殖业动物疾病产生原因
2.1动物自身原因
部分动物幼崽出生后就已经感染了疾病,主要是因为在母体携带相应病原体,这一疾病暴发存在不定期性,要想对这一疾病进行有效控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对母体进行病原检查,从而能够从根源上避免幼崽出生后就有病症。
2.2环境因素
动物所生长的环境是导致动物发病的主要原因,在畜牧养殖业中,因为动物的生长环境有所不同,如果环境当中产生了对动物生长不利的因素,则会促使动物新陈代谢难以正常运行。这就导致动物体内的营养失衡,然后在动物的身体上表现出来,形成一种病理状态,这就促使动物在这一环境中出现疾病,如卫生环境等的好坏直接给动物的健康带来影响。
2.3人为原因
畜牧养殖中,因为饲养人员饲养方式不科学,没能对养殖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疾病进行有效防控,或者即使发现了动物出现疾病,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不能对症下药,即使治疗,也会出现用错药现象。此外,养殖人员缺乏养殖经验,没能进行及时通风处理,导致养殖舍内空气不流畅,病原就会在空气集聚,从而引发不可预计的后果[2]。
3畜牧养殖业的动物疾病防控措施
3.1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建设畜牧养殖场时需要对气候条件以及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详细考虑,同时结合动物生长特点,对养殖地址进行合理选择。一般而言,选择地势较高,同时通风情况良好的地方最佳。确保动物生长环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与此同时,进行畜牧养殖过程中,最好远离居民区,因为动物粪便会给居民区带来污染。
3.2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对于畜牧养殖而言,好的环境对于动物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对养殖环境进行科学管理,需要注意空气的流通性,部分疾病有可能会因为空气而传播,因此需要对环境进行有效管理。保障养殖环境的卫生和通风情况良好[3]。
3.3做好防疫工作
在畜牧业养殖过程中,对动物疫病进行定期预防十分重要,相关养殖人员需要对动物进行疫苗接种,避免出现疫情。对动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严密观察,针对新生幼崽进行病毒抗体的疫苗接种,而对于已经感染疾病的动物而言,需要进行及时隔离,避免病原二次感染,提前进行防疫,防疫期间对已经防疫过的动物进行记录,为下一次防疫奠定基础。
3.4对养殖场进行科学管理
进行动物疾病防控工作,需要做好日常的养殖场管理。相应养殖人员一定要对饲料进行严格检查,保障人畜安全以及健康。对养殖场进行严格清理,保证养殖场的清洁,防止滋生细菌和寄生虫等,以免给动物健康带来威胁。对饲料进行管理时,一定要科学配比,结合动物的营养需要进行饲料的配制,进而保障动物抵抗疾病的能力。
3.5科学进行疫情处理和善后
随着禽流感、SAPS等大规模疫情的爆发人们发现从家畜到野生动物,动物疾病给社会安全带来的损失都可能是灾难性的。动物疾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也自然而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1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动物疾病一旦爆发,不仅对经济效益是一次重大打击,而且对人们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很大程度的危害。因为对动物疾病预防工作的不了解和轻视,导致大规模养殖场所极易爆发动物疾病,并且容易扩散和传播,一旦疾病爆发就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治疗。导致经济效益降低,如果疫情无法及时控制造成人畜交叉感染,如禽流感、SARS病毒和非洲埃博拉病毒这样的疫情一旦爆发,治理难度非常大,将给公共卫生事业造成严重威胁。
2国内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发展趋势
2.1国内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现实情况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家畜的年饲养量可达20亿只,禽类饲养量更是高达160亿只以上水产品也达到3600万吨以上家养宠物的饲养置也在逐年增长。虽然我国在动物预防和治疗方面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步,养殖企业针对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工作也有所加强,但面对动物疾病爆发的严峻形势,我国的动物疾病防治工作依然有一些不足之处。国家动物疾病防治技术相对落后海关检疫过程中制度不够完善等方面依旧有待改进。
2.2国外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技术情况
国外的动物疾病防治工作相较于国内来说要好一些。以狂犬病的预防为例,大部分狂犬病是通过家养犬与野生动物的接触将致病病毒携带到身上,主人在与家养犬接触这样的途径传播给人类的。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几十年都没有出现狂犬病,因为家养犬管理的工作到位;还有是因为野外狂犬病毒携带率非常低,他们通过向野外大规模抛洒带有疫苗诱饵的方法,有效的控制了野生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3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技术措施
近年来爆发的大规模严重疫情,多数是由于动物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治疗,动物死亡后尸体没有得到妥善处理,进而产生环境污染,造成了动物疾病爆发。经历了SARS和禽流感的肆虐之后,人们对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3.1重视畜牧养殖工作的日常管理
首先,在养殖过程中动物的饮食要保持卫生和健康,定期的消毒和通风对控制疾病的爆发有着积极作用,对养殖环境温度、湿度的调控也要进行合理规划,在适宜动物生长的同时,对致病菌的控制也非常重要。其次,控制养殖的规模,不要为一时的利益遮蔽双眼,健康科学的发展才是畜牧业未来的方向。历史已经给了我们教训,畜牧养殖工作的管理每个细节部马虎不得。
3.2做好针对动物疾病的免疫检疫工作
动物疾病的预防主要采用注射疫苗的方式,疫苗在动物体内形成抗体可以阻挡病原体的入侵。但是注射疫苗的防治方式是有时间限制的,养殖者应及时对养殖动物进行新疫苗注射,避免出现疾病隐患。对动物的检疫应做好两个方面:活体检疫,检验部门应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对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检疫,保证市场流通的部是合格产品;屠宰检疫,要确保没有疾病的动物才能进行屠宰,对带病动物应及时处理和销毁。
3.3针对动物疾病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理制度
面对动物疾病引发疫情时出现大范围、快速传播感染的可能性,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理制度对于疫情的及时发现和控制必不可少,也是控制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的有效手段。
3.4对大众推广动物疾病防治的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