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计算机编程初级教学

计算机编程初级教学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13 11:11:1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计算机编程初级教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计算机编程初级教学

篇1

中图分类号:TP312.1-4;G652

C语言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通用编程语言,被广泛应用于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1-2],大多数计算机专业将其作为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

对于初学者,C语言具有抽象、使用灵活等特点,这给程序的编写、调试、阅读带来了许多不便;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容易遇到难以下手、语法、系统等问题,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3-4]。

针对学生学习C语言存在的困难,分析了困难的内在原因,对现有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对C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1 C语言学习困难的内在因素分析

对于初学者,往往觉得C语言学习比较困难,其原因主要包括:

1.1 专业背景不充分

初学者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不够充分;没有深刻理解现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von Neumann体系结构的核心思想――存储程序思想。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基础知识,必然使程序设计停留在一个比较浅显的层面,不能体会程序设计的艺术性、创造性等独特魅力。

1.2 文科式学习方法

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方法还停留在“文科”学习方法,症状表现为:上课能听懂,书上的例题也能看明白,可是到他们自己动手做编程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其所谓的看懂听明白,只是用文科的方法记忆或了解肤浅的语法知识。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工科性课程,如果没有深刻地理解C语言的语句的执行过程是不会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纸上谈兵”式的光学不练是学不好C语言的,只有使用C语言自己编写代码解决了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

1.3 算法分析不够

初学者认为计算机是“全能的”,计算机就能自动完成事情。而事实是:现在的计算机智商几乎为0,要想让计算机完成预先给定的任务,就必须告诉计算机“做什么”以及“怎样做”。因此问题解决就是设计一个做事情的步骤,告诉计算机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最后一步做什么。而人是通过程序设计语言来引导计算机完成这些工作,因此还需将每步实现转换为具体实现的程序代码,其中需要涉及对步骤过程进行抽象、总结、发现这些步骤过程中的规律等,而这一步往往是计算机编程的最难一步,恰恰是这一步使得大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从而造成学生不想学程序设计的最主要的原因。

2 C语言编程能力逐步提高步骤

C语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好C语言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将C语言程序设计过程分为如下4步:

第1步:验证性练习。这一步要求学生首先把书本上的例程读懂,然后按照教材上的程序实例进行原样输入,运行一下程序是否正确。

这一步要求:基本掌握C语言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地输入、编辑C程序;初步记忆所学章节的知识点、养成良好的C语言编程风格。输入程序前,要让学生知道程序中包含的变量个数、变量类型、每个变量“扮演”几个角色、每条语句的功能、整个程序算法思想是什么、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直到最后一步做什么都应该清清楚楚,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代码输入,而不是“打字练习”。遇到错误时,从第一条错误开始逐条进行修改,每改正一个错误就立即编译直到程序运行成功为止。

第2步:局部改动。在第1步输入的C程序代码的基础上进行试验性的修改并运行,看看程序结果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结果变化的原因,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这一步和第一步是同步进行的,实现“输入”加深知识的记忆,“修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

如:编写程序实现1+2+3...+100之和。

#include

void main()

{int i,sum=0; //变量定义

for(i=1;i

sum=sum+i;

printf("sum=%d\n", sum); //结果输出

}

第1次:将for(i=1;i

第3步:照葫芦画瓢。在书上已有例程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相似功能的程序。比如:书上例程给出了求1―100的和,在给学生布置上实验作业时,可以布置求2+4+6+…+100、或求1*2*3*4*…*n等相类似的实验作业。这样,学生就能在求和程序的基础上就行小幅度的改进,实现新的程序设计。

第4步:进阶提高。经过上述过程,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C语言,就可以研读别人编写的C语言经典程序,学习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设计的技巧,提高自己的程序设计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用C语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C语言实验课程改革

由于编程是一件相对比较枯燥和烦闷的工作,而学生又处于青春活动期,因此在C语言实验课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如下改变:

3.1 趣味+实际应用编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5],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恰当地引入趣味性的数学知识,如:我国古代数学名的数学问题:百钱买百鸡、36人搬36块砖等问题。同时,可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给定打电话的时间(单位:秒),计算每次打电话的费用。通过引入趣味数学和实际应用问题,锻炼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又解决了学生认为学习C语言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苦恼。

3.2 题目分级

根据实验编程题的难度大小,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等级。其中,初级难度的程序设计题目一般比较简单,包括内容为书上的例程、和例程相类似的题目,初级难度题目评分区间为0-70分。中级难度的编程题的难度逐渐提高,学生根据相关的背景知识,做一定的分析就可比较容易地将程序编写出来,如对于循环语句部分:设计进制转换程序、求素数等问题,中级难度题目评分区间为70-90分。高级难度编程题目的难度较大,需要做大量的分析、较好的编程技巧才能,如:约瑟夫问题、螺旋矩阵等,高级难度题目评分区间为90-100分。

对于不同难度的题目分别给出3-5个实验内容,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编程(至少要选择初级难度的题目完),这样既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予不同的选择。同时,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一定难度的设计题目后,可申请向高级难度题目进发,只要能完成高级难度题目,其评分就按高级难度分值重新评定,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3.3 分组+“陪审”

为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在实验中引入了分组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灵感和方法;让小组的人在不同的程序题目中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题目分析、程序设计、程序测试、文档编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在实验课程中,每次随机抽取3-5个小组来向全班同学讲解题目设计思路、想法、程序代码等内容(为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防止部分同学的懒惰型,每次讲解的人不同),让剩余的每个小组随机抽取1人组成“陪审团”对讲解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包括设计的原理、代码等),并给出讲解小组的成绩。实践中表明,最佳的学习小组合作人数应在4到6人之间。

3.4 综合试验

在C语言程序设计第一节课时,布置5-7个综合性试验,如“学籍管理系统”、“职工管理系统”、机房收费系统“等,每个小组选择1个完成。综合试验融合了C语言程序设计的所有知识点,编制一个超过200行左右的代码对学生是一个大的挑战,需要学生考虑方方面面的东西,如界面的友好性,数据合法性验证等,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编写小规模代码和文档书写能力。

3.5 实验报告

文档书写也是一个编程人员必备的能力,因此,每次实验需要学生编写一个实践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和内容;算法或关键技术介绍、实验代码、实验过程代码出错原因、分析及修改;多组测试数据及对应的测试结果、算法的可能改进、体会及编程心得。通过实践报告的撰写,促进学生对算法的进一步思考,进一步熟悉C语言的语法知识,培养高效、精炼的编程风格。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学生学习C语言方法的缺点,提出了通过四步来逐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提出了对编程题目进行分为初、中、高三级,提出趣味编程、以及分组+“陪审”模式的实验改革。实际教学证明,这些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C语言的积极性、参与性,学生编程能力有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C语言[EB/OL].http:///wiki/C%E8%AF%AD%E8%A8%8

[2]Kernighan B W,Ritchie D M.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2nd Edition)[M].New York:Prentice Hall,2001.

[3]陈庆利.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C语言教学改革[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1):215-216.

[4]侯宏霞.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社,2012(01):131-133.

[5]赵君,钟良骥,卢社阶.C语言教学方法的探索―基于学习兴趣的教学改革[J].湖北科学院学报,2013(03):85-87.

篇2

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为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提供帮助。学习程序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编程方法、语法知识及基本思想的学习来锻炼其分析能力、解决能力、设计能力和思维能力。如何就当前教学情形与学生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改革,以及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计算机人才,是值得广大技术教学机构及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1.缺乏计算机基础及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计算机程序的学习不仅需要较为扎实的计算机基础,而且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然而在技工学校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是可想而知的。技工学校学生因为基础薄弱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力不从心,再加上学生们并未能充分认识计算机本身解题,所以他们对计算机产生了一定的畏惧感,在心底对计算机的学习设置了一道障碍。另外,许多学生对程序设计这一课程缺乏兴趣,在上课的过程中不积极听讲,且在课堂上有玩手机、讲话、睡觉等不良行为,在课后也不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上述两种问题,他们感觉不到学习程序设计的意义所在。

2.缺乏先进教学方法

从当前的学习形式来看,在程序设计的课堂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讲述学生借助计算机操作的模式。虽然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实践的机会,然而大多数学生都遵照课本上现成的操作步骤或实例来进行编辑调试,一旦调试成功就表示任务完成。此种教学方法仅仅只是让学生认识一些层序设计语法及调试技巧,并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通过程序设计语言并结合具体情况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照书操作的行为十分不利于其分析能力的培养。

3.缺乏有效的全面考核方法

当前所采用的考核方法主要以笔试为主。笔试有个很大的弊端,通过死记硬背将知识引入脑海,但是在考试过后,转眼即忘。正是此种考核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检验,也不能将教学已经取得的效果充分展现出来,因此,在考核问题上应进行进一步的改善,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

二、促进计算机编程教学的具体方法

1.引导学生明确程序设计语言定义

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心中对计算机程序设计通常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他们觉得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都是计算机“高手”,实则不然,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大系统下虽然需要资深的计算机程序员来进行分析与设计,但是基本的初级程序员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程序设计语言当做一个语言工具,并使学生明白它是一项对控制机器进行描述的语言,还可以进行运算并方便程序员之间相互交流的语言。就拿学习英文来举例,英语同样是用于交流的一种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向英语为母语的人明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程序设计语言不仅使程序员可以看懂,而且在编译软件的帮助下让计算机能够看懂,使其按照“语言”的指示来执行任务。另外,在学习编程语言的时候为了鼓励学生,教师还要向学生说明编程语言的语法及词汇量远远小于任何一类用于现实生活交流的语种,从而尽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

2.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伪代码的概念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关于使用流程图来对算法进行描述。然而,流程图的框图结构只有在算法清晰的时候才方便编写,一旦初学者或程序员对算法不明确,框图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大多数初学者并不爱使用流程图。初学者通常都比较热衷于直接使用计算机语言来进行编写或者直接用自然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而自然语言的描述通常缺乏准确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伪代码,不仅能让学生轻松接受,还能对算法进行有效描述。另外,伪代码的使用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消除对程序编写的恐惧感,并在看过程序设计语言专家的经典教材后就会发现他们在对通用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描述的时候所采用的都是伪代码。

3.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调试的理解

技工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具有较强的实验性,虽然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语言本身且能写出一些程序,但是每次实践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就算是一个很小的程序也会存在着不少的错误。问题的存在并不在于编写程序中的语法问题而是学生们在算法及逻辑所引起的错误让他们感到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以帮助学生解决调试问题:第一,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般编程工具的基本手段,如编程工具软件带的step into,step over等调试手段,并且在讲述过后让学生当堂练习;第二,教师要将平常所积累调试经验传授给学生,通过实践来引导学生。教师在工作中所遇到的BUG通常是小错误,而错误的概率越小却意味着调试难度也将随之增加。因此就需要对那些错误的具体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然后通过程序编写前写的伪代码来确定可疑程序。在可疑程序确定之后便开始设法让这类程序进行反复运行以增加错误出现概率进而积累程序所显示的信息并将之用来确诊。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程序设计语言在计算机领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技工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要认清编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具有针对性地对之加以解决,以促进将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计算机人才的最终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3

中国发展计算机教育多年,真正取得的成就并不多,主要还是存在教学不合理的地方。比如:(1) 教学往往偏重理论教育,学生实践能力普遍偏弱,与生产实践有相当的距离。职业培训不规范,质量参差不齐。(2)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整个教育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长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但是改革可以先从教育方式进行入手。教学方式借鉴国外经验及国内的实际情况,可以实施:(1)应用需要教学;(2)自主学习;(3)实践教学;(4)培养创造能力;(5)建立团队精神。

一、教学方法是根本

应用教学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专门培养相应技能和理论型人才,这种教学将是有针对性完善整个体系,包括教育模式、知识体系和教学特点。

在教育模式上,要改变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只强调理论,先分析概念和基本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这样就违背了人吸收知识的方式,人的接受方式是由易到难,而传统教学只能体现为由难到易,不能培养到学生学习的热情。针对此,教学应当先由实践开始,再到理论,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吸收的质和量,这样才能真正显示培养效果。

在知识体系上,知识是有层次性的,传统来说就是理论到实践。实际表现的层次性是由高级到初级。应用需要教学的知识体系应该是初级——中级——高级。就是以实践起步,在实践中结合理论,积累到一定实践和理论知识后,再进步到学习更高级的实践和理论。如果积累下来就可以很顺利完善整个知识体系。

在课程体系上,传统的课程设计单调、呆板、缺少灵活性、实用性弱。往往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学习的人都认为学习计算机是枯燥无味,并且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其实计算机上有丰富的表达能力,是人类思维的结晶。可以想象一个人自已写出一段精美的代码那种享受,只能是实际写代码才能感受,理论是无法传递这些感觉的。那么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就需要:准确定位——有的放矢,切忌不问对象,提笔就写;合理取舍——该有的有,不该有的没有,不贪多求全;设计体系——循序渐进,台阶要小,分解难点,正确选择典型任务,选好切入点;写作风格——通谷易懂,例题丰富,易于理解。主要以实用性、科学性、易学性做为标准。建设这些合理的课程体系更需要大量高水平的计算机教育专家。

在教学特点上,传统的教学特点有教无类,只由上而下的灌溉。这样学生就成了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效果是可以想象得出来的。改进就需要采用灵活的,学生主动式的学习方式。可以以具体的任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驱使学生:自已产生问题自已回答问题形成提出问题学习解决问题归纳规律和概念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掌握规律,提高能力。

二、学习兴趣是核心

计算机教学主要是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传统教学的方式过于呆板,根本提不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就成为计算机教学的重点了。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自已感兴趣的部分。计算机教学涉及的类别非常多:有软件开发、网站编程、图形设计等等。每个类别又有不同的方向。网站编程可以分为php编程、asp编程、jsp编程等等。如果引导学生去学习这些更细化的知识,利于其以后更容易投身于社会,找到自已的位置。

三、提倡实践教学是重点

计算机是一种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但是传统教学只关注于理论教学,到头来学生也充其量学了皮毛,但又使用不上的尴尬局面。实践性教学就不得不成为教学的重点方式,可以通过开发实际例子,让学生一起参与设计、编写实际代码。让学生从中了解到实际需要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们了解要做得更好,需要学习什么东西。每次实践学生们都有所收获,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四、在创新中发展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学科,其知识容量每天都以次方级数增加;这里面就体现在不断的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方向;没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在将来也很难在行业中立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引导,而引导中又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已的想象能力来完成自已的作品。表现最出色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或者推荐去参加更能表现其能力的项目开发中,提升他们的经验和技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