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儿童急诊医学

儿童急诊医学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05 17:04:1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儿童急诊医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儿童急诊医学

篇1

Significance of Detection of Serum Procalcitonin in Diagnosis of Febrile Diseases/WANG Hai-lei, MA N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28):059-06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of procalcitonin (PCT) and peripheral blood white blood cells (WBC)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in the monitoring of febrile diseases and antibiotics.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150 were divided into bacterial infection group (60 cases) and non-bacterial infection group (90 cases) at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3. 40 cases with non-infection were set as control group. Result: The WBC of the three groups was (16.37±4.60)×109/L, (11.62±5.13)×109/L, (7.09±1.88)×109/L. The date of CRP of the three groups was (18.07±10.67)mg/L, (8.23±2.49)mg/L, (5.01±2.84)mg/L. The date of PCT of the three groups was (2.54±2.24)μg/L, (0.11±0.05)μg/L, (0.09±0.05)μg/L. The serum PCT and CRP levels and WBC of the bacterial infection group were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ose of the non-bacterial infec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hat PCT, CRP and WBC can be as important markers for the febrile diseases and also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for the judgement of the infection.

【Key words】 Procalcitonin; C-reactive protein; White blood cells; Fever

First-author’s address: Huaihe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8.021

发热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病,其鉴别诊断历来受儿科关注。其病因及病原学的早期鉴别对儿童的早期治疗及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感染与非感染疾病的鉴别、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或支原体感染的鉴别对于早期是否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意义重大。炎性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外周血白细胞(WBC)的检测在儿童发热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重视。本试验针对150例发热儿童,进行这3项指标的检测,旨在探讨降钙素原在儿童发热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及抗生素药物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科收治的发热患儿150例,其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1~14岁;入院时发热时间1~10 d,平均4.5 d。入院时全部进行PCT、CRP及WBC检测。患儿分为两组:细菌感染组60例,包括细菌性肺炎34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8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败血症5例;非细菌感染组90例,包括毛细支气管炎50例,支原体感染12例,病毒性肠炎28例。抽取非发热性疾病患儿40例儿童的血样作为对照组进行PCT、CRP及WBC检测。其中发热患儿中入院即应用抗菌素者78例。

1.2 方法 受试对象在入院前均进行外周血WBC检测。入院当天抽取静脉血2 mL用于检测PCT及CRP。PCT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CRP采用免疫比浊法,均为定量指标。正常人血清PCT值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细菌感染组外周血WBC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三组炎性指标的检测结果比较(x±s)

组别 WBC

(×109/L) CRP

(mg/L) PCT

(μg/L)

细菌感染组(n=60) 16.37±4.60 18.07±10.67* 2.54±2.24*#

非细菌感染组(n=90) 11.62±5.13* 8.23±2.49 0.11±0.05

对照组(n=40) 7.09±1.88 5.01±2.84 0.09±0.05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在儿科临床中,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多数由感染引起,而病毒感染占据首位,细菌感染也不乏少数。因此,临床治疗中,细菌与病毒感染的早期鉴别对患儿意义重大。本研究中,150例发热患儿在入院时有78例患儿外周血WBC数明显升高,且中性粒细胞数也明显升高,入院时即用抗生素治疗。在回顾性分析中发现,只有60例患儿为细菌感染,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实际需要的应用频率。在研究中发现,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患儿外周血WBC数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单纯外周血WBC数并不能用来准确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所以,快速、简便的方法来鉴别细菌与病毒的感染显得尤为重要。

CRP是急性时相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主要由肝脏合成,具有激活补体系统和促进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参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1]。CRP在全身细菌感染后8~12 h后升高,同时,因其检测方便,价格低廉,临床广泛应用CRP作为感染指标进行检测。本研究发现细菌感染组的CRP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非细菌感染组的CRP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除细菌感染外,CRP升高亦见于非感染性、慢性炎症性疾病及急性排异反应等疾病,因此对感染缺乏特异性,而且在炎症刺激停止后,肝脏内CRP的合成仍可持续数日[2]。鉴于此,笔者联合血清PCT的检测,PCT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是降钙素前肽物质,生理情况下甲状腺C细胞可产生极少的PCT,健康人群血清中通常检测不到(

因此,在明确细菌感染后,需应用足量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在本资料中,笔者也发现,单纯通过外周血WBC及CRP检测,很难进行病原学的鉴别诊断。而通过联合PCT的检测能够大大提高细菌和病毒的鉴别诊断率,从而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有资料表明,PCT组抗生素处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水平比对照组低25.7%~38.7%[11]。也有文献报道,由于目前临床症状、体征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均无法分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因此约75%的患者仍接受抗生素的治疗。针对细菌感染,PCT是一个敏感性较高的生物学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协助临床医师管理抗生素的使用[12]。

单纯的外周血WBC检测,很难进行病原学的判断,联合CRP和PCT的检测,有助于对儿童发热性疾病的诊断,能够进一步区分是否为细菌感染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大大提高细菌检测的阳性率,并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指导临床是否选用抗生素及应用时间,从而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医学资源的浪费。综上所述,联合应用外周血WBC、血清PCT及CRP对儿童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抗生素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瑾,张蓉,邵肖梅.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2):105-107.

[2]苏卫东,徐克,瞿尔力,等.新生儿严重感染血清降钙素原监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2006,26(4):66-67.

[3]谢文峰,严海燕.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学杂志,2011,32(13):1427-1428.

[4]胡可,刘文恩,辉.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临床应用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0-33.

[5]任艳丽,杨长仪,陈涵强.降钙素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价值[J].中国儿科杂志,2009,24(6):335-338.

[6] Van Rossum AM. Procalcitonin as an early marker of infection in neonates and children[J]. Lancet Infection Dis,2004,4(1):620-630.

[7] Gendrel. PCT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bacterial and viral meningitis in children[J]. Clinical Infections Diseases,1997,2(2):720-725.

[8]陈巧彬,陈琅.炎性指标对儿童发热性疾病诊断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志,2013,28(3):224-225.

[9]崔利丹,宋春兰,金志鹏.降钙素原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6(6):37-38.

[10]冯震,邓历.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20(8):185.

篇2

肥胖症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腹型肥胖(中心型)常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肥胖妇女中多囊卵巢的发生率为35%~60%[1]。笔者采用针刺以及耳压为主治疗中心型肥胖症,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 1999 年 5 月 - 2006 年 12 月就诊患者均符合 WHO 的《对亚太地区肥胖及其治疗的重新定义》标准,病程最长 20 年,最短半年,年龄最小 13 岁,最大 62 岁,男性 25 例,女性65 例,其中女性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者 31 例。

1.2

选择病例标准

根据 1999 年 WHO 的《对亚太地区肥胖及其治疗的重新定义》的标准。

1.2.1

体重指数(BMI)

体重(kg)/身高2(m2) ≥24,腰围:男性≥90,女性≥80。

1.2.2

选病例均符合上述的标准为中心型肥胖。

1.2.3

放免测定:血清胰岛素(InS)> 25(mU/L)。

1.2.4

肥胖伴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标准:①月经稀发;②闭经不孕;③放免测定:睾酮(T)> 76(nmol/L);InS > 25(mU/L);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3;④B 超:卵巢多囊改变。

1.3

辨证分型

1.3.1

脾虚湿盛型

症见:神疲乏力,动则气短,纳呆,大便溏薄,肌肉松弛,舌淡而胖,脉濡缓无力。

1.3.2

脾胃湿热型

症见:饮食量多,口臭难闻,口渴溲黄,大便干结,肌肉结实,舌红苔腻,脉滑数或弦数。

1.3.3

冲任失调型

症见:腰酸肢软,月经不调,经量减少,小便频数,食眠一般,腹部如水囊,舌淡而胖,脉沉细或濡细。

2

方法与结果

2.1

治疗方法

2.1.1

脾虚湿盛型

取穴:内关,水分,天枢,丰隆,三阴交,列缺;耳穴:口,胃,脾,肺,肾,内分泌,三焦,神门。

2.1.2

脾胃湿热型

取穴:曲池,支沟,四满,三阴交,内庭,腹结;耳穴:口,贲门,食道,胃,大肠,内分泌,渴点,饥点,神门。

2.1.3

冲任失调型

取穴:支沟,四满,关元,带脉,血海,三阴交,太溪;耳穴:子宫,内分泌,皮质下,脾,肾,卵巢。

上述穴位常规消毒后,根据患者皮下脂肪的厚度,选择 1.5~2.5 寸毫针进针。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得气后连接 G6805 电针仪连续波治疗,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每日 1 次,每次 60 min,1 个疗程 10 次,共 3 个疗程。耳穴用 0.5 cm×0.5 cm 医用胶布粘王不留行子 1 粒贴压穴位,嘱咐患者三餐前 30 min 揉按,每穴按压 50 次,每 4 日换贴耳穴胶布 1 次。

2.2

观测指标

2.2.1

实验室检查方法

分别在治疗前后均于上午 8 时空腹采血 4 mL,分离血清,- 20℃贮存备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用天津九鼎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出品的放射免疫分析药盒,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清胰岛素(InS)及部分合并多囊卵巢患者睾酮(T)。

2.2.2

体脂分布观察方法

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及腰围。总体脂以体重指数〔BMI = 体重(kg)/身高2(m2)〕,局部体脂以腰围为参数。

2.3

统计方法

采用 t 检验,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4

结果

详见表 1、表 2。

3

中医认为肥胖多因起居失常、过食肥甘醇酒厚味,加之“脾虚”失于健运,输布失司,气血壅塞。肾虚开合气化功能失常,使脂浊痰湿瘀阻三焦,冲任失调而致。现代医学认为肥胖与遗传、代谢、内分泌、饮食习惯有关。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部分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而导致内分泌紊乱和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循环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增高,胆固醇分解下降,这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机制,而且也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故胰岛素抵抗是构成“X 综合征”又称代谢紊乱综合症的危险因素。同时胰岛素水平上升,刺激卵巢间质组织生成更多的雄激素,而雄激素经芳香后向雌激素转化,使雌激素也有所增加。雌激素增加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直接的抑制作用。正常的月经系统排卵功能依赖于性腺轴各水平和生殖激素之间的动态平衡,而雌激素的轻微的变化将会引起中枢反馈作用异常和卵泡发育的障碍,从而出现多囊卵巢的改变。针灸治疗肥胖与多囊卵巢,多取脾、胃、大肠及任脉经穴,配以耳压,通过调节脏腑经络之气,以奏健脾化痰、清胃理气、调理冲任之效。在改善腰围及体重的同时,胰岛素水平下降,使胰岛素抵抗得以改善,从根本上消除“X 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达到减肥祛病之效。而对多囊卵巢的治疗的关键,也是通过降低胰岛素以及调节雄激素的水平,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水平与生殖激素间动态平衡得以恢复,出现正常的月经周期和正常的排卵功能,有部分患者受孕成功。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针灸减肥对“X 综合征 ”及“多囊卵巢”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与其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有关。

篇3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使得流动人口大量的增加,加大了学龄前儿童疫苗接种工作的难度,为了解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学龄前儿童疫苗接种的情况,查找疫苗接种不及时的原因[1-2],以便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疫苗接种及时率,特进行了此次调查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学龄前儿童3600名,在本地区居住2个月以上,不论其户口是否在当地,均为本次调查对象。

1.2 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接种门诊调查、入户调查等方式对3600例学龄前儿童的相关资料用Excel表录入后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共调查3600名学龄前儿童,男1820名(50.6%),女1780名(49.4%),本地户口700人(19.4%),外地户口2900人(80.6%),建证率为97.6%,建卡率为97.0%。

2.2 原因分析

2.2.1 不同经济状况与学龄前儿童接种情况的关系 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其疫苗接种及时率较高,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其疫苗接种及时率较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x2=8.135,P

2.2.2 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学龄前儿童接种情况的关系 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学龄前儿童疫苗接种及时率越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4.9,65.79,P

2.2.3 父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学龄前儿童接种情况的关系 父母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越高,学龄前儿童疫苗接种及时率越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x2=8.43,P

2.2.4 父母接种信息的来源 接种信息来源于医生的有2460人(68.3%),大众传媒的680人(18.9%),宣传画和板报220人(6.1%),书本和课本180人(5.0%),其他60人(1.7%),

3 讨论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造成学龄前儿童接种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农村、城镇住房变迁频繁,医生的责任心不强,对外来儿童的情况没有及时掌握更新,造成学龄前儿童疫苗接种不及时,二是旧宫镇部分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父母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文化程度低,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知道儿童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三是有些儿童由于生病造成了疫苗接种不及时,四是政府有关部门配合不力,入托、入学等儿童查验接种证的力度不大,纵容了疫苗拒种之风,五是因财力、人力、物力、设施、设备等因素的限制致使预防接种效果评估和奖惩措施责任追究落实不到位[3-4],影响了接种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六是家长忙于工作,为生计奔波而忘记了预约时间,导致疫苗接种不及时,七是疫苗的副作用被部分媒体夸大,使得部分家长心有余悸,担心副作用而拒绝接种,本文通过分析,汇总各项数据后结果显示: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共调查3600名学龄前儿童,男1820名(50.6%),女1780名(49.4%),本地户口700人(19.4%),外地户口2900人(80.6%),建证率为97.6%,建卡率为97.0%。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其疫苗接种及时率较高,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其疫苗接种及时率较低,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学龄前儿童疫苗接种及时率越高,父母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越高,学龄前儿童疫苗接种及时率越高,接种信息来源于医生的有2460人(68.3%),大众传媒的680人(18.9%),宣传画和板报220人(6.1%),书本和课本180人(5.0%),其他60人(1.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针对以上存在的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对相关疾病防治知识的宣教力度,要重点宣传疫苗的防病作用,对其副作用进行正面的宣传,打破失真的报道,从根本上提高大家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流动人口管理。

参考文献:

[1] 林献丹,陈玲萍,郑晓春,等.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1):51-5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