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老年人的健康保健与护理

老年人的健康保健与护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06 09:52:1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老年人的健康保健与护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老年人的健康保健与护理

篇1

1 芬兰老年社区卫生保健的保障机制

1.1 芬兰是老龄化国家

芬兰以高新技术和发达信息社会闻名于世,国土面积约为33.8万km2,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罗斯,南临芬兰湾,西濒没有潮汐的波的尼亚湾。全国分为5个省和1个自治区:南芬兰省、东芬兰省、西芬兰省、奥鲁省、拉毕省和奥兰岛自治区。芬兰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其他欧盟国家,全国530万人口中65岁以上占15%,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1岁,男性为74岁。芬兰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较其他西方国家先行一步。

1.2 芬兰的养老保险制度

芬兰公民一生享有福利保障,是欧洲国家养老保险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芬兰根据新的养老金法,职工可以在63~68岁之间退休,养老金按职工工作年限计算。工作年限越长,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越多〔4〕。通常,工龄满40年的职工退休金相当于原工资的60%。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底,芬兰全国领取养老金者达到13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

1.3 芬兰的医疗保障制度

芬兰政府1963年颁布了“疾病健康保险法”,并规定由国家社会保险协会实施与管理。健康保险享受对象为全体公民及已获得该国国籍的外国移民,没有民族、年龄、经济收入及职业的差别。各地设有管理部门,每个健康保险享受人员都领有一个保险卡,患者凭卡在个人适当负担部分费用的前提下,可享受免费治疗或减免照顾〔5〕。芬兰许多公共性质的福利事业由国家、地方政府、社会福利事业团体经营。福利设施建设费、设备费等80%由国家和地方承担,其余20%由经营者自负盈亏。这种多元化的参与形式很值得中国借鉴〔4〕。

1.4 芬兰的卫生服务体系

芬兰全国5个省和1个自治区都设立省社会事务与卫生厅,主要负责管理和协调各省卫生保健服务和医院管理事宜。各市、镇、社区亦设有相应的卫生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地方卫生保健工作。在芬兰大医院与小医院互相配合支持,城市医院与农村医院互相协调共同发展,从而较好地保证了全国各地方的居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权利。芬兰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点普及卫生保健与预防,初级卫生保健网遍及全国各地,保证了城乡居民有均等机会接受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较好地发挥了医疗保障作用〔5〕。芬兰市政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专家医疗两部分,地方税收、国家补助与使用者交费共同构成这些服务的资金来源。健康中心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设有住院部。住院部里的病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但是在一些地方,中心也提供短期急性病人住院治疗服务。除了住院部,市政社会服务部门还负责提供老年人家庭长期护理服务〔6〕。此外,为使老人在家中安度晚年,社会福利部门向老人们提供各种上门的家庭服务和卫生保健服务。

1.5 芬兰的老年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方式

探索和逐渐确立一种适合老人居家养老的方式和体制,强化对居家养老提供家庭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组织建设,并在财政预算上实行优惠政策;以居家养老、居宅看护为发展方向,构建“居家养老”模式,培训家庭护理员,负责看护老人、处理家务;普及托老所,提供短期入住、看护、治疗;政府出资修建特别养老院,为痴呆、卧床不起等体弱老人提供服务;强调开拓高龄者对社会的参与机制,发挥老人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特长,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强调社会福利的地方化和一元化,加强地方政府对老人福利的责任和职权;鼓励发展民间福利机构,推动老年保障社会化、多元化〔4〕。芬兰自1970年以来,形成个性化服务的社区护理工作模式,社区卫生护理服务中心进行持续性和合作性的护理。病人可以指名要护士,不仅是受过社区专业训练的护士,而且也可以是其他专业的护理人员,在病人确实需要时,全天24 h都能得到护理应答,允许胜任工作的社区护士独立开展护理。社区护士为家庭成员创造了积极参与照顾病人的机会,家庭成员可与社区护士交谈,从护士这里获得支持和信息,了解护理的目标,如何继续有效、具体地帮助病人〔7〕。家庭成员觉得自己的帮助能让亲属感到舒适、得到需要和想要的,居家护理产生了更高的满意度。从人际关系动力学角度,居家护理是对所照顾者表达关爱的一种途径。居家护理及家庭成员间的依赖性,家庭年老的被照顾者,护理负担,整体生活满意度,都与获得满足的资源有关〔1〕。

1.6 芬兰老年社区卫生保健的质量控制

1990年以来,芬兰公布的各项卫生政策,例如国家计划护理策略,21世纪优化全民社会福利和卫生保健方案,都注重病人和消费者的利益和愿望〔8〕。病人的满意度作为卫生保健工作效益的目标,社区卫生保健质量以及质量提高和临床工作质量管理的基础,日益得到重视和应用〔9〕。以病人导向的医疗机构卫生保健服务质量的测评得到研究和应用〔8〕。

2 芬兰社区老年人健康护理服务的各种措施

2.1 比卡健康服务中心的工作模式

比卡位于东芬兰,约6万人,约恩苏为比卡的首府,有4个健康护理中心,健康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为酒店式。Kuntohoul健康服务中心由健康中心、治疗中心、护理中心等组成。该健康中心有老年病中心(41人)与住院部(37人)组成。老年病中心20%的患者为战争受害者,在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的13名医师为兼职医师(当地医院的医师)。公民就诊先到健康服务中心。在国立的服务中心,公民见护士是免费的。见医师,前3次为2欧元,以后免费。健康服务中心的住院病人由医师指定入住院部。住院部由护士组成,无医师。入住院部的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不一,由医师制定诊疗计划。病人出现症状,24 h内与健康服务中心联系,3 d之内医师接诊,3月之内住院,3~6月手术。一般每位服务中心的医师分管社区2 000~2 500公民。患者先到健康护理中心,需要时再到当地医院,必要时转到大学医院。

2.2 库斯达庄园老年护理中心的护理项目

库斯达庄园是老年人服务中心,芬兰的第二大家庭护理机构,总共有600处场地。此护理中心专门研究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性科技服务工作和老年保健。社区的护理和恢复护理工作是此中心的重点项目。库斯达庄园老年人护理中心的护理项目包括:家庭护理(长期护理区及短期护理区),日常护理区,服务中心,中期护理区和治疗区。

2.3 芬兰的社区老年公寓

对那些希望居所单独,又能方便聚会的老年人,芬兰特别建立了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集居住、饮食、娱乐、健身和保健为一体的新型住宅楼作为老人公寓。通常情况下,每座公寓里都有受雇于住房股份公司的“管家”,实行专人负责,向老人们提供各种有偿服务。如果老人得病,医生会主动登门诊治。老人住在这里既不受打扰,相对独立,又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有安全感。在环境优美、设施便利的地点兴建老人集体住宅,然后以低收费的形式出卖或出租给老人〔4〕。

2.4 芬兰的社区老人服务和娱乐中心

芬兰≥65岁的老人中,90%以上喜欢在自己家里安度晚年。孤独是老人面临的一大问题。为此,芬兰在全国各地区建立起数百个老人服务和娱乐中心,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凡住在该地区的老人,包括外国老人都可以到这里来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中心餐厅专门为老人提供物美价廉的早餐和午餐,仅收成本费。老人可以在这里娱乐或制作工艺品。此外,还有绘画学习班、摄影爱好小组、合唱团、电影俱乐部等等〔4〕。

2.5 芬兰的社区老人居家护理工作

老人居家自我护理生活较公共机构的护理费用低,老人的持续居家生活对卫生保健有很高的价值。居家生活反映了老人自己对待卫生保健、疾病和生活方式的态度,改善了老人的生活质量。老人居家自我护理生活并不是从老年人生活中分离出来,而是与他们过去和未来生活密切相关〔10〕。芬兰政府和社会福利部门开展了老人家庭服务和上门卫生保健等各种辅助工作。市政社会福利中心家庭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周上门服务1至2次,帮老人洗澡、购物、打扫卫生。卫生保健站的保健护士每周也来巡视探望。居家护理的上门服务主要内容有:体检服务、治疗、验血和医学检测、其他护理工作。条件好的社区居家护理工作,还配备数字图像传输和固定图像传输〔11〕。对家庭护理人员每天上门护理超过3次,或需要24 h昼夜护理的老人,会被建议住养老院。老人也只需根据自己的收入支付很小一部分费用,其余由市政福利部门承担〔4〕。

3 芬兰老年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给中国的启示

3.1 建立完善的健康保障制度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芬兰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居民的健康保障制度。不仅在国家法律上明确了一系列政策规定,而且在资金上予以足够保证,这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性,也说明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服务体系的一项重大改革,应研究与制定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培养一支素质较高的全科医生队伍,促进全本地社区卫生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从另一侧面看,居民安居乐业,有健康的体魄,势必会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5〕。芬兰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以社区健康护理服务中心为依托,构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做法很有参考价值。

3.2 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借鉴

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慢性病的增加正成为一种全球趋势。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干预项目以社区为基础,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加强病人和卫生保健人员的交流,使患者和家庭、初级卫生保健团体以及社区支持者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通过与社区开展合作,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从而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引导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应对慢性病问题〔12〕。

3.3 发展养老行业与培养专门人才

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对高素质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新兴行业。与国外相比,中国在老年科学和教育方面严重滞后,多年来对老年学的研究和教育基本是空白,高等院校没有老年学课程,更没有老年学专业,老龄化需要的护理和照料人员严重不足。自大连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率先在国内开办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以来,陆续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辽东学院等几所学校开办了同类专业,办学层次多为中专或大专,为各级老龄产业输送老龄产业管理人员〔13〕。此外,还应从法律上确保人才的培养,给予这方面高级人才的优惠待遇,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项工作〔4〕。

3.4 老年社区护理的发展空间

老年社区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老年社区护理是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需求增加的最佳途径,它把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服务融为一体,起到了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是单纯的治疗,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3〕。人的健康问题中67%~90%均由护士作有效处理。老年护理研究应从生活质量、健康行为、护理教育等多方面着手,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是社区老年护理的宗旨〔14〕。调查显示,目前杭州市的老年护理工作中存在缺乏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城区养老设施规模小、缺乏完善的老年护理体系、社区护理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等问题。老年护理的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现阶段迫切需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技术队伍业务能力的系统培训,大力培养一批老年护理事业的技术骨干,带动老年护理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15〕。

4 结 语

芬兰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了一条适宜自己国情的卫生策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区域规划,重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老年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尤为突出,走了上全民健康之路。国外的经验为我们认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护理现状,分析社区老年护理情况,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护理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并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的老年社区卫生保健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Kuuppelomaki M,Sasaki A,Yamada K,et al.Family carers for older relatives: sources of satisfac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in Finland〔J〕.Int J Nurs,2004;41(5):497505.

2 刘淑香,杨树娟,李 波,等.长春市城乡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与护理需求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8(15):15157.

3 王 校,卢爱工.老年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9):19512.

4 岳卉苓.借鉴他国有益经验,建设和谐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EB/OL〕.capitalmarkets.cn/zt/html080127513.html,20091007.

5 夏迎秋,陆文民.荷兰与芬兰的社区卫生服务概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3;14(2):613.

6 彭 珊,徐 利.芬兰的医疗卫生体系〔J〕.医院院长论坛,2006;5:614.

7 Laakso S,Routasalo P.Changing to primary nursing in a nursing home in Finland:experiences of residents,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nurses〔J〕.J Adv Nurs,2001;34(4):47583.

8 Hiidenhovi H,Laippala P,Nojonen K.Development of a patientorientated instrument to measure service quality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s〔J〕.J Adv Nurs,2001;34(5):696705.

9 Hyrks K,Paunonen M.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researchrelated problems (part 2).Is triangulation the answer〔J〕? J Nurs Manage,2000;8(4):23745.

10 Backman K.Model for the selfcare of homedwelling elderly〔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9;30(3):56472.

11 Lamminen H,Ruohonen K.The need for stillimage transfer during home nursing visits〔J〕.J Telemedicine Telecare,2000;6(5):2914.

12 李 想.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启示〔J〕.现代职业安全,2008;9(85):501.

篇2

1 我国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对老年人牙齿健康状况的调查都表明了我国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种口腔疾病和口腔问题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老年人口腔健康存在的问题较多,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卫生与健康的意识增强了,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老年人在儿童和青年时期没有较好地进行口腔及牙齿的护理和保健,即使有口腔疾病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进入老年以后,这些口腔疾病就变得更严重了。

多数老年人对口腔的健康保健重视不够,缺乏口腔健康维护的知识,口腔卫生比较差,导致龋病的发生。另外,牙周病得不到及时诊治,也是导致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老年人,因为年事已高,行动不方便,不愿意去看牙医,即使牙齿缺失或出现问题也不能及时修补和治疗,从而延误了治疗,使病情加重。通过这些调查的结果,不难看出,老年人普遍缺乏牙齿健康和保健知识,我们应该在老年人口腔预防和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同时也应该协助老年人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齿保健。

2 老年人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

2.1 老年人龋齿的预防 由于年龄的关系,老年人多半会有牙龈萎缩,牙齿之间的间隙增大,牙根外露,因此,老年人的牙根和牙间隙的部位容易积聚菌斑,牙根和牙间隙的龋病发生率就会增高。这些部位一旦发生龋病,牙髓暴露和感染的几率也会增大,最终会导致牙齿折断以及残根无法很好地治疗,只能选择拔除牙齿。

龋齿的预防主要还是要保持口腔清洁。老年人应该坚持每天早晚用温水刷牙,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选择磨毛、柔软、弹性好的牙刷;使用牙签和牙线来清洁牙齿的时候,也要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顺着牙缝及牙面缓慢移动;老年人最好养成每餐饭后漱口的习惯,避免食物残渣残留在牙齿上。佩戴义齿的老年人,要注意义齿的清洁与保养,每次饭后清洁义齿,睡前要摘下义齿放到清水中保存,保护义齿不变形,义齿出现问题应该及时更换。

2.2 老年人牙周疾病的预防 老年人的牙周病发病率非常高,可以达到75%-90%,而牙周病往往又不容易受到重视,很多老年人都是等到牙齿疼痛难忍的时候才去医院看牙。牙周病是一种持续的、慢性的、进行性和破坏性的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许多人去医院诊治的时候,病情都已经相当严重,牙齿发生松动或脱落,引起牙齿缺失。

牙周疾病还可能引起口腔关节炎、眼虹膜睫状体炎等其他身体部位的疾病,预防牙周病对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有着重要的意义。老年人如果在刷牙或咬硬物时出现牙龈出血以及出现牙齿松动、牙根、口腔有异味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请专科医生诊治,牙周病的早期治疗效果较好,老年人应该定期进行口腔和牙周的检查与护理,每半年做一次洁牙,清除牙垢和牙菌斑,保持牙龈的健康。

2.3 老年人牙齿过度磨损的预防 牙齿过度磨损也是老年人容易出现的问题,刷牙的方法不正确、牙刷刷毛过硬,以及平时喜欢吃硬的食物,喜欢嗑瓜子、榛子等,都容易造成牙齿的齿牙合面、颈部的釉质缺损,导致牙本质暴露,牙齿在遇到冷、热、酸、甜等食物的时候,会变得很敏感,而且磨损后的牙齿会形成锐利的牙尖,对口腔粘膜造成影响。

为了预防牙齿过度磨损,老年人应该注意科学的刷牙方法,要采用竖刷法,牙齿的两面都要刷到,牙刷要每季度更换一次,正确使用牙线辅助牙齿的清洁。另外,一旦发生牙齿磨损的情况要及时诊治,对磨损严重的牙齿进行修补,以保护牙髓及神经不受损害。

2.4 老年人口腔粘膜病的预防 烂牙或磨耗过度的牙尖,极容易损伤口腔黏膜,老年性牙磨耗造成锐利的非功能牙尖或咬合边缘嵴对舌粘膜的长期机械刺激和慢性损伤,是舌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吸烟和饮酒、吃过热的食物等也会对口腔粘膜造成刺激;不注意口腔卫生、患有牙周炎等疾病会使口腔粘膜长期处于细菌的侵蚀之中,可能引起粘膜的癌变。

老年人的口腔粘膜会出现生理性老化,因此容易患口腔溃疡、扁平苔癣、口腔白斑等口腔粘膜病,老年人应该注意戒烟戒酒,不吃过热的食物,减少对口腔粘膜的刺激;及时修补磨损的牙齿,对残牙进行及时处理;还应该注意合理的膳食和睡眠,适当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积极预防口腔疾病。

参考文献

[1] 韩晓兰,颜雨春,陶小珍,高永梅,丁杉,杨玲,田宏伟,夏薇. 对290例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 2003, (01) .

[2] 徐冬英. 中国老年口腔保健优化管理对策的探讨[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1)

篇3

1.1建立针对老年人的免费或部分免费的健康保障体系

自上世纪60年代起,一些国家开始建立专门的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或专项健康保障计划,由政府财政负担或补贴,老年人享受全部免费或部分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例如,美国1965年开始实施的老年医疗照顾计划(Medicare),由联邦政府财政负担,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实行免费医疗服务。日本1983年建立的老年医疗保险制度,对65岁以上卧床老年人及70岁以上所有老年人实行免费程度达80%的医疗服务,并且社会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如老年综合护理与照顾计划亦称“黄金计划”。针对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高、患病护理需求大的特点,美国、德国、卢森堡等许多国家推出老年长期护理计划(Longtermcare),其筹资模式多样,但管理比较规范[5]。免费或部分免费的健康保障制度和计划由政府主导,管理力度大,管理保健(Managedcare)的特点明确,有利于医疗服务的科学计划及卫生资源的合理使用,常常作为控制卫生费用的重要措施,如澳大利亚建立的“老年保健评估体系”,评估老年人的护理需求,确定是否需要进入护理院及护理等级等[6]。通过评估,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服务及护理院服务的过度使用,鼓励老年人留在社区或家庭接受护理服务。

1.2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服务机构、服务项目及其提供方式。老年保健及慢性病病人护理、康复和照顾的专门机构主要有:护理院、日间中心、康复中心、临终前关怀中心等。主办主体多样化,政府主办、慈善机构资助、非营利性组织主办等形式较多,有的国家老年保健和照顾机构以社会筹资为主,如美国的护理院(Nursinghome)主要采取收费服务的方式经营。另外,一些综合性的医疗卫生机构也提供老年保健服务,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服务项目及其提供方式方面,除机构服务外,更强调社区及家庭保健和护理,如英国、美国等国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社区护理服务,主要由社区护理团队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与照顾。健康促进计划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1989年德国的《医疗改革法》等,所有健康保险基金会都要有健康促进计划。

2我国建立老年人优先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2.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与国外主要经济体大国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发展速度快、高龄化趋势以及未富先老的特点。据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测算,到2020年,我国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6.61%;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预计将达到4.38亿,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8.76%[7]。同时有数据显示,自1990年以来,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成为增长最快的一个群体,1999-2000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从768万人增加到1199万人,年平均增长速度达4.56%,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我国老年人口和总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一些先期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型人口时期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10000美元左右,而我国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尚不足1000美元,我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4]。我国人口老龄化这种特有的现状不仅加大了我国卫生资源供给的压力,也使得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

2.2老龄化导致卫生服务需求和疾病费用负担增大

陈功等人根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预测,如果我国各年龄组的2周就诊率和住院率保持不变,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就诊人数与住院人数将逐年增长。与2003年相比,2015年就诊人数和住院人数将分别增长51.82%和48.24%;到2020年这两项指标将分别为79.60%和77.27%;在未来50年里,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就诊人数增长178.12%,住院人数增长187.19%,可见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卫生服务需求快速增加[8]。另外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就诊费用也呈逐年增长趋势,我国2003年就诊费用为458.13亿元,如果我国各年龄组的医疗情况保持不变,2015年就诊费用将比2003年增长36.21%,2030年、2050年就诊费用将分别达到833.49亿元和977.01亿元。有专家警告,如不从现在起采取有力措施对慢性疾病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到203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将达到24%,高于目前任何一个国家的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而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慢性病人群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最大,55-64岁人口所占的比例是26.2%,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是37.1%,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疾病负担快速增加也将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很大压力[9]。

2.3老年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健

全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人群覆盖率不断扩大,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已有10亿以上的城乡居民拥有各种医疗保障。但是,这些制度的设计及实施,不仅忽视对老年人的优惠,甚至出现老年人医疗保障的“死角”。2009年出台的新医改方案,其主要目标是扩大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提高服务效率、满足全民基本健康需求,没有任何向老年人健康服务与保障倾斜的政策和措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覆盖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而把多数老年居民排除在外;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有较大比例的人由于支付不起自付费部分而难以获得医疗服务,从而使老年人医疗保障存在严重的“死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