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新生儿脐炎护理诊断

新生儿脐炎护理诊断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10 10:18:2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新生儿脐炎护理诊断,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新生儿脐炎护理诊断

篇1

1.1 临床资料

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112例脐炎患儿,纳入标准:/:请记住我站域名/(1)足月分娩,体重大于2500g(2)出生时Apgar评分高于8分(3)无脐部先天畸形及其他合并症(4)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采用非同期对照,2013年2月至8月住院患儿56例为对照组,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住院患儿56例为实验组。对照组男29例,女27例。实验组男31例,女25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体重,入院时日龄,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新生儿脐炎诊断标准按《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标准进行[2]。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予脐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抗生素抗感染,两组患儿在治疗与日常护理上没有差别,只是在病灶处理方面有所不同。

1.2.1 对照组脐部处理

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脐部护理,75%的酒精脐部消毒每天3 次,每次消毒待干后将立思丁(夫西地酸钠软膏)涂于病灶表面,并以旋转手法轻揉按摩患处,使药物充分渗透吸收,及时清理脐部分泌物。

1.2.2 实验组脐部处理

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加用青敷膏(江苏省中医院自制膏药,苏药制字Z04000387)外敷,在脐部消毒后,即以膏剂涂于棉纸上,隔一层棉纸敷贴于脐部,范围大于炎症红肿范围,外部以纱布2~3层覆盖,胶带纸固定,每日3次。

1.3 观察指标

住院治疗3日后比较两组脐炎治疗效果与治愈出院时间 疗效评价标准:(1)治愈:脐部清洁干燥,无红肿及分泌物(2)有效:脐部干燥无分泌物,红肿减轻(3)无效:脐部少量分泌物,仍有红肿。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出院标准:脐部症状炎症消失,达治愈标准,血常规检查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总有效率以百分比(%)表示,总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治愈出院时间采用t检验,以p

二、结果

实验组治愈出院时间与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表1、表2)

三、讨论

篇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neonatal sepsis, as well as the composition of blood culture and drug sensitivity of pathogens to guide clinical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Methods: 20 cases of neonatal sep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neonatal septicemia of which L Staphylococcus aureus, L accounts for 45% of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35%. Conclusion: Early detection, early treat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increased cure rate and reduce mortality.

Key wordsNewborn;sepsis;test

新生儿败血症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生率近几十年改变不明显,但多数资料显示病原菌确有很大改变。本病发病率死亡率均高,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将我院2009年6月~12月的20例败血症患儿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11例。全部患儿均医院出生。经产道分娩15例,剖宫产分娩5例。足月儿15例,早产儿5例。体重

1.2 临床表现

发热8例,体温>38.550C7例,1例体温达40.40C;体温降低3例。黄疸7例;纳差5例;皮疹、抽搐、脐炎均3例;消化道出血2例。

1.3临床诊断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口腔炎、脐炎各3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肺炎2例;

1.4实验室检查学

血培养表皮葡萄球菌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大肠埃希菌2例;枸橼酸杆菌2例。COT37U/L12例;GRT>54U/L7例;总胆红素>205mm/L。外周血象:白细胞

1.5治疗

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显示合理选用抗生素并注意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初次选用抗生素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病情重者初次选用阿莫西林或第三代头孢。同时予以输血浆、输血、白蛋白以增强免疫力及(保暖、吸氧)对症治疗。

2结果

本组20例中治愈16例,好转2例,家长放弃治疗1例,早产儿死亡1例。

3讨论

败血症是危机新生儿生命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由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延误诊断及治疗,是造成新生儿预后不良甚至死亡[1]。对于新生儿不明原因的进乳差、黄疸、发热呕吐、脐炎、口腔炎均应提高警惕[2]。并进行实验室检查,有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根据报道目前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有明显的增高趋势,成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3]。由于新生儿皮肤黏膜娇嫩,屏障功能差,护理不当,消毒不严均容易感染,故应重视无菌操作,加强新生儿护理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加强产前产时感染预防。总之新生儿败血症严重威胁着患儿生命急日后的生存质量,故应早发现,早治疗达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19-02

1新生儿断脐时护理方法及其应用

新生儿从母脱离后,医护人员通常紧紧夹住新生儿脐带的根部,然后快速的从根部切断,这样,脐带就形成了一个创面,而这个创面是暴露在普通的环境中,因此,细菌或者病菌容易通过这个创面通道进入到新生宝宝体内,造成危害。因此,要保护好胎儿,防止细菌或病菌对新生儿的侵入,必须对新生儿脐带进行良好的消毒护理。新生儿的脐带在没有脱落之前,首先要保持脐带及其周边干燥与清洁,尤其是注意新生儿尿布不要盖到其到脐部,避免新生儿排尿时,弄湿到其脐部的创面。同时,在对新生儿护理时,要时刻检查新生儿的包扎脐带的纱布,观察是否有渗血现象发生,倘若发生渗血状况,必须将原来的包扎拆去,然后用消毒液对脐带创面重新进行消毒处理,重新结扎与止血。如果包扎脐带的纱布没有出现渗血现象,也要天天对脐带根部创面进行消毒,通常用75%的医用酒精棉签轻轻擦拭,脐带根部创面。此外,新生儿在洗澡时,要注意防水,通常先对新生儿的上部身体进行清洗,然后跨过脐带,再清洗新生儿的下半身,在清洗中,必须防止洗澡水喷洒到新生儿的脐带或者包扎脐带的纱布上,防止污物免感染新生儿脐带的创面伤口。

2新生儿断脐后的护理方法及其应用

新生儿的脐带脱落后,在脐窝内通常会常常渗出少量的液体。医护人员应该用75%酒精棉签卷及时清洗此处,清理完毕后,要及时盖上消毒纱布。甲紫(紫药水)虽然有杀菌、收敛作用,但其穿透力弱,有时表皮已有痂皮形成而底下却窝芷着脓肿,因此,不太适合用于新生儿的脐带的消毒。同时在护理中,避免用手或者其他东西碰到新生儿的脐部,预防新生儿的脐部遭受污染。新生儿的脐带脱落后,其脐带周围的的血管大体上都已收缩,水通常不会通过脐带的进入新生儿体内而引发感染的,所以,医护人员在给新生儿洗澡时,其脐带部位被沾染点水也无大碍,但是如果别的原因弄脏了新生儿的脐带,医护人员一定要立刻要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擦洗,擦洗的方法是先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将脐孔暴露向外,然后用右手用蘸有75%医用酒精的小棉签自内向外,成螺旋形擦洗脐孔,这样反复几次,直到新生儿的脐部的分泌物等不洁净东西擦洗干净为止,就达到了消毒的目的。

3新生儿脐带常见现象护理方法及其应用

一是脐带不脱落。通常情况下,新生儿的脐带创面会随着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变黑变硬,大约在1~2周就能脱落。但也有些新生儿的脐带两周后还不能脱落,此时,医护人员要认真检查脐带状况,看看是否出现了感染的迹象,如果脐带及其周围没有红肿或化脓的现状,也没有从脐窝中渗出大量的液体。就基本无碍,医护人员可以用酒精给新生儿擦洗脐窝,同时保持脐带残端的干燥,从而加速脐带残端脱落和肚脐愈合;二是脐带出现分泌物。新生儿愈合中的脐带残端有时会渗出一些液体,这些液体有时清亮,有时黏稠呈现淡黄色。这种现象很正常,是愈合中的脐带残端渗出的液体。新生儿的脐带自然脱落后,其脐窝通常潮湿的,同时渗出一些米汤样的液体,这种情况是由于脐带脱落后,其表层没有完全恢复好,肉芽组织里的液体渗出造成的,医护人员可以用75%的酒精每日1至2次轻轻擦干净就可。脐窝在干燥后,也可以用干纱布轻轻擦拭脐带残端来加速肚脐的愈合速度。但发现新生儿的肚脐渗出液体是脓液,或者出现恶臭味,这表明新生儿的脐部可能受到了感染,这时一定要找相关医生诊断;三是脐带发红。新生儿的脐带残端脱落后,就形成了肚脐。新生儿在脐带残端脱落的过程中,其肚脐四周通常会出现轻微的发红的现象,这是脐带残端脱落过程中的正常情况,无大碍。但是如果新生儿的肚脐以及四周皮肤变得特别红,同时,用手摸时,感到而皮肤有些发热,这种情况可能是新生儿的肚脐受到了感染,应该迅速找相关医生诊断。

4新生儿脐带常见病症护理方法及其应用

4.1新生儿脐疝护理。新生儿从母体脱离被切断脐带后,其脐带中间的动脉和静脉同时被切断而闭合,在接下的几天内,其纤维化与脐孔的皮肤组织出现一个融合过程,因此,脐部就形成薄弱区,因此在新生儿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即由脐部向外突起,这样就形成了脐疝。脐疝的内容物是肠管的一部分,是新生儿常发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新生儿通常在哭闹时,其腹压不断增加而使脐部位增大,而在睡觉时疝囊慢慢消失。疝囊无论是突起或者消失,都无大碍,医护人员或者新生儿的父母亲采用“弹性腹带”法,白天给新生儿佩带具有弹性的腹带,夜晚解除,同时要频繁调节腹带的松紧度,做到既能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能保障新生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

4.2新生儿患脐炎的护理。新生儿在脐带结扎时或者因受到感染患上脐炎,新生儿脐带根部或脱落后的脐带创面都会出现分发红,同时会有少许的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流出,如果这种症状较轻,新生儿的反应不明显,但是如果新生儿的脐部脓性分泌物很多,甚至出现脓肿、发生恶臭气味,脐带创面周围皮肤发红变硬等现象。就可能是脐炎。对于脐炎轻症,医护人员或者父母亲在脐带创面周围用3%过氧化氢和75%医用酒精进行清洗,同时一定要保持脐部干燥性,对于脐部周围红肿症状,要及时给予宝宝适应的抗生素,每天都要给予清洁处理,直至脐部完全愈合。倘若发生肉芽肿,应该每日进行一次硝酸银棒或5%~10%硝酸银液灼烧处理。但是如果肉芽长得较大,必须找相关医生对肉芽进行切除。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