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层建筑平面设计

高层建筑平面设计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10 15:05:2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层建筑平面设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一、高层住宅建筑分析

1、高层住宅建筑的类型。高层住宅主要指建筑高度大于27M以上的住宅,这些用户基本需要依靠电梯来解决垂直交通的问题,这样的高层住宅建筑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以楼层划分建筑类型和按照建筑布局划分的建筑类型。住在高层建筑的高层用户基于需求因素考虑必须得重视电梯、安全楼梯的设计。为了提高建筑面积的利用率,高层建筑靠上的部位侧重于密集型的户型设计,同样,筒状的建筑结构设计也运用的较为普遍。第二类主要特点为建筑布局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会给建筑布局的功能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高层住宅类型的选择时需做好全面的分析与市场评估。

2、高层住宅平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首先,功能分区合理,睡眠、活动、就餐等功能区域明确,还要注意干湿分区、动静分区,减少相互干扰而又分区思路清晰才能提升住宅品质;其次,隔音设计。对于卧室和书房而言,保障其使用期间的安静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两个空间的人员流动一般较少,需远离客厅和餐厅。而客卫、客厅及门厅部位可设计为开放式,在进行门窗部位的设计时需考虑到空气流通性等因素,必要时可以采用隔断的方式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二、高层住宅平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一个高层住宅工程的所有设计工作中,平面设计工作应是最基础的工作。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条件都是存在了较大的差异的,因此不同区域住宅建筑平面设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有着显著的不同的,南方区域为了保证更好的散热和通风,设计时通常都是采取采取蝶式平面或是蛙式平面;而北方区域则要保证向阳和保温的需求,因此其设计时就采取十字型、双十字型或是井字型的。在此基础上,高层住宅又多了一个“高”的特点,因此其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垂直上下的电梯。和多层建筑相比,高层住宅在供电、供水、供气等方面的要求都是更高的,并且其平面布局的规划工作也更为复杂,因此其设计时也更容易出现问题。与多层住宅建筑相比,高层住宅每个单元需要服务的户数肯定是要更多的,因此高层住宅在散热、采光以及通风等方面的效果就要差一些,而噪音污染以及视线干扰也是高层住宅平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三、高层住宅平面布局与功能设计探讨

1、卧室区域设计

1.1设计基本原则

卧室区域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卧室及附属的浴厕区域,需要考虑的一是房间的安静,二是好的朝向,三是浴厕的管道设备单元。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取舍。将辅助房间放到北面,包括书房,必要的时候也需要牺牲一间卧室的南朝向换取起居室的日照。卧室与浴厕区域连接的紧密程度,主要取决于家庭单位的大小和平面条件。在小户型的平面布局中,浴室和厕所通常可由公共活动区域直接通达;在大户型的住宅平面中,主卧的功能性、舒适性在设计中应着重考虑,主卧一般设置在平面最深处,这样可以以给主人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但是浴厕远离入口区域,势必要增加独立的管道设备单元。

1.2设计手法

两间以上的卧室相互连接,形成较为独立的区域,通常位于起居区的后部,远离入口,这是住宅平面设计中常用的手段,有利于动静分离,并自然形成白天与夜间活动的分隔。卧室可以一字排开、房门直接开向公共区域,也可以相对设置、房门通过共用前区联系公共区域,或是所有房门开向一条内走道,以此联系私密区与公共区。

由于不同家庭成员的卧室总是采取就近原则布置,反而提供了另一种灵活性,即与入口区域相连的独立卧室犹如一套附加的单元,与其他卧室隔着起居区域相对而立。这个卧室可以被用作儿童房、客房、工作室等,无论喧哗或是夜间使用,都不会对主卧室造成太大影响。这间卧室还可以结合入口的洗手区及卫生间布置,有三间卧室以上的住宅平面尤其适合卧室区域的再分隔。

2、厨房、起居区域设计

我们一般不愿意展示未经整理的厨房,开放式的厨房对于中餐的烹饪方式不太适用,同时由于中餐的烹饪方式带来大量的油烟,直接对外的开窗以及与其他功能区域的分隔门受到使用者的欢迎,这种平面多用于面积较大的户型。起居室则拥有了更为完整和开阔的视觉空间。此种布局在小户型中,居住者人数不多,做饭只是出于兴趣爱好偶尔为之,对起居区需求更大;还有一种情况是高层住宅结构造成了厨房面积过大,结合就餐区可以达到更高的面积利用率。这种组合形式在满足中式厨房对油烟隔离的要求的同时,厨房后部的就餐区设置在平面中自然采光最弱的区域,借助客厅及厨房两个方向的间接采光达到照明目的。在高层住宅中,有限的外墙势必造成内部采光的匾乏,此种平面以其采光及封闭厨房特有的优势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3、交通区域设计

3.1户内交通

3.1.1内走道式:内走道式―交通空间脱离房间独立存在的平面形式,早期的内走道为所有房间的连系通道,起居室、餐厅均为独立封闭房间。现在起居区域开放,使得内走道更多的应用于卧室区,因此此种布局主要适用于双朝向开间多的板式高层。

3.1.2包厢式:包厢式―公共性的生活区域同时也是内部交通的结合区域,由此通达各个独立的房间的平面形式。

3.1.3入口分流式:入口分流式―通过入口区将主要居室分离,一部分朝南,一部分朝北,所有用水房间都集中在居住性能最差的中央区段,从而使各居室都有与户外的接触面。

3.2户间交通:在高层住宅中,可使用的户间交通联系方式有单元式、独立点式、廊式、组合式等。我们需要以基础调查的资料为依据,明晰居住者的生活意象,并根据高层住宅的高度、结构性能、经济性等条件来选择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由于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以电梯为主、楼梯为辅,在建筑高度为27m的范围内,消防云梯可以起到第二条逃生通道的作用;超过27m并且低于54m的时候,可利用安全楼梯间和出屋面楼梯进行疏散;超过这个建筑高度则必须安装第二座楼梯。在小高层住宅中,单元式住宅形式较为普遍,住宅平面的设计很大程度上继续沿用多层住宅的设计手法;12层以上的住宅则更多的选用独立点式或廊式等连接方式;超高层住宅为了追求结构合理性和确保容积率,以独立点式及面向中庭的廊式较多。

总结:住宅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具体的平面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居住的舒适度、便利性及实用性,尊重用户的个人喜好进行建筑结构的调整,在遵循其既定的设计原则之后可以从细节上进行完善。值得注意的是,设计师需对当前高层住宅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避免在个人的设计中出现类似问题。突出主次,做到公共区域视野开阔、空气流通,私人区域独立、安静,促进我国高层住宅设计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 abstract 】 for nearly 30 years,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made rapid progress in graphic design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years practical engineering experience, the design of the contact wi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ir own opinions, so as to give our design work a view to play a valuable role, improve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plane design level.

【 key words 】 high-rise residential; The plane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住宅平面设计的一般要求是功能要齐全。布局要合理、尺度要适宜、房间要齐备、交通面积最小化、联系要方便、使用面积最大化,力图用有限的面积取得最大的效益,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设计来说,应该力求平面规整,方便结构设计,节省造价。此外,平面设计在体现建筑特性,决定体形和体量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笔者在接触到的一些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中看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在此基础上提出部分问题来探讨,以期提高我们的高层住宅设计水准。

一、 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

相较于低层或多层住宅平面设计来说,高层住宅平面设计比较独特。低层或高层的住宅平面受到结构的制约较少,其自由发挥和创作的空间较大。但对于高层来说,存在过多的制约条件,难度较大。若从建筑专业的本身考虑,疏散和消防的问题比较多,此外结构对其制约较大,若是不能合理地设计结构,就会增加不必要的投资,因此在高层的平面设计中不能照搬低层的平面设计理念。我们在过去借鉴香港的经验,将平面设计成井形,如果每个突出端住一户的话,一层可住最多8户,这样做的合理性在于:可在每个房间布置明窗,可以在不显眼的凹天井内布置上下水管线,拥有紧凑的平面布局,住户朝向不同而面积大小一致。此外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其稳定性好,结构合理,造价便宜,有利于投资,对廉租屋和廉价房或低收入家庭来说好处较大,但其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那就是居室日照不均,导致个别住户难以见到太阳,深圳和香港地区由于日照强度大,因此受到的影响较小,但越往北移这个问题就越突出,不能不加以重视。后来在内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应地采取了一定的演变和改进措施,不过却走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把高层的平面设计当作低层来做,结构的伸长和加宽很随意,仿佛可以不受任何制约,甚至不考虑结构的可能性。有时将要增添的房间随意地设置咋尖角上,随着房间数的增多就显得零碎和不规整。有时仅仅为了使某个房间的尺度较为合适,而打乱纵横墙,导致墙体很少在一条直线上对齐。

从结构设计的角度考虑,平面规则有利于节省造价,有利于结构设计和设柱布梁。若是一定要结构满足某些奇形怪状的建筑要求,那么结构设计就要冒一定的风险,或者采取一些加强措施,或者突破一点规范,无论如何都会使造价增加,当然这些要求在客观上也会促进结构设计向前发展。不过建筑设计如果符合结构的基本要求,那么其结构肯定合理,因此才有人说一个好的建筑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结构师,许多成功的建筑都拥有合理的结构,可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是,既要是结构师又要是建筑师肯定很难,不过懂一些基本的结构常识对于建筑师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就目前来看,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多看结构专业的图纸,多听结构设计师的意见,虚心学习,才能逐渐积累,厚积薄发,就能逐步完善起来。

二、 高层住宅建筑的风向调节

在设计时要充分利用自然风,并组织好风的流向,除了应该对大环境的对流风和穿堂风加以注意外,还应该注意一些细节。除了采光和交通功能外,一个房间的门窗布局应该充分考虑风的流域和流向,力求避免短路现象。当窗和门各自设在对面或者是房间对角线上时就能获得室内最好的通风效果,通风效果与这两者间的距离大小成负相关,若是两者相互紧挨着就形成短路,房间内其他场所成为了没有风吹过的死角,通风效果最差,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极力避免门窗紧靠现象。

此外阳台的窗和门的开启方向应该与夏季的主导方向形成相迎的关系,若是门窗扇开向迎风面就能起到导风板的作用,通过将风导向室内从而改善室内的通风环境。然而在设计时玩玩只考虑大的方面而忽略了这些细节,例如为了省事将洞口大小一样的门窗在形式上也做成完全一样,没有考虑到要在门窗扇的开启方向上进行微调,把风导向室内。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站在门窗边明明能感觉到风从旁边吹过,但就是不能吹进室内,其根本原因在于门窗扇的开启方向有问题,前者和后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挡风向,一个是迎风向,如果在设计时考虑到这个小问题,就会使住户受益匪浅。由此可见,当开启的平开窗是单扇时,应对其开向迎风面加以注意。总之,无论墙面朝向如何,其门窗的开启扇要开向迎风面,才能充分利用自然风,使室内的空气环境得到改善。

三、 高层住宅建筑的门窗设计

近年来高层建筑的玻璃和窗扇坠落砸伤人和车的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安装、施工等质量问题或者维护力度不够造成的。因此,我们无论是在门窗的监理、施工和设计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严格把关,应该把安全放在首位,绝不能杜绝麻痹疏忽。

外窗为了使用上的方便,一般是平开窗向外开,其窗扇并不占用室内空间,室内人员活动也不受到阻碍,在凸窗中作一扇内开窗在实际应用中并无多大妨碍。一些老民宅在过去为了防御的坚固,也经常外内开外门窗。现在外窗一般都向外开,这是为了使用上的方便。最近遇到的一个工程项目,为了保证安全而把高层的外窗都设计成内开的平开窗,据了解这是当地的规定。此外对于推拉窗来说,在具有不占用室内外空间的优点之外也具有较大的安全事故隐患,其有效通风面积也较少,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更是如此。由此可见,我们在设计推拉窗时应该慎重,努力做好安全措施。

四、 高层住宅建筑的采光

采光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光线能否直射,当光线拐弯时采光效果就要大打折扣,这主要是由光的粒子性原理决定的。在过去,为了有效遮挡光线很多洗照片的暗房都会设计两到三道拐弯的挡墙,以期防止在冲洗照片和底片的时候被曝光,因此我们在考虑房间的采光效果时应该保证窗户的正前方应该面对蓝天,而不能被任何墙板所遮挡。如果在凹天井或者狭缝中,面向对面墙开窗时采光效果最差。

有的设计在凹天井的两侧设置次要的房间,其采光效果很差而且越靠里越差,即使是厕所也不尽如人意,而面对蓝天开窗的最里面的房间其光线就好很多,不过不是很均匀,而且距离窗位越远的地方就越暗,这主要和光线的直射和漫射原理有关,因此,各个地方都对凹天井的宽深尺度作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

此外,有些设计将个别房间的窗户设计成既不能直接开向他人的外墙面,又不能开向蓝天,而是要采取拐弯的方式通过自家房间采光,其采光效果非常差,导致房间几乎成为了暗室,这种情况下开了窗户和没开是没有区别的,在图面上不能看出这类问题的不良效果,因此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种,只有实地体验,亲身经历,才能深刻感受到。

五、 结论

近30年来我们的高层住在建筑设计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笔者通过亲身体验和具体接触却发现,在某些地方还是存在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问题,为了提高我们的住宅设计水平,促进高层住宅建筑事业的发展,而提出了一些典型问题供大家一起探讨,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辉. 高层住宅建筑立面形象设计浅析[J]. 山西建筑, 2010,(05) .

[2] 范泽斌. 试论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新特点[J]. 科技信息, 2010,(11) .

[3] 王炜,徐建品. 浅析高层住宅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 作家, 2010,(08) .

[4] 安明明. 电脑印前工艺与平面设计教学的关系和作用[J]. 英才高职论坛, 2009,(03) .

篇3

中图分类号:TU2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10-0118-03

1前言

高层住宅无论从平面形式还是从外部形态上,都有别于高层公共建筑,这是受到内在功能特性限定的。在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中,住宅建筑始终是与实用经济原则紧密相联的,平面和外观都不能脱离功能而独立存在。

当今住宅平面的功能组织原则是将不同性质的用房划分为或私密或开放的区域,私密的区域是指个人的居住区域,包括每个家庭成员的卧室;开放的公共居住区域包括起居、餐厅、进厅、工作或娱乐区域,以及单元所属的室外空间如阳台等。

2高层建筑概述

2.1高层建筑定义

高层住宅属于高层建筑范畴,但是,由于居住建筑的特殊性,高层住宅并没有严格采用高层建筑广义上的定义标准,而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其相应的标准。我国根据先行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七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实际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建筑必须设置电梯。各类建筑按层数划分如下:1至3层的住宅为低层住宅、4至6层的住宅为多层住宅、7至9层的住宅为中高层住宅、10层以上的住宅为高层住宅。从2002年4月起,全国部分地区调整地方住宅设计规范,修改了中高层住宅的范围,把7到12层的住宅定义为中高层住宅,把12层以上的住宅定义为高层住宅。

2.2高层建筑平面分类

2.2.1高层住宅的上部住户。日常出入完全要依赖电梯,根据电梯的位置、消防楼梯的位置和形式,以及水平交通走廊的有无和形式,住宅被分为单元式、独立式、走廊式和组合式。

对于一般的家庭型住宅,不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可以满足要求:超高层住宅由于在结构上追求合理性和确保容积率的必要性,所以寻求简洁紧凑的平面。在交通方面,中央核心筒式、面对中庭的廊式比较多。

2.2.2根据平面的形状,不同的住宅平面布局可以归结于以下的基本形式:板式住宅一同进深相比开间较长的住宅、点式住宅一同平面规模相比高度较高的住宅。

2.2.3根据住户形式,不同的住宅平面布局可以归结于以下的基本形式:面层住宅,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位于同一平面层上:双平面层或多平面层住宅,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位于不同平面层上。

3 高层住宅平面布局与功能设计探讨

3.1卧室区域设计

3.1.1设计基本原则

卧室区域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卧室及附属的浴厕区域,需要考虑的一是房间的安静,二是好的朝向,三是浴厕的管道设备单元。若希望保持卧室的好朝向,我们所以必须要有取舍。将辅助房间放到北面,包括书房,必要的时候也需要牺牲一间卧室的南朝向换取起居室的日照。

卧室与浴厕区域连接的紧密程度,主要取决于家庭单位的大小和平面条件。在供1―2人小家庭居住的平面布局中,浴室和厕所通常可由公共活动区域直接通达:在面积较大的住宅平面中,单独的卧室区域与浴室联系越紧密,浴厕就越远离入口区域,势必造成独立的管道设备单元。

3.1.2设计手法

两间以上的卧室相互连接,形成较为独立的区域,通常位于起居区的后部,远离人口,这是住宅平面设计中常用的手段,有利于动静分离,并自然形成白天与夜间活动的分隔。卧室可以一宇排开、房门直接开向公共区域,也可以相对设置、房门通过共用前区联系公共区域,或是所有房门开向一条内走道。以此联系私密区与公共区。

由于不同家庭成员的卧室总是采取就近原则布置,反而提供了另一种灵活性,即与人口区域相联的独立卧室犹如一套附加的单元,与其他卧室隔着起居区域相对而立。这个卧室可以被用作儿童房、客房、工作室等,无论喧哗或是夜间使用,都不会对主卧室造成太大影响。这问卧室还可以结合入口的洗手区及卫生间布置,有三间卧室以上的住宅平面尤其适台卧室区域的再分隔。

3.2起居区域设计

开放的起居区域主要包括起居室、餐厅、进厅、工作或娱乐区域,空间如阳台等。起居区域的组织方式主要考虑的是房间的进深、朝向以及使用功能便利等。贯穿式起居的好处在于不仅使起居区域有均匀的日照,而且便利了组团转角处平面的布局。

一般情况下,人们并不愿意展示未经整理的厨房,开放式的厨房仅在没有工作压力的情况下才受人欢迎:同时由于中餐的烹饪方式带来大量的油烟,直接对外的开窗以及与其他功能区域的分隔门受到使用者的欢迎,这种平面多用于面积较大的户型。

就餐区域功能退化,缩小至厨房的一个区域,而起居室则拥有了更为完整和开阔的视觉空间。此种布局多用于2人家庭住宅中,居住者有职业无小孩,做饭只是出于兴趣爱好偶尔为之,对起居区需求更大:还有一种情况是高层住宅结构造成了厨房面积过大,结合就餐区可以达到更高的面积利用率。

这种组合形式在满足中式厨房对油烟隔离的要求的同时,厨房后部的就餐区设置在平面中自然采光最弱的区域,借助客厅及厨房两个方向的间接采光达到照明目的。在高层住宅中,有限的外墙势必造成内部采光的匾乏,此种平面以其采光及封闭厨房特有的优势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3.3交通区域设计

高层住宅平面的交通联系包括两部分,一是联系高层内部住户与室外空间以及各住户之间的交通形式,户内交通与住宅单元的平面布局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流线组织方面。高层住宅相对于多层住宅而言,交通区域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设计师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住宅的使用功能上,而对它们之间的流线组织轻描淡写,以至于交通面积过大造成浪费,或是穿越式交通破坏房间完整形态等。户间交通主要指住户从室外到进入户门前这段流线,它包含有室内外空间过渡、垂直交通联系、水平交通联系等部分。

3.3.1户内交通

3.3.1.1内走道式

内走道式一交通空间脱离房间独立存在的平面形式,早期的内走道为所有房间的连系通道,起居室、餐厅均为独立封闭房间。现在起居区域开放,使得内走道更多的应用于卧室区,因此此种布局主要适用于双朝向开间多的板式高层。

3.3.1.2包厢式

包厢式一公共性的生活区域同时也是内部交通的结合区域,由此通达各个独立的房间的平面形式。

3.3.1.3入口分流式

入口分流式―通过入口区将主要居室分离,一部分朝南,一部分朝北,所有用水房间都集中在居住性能最差的中央区段,从而使各居室都有与户外的接触面。

3.3.2户间交通

在高层住宅中,可使用的户间交通联系方式有单元式、独立点式、廊式、组合式等。我

们需要以基础调查的资料为依据,明晰居住者的生活意象,并根据高层住宅的高度、结构性能、经济性等条件来选择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

由于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以电梯为主、楼梯为辅,在建筑高度为24m的范围内,消防云梯可以起到第二条逃生通道的作用;超过24m并且低于32m的时候,可利用安全楼梯间进行疏散:超过这个建筑高度则必须安装第二座电梯。在小高层住宅中,单元式住宅形式较为普遍,住宅平面的设计很大程度上继续沿用多层住宅的设计手法;12层以上的住宅则更多的选用独立点式或廊式等连接方式;超高层住宅为了追求结构合理性和确保容积率,以独立点式及面向中庭的廊式较多。

4 高层住宅平面布局与户型设计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住宅平面发展至今历经了很多次变革,一方面居住模式在改变,另一方面家庭成员结构也在改变。住宅对社会的发展是极为敏感的,但是由于住宅的高度耐用性(住宅结构、材料寿命50~100年),也最容易落后干社会发展的步伐。落后于居住模式的发展更新。

4.1一室户户型

一室户通常是指65m2以下,具有一间卧室的户型。由于高层住宅电梯井及设备问分摊面积较大,一室户的建筑面积相对多层住宅而言略高,可以达到70m2。由于一室户住宅仅供单身汉或年轻夫妻居住,起居室与卧室的私密性在程度上相当,所以不需要象其他户型一样加以分隔。各区域紧密结合成一个宽敞的空间整体,可以大大改善小住宅的空间质量。

一室户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食寝分离。通常情况下,起居与就餐结合成起居就餐区,而当面积低于40m2时,多采取将起居与睡卧结合、餐桌并八厨房、厨房简化为开放式烹调台等方式,达到面积的紧缩化。

4.2二室户户型

二室户通常是70-90m2的,具有两间卧室的户型。二室户较一室户而言,是面积紧缩型家庭住宅的代表,它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居住形式,满足了2-4人居住的可能性由于居住人数的增多,各自需要独立的私密空间,分户门成为必须。卫生间视需求可与厨房分离,服务于卧室区域。在面积较为宽裕的情况下,餐厅从起居室中脱离出来,靠近厨房,形成餐厨区域。两室套由于面积紧凑,多用于塔式高层住宅中,仅有个别高标准住宅使用单元式交通联系。

4.3三室户户型

三室户通常是指90-160m2、具有三间卧室的户型。三室户是当今国内家庭住宅的主流户型,满足了最广泛的3口之家居住需求。

在功能方面,除主卧、次卧外增加了书房(客房),根据需要还可增设主卫,餐厅的地位有所上升,一般与客厅有明确的空间分隔。卧室数量增多,可进行卧室区域再划分等。

对于面宽小于进深长度的实例,通常情况下正面仅有二开间宽度,进深可达15m,用于双侧采光或三侧采光的单元式条形住宅中。

4.4四室户及以上户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