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9 15:13:1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全民健身概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前言
1.1研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团省委和校团委关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要求,细致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武汉体育学院艺术学院自身专业特色,更好的响应全民健身号召,将健身项目加以推广,特进行此次研究。
1.2研究地点介绍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素有“川鄂咽喉”之称。因地理位置特殊,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古代享有盛誉。近年来,宜昌市在打造湖北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并坚持科学发展,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园区”。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宜昌市滨江公园参与全民健身的群众
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核心概念释义
3.2.1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是指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增强力量、柔韧性、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等能力,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使人民身体强健。
2008年是中国竞技体育极度辉煌的一年。在奥运会成功举办过后,中国体育进入了在“后奥运时代”,与此同时,群众体育必然得到越来越高重视。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国务院批准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因此,“全民健身日”能更好地推进全民健身长效化、机制化。
3.2问卷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为93%。被调查群众多为六十岁以上退休人群,职业涉及建筑工人、教师、营业员等各行各业,受众广泛。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居民普遍有全民健身意识,但是对于全民健身的概念和得知概念的来源较为模糊,只是简单理解为“减少疾病,增强健康”;广场上87%的群众选择了每天进行锻炼,且锻炼时长为1个半小时至2个小时之间;而对于运动强度的问题,100%的民众都一致选择了从未测过脉动搏击率;另有96%的群众认为,锻炼是为了强身健体,治疗或预防疾病。
3.3群众中普遍开展全民健身的原因分析
3.3.1健康需求
在进行随机访谈的过程中,不少群众都反映不同程度的曾患有或现仍患有一些老年常患疾病,如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胸闷气喘等。他们多选择太极之类以慢为主的运动,也有抽陀螺、秧歌舞等传统项目。对于实践队员带去的健身操与易筋经,则表示“很新鲜”、“没有接触过”。他们对于这些新兴运动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与学习欲望,不仅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还向队员们请教。
3.3.2社交舞蹈的优势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社交舞较体育舞蹈更适宜融入社会。体育舞蹈是一种与体育密切相关的运动,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是体育和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项目;而交谊舞起源于西方,又称舞厅舞。它贴近人类、深入群众,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此次社会实践中,交谊舞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受到男女老少的广泛热爱。一位汪姓爷爷表示,跳舞是他的精神食粮,就好比跟吃饭一样,一天不来心里就觉得缺点什么。老年人年纪大,睡眠少,思想乐观积极,用交谊舞这种工具锻炼身体,广交朋友,安享晚年。
3.3.3政府投入
宜昌市也加大了对于体育健身的投入,河滨公园新修了部分公共设施,无论早晚都有群众自发锻炼。从蹒跚学步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全都乐此不疲。
3.4影响当地全民健身开展的原因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当地民众虽有健身意识,但主要是为了防治疾病,并且多为退休老人。他们一方面有空余时间,一方面经过多年打拼身体健康状况已透支,才想到要进行健身锻炼;对于各个运动项目所具有的特点,他们也较为模糊,只是人云亦云,跟着健身队运动;宜昌市虽新建了不少硬件设施,但仍然无法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运动器材总不够用;群众的运动场地多在河滨公园,而一遇雨天则无法进行。室内场地距河滨公园较远,且多为球类运动,没有老年人运动的场所。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宜昌市夷陵区滨江公园的全民健身开展情况总体较好,民众对于锻炼的意识已初步形成,但全面健身的对象较为单薄,年轻人群较少,室内场馆建设也有待加强。
4.2建议
4.2.1锻炼方法
锻炼可根据性别、年龄、体质状况、兴趣爱好、锻炼基础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项目。
(1)散步:散步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在空气新鲜、环境幽雅的场地上慢走,会让人感受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同时,散步具有调节大脑皮质的功能,可消除疲劳、健脑益智。除此之外,散步还是一种和缓轻松的健身运动。它能强健腿足、锻炼肌肉、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对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均有益处。
据科学研究表明,散步一般以中速(每分钟80-90步)或快速(每分钟100步以上)为宜。步行时最高脉搏数保持在110-l20次/分,且自身无异样感觉。
(2)太极拳: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项目,历史悠久。对防治慢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且具有健身和延年益寿的功效,因其动作舒缓而适合老年人锻炼。太极拳可以帮助锻炼呼吸肌,增进食欲。建议个人根据体力来调节时间和强度,最好是每日早、晚各练1次,每次10一15分钟为宜。
(3)气功:气功是独特的强身健体方法之一。所谓“气”是指人们呼吸时空气积在人体内的“元气”。通过调整呼吸、调整姿势、调整精神的锻炼方法来调整内部机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气功有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协调脏腑的功用。练功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每天早、晚各l次。
(4)球类运动:一些球类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类,以及健身球、台球、和高尔夫等,较适宜老年人运动。
4.2.2防治老年病的措施
防治老年病的措施有多方面: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注意膳食,戒除吸烟等不良嗜好;保持个人尽管卫生;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2.3政府方面
政府应加强全民健身的科学宣传,让民众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健身运动;加强对硬件设施的投入,让民众有更好的客观条件。(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关键词 轻体育 全民健身 影响
一、“轻体育”的概念
“轻体育”(Light Physicaltraining)也称“轻松体育”或“快乐体育”,追求的是体育运动要以人为本,为身体的健康而运动。它是欧洲体育界提出适合大众健身运动的新型体育运动形式。它指以现代传媒技术和物质条件等手段和方法,以休闲、娱乐为目标,使竞技运动演变成多种非正式比赛性适合公共参与的多种运动形式,利用竞技运动竞赛和运动特点结合其他变化形式形成娱乐性体育游戏活动。
二、“轻体育”的特点
(一)体能消耗少
体育锻炼传统意义上的理解是经过大强度体能消耗后大汗淋漓,其“轻体育”是体现“轻”字、遵循轻负荷原则,没大运动量和大负荷强度,调节自身身体机能为主,加强身体机能素质为辅,使身心共达轻松愉快健身的效果。
(二)技术要求低
“轻体育”适宜的人群更广泛于传统体育,因为它对于技术与规则的要求明显要低很多。一个普通人,没有任何运动基础的人,只要他有健身的愿望,就可以立即进行健身。不必再像以前因为不懂体育的基本知识而羞于他人,不必因为运动能力低于别人而羞愧,也不必担心会被行家里手们见笑,只要按照自己的健身意愿进行就足够了。
(三)经济负担小
传统体育锻炼靠器材与场地辅助需资金付出。如游泳、滑雪场、健身房等场馆是收费的,这种锻炼方式对普通人至工薪阶层偶尔进入这场馆健身也会因经济原因使锻炼不能长久坚持。从事“轻体育”健身不因经济负担烦恼,在公园、马路、走廊、庭院随意进行。
(四)体育锻炼轻松化
上述各方面因素作用,人们没任何负担从事“轻体育”活动。健身过程不为动作笨拙而害羞,不为锻炼花销发愁。锻炼者忘却烦恼,摒除不利健康情绪,是净化心灵、怡情悦性、消除精神紧张之过程。
三、“轻体育”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影响
(一)健身人群的范围扩大
传统健身观念使健身人群日渐减少。上班族要上班、学生上学、农民干农活无法健身。但实施“轻体育”健身学生不需固定的健身场馆就可健身,不因时间跟学习冲突放弃健身;白领不固定时间达健身效果,不再担心健身时间会跟工作效率成反比发展,可以轻松的顾及工作的同时,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很好“维护”;农民不需为健身的花销和知识而烦恼,可以在农作的时候,随意改变一些劳动方式和劳动手段可达轻松健身目的。
(二)健身方法多样化
“轻体育”方式灵活的特点对全民健身方法起到大的影响作用,方法多样化是轻体育本质特点造就,“轻体育”健身方法是让人们肢体活动起来。轻体育健身没要求每天必行,不固定时间要求的运动能衍生出一些形式的简单运动来。如:当累到寸步都不想动的时候,你可站起身来随意活动;当懒起早睡到自然醒后,在床上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白天忙于工作,晚上闲暇可出去散步,据自身需求可变换走动速度和路程长短。
(三)健身运动的简单化
“轻体育”是正常人都可从事的体育锻炼形式,传统的体育锻炼针对的并不是每个人,只是部分人。在此“轻体育”使健身运动真正普及化、大众化。因它摒除了复杂的运动形式,采用最直白最实用的运动形式,更容易被锻炼者接受。
(四)健身效果的提高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以来,曾提高了全民的身体素质,那段时间,群众的健身愿望都很强烈,健身意愿空前积极,但上了一个台阶就停在那里了,再上升的趋势没那么明显。因传统的健身方法无法从本质上去改变健身现状,其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时间安排与健身锻炼矛盾,经济条件不支持长期健身。“轻体育”健身的实施,从本质上去着手提高健身效果,使人人愿意、重视、坚持健身是《纲要》主要目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项目选择建议:对不同年龄健身:当健身人群为青少年时,注重身体发育特点进行柔韧,弹跳等方面的锻炼,如多做广播操、跳绳、打篮球等。成人轻体育健身要有适当的量,轻体育运动量决定健身效果,老年人轻体育健身时根据爱好和身体健康状况选择,身体好的可登山,慢跑。不硬朗的可练练太极,门球,做体力耗费少的运动。
(二)季节项目选择建议:春季,根据个体选择项目补充冬季寒冷消耗的阳气,供奉将来夏暑炎热之气消耗的阴津。夏季,由于昼长夜短,白天气温高选择早晚进行健身。游泳夏季最好,既锻炼身体,又祛暑消夏。钓鱼夏季健身的好方法,有氧舞蹈,瑜伽是室内好项目。秋季中医理论认为:秋天是人体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运动量不宜过大,应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健身项目,如慢跑,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时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冬日做到“必待日光”。体质好的人安排长跑、攀登、登山等各种有氧运动,可消耗更多热量,延长运动时间是个好办法。
综上所述,“轻体育”是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时尚体育,它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它的兴起,标志着人民大众对体育健身的迫切需求。“轻体育”健身也将会给全民健身带来一场新的健身体验。它对全民健身影响重大深远。
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之一。其中新农村体育建设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为了提高农民群众健身意识和健身效果,改善农村地区健身条件和状况,本文将对新农村全民健身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针对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的泸县龙脑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合江县三江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中江县仓山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江油市绵江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安县绵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村民全民健身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翻阅书籍和查阅历年新农村全民健身建设状况等资料获取四川省新农村全民健身状况的信息。
(三)问卷调查法。研究问卷设计了四川省新农村全民健身现状的调查,对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信度为0.952,效度为0.961。共发放问卷2980份,有效回收2638份,有效回收率为94%。其中男性1656人,占63.7%;女性982人,占36.3%。
(四)专家访谈法。通过向当地群众体育部门领导、专家咨询的方式,了解新农村全面健身的实际情况。
二、四川省新r村全民健身的状况及原因
(一)缺乏正规体育组织与体育指导员。首先,在四川省新农村地区缺乏或者根本没有专门的农村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上一级的乡镇文化站无法有效承接体育管理职能,同时在乡村地区也缺乏正规的体育领导机构。其次,新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体育管理及传播工作者,这影响了体育运用的高效推广与全民健身知识的传播。由于缺乏或者没有农村体育指导员,因此很多村民得不到正规的全民健身指导,仅存的指导员多数缺乏专业知识及培训,在指导工作开展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二)农民群众缺乏全民健身意识。传统农耕思想在农民的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已经形成了耕地种田安稳生活的习惯,对于外来的流行观念比较排斥。在调查中发现,有3成以上的村民不知道体育锻炼的意义,有8成左右的村民不知道什么是体育锻炼。正是因为自身对体育健身的理解模糊不清或者存在误区,才导致了村民形成了干完农户就不用健身的观念。另一方面,很多村民人为“体育健身是富人才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做无关紧要。”正是因为村民对体育健身存在错误认识等原因,这才导致了村民全民健身意识低等现象的发生。
(三)农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状况。首先受到时间与季节的影响。由于农民习惯春种秋收,因此大多数农民仅仅会在农闲时进行体育运用,在农忙季基本不会进行锻炼,因此受到了农业生产季节性的影响。其次,四川地区农民在及全民健身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建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强健体魄、娱乐、陪伴家人等。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健身大多是为了满足自我需求。最后是缺乏体育活动场所。新农村地区缺乏全民健身设施与专用场地,因此农民选择的健身场地比随意,加上缺乏专用健身器材,因此农民对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兴趣不是很高。
三、四川省新农村全民健身问题的发展对策
(一)提高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四川省新农村人口占据全身人口总量的8成以上,为了响应全面健身的号召,政府部门应该完善农村地区体育广场、设施的建设工作;积极的进行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从而提高农民的全民健身意识,并满足农民的健身需求。另外,要建立乡村体育文化站,并积极组办农村体育活动,吸引农民参加。
(二)完善农村体育机制体制建设。四川省要加快乡村体育协会及管理机构的建设工作,推行建立乡村级体育文化站,并完善基层体育管理制度、规范组织工作形式。积极建设体质检测站,推行定期身体检查的制度。从而帮助农民树立终身全民健身观念,提高其关注自身身体健康的意识。
(三)通过多方筹资的方式完善全民健身场地及器材的建设与购买。首先,为满足农村地区体育健身需求,降低农民经济负担。各级政府应联合体育部门、社会群体等积极的通过募捐的方式为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筹措资金,并以此建立专项体育资金管理制度,提高筹措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农村体育场馆、广场的建设与体育器材的采购安装。
(四)实现传统与现代健身模式的有机结合。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应该融入创新元素,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比如可以在农村地区引入健身舞蹈等潮流健身项目,比如积极推动农村大秧歌、划龙舟等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比如通过确定健身宣传周的而方式,让传统与现代体育健身项目同台竞技,从而激发农民的健身热情,丰富并创新全民健身的模式,满足当代新农村全民体育健身的需求。
(五)创建稳定的体育消费环境。农村地区村民收入有限,因此在进行消费环境的打造中要重视各阶层消费群体。所以,可以根据村民的年龄、消费特点等引进经济实惠、喜闻乐见、容易接受、操作简单的全民健身娱乐项目。从而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全民健身生活价值观,引导村民建立良好的全民健身生活方式。
(六)强化农村地区全面健身指导员培训强度。政府部门要与高校、社会联手,为农村地区输送具有专业体育知识及健身技能的全民健身指导员。政府应定期定量对于社会体育工作者进行心理、理论和专业技能等各方面素质的培训,为社会体育发展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要提高社会体育工作者待遇,建立公平透明的评估奖励制度,构建激励机制,对工作积极、成绩优秀的农村体育指导员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四、结语
四川省新农村全民体育健身工作的开展存在诸多问题,需不断的提高村民收入、加大农村体育建设、提高村民体育锻炼意识等,才有可能实现农村地区全民健身的目标,改善农民身体健康程度,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