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看法

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看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30 15:18:5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看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看法

篇1

徒步在美丽畲乡的各个村寨里,你有时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这还是农村吗?干净、整洁、漂亮,是最直观的感受。这与人们记忆中,苍蝇漫天飞,垃圾到处堆的“农村形象”,格格不入。村民们告诉我们,乡村之所以美丽,垃圾分类功不可没。这个令城里人都感到特别头痛的事,在这里,做成了,而且做得还很不错。这足以说明畲民们对桐庐美丽乡村建设的极大支持。那么,畲乡居民对垃圾分类处理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垃圾分类在畲乡已实行了三年多,居民是否知道垃圾分类的知识?现在垃圾分类工作进展的如何呢?暑假期间,带着疑问,我们莪山民族小学五(1)中队追梦小队的队员们开展了畲乡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调查实践活动,对畲乡七个行政村的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活动小队的组建

追梦小队由8名队员组成,我们分别来自莪山畲乡7个行政村。

队长:华鑫怡   沈冠村

队员:潘艾珊   尧山村         金业涵    龙峰村

      钟  瑞   中门村         钟星润    新丰村

刘文翔   塘联村

雷一然   莪山民族村    雷佳棋  莪山民族村

二、活动方案的制定 

 

 

活动成员及分工

拍照、采访:金业涵、刘文翔

发放调查表及回收:各位成员

统计调查结果:雷一然、钟星润

分析调查结果:雷佳棋、钟瑞

撰写调查报告:华鑫怡、潘艾珊

活动时间

2018年8月15日—20日

活动地点

莪山畲族乡7个行政村

 

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垃圾分类的情况

调查问卷、掌握居民垃圾分类及处理的现状

搜集资料,在网络上搜集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

三、调查活动的开展

1.全体队员协商确定了研究的问题,并上网查找了一些资料,设计好了100份调查问卷,分工进行莪山畲族乡7个行政村居民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实地查看和发放调查问卷。

2.上门采访各村垃圾分类的“优秀生”,学习了解具体的处理方法;对垃圾分类的“后进生”开展耐心的讲解和宣传,同时也随机采访村民,以保障调查的客观性。

3.分工调查采访任务完成后,全体队员集合,整理已搜集的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积极提出疑问,建议,交流本次活动的感受,撰写调查报告。

四、成果展示   

    1.畲乡居民垃圾分类处理取得的成效

行走在畲乡农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整齐摆放着两只垃圾桶,蓝色垃圾桶用来装可烂的垃圾,黄色垃圾桶用来装不可烂的垃圾。在畲乡村寨,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龄孩童,都能将生活垃圾准确地分类投放。有的村落建立起垃圾分类积分奖励,积到10分,可以换牙膏、肥皂之类的生活用品,村民从垃圾分类中得到肯定和快乐。畲乡居民从以前的被动分类,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分类。莪山乡中门村妇联主席姚爱芳经常被村民的问题难住:“尤其是一到节庆时节,村民都来问我,这个该怎么扔,那个该怎么扔。”姚爱芳说,比如端午节时,吃完了粽子,村民拿着粽叶和粽绳来问。姚爱芳请教环保专家后告诉村民粽叶扔进蓝色垃圾桶,粽绳扔进黄色垃圾桶。村里分发给每家每户的垃圾袋,都有固定编号,下午5时至次日7时之间定点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池。自从有了自己的专属垃圾袋,居民家的垃圾渐渐少下来。

“优秀生”---新丰村村民雷樟珠的一天是从垃圾分类开始的。早晨6时30分,雷樟珠开始为全家准备早饭,玉米须和玉米皮丢进蓝色垃圾袋,绑青菜的红绳丢进黄色垃圾袋。6时50分,雷樟珠提着两只垃圾袋出门了,放在固定的投放点后,骑着电瓶车去村外上班。下午5时,雷樟珠下班回家,取回的快递盒,她都细心收好,用胶带拼接后,做成矮柜和储物柜。

莪山民族村有一座垃圾堆肥房,是用来处理蓝色垃圾袋里的可堆肥垃圾的,这些垃圾可以加工成有机肥料,很多居民用来种菜养花。我们桐庐像这样加工成农家肥的,还统一注册了“世外桃源”的商标呢,这些有机肥料在省内世纪联华、大润发等超市都有售,在我们家乡的景点、农家乐、民宿也能买到统一包装的农家肥。垃圾资源化利用让农民的生产方式添上一抹绿色。青山秀水,民族风情让莪山畲乡渐被游人熟悉,村民借机发展高山蔬菜和水果种植,垃圾有机肥的原生态农产品受城里人喜爱,如戴家山的蓝莓、西瓜供不应求。

畲乡诗画般的景致,自带光芒。生活在其间的人们,用他们的绿色生活方式,装点乡村更加迷人。

垃圾袋有“身份证”,追溯源头一查即知。

  2.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           所属年龄结构如图

100人

20岁以下

21人

20-30岁

19人

30-40岁

17人

40-50岁

18人

50岁以上

25人

通过调察结果表明:100人中,男性42;女性58。

 表一:您对畲乡实施垃圾分类有什么看法吗?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很有意义

82

82

有意义

10

10

无所谓

7

7

没必要

1

1

表二:您对如何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清楚吗?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知道

80

80

不知道

7

7

不太知道

13

13

表三:您认为在自己的村落实行垃圾分类是否可行?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可行

85

85

不可行

15

15

 表四:您认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有哪些吗?(可多选)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公众缺乏环保意识

40

40

分类设施不健全

66

66

职能部门规划不力

46

46

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垃圾分类回收并不了解

38

38

表五:您认为人们不按照分类扔垃圾的主要原因是哪些?(可多选)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公众缺乏环保意识

48

48

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

65

65

不知如何分类

8

8

觉得麻烦

26

26

认为没意义

6

6

对职能部门不信任

46

46

 

表六:您认为现在摆放的分类垃圾桶能起到垃圾分类的作用吗?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82

82

没有

18

18

表七:您平时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的?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混合装袋后把垃圾扔到社区垃圾桶内

29

29

分类装袋后把垃圾分别扔到社区分类垃圾桶内

66

66

随时处理

7

7

表八:过期的药物和废旧电池如何处理 ( )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放置到专门的垃圾点

29

29

随意丢弃(河道中,田地间,道路旁等)

38

38

焚烧

19

19

其他

14

14

 表九:您知道哪些垃圾属于有害垃圾(可多选)?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废电池

95

95

过期药品

38

38

塑料袋

27

27

玻璃瓶

8

8

费弃油漆桶

36

36

废弃灯管

67

67

表十:你是否会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可多选)?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经常

12

12

偶尔

52

52

很少

38

38

从不回收利用

41

41

3.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

从调查数据看出居民对实施垃圾分类是很支持的,多数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还是清楚的,部分不清楚,说明政府宣传力度还要加大;居民对本村实施垃圾分类多数是支持的,但是缺乏环保意识,所以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增强环保意识,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大部分居民觉得应该增设分类垃圾箱,相应的职能部门要尽职尽责,提高公众对它的信任度。大部分居民都已经实行垃圾分类了,但还有少部分未实行垃圾分类,政府要通过多种形式将垃圾分类所带来的好处讲给居民听让大家都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针对这次的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1)人们对垃圾怕麻烦不分类;(2)人们环保意识不深刻;(3)国家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4)有害垃圾多,不知如何分类;(5)垃圾箱分类标注不够明确;(6)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

五、调查心得及建议

我们关于畲乡居民生活垃圾的调查问卷,可能由于调查的人数不够多,层次不够广泛,导致数据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垃圾回收并不普及,农村垃圾分类回收还需要更多努力,大部分人的心里已有环保意识,也愿意为环保尽一份力,但是回收箱等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却不多,很难支持回收。

因此,我对垃圾的资源化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加强对市民的环保宣传。在农村居民心中树立环保意识是最根本的。对于,一户普通人家来说,这么废物回收利用的方法经济效益的确不高。但积少成多,且这一小小举动,可以保护我们愈来愈稀少的自然资源,如此美事,何乐而不为?有些人认为,回收利用这行为太过小家子气了,可难道就为了自己的“风度翩翩”,就可以肆意浪费了吗?政府应多组织环保类活动,以加深居民的环保意识,环保靠学生并不可行,应多向各行各业的人宣传,才可起到效果。

2.垃圾分类投放问题。政府虽然专门设立了“可堆肥”和“不可堆肥”垃圾桶,每家每户也放了相应的垃圾桶,但还是有居民在投放的时候不会去分类投放,最后导致清洁工收拾这些垃圾的时候发现根本没有分类,也只能是一股脑儿的放进垃圾车中,相当于设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的真正效果大打折扣。建议增加垃圾分类的设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是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污染的重要途径,很多人都听见了垃圾回收的口号,但没有分类箱又有什么用呢,即使有,少数的几个也发挥不了作用,所以要增加设施。

3.凡事讲究从娃娃抓起,我们建议可以从孩子三岁左右的时候,教孩子们垃圾分类的道理以及原因,现在很多年轻人也会有分辨不清属于哪一类垃圾的状况,在学校中可以一学期专门有一节垃圾分类的课程,告诉学生们垃圾分类中大部分垃圾的属性,告诉他们垃圾分类的好处,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大人们也应该有个表帅作用,当地政府也应该积极响应人们垃圾分类。也可以让一些有代表性有权威性的公众人物来做垃圾分类的宣传,居民响应或许也会更强烈。

六、小队成员活动感受:

雷一然:如今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人们是否有想过为垃圾提供分类的活动呢?我们环保小队搞了一个为垃圾分类的调查活动。活动结果表明大多居民都同意接受垃圾分类的活动,意识到地球所面临的灾难,不过也有少数居民还没有意识到。希望可以通过这次活动可以提高他们垃圾分类的知识,让我们美丽的地球永远美下去。

钟瑞:我自己很认真地填写了一份,我也请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各自填了一份。最后我们认真地做好统计。我从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以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垃圾分类。 

 

篇2

垃圾焚烧发电是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程度最高的垃圾处理方式,也是大规模实现资源化最经济的方式。垃圾焚烧发电减少垃圾对生态圈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以及减少因堆放垃圾而占用的土地资源,可实现垃圾减容90%以上,减重70%以上。将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在实现垃圾减量的同时促成垃圾资源化,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垃圾焚烧发电所产生的电能和热能都是在对现有资源的重复有效利用。

中科通用一直坚信自主研发的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一定能够产业化,并坚持不懈地完善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的配套系统,先后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42项,其中包括13项国家发明专利。

中科通用的“高蒸汽参数城市生活垃圾清洁焚烧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彻底解决了垃圾焚烧炉烟道中HCl对过热器管材的高温急剧腐蚀这一世界性难题,使蒸汽参数大幅提高到450℃、3.82MPa。2005年底,该系统集成技术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鉴定意见认定:在多项技术和应用上有创新,是一项重大的综合性环保技术科技成果。该成果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符合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多项产业技术政策,其成果及规模化工程应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因为提高了发电效率,焚烧同样的垃圾可以产生更多的电力,因此可以承受相对较少的垃圾处理补贴,很快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接受。

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针对我国垃圾特点,利用成熟的燃煤技术为基础开发出来的垃圾处理技术,该技术最大特点:非常优越的环保排放-很小的二英原始排放;良好的经济性-小投资、运行费用低。循环流化床技术的商业化使我国更大范围的城市能够享受到焚烧发电处理垃圾的益处。

一些行业外人士有一种看法认为垃圾焚烧发电是一种变相小火电。由于垃圾产生和收运的特点,垃圾焚烧发电一般规模较小,采用现行中低压等级锅炉,总效率不高,发电标煤耗在500g/kwh左右,但部分利用了垃圾中的热值发电。如按2008年环保部82号文规定,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允许添加20%质量的煤计算,垃圾对产汽发电的贡献大约占45%。就化石燃料的消耗而言,发电标煤耗大约只有225g/kwh,这比目前60万kw超临界机组煤耗还要低。此外,垃圾焚烧添加煤作为辅助燃料是因为目前中国现有城市垃圾还未进行分类收集,垃圾成分、热值变化太大,特别是垃圾灰分大、水分高,使得垃圾热值低,造成必须通过添加辅助燃料才能稳定燃烧,才能保证焚烧温度达到国家标准和安全彻底焚烧的要求。从运行成本角度分析,添加煤量越少经济上越有利。目前从事垃圾焚烧行业的单位都在全力以赴解决降低添加辅助燃料问题。

中科通用始终以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为己任。在这一信念下,把保证焚烧设施的环保达标排放放在首要位置。比如在泰安项目中,积极开展了环保指标的内部监测和监督。在例行监测以外,还专门请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对焚烧炉二英排放进行了多次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泰安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二英排放远优于国家现行标准(1ngTEQ/Nm³)和欧盟标准(0.1ngTEQ/Nm³)。这也充分验证了中科通用的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炉在二英类物质排放控制方面的优势。

但是中科通用并没有就此止步,仍在不断地研发更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以实现更优的排放指标。2008年,中科通用投入大量人员和资金,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共同承担了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焚烧阻滞二英产生成套技术与装备开发》课题,积极参与国家科研项目,并将科技成果产业化。

在技术不断成熟、法律和政策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BOT”和“BOO”项目融资模式的引进,使得我国一些人口众多、垃圾污染严重、经济不发达的二线城市也能够引进这种“富人”才能买得起的项目。近年,众多专家学者站出来宣传垃圾焚烧相关知识,媒体也由原来一边倒的反焚烧转变为理性思考,这个转变是否为公司带来较好的发展机会呢?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进步显著,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在上海召开的2010中国垃圾发电行业聚焦会议上,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公布了住建部的统计资料,到2010年5月,全国投入运行82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计处理规模6.98万吨/日,总装机1412MW。

篇3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3.082

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我国农村地域辽阔,总人口70%以上为农民,搞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幅员辽阔的广大农村,乃至受其影响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北省是一个农业所占比例较大的地区, 近年来,在市民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政府加大治理投入的基础上,城市的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的垃圾、污水、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这显然是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为了了解我省农村生态坏境现状、农民对环境状况的看法,从而为做好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撑,我们对我省部分地区的农村进行了调查。

1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固体废弃物(垃圾)处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固体废弃物为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农用薄膜、秸秆。垃圾的处理方式中随意丢弃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放到田间地头,有的放到房前屋后,有的直接掩埋在耕田中,有的焚烧。在农村中设有垃圾箱的村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有很大改观,但农民没有及时将产生的垃圾放入相应设施集中管理清除的习惯,也说明垃圾箱(池)设置的位置和数量不太合理,不能满足农民需求和不便存放倾倒垃圾。由于塑料大棚的推广和普及,农用地膜的使用面积逐年增加,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白色污染,河北省2013年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67776吨,地膜覆盖面积达1119.7千公顷。

(2)农村污水处理情况。农村中污水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养殖业污水及工业废水。这些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大部分排放河流、坑塘、农田街道上,对水体、土壤和空气造成污染。村民将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大多随便排放到院落以外的街道上,形成地表径流,慢慢蒸干。即使有的通过排水沟排放,排水沟最后却把污水排进了村庄附近的小河道或者是枯井之中,事实上不仅没有解决对污水的基本处理,而且加重了周围河流、地下水的污染。农村的猪、羊、牛等牲畜基本上都是进行圈养的,农民隔一段时间会清理饲养圈里沉积的粪便和污水,粪便一般用于基肥了,但污水一般就随意排出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的村子里有许多小污水沟,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招致许多苍蝇追腥逐臭,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有的乡镇企业规模小,没有能力和意识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将生产污水肆意排放至农田、河流,造成农田被毁、空气恶臭、饮水资源污染。

(3)农民环保意识。对生活地环境的满意度调查,被调查者表现出的无所谓态度令人吃惊,漠不关心的比例达到35.7%。最近几年空气污染、雾霾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但农民在农田里焚烧秸秆产生大量烟尘的情况仍然很普遍。无论是做饭还是取暖,都很少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对使用木柴、煤炭等作为燃料对大气产生的污染,地膜的大量使用形成的白色污染,家禽粪便没有得到合理处理造成的寄生虫滋生等各种污染行为和后果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农村家庭大部分使用建造在室外的旱厕,这种厕所非常简陋,粪水外流、暴漏、蚊蝇滋生,传播疾病、污染空气和水源;有的用户使用室内水冲厕所,但污水的处理也不到位,有的随意排放至坑塘、河流中。

(4)农业生产中的污染情况。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在耕种作物过程中过分依赖化学肥料,仅在2013年我省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折纯)就达331.04万吨。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土壤、地下水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在短期内不明显,但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残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土壤元素不均衡,降低农田产量,不明就里的农民只好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不仅会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渗透到池塘、河流、甚至是地下水,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在农业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随着近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化学防治已经成为最基本的病虫害防治手段。特别是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收入途径的改变,农村中大量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无法耕种大量土地,有的土地退耕还林还好,而有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用除草剂、农药为庄稼除虫除草。农药的使用量很高,我省2013年农药使用量为8.67万吨,大多数为难降解的有机磷和剧毒农药。

2 目前生态环境现状形成的主要原因

(1)农民生态环境意识淡薄。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农民不是不愿意看到碧水蓝天,院落、村庄周围环境干净整洁,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乱扔、乱倒的习惯,在头脑中就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认为只要是方便了自己,而且也没有影响别人就没关系,根本意识不到那些行为污染、破坏了环境。就地焚烧秸秆、垃圾的现象也很严重,村民们只想到简单方便,认为处理这些废物的最好办法是就地焚烧,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大气污染这些概念,正是这些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和“无所谓”态度,把农村的生态环境逐渐往危险的道路上逼近。

(2)政府重视不够,监督管理缺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了一条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道路,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开发。加上政府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问题上重视城市而相对忽视农村,所以农村的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有的地方资金投入不足,缺少专业人员,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村民自治组织在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不够,地方政府进行的环境保护科学宣讲和科普等提高农民环境意识的活动不仅没能深入人心,而且在抓落实上力度不够。地方干部也缺乏对农民破坏环境行为的监督,对乱扔乱排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是造成农民生态环境意识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方政府缺乏对当地农村生态环境智力和保护工作的合理规划,责任制不健全,缺乏追责措施和制度,对农民没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3)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的矛盾突出。乡镇企业和一切高污染工厂的落户,极大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然而这些高污染企业没有良好的排污设施,为了降低成本或本身经济条件有限,一些企业将大量污染物随意排放。很多村民投身于企业当工人,对环境的污染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关部门为了经济效益的快速提高对这些污染企业的监管也不尽如人意。

(4)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缺乏。我省近20年只有不到15%的家庭受过农业生产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的匹配比例很低,而在农村用于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地域面积却很大。有很多从农村考上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都选择了留在城市里或经济发达、环境更好的地方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工作,不愿意回到农村做基层工作和农业生产工作。造成了农村中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匮乏,导致农村的生态环境工作缺乏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没有长远的保护方案。

3 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建议

(1)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低是造成各种生态环境隐患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的一切行为都受思想支配。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地方电视台、报纸、墙体广告等媒体和平台,深入广泛开展生态村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分批对农民进行环保意识的培训,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学习环保知识,并以他们为中心辐射到广大村民,让农民进一步明是非、辨美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判断。还要做好可以重复利用垃圾的回收工作,让农民在获得一点经济收益的同时,产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性,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自觉行为。

(2)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管理和整治力度。近年来,各级组织已经加大了对农村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增加了本级财政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预算,重点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政府部门要在有关村庄选择合适的位置集中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收集运转设施,在村里设置生活垃圾桶点,对村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定期集中进行全面分类清理。此外,还要组建农村保洁队伍,建立“组保洁、收村集、镇运转”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体系和集中处置机制。还要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防止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项目向农村转移,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采取有效手段控制新的污染和破坏生态的现象。维护村民享受良好环境的合法权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