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2-29 16:18:2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

篇1

恰当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上好音乐课的重要条件。不注重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让学生死记硬背音乐知识。一味填鸭式的灌输绝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讲台上的讲,课堂成了“讲堂”。音乐教师主宰的课堂,和盘托出,天衣无缝地讲授,缺乏生命的活力。其危害就在于:让学生感受不到上音乐课的快乐,异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进而扭曲了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压抑并泯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的“知识”停留在外在的、呆滞的、惰性十足的水平。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差,也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如何改进音乐教学方法,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了解各种音乐教法,掌握各种教法的精髓

音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音乐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学的基本要索之一。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关系到音乐教学设计制定的教学策略是否正确,音乐教学方法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古今中外在漫长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曾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且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音乐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可以充分调动参与者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为学习者进行知识学习提供一个全方位音乐学习的交互环境。多媒体将更广泛地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全面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情景交融,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对音乐的表现也更加准确。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优势,是不断增添音乐无穷魅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当前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大致归纳一下两种:

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感受、情感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情感体验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包括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近年来,随着音乐教学思想的转变,音乐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验对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探讨日趋活跃,在实践中出现了各种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研究与开发教学模式是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的重要措施,也有利与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因此,开发和推广各种各样教学模式仍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各种音乐教学法要灵活运用、不盲目照搬

在选择音乐教学方法时,是应该充分考虑的。例如。“音乐本位原则”是针对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非音乐性现象和问题而提出的。从这一原则出发,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时,必须注意选择的合理性,突出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突出音乐性,而不要喧宾夺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来实现的。不同的音乐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教学方法有明显的差异。音乐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复杂的心里活动过程,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学生智力、能力、态度以及班级学习纪律、学习风气等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会更进一步开拓音乐教学方法的功能和运用范围。依据教师自身的条件选择放学方法取决于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水平、年龄特征、能力特长、个性特点等条件。任何一种音乐教学方法,只有适应教师的自身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音乐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互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此,为了达到教学的良好效果,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教学工作实施之前,要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选择正确的内容,制定方法策略,精心进行设计。

篇2

音乐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我认为很有必要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1、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音乐知识的传授,学生对音乐由不知到知,对识谱、唱歌、奏乐、欣赏,由不会到会,并逐步形成技能技巧,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优良的、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能正确地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音乐教师也能从中累积教学经验,增长教学能力。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音乐教师同样花了很大的精力,但收获甚微,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发现,有些音乐教师歌唱得动听,琴也弹得入味,个人的音乐素质也很好,论音乐水平在一般音乐教师之上,但由于他不研究音乐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有些音乐教师个人的唱歌、弹奏技能、技巧可能不很突出,但他注重研究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活动充满着乐感,其教学质量一定是良好的。因此,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它不仅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有利发展。

2、音乐教学方法是随着音乐教学活动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智力发展,以便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而反对把人当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发现学习的方法。布鲁纳倡导“发现法”,强调学生是个“发现者”,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不仅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而且还学会探索研究的方法,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创造音乐,这些都具有现代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3、音乐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时采取的手段。它即包括教师教音乐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音乐的方法。在现代音乐教学中,自始至终包括着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向交往活动。例如音乐教师应用演示法进行新歌范唱,而学生则要集中注意力聆听、感受。思考这首歌的情感、意境,获得对新教歌曲的整体印象,产生学唱的欲望。再如,教师指导作品欣赏,当学生熟悉了第一、二乐段主题旋律后,教师用谈话法,要求学生在听第三部分音乐时,找出这一部分与前两部分的关系。学生仔细地听完了作品的第三部分,发现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音乐的再现,从中懂得了ABA三段体曲式的特征,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这知识,即兴创作一首短小的三段体音乐,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双向交往这一特性,做到即协调、均衡,又层次分明,以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007-02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任务、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所采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是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得到整合与统一的表现形式。体育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而且与一般音乐教学的区别在于具有为体育实践活动服务的专业化目标和任务。

体育音乐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实现体育音乐教学的途径,一是理论学习的方式;二是实践练习的方式。这样就构成了以体育音乐理论指导体育音乐实践活动,二者又共同服务于体育实践活动的体育音乐教学活动的内部关系。

一、主体教学法

主体教学法是指通过学生主动性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它是与教授法比较而言的。主要是由教师提出学习目标与任务、学生直接感知学习材料、分组讨论、教师指导四部分组成。

1.学习目标与任务: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具体的达成目标、方法、策略、形式和要求等。提供经过精心筛选的认知材料(最好是声像资料)。

2.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具体的达成目标、方法、策略、形式和要求等,直接感知教学材料。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将自己感知的结果进行交流,并通过交流达到相互补充和印证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并确定一至两名学生为代表参加全班范围的交流。教师轮换参与各组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4.组织交流:由各组推选的代表交替发言,对交流中产生的不同看法,应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发言,或重新讨论争议性较大的问题。

5.教师也针对学生的共同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以此对学生产生“暗示”和“诱导”作用。使学生的共同认识逐步达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

此种方法适用于乐曲的风格、思想感情、音乐体裁的辨别和音乐欣赏等教学。使用时应注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于对教学情境的精心策划与设计;对认知材料的性质与认知方式(技术含量)的把握;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特点以及激发、诱导、暗示、分析与归纳等教学技巧的运用等。

二、表情练习法

达尔文在《人与动物的表情》中指出“人的情绪和表情是紧密相连的,人的某种情绪会表现出相应的某种表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表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表情是情绪、情感的外在的表现形式。为此,人常常可以通过调整表情来改善情绪。表情练习法就是建立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体育竞赛和表演定面部表情的练习,可以达到增强情感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良好效果。

由于音乐表现的内容、风格不同,因此所表现的情感也不同,而不同的情感用不同的外部形态,即面部表情表现出来,有助于领会音乐的内涵。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又可以透视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因此,人的面部通常被看作是人的情感变化的一面镜子。人的表情变化都是在面部的眉、眼、嘴、鼻的动作变幻上体现出来的,它是人体中最富有表情、最生动的部位。而它们又是由面神经支配的器官、肌肉等一系列复杂的运动来完成的,因此具有可塑性。如:喜悦的情感,它的面部表现形式就是笑,笑有含笑、微笑、暗笑、嘲笑、爽朗的笑、粗野的笑、文雅的笑、诚实的笑、赞美的笑、会心的笑、宽解的笑、勉强的笑等多种形式。这些经过人们长期实践所总结和积累的“经验”在绘画、戏剧、舞蹈及相关表演艺术领域早已广为人知。采用表情练习法提高表演者的情感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应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1.对表情符号的认知与鉴别:表情符号具有多类型和群组性的特征,多类型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等多种感情,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别性;群组性是指在同一类情感中具有相近意义的多种表现形式,如前边提及的喜悦的情感和笑的不同形式。而艺术体育项目中所表现的情感、情绪都是具有积极性情感的特点,这就表现在对情绪表现范围上具有“限定性”。因此,对特定情感的认识和辨别不同情感的表现方式是运用情感练习法的前提条件和进行实践活动的基础。

2.表情练习法的方式:表情练习法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指定内容的练习,另一类是对非指定性内容的练习。但不管哪一类练习都可以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或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既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分组或个人的。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既可以是具体性的也可以是宏观性的,具体的教学目标体现在对艺术体育专业领域内特定情感与对象的模仿,宏观性的教学目标是指为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情感与对象的模仿。此阶段应注意加强对学生“体验”心理的积累和练习成果的交流,这将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宽、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

3.应用环节:应用环节是指学生将模仿练习的成果应用于专业实践之中。专业实践是指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如体育舞蹈包括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这是两类风格差异很大的舞蹈,其中所涵盖的十个舞种又各具特色,如何使学生的表情模仿能力与不同运动项目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契合,体现着教学的出发点与最终目标。运用时应注意:由于学生的模仿练习是源于对音乐情感的体验,所以在选择音乐时,应力求使音乐的“难度”与学生已掌握知识的水平、心理活动水平相一致;选择的音乐应具有鲜明的特色;是学生较为熟知的或是与学生专业活动相联系的乐曲。表情练习法主要适用于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初级阶段。

三、形体律动法

形体律动法源于19世纪后期法国音乐教育家弗朗西斯・德尔萨特创建的“表情体系”和20世纪初瑞士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创建的“优美节奏教育”。音乐训练与表现力的训练是通过律动练习,使音乐直接作用于人体,利用身体的变化来体现乐曲的内涵,把听觉艺术的音乐转变为一种利用身体来表现音乐的视觉艺术。音乐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艺术修养、培养音乐的节奏韵律感和对音乐的分析能力,用体育的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提高身体动作与音乐协调配合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身体表达内涵的艺术表现力,并能促进学生个性、气质的发展。形体律动法是训练学生身体表现力极为有效的方法。

形体律动训练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学习层次,每个学习层次之间构成“递进”关系,即前一个层次的学习为后一个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创造有利的条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