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旅游乡镇规划

旅游乡镇规划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3-18 18:35:2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旅游乡镇规划,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旅游乡镇规划

篇1

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我国城镇人口6.067亿人,城镇化水平45.68%,比1982年的21.1%提高24.58个百分点 。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

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大部分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产业结构的转变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乡镇规划方法与模式的调整。

近年来,旅游业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旅游业是联动效应很强的推进型产业,有利于促使旅游地的产业结构升级,带动非农产业的发展,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在旅游区乡镇由农牧业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乡镇规划的影响表现得很为明显,因此,旅游区内乡镇规划方法的探讨就尤为重要。

一、五当召镇区概况:

镇区作为乡镇政府所在地,是镇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乡村城镇化集中点,尤其在以农牧业为主的乡镇,镇区的作用更为突出。如何解决旅游业作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镇区规划,在新时期需要考虑到更多新的因素。

五当召镇位于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镇域面积603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以牧为主、以农促牧的少数民族聚居镇,镇域常住人口9000左右,90%以上都是以农牧业为生。五当召镇区是镇政府所在地,原名吉忽伦图苏木,目前登记常住人口为1500。

五当召镇得名于藏传佛教内蒙古第一大寺――五当召(本名“巴达嘎尔”庙,蒙古语“五当”,“召”意为“庙宇”),五当召始建于清朝早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藏传佛教圣地。五当召风景旅游区是以五当召为核心景观的国家级4A风景区,是包头市乃至整个内蒙古地区的旅游胜地。

在风景旅游区建设之前,五当召镇少数村民为游客和香客提供餐饮、住宿服务,现今镇区纳入五当召旅游风景区的旅游服务基地,进行新的规划建设。

五当召镇现状主导产业是农牧业,辅以部分铁矿业以及旅游服务业,三大产业比例为90:3:7。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传统生产方式与市场矛盾日益突出,发展前景黯淡。五当召镇的两家铁厂也都处于关闭状态,因此总体生产力水平很低,2005年人均收入4300元,农牧民群众至今仍未脱贫。

二、五当召镇区产业转型的背景及契机

五当召旅游的蓬勃兴起给五当召镇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黄金周期间客流量由2005年的1万多人增加到2009年的6万多人。但是由于旅游服务业建设不足,巨大客流带来的主要是门票收入,游客在景区人均消费不足5元,这意味着作为旅游服务基地的五当召镇区将有巨大的潜能可挖掘,给原有产业结构的转变和提升带来难得的机遇。

石拐区关于五当召镇的十一五发展目标提出:1、优化产业结构,鼓励牧民向旅游业转型;2、牧业转为圈养,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3、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旅游接待能力,配合五当召景区建设工作,逐步实施镇区人口转移。

随着旅游服务业发展,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将向服务业转移,旅游服务业将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冲击当地传统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模式,五当召原有的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都经受到挑战。

三、产业转型对五当召镇区的影响

随着五当召风景旅游区的建设与发展,游客由单一的宗教文化游转为度假休闲旅游、民俗民风体验游等多种方式,在景区的停留时间也会延长,对各种服务都会有更多的要求,旅游服务业将逐步代替衰落的农牧业成为主导产业,其强大的产业联动将会带动交通运输业、民族特色纪念品加工等非农产业的发展,三产比例顺序将实现“一二三”到“三二一”的理想状态转变。

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给五当召镇的人口规模带来变化:

现状城镇居民登记人口3000人,常住人口1500人,自然增长率为4.2‰。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会吸引外来务工、经商人口,游客也会逐年增长到一个成熟风景旅游区的稳定水平。因此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自然增长率、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数量、景区游客数量因素预测五当召镇区的人口规模。

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的变化必然会导致用地规模及结构的变化:

1、农牧业生产用地减少。

人口向旅游服务业转移,农牧业人口下降;生态保护政策以及十一五发展计划;五当召风景区总体规划对生态保育、景观保护的要求,都将缩减农牧业用地的比例。

2、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用地增加。

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城镇内的公共服务设施按照三级城镇设置,例如风景区管委会、派出所、中小学校、医院、邮电局、银行等;商业功能侧重于住宿、餐饮、娱乐行业,要为旅游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和硬件支持。

3、居住用地增加。

人口规模的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都要求现有居民的居住用地面积以及居住条件改善。

4、工业用地增加。

根据当地宗教特色以及在内蒙古藏传佛教的中心地位,发展宗教及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加工类乡镇企业,因此工业用地将会有所增加。

5、配合景区建设的相关用地比例增加:

加强旅游服务基地与景点的联系,以及所需停车场地,交通广场用地将会增加;提升景区生态水平及景区绿化覆盖率的要求,相应的绿化景观用地也将有所增加。

四、产业转型背景下五当召镇的规划特点

经过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发现,五当召镇区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风景区的完整性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五当召至额尔德尼山的轴线关系,大量建筑突兀其中,割断了空间呼应,也影响了五当召入口空间的视觉纯净性,破坏了固有的自然环境和山水格局。

鉴于上述原因,五当召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提出:搬迁五当召镇区至五当召东面的大东沟南北两坡,基于目前镇区的基本人口,建立以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小城镇。

选址:拟定于五当召东南侧的大东沟南北两坡,日照条件良好;距离五当召庙区1公里余,现有县级公路经过,交通条件便利;地下含水层深度浅,取水方便。另外,与五当召之间有一道山梁相隔,形成天然的视线屏障,有利于风景区的风貌保护和镇区自身的建设发展。

功能定位:五当召镇集合了旅游服务基地和经济行政文化中心的双重功能,发展依托旅游的第三产业以及无污染的旅游纪念产品加工业。

用地规模:根据国家《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要求,综合考虑当地的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特点预测人口规模,拟规划用地面积为0.8 km2左右,人口8000人,人均约100m2。其中,保留老镇面积为1.27km2 ,拆迁面积为0.39 km2,新建镇区面积为0.819 km2。

用地布局特点:根据五当召镇与风景区的空间位置关系和自身功能要求,规划形成了“一带、两中心、两片区”的用地布局结构,构成布局相对紧凑,分区明确,结构完整的用地结构体系。

一带: 以河道和城镇景观大道为乡镇发展和绿色景观轴。

两中心:分别以镇中心广场和旅游商贸中心广场为中心形成居民生活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

两片区:围绕两个中心分为居民生活、旅游商贸两个片区,由绿色发展带贯穿,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

基本道路构架:根据《村镇规划编制规范》的有关要求,将道路分为三级设计,停车场同时考虑风景区和镇区自身需要合理布置。

规划建设要点:五当召镇的建设要体现风景旅游区宗教文化特色,体现更多的“地方性和民族性”。街道以双向两车道为主;建筑风格为藏式,高度控制12米以内;滨河大量绿化,散点式布置街头绿园和集中式行道树,创造优美的游憩、生活环境。

五、五当召镇区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提升

五当召镇区将景区规划与乡镇规划相结合,积极根据产业结构转变对用地、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的要求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景区和乡镇自身发展的需要。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进程又为旅游业发展开拓了空间,二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旅游业作为镇区经济全新的增长点,给当地产业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活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将给镇区直接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为当地的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如农牧产品、传统手工业制品加工等,也会给当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要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旅游地优美的环境和旅游业强大的经济集聚能力,吸引投资商加入城镇建设的行列,与景区实现联动发展和合作共赢。

六、结语

旅游业发展带来的乡镇产业结构的转型是城镇化进程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本文通过五当召镇区在产业转型背景下的规划实例,从产业转型带来的功能、结构、规模、道路等诸方面的规划调整做了初步的探索,希望对此类乡镇规划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篇2

一、要更新观念抓合力。乡镇集镇,是最小的地方经济中心,是区域性农副产品贸易市场的集散地,是连接城乡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位于旅游景区四面的集镇,车流物流相对更为集中,人流人气相对更为强旺。可以说,旅游乡镇做美做靓旅游集镇,基础较好,前景乐观。因此,各旅游乡镇第一是要统一好思想。要把建设旅游集镇作为乡镇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有超前的眼光,要有经营的理念,要有创新的思维。要真正激发出广大干群参与旅游集镇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凝聚好加快旅游集镇建设的合力。第二是要加强好领导。过去,乡镇党委政府都把集镇建设放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并列为任期目标的一项重要政绩考核内容。这一作法值得提倡,各旅游乡镇要带头落实好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成立好集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好工作机制,明确好工作职责和权限,建立好目标治理责任制,真正把集镇建设工作纳入规范化治理的轨道上来。第三是要明确好目标。集镇卫生、交通、市场、镇容镇貌整治工作,集镇绿化、亮化工作,集镇人行道、下水道建设及移动、电信、电力等管网建设工作,集镇吃、住、休闲娱乐等基础功能设施建设工作等等,都必须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时限。

二、要高屋建瓴抓规划。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旅游集镇的建设,同样也是一项前景十分看好的阳光工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集镇人气将越来越旺,车流物流往来将更为频繁。作为旅游乡镇,就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旅游集镇的建设,要超前思维,长远规划;要把握趋势,乘势而动。*市八一大道的建设就充分说明了超前思维的重要性。*年,*市规划城市建设的时候,*省长提出建设一条又长又宽的八一大道。这在50多年前与*不相上下。当时*省长的想法还招来了种种责难和非议。但是在50多年过去后的今天,尽管*市的城区在不断扩大,人口、车辆在不断增多,但是,八一大道与整个城市的发展步伐还是显得十分协调。我们旅游乡镇在建设集镇时,就应该有这种超前思维的眼光,要着眼未来,编制好集镇发展的长远规划。要提早明确好集镇的服务功能设置、景点绿化布局和工业区、住宅区、休闲娱乐区的安排等,做到功能布局超前合理,避免建设的随意性、无序性和盲目性。

篇3

一、要更新观念抓合力。乡镇集镇,是最小的地方经济中心,是区域性农副产品贸易市场的集散地,是连接城乡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位于旅游景区附近的集镇,车流物流相对更为集中,人流人气相对更为强旺。可以说,旅游乡镇做美做靓旅游集镇,基础较好,前景乐观。因此,各旅游乡镇第一是要统一好思想。要把建设旅游集镇作为乡镇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有超前的眼光,要有经营的理念,要有创新的思维。要真正激发出广大干群参与旅游集镇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凝聚好加快旅游集镇建设的合力。第二是要加强好领导。过去,乡镇党委政府都把集镇建设放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并列为任期目标的一项重要政绩考核内容。这一作法值得提倡,各旅游乡镇要带头落实好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成立好集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好工作机制,明确好工作职责和权限,建立好目标管理责任制,真正把集镇建设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来。第三是要明确好目标。集镇卫生、交通、市场、镇容镇貌整治工作,集镇绿化、亮化工作,集镇人行道、下水道建设及移动、电信、电力等管网建设工作,集镇吃、住、休闲娱乐等基础功能设施建设工作等等,都必须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时限。

二、要高屋建瓴抓规划。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旅游集镇的建设,同样也是一项前景十分看好的阳光工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集镇人气将越来越旺,车流物流往来将更为频繁。作为旅游乡镇,就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旅游集镇的建设,要超前思维,长远规划;要把握趋势,乘势而动。南昌市八一大道的建设就充分说明了超前思维的重要性。1951年,南昌市规划城市建设的时候,邵式平省长提出建设一条又长又宽的八一大道。这在50多年前与北京长安街不相上下。当时邵式平省长的想法还招来了种种责难和非议。但是在50多年过去后的今天,尽管南昌市的城区在不断扩大,人口、车辆在不断增多,但是,八一大道与整个城市的发展步伐还是显得十分协调。我们旅游乡镇在建设集镇时,就应该有这种超前思维的眼光,要着眼未来,编制好集镇发展的长远规划。要提早明确好集镇的服务功能设置、景点绿化布局和工业区、住宅区、休闲娱乐区的安排等,做到功能布局超前合理,避免建设的随意性、无序性和盲目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