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统计学的任务

统计学的任务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3-28 16:56:5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统计学的任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统计学的任务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37-02

一、引 言

描述性统计作为统计学专业的基础课,其内容广泛,既有中学知识的回顾,又有后续专业课程的介绍,但没有就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讨论。学生听课感觉跳跃性很大,虽然内容浅显,但理解不深,学习上体现出眼高手低,每年这门课出现许多学生考试不及格的现象,而且重修生大有人在。

笔者接手这门课后,上第一次课时,发现学生绝大部分不愿听讲,喜欢自己看书学习,但又理解不透,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分析了本课程的特点,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①内容难度虽然不大,但讲课时却不能深层次发挥,造成学生藐视这门课程的心理。②课程章节之间跳跃性大,前后联系不像数学分析课程那样,有一根主线贯穿,逐步深入,缺乏一定的连贯性,造成学生学习计划的混乱。③课程覆盖面广,包涵了抽样调查、统计图表的制作、概率分布、总体参数的估计与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等学科的初步内容,许多章节的公式不讲来历,只简单介绍如何用,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惑。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成为核心任务。任务型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中设计或创造一种与实际社会活动相仿的活动,让学生在进行这样的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演练技能、提高能力,它强调“做中学、学中做”。

笔者以此为指导思想,根据“描述性统计”这门课程的特征,以“任务型”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

二、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明确目标后,笔者就按以下步骤对描述性统计课程进行任务型教学。

1.教学任务的分解

笔者花1~2次课,把描述性统计的基本思想、脉络以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知道知识的连贯性、重难点,以便他们课后查寻资料。笔者充分发挥班干部同学的作用,引导他们根据同学们各自的兴趣成立制作课件、讲演小组:共分为14组,让两个班63名同学全部参与进来。

尽管他们学习过计算机基础课,但在做PPT课件时也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如字符的上下标如何设置,数学公式如何输入,希腊字母如何输入,Excel如何使用等,笔者都要事先给他们演示,做一些启发性示范,让他们知道从什么地方可以深入下去。所以,在让学生做PPT课件之前,老师要通盘考虑,而不是兴趣所致,随意的安排几名同学简单的做课件和讲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有步骤、有计划、有目的的有序进行。具体来说,就是按以下方法进行:

(1)充分发挥班干部同学的带头作用。在进行实验之前,把讲明老师的意图与打算跟全班同学进行多次解释。尤其是要跟班干部同学讲清老师的意图和打算,争取班干部同学的意见。这是其他上课方式所难以体会到的,充分锻炼了班干部的领导能力。

(2)充分体现民主与集中的原则。首先让同学们根据兴趣爱好以及同学们之间相处的关系自由组合进行分组,当出现分组不均衡现象,也就是有的组的成员多,内容相对简单些时,老师要进行调整,鼓励部分同学参加到其他组。

(3)充分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各组同学根据分配给各自的任务,读教材,查资料,对其负责的内容进行讨论,形成共同的认识,然后设计出PPT的板式,并进行分工,制作课件。当他们把课件做好后,就用QQ或者E-mail发给笔者,笔者可以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他们的PPT课件,如果发现问题,立刻跟他们进行沟通,提出改进意见。

2.学生讲课

PPT 课件做好后,就安排同学们上台讲课。每次三节课,每一节课由一名小组代表上台讲解相关内容,笔者与其他四名同学当评委,根据学生的PPT内容和表达能力给予成绩,这个成绩作为本课程结业成绩的20%计入总成绩。

有的学生讲课速度慢,准备一节课的内容讲不完;有的学生讲课速度快,几分钟就把一节课的内容讲完了;有的学生喜欢发挥,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书中的内容。针对这些情形,需要老师及时的进行提醒,但尽量不要打断他们的讲演。既要保护同学们的积极性,又要纠正他们存在的问题,这也是一门管理与组织艺术。

3.对学生的讲课内容进行点评

让学生讲课,并不意味着老师更轻松更省事。每当同学讲完之后,笔者都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点评。把未讲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把学生没有讲清楚的地方再解释一遍。这些都需要老师对课本内容要相当熟悉。有时,学生把他们查资料中看到的其他说法提出来让笔者解释,笔者得查资料给予准确的回复,否则就会令学生失望。

4.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相互配合,真正进行了学习,笔者采取了过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平时作业+讲课得分+课后作业+开卷考试(上机考试)。考核方式将以往的期末一张卷子对学生进行考察的“终结考试”变为具有过程和动手能力考察的“形成性考核”。

开卷可以带电子版本,可以把书上的内容录入到Word文档上存储下来,保存到U盘带入考场,但不能带书。目的是让学生真正的进行复习,掌握知识点,所涉及的公式计算、画图,全部用Excel软件完成,书中的作业全部要做,可以分组完成。

如果有些学生在平时依赖其他同学,在考试时,尽管是开卷也难以完成任务,因为他们平时没有联系,考试时翻书也来不及。考试后很多同学都发出了感慨:虽然不是裸考,如果平时不下功夫,突击学习过关也很难啊!

三、效果与思考

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64份问卷,全部回收。统计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满意度分析,见下表。

学生对《描述性统计》任务型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分析

篇2

自19世纪70年代第一块单片机问世至今,单片机以其优异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而芯片制作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单片机需求量的不断加大,也为单片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随着单片机广泛运用于工业控制、汽车、生活用品、办公室自动化、通信系统等领域,学生是否具有单片应用甚至开发能力已成为相关产业的一个招聘衡量标准。教育当然也要与实际需求接轨,才有可能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目前就业市场的要求。

一、利用汇编语言结合电路理解单片机原理

在笔者学校历年来的教学检查中,大多数教师反映本课程难教,除了教学设备没跟上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高职中技目前的生源质量不高。很多学生特别是中技的学生对于英语的认识基于字母,所以一看到编程所用的操作码就头大,从而一开始就放弃了学习。111条汇编指令就令他们产生畏惧,更不要提什么C语言编程了。对于掌握C以及C++的人来讲,采用它们来编程序易修改,使用灵活方便、可移植性强,而且不需要考虑到寄存器存储空间,当然比汇编来得容易。而汇编语言也有它自己的优点:汇编语言比较贴近于硬件,而且时间比较精准,且学习汇编有利于更为细致地了解对程序。鉴于在校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汇编语言更适合于初学者,即便111条汇编没有C语言方便灵活,但对于学生学习单片机入门也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单片机的原理理解,利用汇编语言结合电路的方法是很有效的。在指令的讲解中多结合实例,通过实验板演示,以提高学生对指令的理解和兴趣。如果没有实用器材,那么采用软件进行模拟仿真调试并观察程序的运行结果,对于学生理解程序也会有帮助。人喜欢感观认识,以眼见为实,见到了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就有很好的帮助。最简单的单片机软件是Keil uVision系列。但对于教师教学而言,应该就是Proteus,它与Keil uVision结合给学生进行展示程序执行结果,可谓是“两个搭配,干活不累!”但是同时也要提醒学生,软件的应用和仿真不能代替实际电路。当然如果有条件,用硬件来调试软件是最好的,但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它们的组合将是不错的选择。

二、采用任务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任务教学法。在讲解完各个指令后,会要求学生根据具体要求写出指令通过调试,并在单片机开发实验仪上进行简单的实验。按指令功能分类进行教学和实验:例如数据传送指令,可利用它来实现控制灯亮和灯灭。如下列程序:

LINE SOURCE

1 ORG 0000H;程序开始,ORG是一条伪指

令,表示程序从地址0000H开始

2 LJMP MAIN;跳转到主程序

3 ORG 030H;主程序从地址0030H开始

4 MAIN:MOV P0,#00H;对I/0清零,即无信

号输出,灯灭

5 MOV P1,#00H

6 MOV P2,#00H

7 MOV P3,#00H

8 ACALL DEL;调用延时子程序DEL

9 MOV P0,#0FFH;对I/0置1,即无信号输

出,灯亮

10 MOV P1,#0FFH

11 MOV P2,#0FFH

12 MOV P3,#0FFH

13 ACALL DEL

14 AJMP MAIN;跳转到主程序

15 ORG 0200H

16 DEL: MOV R5,#04H;以下为延时子程序

17 F3: MOV R6,#0FFH

18 F2: MOV R7,#0FFH

19 F1: DJNZ R7,F1

20 DJNZ R6,F2

21 DJNZ R5,F3

22 RET

23 END

该程序只是让灯全亮全灭,把程序烧录到单片机实验板上,先分析程序,再演示实验结果。让学生从知识的理论层面到感观层面进行认识。再给几段差不多但灯亮灯灭不一样的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实验演示。当学生了解了指令的格式和作用后就可以让全班同学按8人一组进行分组,并提出想要实现的不同结果功能,让学生们通过自主讨论和分析写成程序,并通过现场调试再演示出结果。让组员上来讲解程序以及各条指令运行的结果。学生们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可加深其对指令语句的理解。在此,不仅让学生巩固指令,同时还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在他们自己的电脑上安装Keil uVision3,可以在平时进行软件仿真程序的调试与运行。

虽然上面所演示的程序很简单,而且只能算是简单实操辅助理论课程,但它可以使刚入门的学生在成功的结果后面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热情。作为一个单片机的入门程序并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应该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该课程的学习和引发学习兴趣。人往往在知道了一点后才会有想深入学习的欲望,这种欲望是学生学习好该课程的动力。因而,无论教或学都应该由微入细,由易到难,逐步实现教学目的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单片机的学习中,难的并不是硬件也不是接线,而在于指令学习与运用。硬件相当于人的身体,软件相当于人的思想,只有强壮的身体而没有思想是傻子。想要更好地发挥硬件的作用,就必须更好地掌握软件。加强对指令的熟悉程度是必要的,对于44个操作码,笔者首先用最笨的方法――背和抄,先记住它们,再与7种寻址方式相结合进行记忆;其次是多看程序,现在单片机的发展使它有着各色各样的程序,从程序中了解指令的功能和应用。对于小程序要懂得分析每一步运行结果,及其对其他寄存器内容和各种标志位的影响。对于较复杂的程序要学会分析出最终的结果和执行目标。在不断地看程序中掌握指令。最后就是利用指令对一题用不同指令进行编程,也可以加强对指令的灵活运用。

总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现状进行教学,通过多展示、多总结、多分析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要注重引导,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层面上让学生自主编程、调试和演示,并学会与同学进行知识的交流,把自己的程序讲解给同学们。而且师生之间要多交流和沟通,对学习过程中的难疑点要进行一一突破。

参考文献:

[1]陈亮,康娟,刘涛.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6(1).

[2]林格,程鸿勋,唐曾磊.自主学习[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

[3]袁道香.《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1(10)

篇3

2.让学生在愉悦的创作中感受动漫形象的可爱。

3.欣赏大师佳作,感受夸张画法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4.利用画笔对头脑中的人物形象加工,感受利用画材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创设人物,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引导学生的作品创作。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征,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通过线型人物造型的学习,创作出优秀的卡通作品。

课前准备:课件、音乐、作范画的工具和学生作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趣

1.今天任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游戏,请看黑板,这些人物头像上都缺少了什么,同学们能不能帮忙找回来?谁来试一试?

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找齐了,但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他们变得和平常人不一样了,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眼睛、耳朵都变大了。

师:有了大家的帮助,这几个人物有的嘴巴变大了,有的耳朵变大了,变成了一个夸张的卡通人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着创作一个夸张的卡通形象吧。(导出课题——《夸张的卡通形象》)

2.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来达到夸张的效果呢?(导出改变比例来进行夸张)除了把人物的五官中的某一个放大之外,我们能不能同时改变两个呢?

师:人物的五官、身体的各部分都可以进行夸张创作,可怎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呢?带着这个问题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些作品。在改变比例的同时,我们可以根据人物自身的特点加以强化。

我们在对人物进行了夸张之后,可以给人物加一些动作或是背景来体现人物个性和职业特点。如果要对老师进行夸张的话,老师的背景可以加些什么?

生:黑板、粉笔、教室等。

看到这里,任老师想看哪个细心观察的同学发现了。这幅画又夸张地表现了什么呢?(姚明的身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我们在夸张的时候,除了改变人体的比例来进行夸张之外,还可以利用周围的环境来形成对比,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夸张。

二、示范(并作讲解,2分钟)

1.仔细观察,看看任老师怎么创作这种夸张的卡通形象。

2.我们从一个超大的器官开始,记得一定要画的超大。规则是其他部分要正常才可以突出夸张的效果,如果一个人物所有的部分都夸张了,就达不到夸张的效果了。(示范画任意选一个)画完了,是不是很有意思。当然同样的一个人物,我们除可以夸张他的嘴巴外,还可以夸张其他的地方,就像这样,很有意思吧。老师的这张画夸张了什么地方?是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夸张的?

同学们说得真好,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画一画呢?心动不如行动,那我们就动手吧!

三、创作练习

1.展开想象,设计一个夸张的卡通形象。

2.要求构图饱满、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

四、评价

从四个方面进行点评:夸张的程度,夸张的方法,刻画的生动程度,构图的饱满。

师评:选一到两张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讲解与评价。

自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说说创作的感受、困惑;你喜欢哪位同学的作品?为什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