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新课标的育人价值

新课标的育人价值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4-03 15:38:1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新课标的育人价值,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新课标的育人价值

篇1

在前言部分的开篇词中,老课标提出的是要通过历史教育“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新课标提出的是“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展和社会前进的需要,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两相对比,可以看到,老课标重视的是历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而新课标重视的是公民教育和学生的成长需要,侧重点是不同的。此外,在开篇词中,老课标也提出了通过对历史多样化的学习,“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而新课标的表述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但重视的是学生自身的发展,符合初中生心理和生理特征,而且提出“历史的角度”一词,注重的是从历史的本身来考察社会发展和感悟人生。

二、课程性质论述的比较

老课标一开篇就是从初中必修课程的角度来强调历史的课程地位,但是新课标却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加以强调,由此可见,老课标重视的是课程设置,而新课标重视的则是历史作为人文课程本身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两个版本的课标编写理念的不同。这点也体现和贯穿于新课标本身。老课标的课程性质概述得非常简略,最后归结于历史课程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其表述较抽象且不够具有学科的特殊性。而新课标对课程性质的表述比较具体,强调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并将其学科特性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与综合性,并将老课标中的“国际意识”一词改为“国际视野”,从词性上分析其词的外延更为宽泛。而这四个方面分别从四个层次上表述了历史课程的性质:思想性是树立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基础性是以普及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意识为主;人文性是表现历史所特有的人文教育功用,是形成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方面;而综合性则是重视历史与现实结合的作用。从新课标对课程性质的具体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随着历史理论的不断进步,我们的课标编写也在不断成熟,不但重视历史学科的学科特性,而且更注重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水平的角度去考虑。

三、课程基本理念论述的比较

老课标对编写理念的表达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从老课标的课程理念可以看到,老课标在大的范围内是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但重点是放在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和历史的道德教育功能。而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分别列举了四个方面。与老课标明显不同的是,新课标明确提出“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首次提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理念。这就告诉我们,不但要教历史书,而且重要的还在于育人,在于思维的训练。此外,在初中历史学习的要求上,以“普及历史常识”、“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主,这一标准比起老课标显然在历史知识的掌握上有所降低且更加具体,在评价体系上也给予了教师更大的自,要求创新和发展。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35-02

新课标要求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在一起,还要注重学生政治素养的提高。高中政治对学生德育的发展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高中政治的课程内容,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哲学,都与现实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在课堂上要体现时展的特色,对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学以致用。高中政治课还要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发展需求,科学理论知识要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还要充分发挥政治课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播积极的正能量。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政治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教师也开始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还是有很多偏离了新课标的要求或是很多改变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深入理解新课标的要求。本文首先立足于新课标的要求,分析高中政治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新课标要求政治教育要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很多的政治课程还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就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当然这种教育现象与高考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也与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深有关。

1.2 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政治这一科目本身是文科科目,可能大家认为文科科目的主要任务就是背诵,所以只要在临考试之前突击背诵一下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有了这样的观念,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认真听课,课后也不会花时间去预习、复习,如果教师的课堂氛围比较死板、沉闷,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低,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3 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不深。政治课其实与社会现实的联系非常深,很多社会现象、社会热点、国家政策、国际事件等等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长时间以一种封闭的状态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那就会限制学生的眼界。如果仅仅考虑高考的题目分数,也应该让学生多多了解事实,因为现在的高考题很多立足于社会热点。当然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学不能仅仅考虑高考分数,还应该有大局观念,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而努力,培养学生做一个热心人,见闻广博的人。

新课标的推行对高中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高中政治课堂也像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面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其实要想从根本上改善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观念上改变对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育人,不是为了所谓的分数,如果目标错了,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2.针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2.1 转变观念,坚持"三位一体"。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策略,认为只要把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把需要记忆的知识记牢就可以,但是教师忽略了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时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遇到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时,要用生动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语言让学生首先理解所要学习的概念;在学习与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科技进步等相关的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但是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不要讲很多的大道理,学生对这些大道理并不容易接受,德育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生活,爱自己身边的人,有积极的能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循序渐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格。

篇3

二、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侧重点

传统教学只侧重结果。新课标之数学教学不但重结果,更重过程,还侧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重创新,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

1.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过程

那是怎样的过程呢?

(1)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什么?①体验数学的自然科学性,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②体验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工具。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数学的思想、方法、语言、思维方式是研究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商品买卖、储存贷款等等都要用到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式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③体验数学之美。初等数学中的线段的“黄金分割”比例为0.618∶1,人们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过程中发现“黄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种赏心悦目之美,和谐之美。

(2)新课标之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做数学,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传统教育把学生看成是装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知识。但新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并不是老师塞给学生多少知识,学生的脑子就可以装进多少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是有选择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其自己在脑子里自主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立性,不再只充当知识的接受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地学习、操作、探索、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合作交流、讨论,共同发现新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3)新课标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实质上是老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学实质上是学生自主独立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实质就是交往互动。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学生不能只做听众,必须动起来,要动起手来操作数学,动起笔来推演数学,动起脑来思考数学发现数学质疑权威,动起口来讲数学和与同学老师讨论数学;数学教学要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交往,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使学生学会交往,逐步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

2.新课标之数学教学重个性

与传统教育不同,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的思考问题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方法,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如大脑的潜能,气质)都不同,传统教育的整齐划一,齐步走,只重学科,目中无人,忽视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落后。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要教书育人!

3.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要衰亡。教育不能没有创新。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是指学生在其原来知识基础上的突破和发展,不是指科学家那种创造发明。数学教学应当成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时候,大力鼓励学生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向教材质疑,向权威挑战。

4.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育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概括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总的策略。数学方法是人们分析处理数学问题的具体手段,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归纳法等。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但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帮助,对学生未来走进社会后解决实际问题也很有用,数学教学必须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5.新课标之数学教学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教学是没有要求的,但这对个人的发展来说是很有用的。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自觉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勤于思考钻研等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

6.新课标之数学教学重思想品质教育

数学教学要用数学家探索数学的精神去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的精神;以我国两千年来的伟大的数学成就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引导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