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四年级语文教学措施

四年级语文教学措施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4-08 16:13:5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四年级语文教学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四年级语文教学措施

篇1

何为室内教学同户外辅导相结合的创新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就是按照其字面意思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课堂分为室内与室外。室内的课堂用以传统的教授知识,让学生首先去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而辅助以室外的课堂,让学生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中,或者是在充满人文理念的社会中,吸收、理解和消化知识。另一方面,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在校期间的学习。这一层面的室内教学和户外辅导,是将家庭和日常生活也纳入到了学习过程中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将课程上完,将作业做好就可以把学习抛在脑后了。而本文提倡的室内教学同户外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是鼓励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也不要停止了学习和对于文化知识的思考。

这种从室内到户外,再从户外回归到室内的课堂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令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起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学习课堂知识,而是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果小学语文教育能够收获到这种效果,就可以圆满地回答本文开篇提及的问题。至于如何进一步地有效利用和开发这种创新性教育模式,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性的教学措施和方案。

首先,从室内到户外。教师应当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将课堂时间有效分割。可以将阅读课或者写作课的三分之一课程安排在户外完成。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启发学生对于文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当用有趣的室外活动去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爱好。

其次,从户外回归到室内教学。户外教学的作用仅仅起到了一个辅助效果,教师们更关注的还是在于室内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时刻提醒学生,他们在进行户外教学时,应当谨记此次教学的目的。并在他们完成了室外教学后,将教学心得和体会用文字记录或者语言演讲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一过程就要在室内课程中完成。因为室内课程的规范性更强一些,这会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有效避免丧志现象的出现。

再次,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当做室外教学的一种方式去加以引导。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离校期间的学习状况,如果能将这一段时间有效利用,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标要求便得以充分实现。这一点并不是意味着教师要盲目地布置家庭作业,去让学生机械地完成。本文提倡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小学语文作为一项工具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小学语文背负着全面激发小学生发展素质的重任,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有所觉悟的一点。教师们应当致力于开启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之旅,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们应将传统的灌输性教育模式同户外辅导教育方法有效结合,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热爱生活的态度,努力把学生打造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的百年人才大计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4月

篇2

引言

陶志琼博士说:“什么是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让小学生知恩、感恩、报恩、施恩。”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感恩教育不仅有益于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也大有裨益。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意义

《辞海》曰:感恩,即在得到别人的帮助之后,对他人产生的一种感激和爱戴之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父辈们经过吃苦耐劳、艰苦创业后,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现在的小学生从小便生活在蜜罐里,冷漠自私、唯我独尊、缺乏责任感、耐挫能力差等心理特点凸显无疑。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各个媒体平面搜索到许多案例:

事件1:东东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最近因在课堂上故意喧哗被老师罚值日。他一肚子的怨气,回到家后要求爸爸妈妈到学校去替他值日,否则的话他就绝食。最后,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太忙,不能脱身,爷爷奶奶亲自到校替孙子擦黑板、扫地、擦玻璃。

事件2:雯雯在课堂上走神了,被老师发现,受到了批评。课下,雯雯恶狠狠地对同桌说:“真可恶,一点也不给面子,等我长大了,一定找机会好好地给这家伙一个教训。”

事件3:“六一”儿童节到了,政府、学校为贫困生准备了爱心礼物。上台领取时,阿旭嘻嘻哈哈,一脸的无所谓,下来后还对同学们说:“就这点东西,捐赠的人也太抠门了吧!”他们贫困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

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甚至于已经成为一种认知常态。为了一点小小的挫折、误会而离家出走、伤害亲人、报复社会等案例也不时地见诸报端,都让我们伤心不已、徒留嗟叹。文教材中,有许多如卧冰求鲤、扇枕温衾的典故,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格言,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词名句。当我们阅读自然山水的文字时,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山河,感恩自然馈赠;学习无私亲情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领悟父母之爱的伟大、深沉……点点滴滴、润物无声,有效地渗透感恩教育,促进小学生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这或许也正是课程改革的初衷。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内容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只要我们敏锐捕捉、深入挖掘,就一定能够觅得丰富、精彩的感恩教育的内容,为有效渗透感恩教育提供素材。

(一)自然馈赠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编者安排了《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这几篇文章,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强大的魔术师,在我们的面前呈现出精彩绝伦、神奇瑰丽的美好画面。在享受这篇篇美景的同时,我们也要心怀敬畏与感恩,以自己积极的学习态度、谦逊的人文品德,和大自然一起健康成长,共享和谐。教学《观潮》时,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师:同学们,现在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1: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两丈多高”,该有多高啊,恐怕比我们的教学楼还要高,这是多么壮观的画面啊!

生2: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震耳欲聋的声音,这浩浩荡荡的气势,让我特别想去见识一下钱塘江大潮,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生3:这篇文章中我喜欢的句子很多,很多,几乎每个句子都让我甘之如饴、爱不释手,我想大自然给了我们如此丰厚的馈赠,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常怀感恩之心,不乱扔垃圾,不随意践踏草坪,不破坏公物,不随地吐痰,等等,让大自然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永远美丽、万古常青。

……

另外,感恩自然的材料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也屡见不鲜、俯拾皆是,像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就编有《第一朵杏花》《走,我们去植树》《沙漠中的绿洲》《天鹅的故事》等文章,只要我们心怀感恩,善于发现,眼前就一定繁花似锦、姹紫嫣红。

(二)祖国历史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编排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一文,教学时老师可以联系五年级下册《囚歌》一诗开展对比阅读,组织学生交流阅读这两篇文章的感受。

生1:读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折服于它恢弘的气势、高超的制作技术,引用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话:“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生2:再读《囚歌》,我依然怀着莫大的沉痛与崇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美好,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生3:无论是《囚歌》中革命者艰苦卓绝的斗争,还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中流露的古代艺术,这两篇文章都让我由衷地感受到,我们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不屈斗争精神的民族,我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而无比自豪!

……

悠悠数千年,祖国的历史既有唐宋华章的精彩,又有屡遭侵略的耻辱,这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一定的渗透。教学中适时地把握这些素材,不仅有益于升华小学生感恩教育,而且对塑造他们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大有裨益。

(三)父母亲情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编排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学生们非常感动于教材中母亲牵着作者、背着妹妹、挑着重担的画面。他们是善于联想的,在强烈的心理共鸣中,学生们纷纷谈起了生活中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

生1: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我第一次独自上学,心里很高兴,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拐弯的时候,我无意地回头,竟隐约发现爸爸就跟在我身后不远的地方。我瞬时明白:爸爸,就是无时无刻的爱。

生2:有一次妈妈炖了三个鸡腿,说我们一家人一人一个,我一会儿就狼吞虎咽地下肚了。后来,爸爸说自己太胖了,肉吃多了不好,便把他那只给了我,妈妈也说自己不爱吃,她的留到晚上让我再吃。记得当时我特高兴,现在才理解,父母的爱多么伟大、深沉。

……

千百年来,歌颂父母之爱、美好亲情的文章数不胜数,引导学生积累、品读这些文本,是积极渗透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与载体。时常沐浴在爱的长河里,知恩图报会像一粒粒春天的种子,在成长的岁月中破土、发芽,并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创新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理念蔚然成风。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以开放的胸怀,构建种种行之有效、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渗透感恩教育。

(一)课堂活动

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采取以下几项课堂活动渗透感恩教育。

首先,诵读体验。这篇文章有很多雷棣的语言描写,组织学生诵读这些语句,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感恩体验,让他们了解现在社会的和平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我们要像雷棣一样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长大后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课堂辩论。就“雷棣应不应该接受哥本哈根大学教授的邀请”这一话题展开辩论,不应该接受邀请的原因是雷棣需要学好本领,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昂首阔步走进大学;应该接受邀请的原因是雷棣只有尽快地到大学里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尽快地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观点各异,本质却是一样的,它们都有着浓浓的感恩心理,而这正是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初衷。

再次,随堂练笔。就“爸爸,我想对你说”这一话题,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雷棣的口吻开展随堂练笔活动,一方面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还可以深化学生的语文素养,潜移默化地渗透感恩教育,润物无声。

(二)实践作业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六”安排了“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的写作内容。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实践作业,而不必急于开始写作,如“回家后要认真端详妈妈,或者爸爸的脸、手、脊背,或者腰、脚5分钟,然后用笔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吃完饭后主动帮助妈妈刷洗碗筷,注意观察妈妈的表情,倾听妈妈会絮叨些什么”、“尝试着送给爸爸一份礼物,可以是一首歌、一个拥抱、一幅画,或者是写给爸爸的一封信,给爸爸端一盆洗脚水,或者在爸爸洗澡的时候给他搓一次澡,通过爸爸的表情变化揣摩他的心理活动”……

这次实践性作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写作时不但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而且情真意切,对爸爸妈妈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受此启发,我们可以结合植树节、教师节、母亲节、感恩节等中西方节日,联动学校各德育教育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升华感恩教育效果。

(三)结合网络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安排了“我最敬佩的人”口语交际活动,为了激发孩子们的交际灵感,我们可以从网络中下载一些精彩的感恩教育视频,利用班班通教学设备在教室掀起一阵感恩的热潮。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学生们的感恩行动、演讲情况,还有他们的相关习作上传到网络中,供网友评论点赞,最大限度地升华感恩教育活动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社会各行业的各个角落,结合网络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感恩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浓郁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有效引导他们形成科学、健康的网络意识与习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铺就一条阳光大道。

诚如安东尼所说,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感恩之心。感恩教育既是小学阶段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更是每个人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抗击风雨、毅然前行的精神杠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当立足教材、注重细节,以开放的胸襟、创新的态度,在点点滴滴中有效渗透感恩教育,为培养一批批德才兼备、阳光健康的世纪人才不遗余力。

参考文献

[1]王从吉.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2011(06).

篇3

小学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初阶段,而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项目,可谓是基础中的基础。当前,教育部为适应新时代对于人才发展的新要求,明确将新课程改革项目提上日程,要求各个阶段的教育都要根据新时代的大环境和发展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对于课程内容、人才培养、教师授课等进行创新性的改革。这一改革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教材的改革,还在于新型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因此,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应努力实现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育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中期和后期。顾名思义,前期的小学语文教育是针对于一年级到二年级的教育而言,中期则是二年级到四年级,后期则是四年级到六年级。前期小学语文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汉语拼音、语法及基本汉字的认知方面。而对于中后期的小学语文教育而言,则不再局限于灌输性的教育模式。中后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发展学生在文学方面的创新性思维。

在这种教学理念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和理念,尽量引导学生主动掌握与理解文化和知识。2011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教育指导方针。基于这一点,针对中后期的小学语文教学,本文倡导室内教学和课外辅导有机结合。

何为室内教学同课外辅导相结合的创新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就是按照其字面意思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课堂分为室内与室外。室内的课堂用以传统地教授知识,让学生首先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而辅以室外的课堂,让学生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中,或者在充满人文理念的社会中,吸收、理解和消化知识。另一方面,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在校期间的学习。这一层面的室内教学和课外辅导,是将家庭和日常生活也纳入到学习中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将课程上完,将作业做好,之后就把学习抛在脑后。而本文提倡的室内教学同课外辅导相结合是鼓励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也不要停止学习和对于文化知识的思考。

这种从室内到课外,再从课外回归到室内的课堂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令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思想品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不再局限于学习课堂知识,而是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果小学语文教育能达到这种效果,就可以圆满地解决本文开篇提及的问题。至于如何进一步有效利用和开发这种创新性教育模式,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措施和方案。

首先,从室内到课外。教师应当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将课堂时间有效分割。可以将阅读课或者写作课的三分之一安排在课外完成。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当用有趣的室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在课外上课,学生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有效消除上课的厌倦感。教师可以在学生兴趣正浓、学习意识正强的时候,将课程内容穿插讲授,并跟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互相讨论和鼓励,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其次,从课外回归到室内教学。课外教学仅仅起到辅助作用,教师更关注的是室内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时刻提醒学生,他们在进行课外学习时,应当谨记此次教学的目的、并在完成室外教学后,将教学心得和体会用文字记录或者语言演讲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一过程要在室内教学中完成。因为室内课程的规范性更强,会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有效避免丧志现象的出现。

再次,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当做室外教学的一种方式加以引导。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离校期间的学习状况,如果将这段时间有效利用,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标要求便能充分达到。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要盲目地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机械地完成。本文提倡的是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个项目:轻松谈话小天地,让学生互相交流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比如,观看一部动画片之后的感受,跟爸爸妈妈一起吃饭时的感受,跟朋友一起玩游戏时的感受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讨论的话题,而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因此,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及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语文作为一项工具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小学语文背负着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素质的重任,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有所觉悟的一点。教师应当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将传统的灌输性教育模式同课外辅导教育方法有效结合,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热爱生活的态度,努力把学生打造成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的百年人才大计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4).

[2]张美.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刍议[J].中小学电教(下),2011(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