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8 16:13:5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情感体验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学生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1.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
思想政治课程开设的基本目的就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教师应当讲授理论的正确观点,从而启发学生尚未成熟的心智,促进学生理性认识水平的提高,实现学生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向成熟的转变,最终使其用正确的理论规范自己的行为。可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情感体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
2.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尚未成型,而情感体验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其根据自身的体验,在一定教学环境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当主动以关怀的心情走进学生生活中去,感化学生的情感,并促使学生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
3.构建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
情感体验教学不仅有利于调动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有利于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情感体验,是尊重学生人格的重要表现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交流和渗透的模式,构建了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
三、学生核心素养的情感体验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运用途径
1.通过教师主导营造情感体验氛围
要优化教学环境,就要充分重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主动创造一定的情感体验情景,以适应教学中认知的需要和情感体验要求。比如在对《生活与哲学》的“哲学的基本问题”部分进行教学时,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探讨,教师可以主动将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第一性的学生归入唯物主义小组,而将断言精神、意识是本原,是第一性的学生归入唯心主义小组;再引导两小组学生进行讨论、辩论,使其观点发生碰撞,去伪存真,从而达到情感体验教学的目的。
2.通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真实境遇,并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对《经济生活》进行授课时,可以联系学生之间是否存在攀比之风的实际情况,引导其正确对待金钱,培养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观念;可以联系学生是否有利用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等日常积蓄进行投资的实际情况,引导其了解投资理财的多元化途径,正确认识储蓄存款、股票、基金、债券和保险的存在收益高低及风险大小。通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困惑,并将其引入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达到情感体验教学的目的。
在初中教育阶段政治学科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政治教师必须发挥政治学科知识内容对学生身心发展、思想道德、综合涵养等各个方面的关键性作用。政治教师需要密切结合素质教育的各项教学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政治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政治教学,往往是教师一人讲的局面。学生担心自己的答案不是正确答案而不敢回答,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害怕自己遭受到班级中其他同学的嘲笑,所以他们不愿回答,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进度和质量。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变得不再愿意进行独立思考,表达能力也会随之不断下降。所以,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尊重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教师需要运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底蕴、宽阔的学习视角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创新。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面对难度逐增的课程内容,可能会无所适从,导致压力增大,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尤为重要。例如,教师在教学“要‘鱼’还是要‘渔’”这一节课程时,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漫画《“鱼”和“渔”》,并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这组漫画说明了什么?如果把‘鱼’看做是知识,那么‘渔’是什么呢?”学生了解到教材中的“渔”指的是学习方法,教师再导入本课程内容。在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后,教师需要要求学生简单地谈谈自己在学习方法方面成功的体验、存在的问题、改进的对策,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分析、探究能力。教师还可以举行一次比一比的学习比赛,学生可以利用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进行比赛,迅速地记一些词汇和数字,看谁记得准记得快。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会精准地找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找出自己的不良生活学习习惯,并深刻地理解不良的学习习惯对自身学习质量的影响,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于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的意识。教师运用简单的故事和游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热烈的学习氛围。学生也比较乐于参与到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习涵养。
二、政治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能力
学生的学习生活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所以,教师必须要经常进行教学方法的反思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学科包含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充和丰富。政治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不可以忘记为人师表的重要性,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机智地处理课堂上发生的一些突发性事件,使班级中的学习氛围可以一直比较和谐。例如,教师在教学“敬人者人恒敬之”时,需要教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并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教学生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需要正确对待彼此间的差异,尊重同学。教师的教学语言需要尽可能的简练易懂,并饱含感情,启发性,可以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明白其中的道德伦理。除此之外,政治教师还需要以自身作为道德的规范,以自身正确的言行举止来全面带动学生进行修身养性,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三、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走进了社会生活中的千家万户。先进的教学技术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优势。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知识的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生动直观性特点,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而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教育阶段的政治学科,实质上就是一门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道德意识的综合学科。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政治教师必须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界定
1.核心素养
《现代汉语词典》对素养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如艺术修养。素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可以随着个体学习的积累而得到不断地改善和发展,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内在品质和涵养,往往外化于个体的行为之中。在素养当中起到最关键作用,居于核心地位的被称为“核心素养”,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分类培养,循序渐进的过程。
2.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这是一门进行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是提高高中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是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因此,从思想政治课教育价值取向看,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应是:高中生在学习该课程各个模块知识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素养与学科能力。思想政治的核心素养应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公共参与等方面。
3.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是高中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己有经验来解决涉及与本学科相关问题时的一种心理特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德育学科,它专注于高中生的社会性发展、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教导和社会问题的呈现与认识等。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主要包括阅读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核心能力。
一是阅读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能力中,阅读是高中生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观察、分析、思维等活动都在阅读活动中进行。阅读能力是高中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识记、理解、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和运用都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密不可分。要具备高层次的观察、分析等思维能力,首先要具备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二是识记能力:众所周知,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首先应该强调高中生对政治理论基础的认识和把握,这其中不能离开对基础知识的大量识记,这也就涉及对高中生识记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是让高中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然而有很多的知识点需要高中生进行牢固记忆,在记忆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这是一个双向促进,对知识进行知识动态掌握的过程。
三是理解能力:对于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人们往往片面理解为死记硬背。而实质上,思想政治课程更强调的是要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对高中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求高中生能够识记而且要求能够充分理解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四是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高中思想政治应当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要使高中生具有良好的政治语言表达能力,要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
五是应用能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对于思想政治的教学,更要强调的就是对高中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更重要的目标是让高中生能够在记忆与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内化于心,达到对知识的熟练应用。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培养策略
1.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要想使得高中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教材或文本的文字表述和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形成有效信息。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凡是高中生自己能看懂、读懂的内容,坚决不讲、不教,教师讲的、教的必须是高中生读不懂、看不懂的知识。让高中生用自己的眼光、思维、视角读出自己的理解、见解,并提出读不懂(是什么)的问题,提出有思考性(为什么)的问题,提出批判性的问题。
2.识记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中生经过阅读后能够根据从相关材料中获取和解读的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能够展现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思想政治课要重点培养高中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做到由A及B;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
培养高中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引导高中生思考,让高中生能够在对知识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扼要的提炼或框架的构建,以达到对知识点的透彻认识。教师可以先让高中生理解学习有关思想政治常识的必要性,理解经济体现的是最根本的利益关系,而政治则是为了维护一定阶层的根本经济利益。然后让高中生进一步了解到自己国家的政治团体、执政党、社会性质,理解国际社会的格局与发展现状等。在激发高中生对政治生活知识探究理解欲望的基础上,除了课堂上的基本知识的讲解,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利用图表和数字来表现国内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最后展开小组讨论,引导高中生积极地思考、争辩,点拨高中生的思维,从而深刻理解、认识政治对于公民个人的影响,由此进一步提高高中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能力。
4.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