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9 14:46:3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中医药发展的建议,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到今天,市场经济已经在我国的整体经济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医院而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存在形式。首先,医院承担着救死扶伤,服务人民的崇高使命与责任。另外,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医院也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自负盈亏的行政管理模式,让医院不得不在服务大众的同时也要分外的注意到自身的经济效益问题。因此,医院的财务问题就显的格外的重要,然而,就医院内部而言,并没有对医院的财务部门及财务管理采取必要的重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正确的认识到医院财务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的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才能保持和促进医院的长足发展。
一、医院财务管理有利于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提高
医院财务部门在医院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门组织,并在医院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短板效应”我们可以看到,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体现在各个方面,不可忽略了整体中的任何一部分。由于在医院内部,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不直接参与到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因此部分医院领导管理团队对医院财务部门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这就会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院之间的竞争力也在日趋激烈,不断提升的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有利于医院竞争力的增强。只有有效的财务管理,才能给医院的给部门工作提供经济支持,才能保证医院各部门有条不紊的进行日常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医院进行正确的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在医院领导对医院进行整体的统筹规划与发展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医院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宏观的掌控与布置。这就需要医院财务部门为医院的整体管理提供基础,只有在医院财务部门的积极支持之下,医院管理层才能够实施各项布置工作,保证医院的平稳运行与发展。医院财务为医院的对外工作也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医院日常的支出与收入都需要医院财务部门进行统筹管理。换言之,没有医院的财务管理,医院就不能正常的进行运转。有效的医院财务管理不管从医院的日常工作,还是医院的对外工作,都有利于理清医院的管理脉络,不断提升医院的整体的管理水平。
二、医院财务起到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秩序的作用
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转秩序而言,是离不开医院的财务部门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首先分析医院的只处于收入的问题。对于一般的医院而言,当病人进入到医院的时候,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医生或者是护士,而是我们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因此,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保证了医院日常工作秩序的稳定与正常运转的开始。然后随着病人看医生的步伐,医院的财务也在不断的跟进,可以说没有医院的财务部门,病人们就不能将看病进行到底,那么医院也就会彻底的瘫痪。在医生建议病人需要做身体检查的时候,病人最先要接触到的当然还是医院的财务人员,需要对检查费用划价缴费。在病人看医生完毕之后,还会按照医生开出的药单抓药,这同时也需要到交费处进行缴费。总之医院的财务部门虽然没有参与救死扶伤的工作,却贯穿了医院工作的始终。
同时不仅对于医院的内部日常工作,医院的对外工作也需要医院财务提供支持和保障。比如医院的采购药品工作,就这需要医院财务部门有一个清晰的理财规划,才能保证医院正常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对于医院内部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及医院人员的进修以及外出调研,都是在医院财务的支持下才得以进行。因此,可以说医院财务为医院各项工作的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医院财务起到了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秩序的作用。
三、医院财务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也在进一步的深入。医院在经济社会中作为一个个独立的社会经济体,其财务部门与财务管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换言之,没有医院的财务管理,医院就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基础。首先,对于医院而言,医生与护士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是医院需要通过财务来满足的。同时,为了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医院需要采购大量的共医院运行发展所必须的药品以及医用器械。这些都是在医院拥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以及有效的医院财务管理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的工作。因此,没有医院的财务,这一系列的工作就不能够进行,同时医院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本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医院财务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有效财务管理促进医院经济效益提升,为医院发展提供动力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理财”成为社会中各行各业所都会熟知的一个词汇。同时对于医院这一个有着复杂运行结构的经济体来说,理财更是必不可少的。医院的财务部门与财务管理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转与长远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医院只有通过财务部门,清晰的看到医院的经济运转情况,才能够作出利于医院发展的决策。尽管医院有着服务人民的特殊性质,然而没有经济利益的支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下,还是举步维艰的。因此,有效的医院财务管理,有利于医院的经济效益提升,有了足够的经济效益,才能够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财务在医院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有效的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才能够更加激发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同时也能很好的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
五、医院财务的优化有利于医院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对于当前的发展情况而言,医院的竞争程度也是愈演愈烈。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中,大大小小的医院满城林立,也就导致了医院与医院之间竞争的必然性。因此,医院与医院之间都希望能够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促进自身的长足发展。在激烈的医院竞争中,医院的财务管理为医院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合理的医院财务规划,医院领导层可以合理的运用内部资源,充分的发挥医院的人力,财力,物力,从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有效的医院财务规划管理,能够在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涉的时候发挥重要作用,比如财力较为雄厚的大医院可以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这对于提升该医院的竞争力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因此,医院财务的优化,有利于医院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六、医院财务为医院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对于医院而言,合理明智的决策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医院的发展。当然,医院的正确决策也需要医院的财务分析作为依据。通过医院财务的记录与报表,医院领导层可以清晰地看到,医院在日常工作的详细情况。因为,在医院运转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会有,医院财务部门的参与。有了医院财务部门清晰的医院财务报告,医院决策这才能够准确的把握医院的基本发展状况,并对医院以后的发展道路作出展望,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战略着想,促进医院的不断发展。因此,医院的财务分析为医院的领导阶层作出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根据。因此,应该在充分了解本医院的财务动态,流向以后才能够对医院的发展作出宏观的掌控欲把握,为医院的更好发展作出决策分析。
结束语
主要通过六个方面来具体阐述了医院财务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整体来看,医院的财务管理有利于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医院财务起到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秩序的重要作用,没有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医院就不能正常的运转。另外医院的财务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在医院自负盈亏的今天,没有必要的医院财务管理,医院就不能生存更不用说更好的发展下去。这也是医院财务对于医院发展的另一重要作用,有效的财务管理能够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医院的长足发展提供持久的活力。当然,医院的财务管理也有利于医院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当前的情况而言,医院与医院之间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有效的财务管理,刚好就能够帮助医院不断提升医院竞争力。最后,医院财务为医院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通过本文可以看出医院财务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俊利.医院坏账准备会计核算的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0(03).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a)-0151-03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四川素有“天府之国”之称,自古就有“无川不成方,无蜀不成医”之说。独特的地理结构,促成了四川具有全国丰富多样的药材资源,是我国最大的中药材产地之一,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这为该省中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发展条件。
1 四川中药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的现状
据第3次中药材资源普查显示,全国中药材品种12 807种,四川有4 354种,仅次于云南省,占全国33.99%[1];道地中药材49种,药材蕴藏量超过100亿吨(含矿物药),居全国第一位。据四川农业部门对20余个市、州统计,全省中药材种植355万亩,产值26亿元,药农种植实现人均收入1 140元,中药材生产已成为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2];全省有50余家企业在道地药材产区建立了药材基地,已建成37种药材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川芎、附子、鱼腥草、麦冬、白芷、川贝母、丹参种植基地及美洲大蠊养殖基地通过了国家GAP认证,制订了附子、丹参等20种川产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其中14个已作为四川省地方标准颁布[3]。
在资源带动产业方面,四川省中药工业产值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以2011年为例,四川省现代中药产业实现总产值470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57.53%;中药工业总产值407.85亿元,居全国第2位,同比增长41.63%。中成药工业产值272.99亿元,同比增长49.57%,居全国第2位。中药饮片工业产值134.86亿元,同比增长27.90%,居全国第1位[4]。
2 四川中药资源转化为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完善
在宏观管理上,缺乏统一协调,资金分散,项目重复,重点不突出;在资源配置上,各部门条块分割,研发与成果资源整合不够,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在市场导向上,科研与市场脱节,大批中药科技成果缺乏市场而束之高阁;在政策与法规上,延续性与落实力较差,未能有效激励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开发的主动性和激发企业对创新成果需求的积极性。
2.2 政府扶持及优惠政策不够
与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尽管四川省已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但还缺乏针对中药资源保护及中药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措施,在资金、人才、政府服务、税收减免等方面扶持和优惠政策力度还不够,特别是针对野生资源保护、中药材种植、重点中药企业、中药项目和中药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还需完善政策措施。
2.3 中药材及中成药大品种培育不多
四川中药资源极为丰富,但在中药材及中成药大品种培育方面还严重滞后。长期以来,我省在中药材优良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良品种选育方面投入严重不足,人工选育较薄弱,种质混杂,大量的野生种质资源随着产业化的迅速发展而日趋濒危和丧失,亟待拯救和保护。到目前为止,我省还未形成以川产道地药材为主的优势产业和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的中成药大品种。
2.4 带动性的龙头企业缺乏
四川中药企业数量众多,但多为中小型企业,规模小,产品重复,企业管理粗放,市场集约化程度较低,还未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据统计,按2011年企业资产总额或主营业务收入排序,四川仅成都地奥、成都康弘、四川好医生、四川怡和4家中药企业进入全国医药企业百强,中药龙头企业远远低于山东、广东、江苏等兄弟发达省市。
2.5 创新成果有效供给不足
2001~2009年,四川省共承担国家各级应用及服务类项目248 425项,累计获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2 230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18 294项[5]。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取得了大批的科技成果,但只有10%~20%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能真正形成产业的还不足5%,中医药类科技成果转化率甚至更低。科研与市场、生产脱节,有效的中医药科技成果市场供给严重不足。
3 促进四川中药资源转化为产业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
3.1.1 建立制度体系 成立由省领导牵头、省直有关厅局共同参与的“中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经费投入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建立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互动,对确定的重点中药企业、重点科研平台、重大中医药项目及中药产品等给予共同支持,集中资源办大事。
3.1.2 建立联动机制 建立省市县区“四级联动机制”,重点地区要成立“中药产业发展推进办公室”,加强对本地区中药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与管理。加快推进本地区中药基地建设,尤其是国家GAP基地建设,带动本地区中药产业纵深发展;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大企业和大品种的培育等,实现省市县区四级上下互动,协同发展。
3.2 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
3.2.1 加强政策支持 开辟中药产业发展“绿色”通道。在企业开办、新药研发、项目审查、GMP认证、药品定价、社保目录制订等方面强化服务和引导;对于中药自主创新产品,优先纳入医保目录、基本药物目录,鼓励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列入目录的本省中医药产品;在四川基本药物补充目录遴选、招标、配送等方面优先支持本省中药企业的发展;全面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国家鼓励类中药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依法享受各种税收优惠;制订优惠政策,吸引省外中药大企业、大集团来我省投资建厂等。
3.2.2 加大资金扶持 建立“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加大政府财政引导性资金的投入,重点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的保护;支持中药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促进我省中药大企业、大品种、大市场的发展,做强做大我省中药产业。
3.3 强化资源可持续发展
3.3.1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 开展资源普查,摸清家底,建立珍稀、濒危中药材基因库及川产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库,拯救和保护野生种质资源;建立中药资源信息库及道地大宗药材溯源系统,实现中药资源信息现代化和中药材质量监管化;建立中药材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开展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及SOP优化升级研究,重点保护药用动植物品种及道地大宗药材品种等[6]。
3.3.2 加强道地优良品种选育 建立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加大野生变家养药材的培育,加强濒危药材的品种选育,加强我省道地中药材如川芎、川白芷、川附子、川贝母、冬虫夏草、黄连、麦冬、半夏、丹参、大黄、川郁金、石斛、川明参、川牛膝、银耳、黄芪、三木药材等优良品种的选育;选育一批适合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突破性新品种,推广优质种源,从源头保障我省药材质量[7]。
3.4 培育大品种与大产业
3.4.1 加强中药材大品种的培育 按照“大中药、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从我省优良药材品种选育中,精选一批道地药材,加强其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集中培育几种甚至几十种道地药材大品种,在中药饮片、提取物、配方颗粒、中药新药、中药非药产品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开发,实现我省中药材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3.4.2 加大中成药大品种培育 斟酌现有道地药材或大宗药材,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成药大品种;选择我省已有一定市场规模,疗效确切、特色明显、增长潜力大的中成药大品种[8],如优先支持地奥心血康、抗病毒颗粒、参附注射液、三七通舒胶囊、一清胶囊、松龄血脉康、银杏内酯注射液、糖脉康胶囊、康复新液、醒脑复神液等,围绕其质量标准和疗效提升等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提升市场竞争优势,扩大其市场占有率。
3.5 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3.5.1 建立协同创新平台 针对中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与关键问题,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中药大企业等联合打造有组织创新,集成创新、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的中医药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形成“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承接与转移,鼓励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等相关成果就地消化与吸收,为我省中药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提供科技引领和支撑。
3.5.2 建立协同创新联盟 推动我省中药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提升我省中药产业整体竞争力。如建立中药材大品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川产道地药材综合利用开发技术创新联盟、中药饮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药产业国际化创新联盟、中药材电子商务创新联盟等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力推动我省中药资源向产业化方向迈进。
3.6 完善科研激励机制
3.6.1 建立科研利益合理分配机制 落实技术、知识、成果参与收入分配的政策,充分体现创新人员的创新价值,保证科研人员在科研成果中的合法权益。在分配制度中要向科研创新倾斜,要加大对科研成果和创新人才的奖励力度,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有偿转让、职务技术奖励、科研奖励等办法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真正体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3.6.2 鼓励中药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加强高校及科研院所职务性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自主创办企业或者以技术入股等方式进行转化或产业化[9]。对成功转化的中药科技成果,可对成果完成人给予转化金额60%以上的奖励;对成功产业化的中药科技成果,成果完成人可收取该项目产业化10%~20%的利润。对于有产业化前景的重大医药科技成果,政府给予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其就地转化或产业化[10]。
4 结语
中药产业作为四川省生物医药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提高直接关系着四川省医药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高低。为进一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新要求,建设四川西部经济发展新高地,应充分发挥我省中药资源丰富、科技力量较强和中药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加速中药产业发展进程,使其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 张洪魁.中国中药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24-25.
[2] 盛利,朱会伦.四川中医药产业在创新中走向世界[N].科技日报,2010-12-04.
[3] 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科技年鉴[Z].成都:四川史志办公室,2010.
[4] 郭冬梅.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06,8(3):35-36.
[5]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要点(2011~2015)的通知[EB/OL]..2011-06-22.
[6] 刘洋,胡利民,张伯礼,等.产学研结合,推进我市中药产业快速发展——记天津市现代中药大品种群系统开发项目[J].天津中医药,2008,25(1):81-82.
[7] 冯振珉,胡元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研究[J].教育管理,2006,(9):96.
[8] 卓新凤.浅谈中药资源的合理使用[J].世界中医药,2009,4(5):260.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a)-167-02
陕西省政府在2003~2005年3年中实施以发展陕南中药材种植,重点实施以规范化种植为主的中药资源战略,从2005年9月“陕南中药产业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之后逐步实施以加工转化为重点的战略转型,一年多来,陕南中药工业比重显著增加,但是在实施“陕西中药科技产业发展调查”中发现,在产业转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陕南乃至陕西中药产业发展的因素,本文以快速、健康推动陕西中药产业发展为目的,从中药材种植加工、品牌竞争力、投资导向、平台建设、科技服务、人才结构等内容做以探析。
1 中药材种植面积不稳定,资源优势难以保持
保持陕南中药材资源优势是发展陕南中药现代化产业的根本保障,2005年统计陕南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0万亩,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为我省实施陕南中药现代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但在陕南以加工转化为重点的战略转型的过程,使中药材种植迅速降低,中药材种植面积急剧缩小,部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处于停止状态。针对这一问题作以下探讨:
1.1 问题发生原因探析
一是陕南广大药农长期形成的重农轻药思想的存在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对发展中药农业的认识不足;二是我省在发展陕南中药材种植的过程中药材产销脱节,出现药材在产地滞销,加之部分药材品种种植上没有完全弄清楚市场的需求,生产供过于求;三是部分品种在发展种植过程中没有全面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四是中药材种植技术不十分成熟,在大面积种植过程中,品种退化、连作障碍、病虫害发生等深层次问题凸显;五是在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同时,产业宣传和技术推广力度不够,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好处及种植药材经济收入强于粮食作物的实际情况没有很好地普及;六是示范作用力度不够,仅单靠企业难以承担起示范带动和技术推广作用。
1.2 问题解决办法探析
针对上述问题发生的原因,在陕南实施中药现代化,建立陕南中药材种植技术保障体系很有必要,重点是做好中药材良种的选育、种植示范推广和宣传,对发生的深层次技术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建设和扩大药材销售渠道。以上工作部分单位进行了良好的探索,如商洛市农科所在商洛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建立的秦巴良种繁育中心,为推动当地丹参、桔梗、连翘、五味子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保障,为陕西天士力植物有限公司、香菊药业等企业提供了优质种苗,有效地减轻了企业的投资压力。山阳县药业发展局建立的种植示范基地和科技局建立的引种研究示范基地,起到良好的宣传和示范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山阳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使发展中药材种植来发家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药材种植持续快速地发展,被誉为“药材之乡”。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在商洛中药材集中分布乡镇建立中药材收购连锁店,对商洛市地产部分药材实现统购统销。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解决:①对陕南中药材野生资源和人工种植资源进行普查,建立野生资源保护区域和人工种植区划,为实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立优势品种区域奠定良好的基础。②在陕南三市由科技局主管,依靠农业科学研究所或植物研究所联合各地市的GAP工程中心、当地企业建立市级中药材良种繁育,规范种植示范中心,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和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建立县级中药材良种繁育,规范化种植示范中心。对以上中心的建立应进行专项政策扶持。③实行中药材种植、购销登计制度,主要倡导和保护订单种植,对部分品种种植根据产量实行资金补助,稳定生产,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④建立升级中药材种植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全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从事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和购销行业的专家进行整合形成,为指导我省中药材生产提供政策、技术、市场咨询。⑤通过建立各级中药材行业协会和鼓励企业建立专业中药材收购连锁店等方式,进行优化当前乡村中药材购销渠道,实现各级购销组织有效对接,同时利用“陕西中药现代化信息网”、《陕西中药现代化》杂志、《医药健康周刊》等信息网络、报刊信息媒体,对药材产地信息进行全面及时报道,最终建立一个便捷、快速、网络化、多途径的中药材供销体系。⑥加快我省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立法工作,切实保护和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中药生产加工企业缺乏品牌产品,在中市场竞争力较弱
2005年9月27日,省政府在汉中召开“陕南中药产业基地建设工作会议”,深入地总结了在陕南实施中药产业基地建设的工作,研究部署以加工转化为重点的战略转型,这一决策是完全符合陕南中药材基地建设实情,陕南中药材资源必须在产地经过加工转化后,提高附加值才能更好地带动陕南经济的发展。一年多来,由于政策扶持导向,以生产中药饮片的中药材加工企业逐步壮大,通过GMP认证的有西安凯兴中药饮片厂、陕西盘龙中药饮片厂、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中药饮片厂,当前陕西共有中药饮片厂30多家;部分企业和科研院所针对陕西大宗和特色药材进行了治疗药品的研究和开发,已经上市的产品有以秦艽为原料开发了艽龙胶囊、以绞股蓝为原料研发了股蓝泼尼松、以葛根为原料研发了葛根素注射液、以沙棘为原料开发出天癸宝软胶囊,进入二期临床研究的有秦艽中提取有效成分研制的一类新药“秦龙苦素”粉针剂,正在研发的品种还有以酸枣仁为原料开发的酸枣仁软胶囊和以山茱萸为原料开发的肾炎消片剂。这些中药产品的逐步上市将会有效提高当地中药材的附加值。下面重点针对中药三大产品之一,中药饮片企业存在的问题作以下探讨:
2.1当前制约中药饮片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一是品牌问题,大部分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没有建立专属品牌,没有和当地的GAP药源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树立品牌,过分追求产品品种数量,致使市场推广缓慢;加之由于陕西中药饮片市场长期以来受到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的影响,原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的大部分中药饮片是实行购进分装式,致使品牌弱化,流通企业直接从专业药材市场购进,致使饮片生产严重萎缩;二是中药饮片购销渠道混乱,由于中药饮片产业自身的复杂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中药饮片没有实行批准文号管理,同时因为中药饮片企业GMP认证的迟缓,致使中药饮片市场监管薄弱,中药饮片质量参差不齐,经常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诸多因素使中药饮片购销渠道混乱,优质难以优价,GMP认证后的中药饮片厂,产品优势没有有效得到政策保护,因而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处于半生产状态。
2.2 针对中药饮片企业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解决
①针对当前所有中药饮片进行检查,进行生产规模评估,有步骤,按照市场需求新建中药饮片厂或扩大生产规模;②设立中药饮片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工艺改进,培育中药饮片名牌产品,为实现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管理打好基础,同时也为《陕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颁布、实行奠定基础;③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该加大中药饮片市场监管力度,引导中药饮片使用机构积极采购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企业的产品; ④政府在批准新建中药饮片企业上马时,要求企业必须和当地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结合起来,使饮片企业依靠当地的药材资源发展自己主导产品,而不是求全求多。
3 各级政府资金投入应注重发挥导向作用
陕西省政府为扶持陕南中药产业发展从2003年起就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当前已经建立了以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厅资金投入为主,各地市政府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年投入产业扶持资金已经超过1亿元。我国政府资金投入的导向比例一般在1∶5左右,按此计算,陕西省扶持资金导向资金将达到5亿元,这些资金合力在陕西省科教强省背景依托下,将会迅速使一批企业崛起。但从目前扶持的单个项目内容看,出现了资金过少,投入分散的现象,致使项目投入难以形成合力,投入导向不明确,致使近年来少有大企业和大产品出现。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解决:①陕南中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应从全省的高度规划和发展陕西中药产业,引导关中的中药生产加工企业和科学研究院所,积极参与和扶持陕南中药产业发展;②针对陕西中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探讨论证后,进行项目招标,加强投入导向引导,集中力量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产业发展;③进一步健全陕南中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陕西省中药产业实施的重大项目实行评估,并协同政府管理机构对项目实施进展进行检查,同时对项目实施开展动态技术指导。
4 应注重创新思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目前陕西省建设的中药创新平台主要有新药研发工程中心和生物医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主要围绕药物这个主体展开,但是很多中药材自古就药食同源,当前在养生保健产业经济兴起的背景下,“广东凉茶”产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产品开发思路,建立和完善中药材现代化研究和开发体系,紧紧抓住中药养生保健这个主题开展中药药膳、饮料、保健品等产品,以中药养生保健产品促进中成药研究、生产,为充分和最大限度地利用陕西的中药资源,创造新型的产品,提高药材附加值以满足迅速发展的陕南中药种植产业发展需要。
具体做法:引导在陕南建立中药材药膳保健品有关企业,同时依靠陕西的大专院校建立陕西省中药饮食保健品研究工程中心,运用现代养生理念,依靠药品研发技术,采用陕南地道中药材开发现代中药保健品,高中药材附加值,迅速提升陕南中药材产业。
5 要重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药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展
在我国全面启动科技行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型国家的同时,如何架起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大力促进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展,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北京市2006年统计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9 000余家,据报道我省科技服务机构不足500家,针对中药行业进行科技服务的机构更少,因次我省要从政策上引导中药产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相结合,开展项目咨询和企业诊断,同时对中药产业科技服务进行项目扶持,让科技服务机构有机会参与我省与中药有关的软科学研究或者产业调研。重点加快扶持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长期开展项目立项调研,包装并组织联合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研究院所向国家申报课题,获取国家的支持,提高项目层次和项目质量。
6 调整人才结构,建立人才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