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

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4-11 16:07:3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英格・安德森(Inger Anderse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总干事,丹麦人。在担任IUCN总干事之前,曾任世界银行副行长,主管中东和北非区域事务,主要负责制定并引导银行的地区战略、政策和具体操作执行。

01 全球哪个区域的环境问题最糟糕?

应该说没有所谓“最糟糕的问题”,每个国家都需要应对自己的环境问题。一些国家面临水资源短缺,一些国家面临空气污染,一些国家面临干旱,一些国家面临洪水。像中国,除了空气质量问题,还面临着海岸线消失的问题。中国60%的海岸线正在消失,因为人们过分围海造地。

02 和十年前相比,人们在环保上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过去人们认为,我们可以先污染环境,变得富有,然后再清洁它。现在我们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我们只有三四十亿人口的时候,或许是可能的。但是现在我们有70亿人口,已经没有了这种空间,太迟了。

03 在经济和商业上,有没有什么聪明的方法可以保护环境?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一个事实,如果你投资自然,你会得到回报。如果我们投资干净的水,我们能够得到更健康的食物,如果我们投资干净的空气,我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城市。现在人们都喜欢吃有机食物,我们不喜欢食物中有化学元素。这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大市场。对于年轻的商人们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04 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失去许多不同的物种,植物和动物正在死去。虽然自然界会自然发生物种灭绝,比如恐龙,但是我们现在正在以1000倍的速度失去这些物种。自然界是一张大网,任何一个物种都跟其他物种有联系。如果我们失去了一个物种,我们无法预料这会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什么影响。

05 有什么好消息吗?

好消息就是在付出各种代价之后,取得了一些共识。基本上,我们都认同,物种要多样化,那些濒临消失的动植物需要得到重视。另外,联合国在今年9月通过了“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也是个不错的消息。

06 你觉得中国在保护环境上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中国过去几千年在哲学、创新、诗歌等方面都曾全球领先,现在在环境方面也有潜力成为领导者,这是一个好机会,为全球其他国家做出榜样,但它面临的问题是巨大的,我想你们都已经身处其境,躲无可躲。

07 你认为在环保上什么事情很重要,但是被人们忽视?

我认为是教育。我相信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会比他们的上一辈更好一点地教育孩子。这些孩子长大后会把环保当做习惯。同时如果一个孩子对大人说,你们这样做不好,大人也会有点触动。

08 如果你可以和世界历史上的任何人共进午餐,你会选谁?

我会选曼德拉。他是一个在监狱里待了27年的男人,他为自由而战,决不妥协,但当他从监狱出来以后,他选择了原谅。我相信他一定掌握了不仇恨的智慧。

09 如果你能够重新回到25岁,你会改变什么?

篇2

那么,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怎样向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呢?下面我就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一下对这方面工作的做法。

1 上好《生物学》第一课,做好入门教育,建立生物圈是包括人类自己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为初步创建环保意识搭好了平台。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首页彩图,以活泼、直观、形象的方式告诉大家什么是生物圈,即,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本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学习之后,就是要让学生讨论出什么是生物,知道生物是一个大家庭,而人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是最高等的生物。本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学习后,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简明的认识: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如果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系统也就遭到破坏,那么,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家园也就遭到破坏。如此,我们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因此,保护环境,爱护生物,关爱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也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都应有的责任。

2 结合课程内容,重点了解我们身边面临的主要环保问题,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其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物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内容讲述了目前世界及我国所面临的主要环保问题,且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生物学知识简单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但课本上所列举的一些事例离我们所教学生过于遥远,以致学生感受不深,没有形成强烈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尽量举一些我们身边发生的事。

空心莲子草原产于巴西,1930年传入中国,又名革命草、水花生、喜旱莲子草。在我们当地,老百姓都叫它“花生草”。该植物繁殖力强,实属“星星之火便可燎原”。生命力强,猪吃后拉出的粪便中没有完全消化的茎在田地里又重新发芽生长。花生草在我们当地已泛滥成灾,每个学生都在家里帮助过父母年复一年地清理田地里的花生草。花生草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繁茂,在农田中生长会与作物争夺阳光、水分、肥料以及生长空间,造成严重减产。因此,“花生草”是危害性极大的入侵物种,它的繁茂已打破了区域生态平衡,现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草害问题。

云南干旱区离我们比较近,学生们感触最深。持续3年的干旱让云南大地备受煎熬,人们在埋怨老天为何总是不降雨的同时,应该深深思考一下,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会对局部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对于云南地区出现如此严重的干旱,究其原因,目前有多种说法。气象专家认为,云南干旱形成的直接原因应是“天灾”,即是大气环流异常导致的降水明显偏少。实际上 “人祸”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云南一些地区为了经济利益,大量砍伐原生态林,发展桉树林。据生态学家研究,这种被称为“抽水机”的速生林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令涵水能力降低。云南干旱区森林砍伐最严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而就在与其紧邻的植被较好的地区,一年四季溪水常流。

以上两个例子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学生感受最深,领会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结合课程内容还有许多典型例子,强化环保意识,增强责任感。

我国草原沙化的现状和问题。以内蒙古为例,30年代到50年代仅发生一次大的干旱, 60年代到70年代是4年一次,80年代到90年代是3年一次干旱。干旱周期缩短,引起风蚀、水蚀、土地盐碱化等各种气候灾害。每年成灾面积4500万亩,损失牧草22万公斤,造成经济损失38亿元。沙化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草原的开荒耕植,家畜超载放牧,滥砍、滥伐、滥挖,破坏了草原生态平衡,这应该说是一个根本原因。

癌症村问题。我国目前有近20个癌症村。近期报道,太行山腹地,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党街村,该村1100多口人,仅2009年至今癌症病故40余人。其病因皆是流经这里的淇河水污染所致。古老的淇河全长161公里。据国家地质部门记载,淇河已有五亿年历史。这条河曾经是华北境内唯一没有被污染的河流,素有“水影山光,胜过桃源”和“北国漓江”的美誉。据当地人介绍,“现在的淇河就是一条臭水沟,污染厉害,全是垃圾……别说用这里的水洗澡,擦擦身浑身都痒得难受。”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尽量列举一些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使他们真正具有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通过完成实验探究活动,强化环保意识

根据课程内容,结合本地实际,适当安排一些实验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在环境问题上形成自己的观点,且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当地田鼠危害较大,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于是布置了一道实验探究题:“为什么我们当地田鼠数量越来越多?”同学们设计探究方案,经过调查研究,最后找出了原因。即:在我们本地,田鼠的天敌是猫头鹰和蛇。猫头鹰数量本来就少,又被个别人捕捉到城里去卖,蛇被卖到餐馆,成了餐桌上的美味。现在,猫头鹰、蛇几乎绝迹。田鼠失去天敌,自然也就泛滥成灾。同学们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利用所学知识很自然地得出结论:食物链已出现断链,食物网已破损,区域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要控制田鼠数量,让生态系统重新恢复平衡是最明智的选择。

4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保护环境落到实处

仅让学生具备环保意识是不够的,保护环境不是一句空话,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如,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垃圾分类放置,爱护一草一木等。这样我们已经在进行环境保护,正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生物圈。

篇3

一、“数字环保”的概念

近年来,在数字地球、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环境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的基础上衍生的大型系统工程。“数字环保”可以理解为,以环保为核心,由基础应用、延伸应用、高级应用和战略应用的多层环保监控管理平台集成,将信息、网络、自动控制、通讯等高科技应用到全球、国家、省级、地市级等各层次的环保领域中,进行数据汇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信息共享等服务,实现环保的数字化 。为了将“数字环保”更好地应用于环保产业的展,需要在“数字环保”概念的基础上,建立包括环境数据中心、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管信息集成系统、环境在线监控系统、环境应急管理系统、移动执法系统等在内的一系列数字环保整体解决方案,并针对环保部、省级环保厅(局)、地市级环保局、企业,提出不同的业务框架。利用 IT 技术、集 GPS、RS、GIS 于一体,适合环境保护领域应用的,综合多功能型的遥感信息技术 对环保的数据要求和业务要求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实现对环保业务的严密整合和深度支持,解决“数字环保”领域所面临的环境质量监测管理、污染防治管理、核与辐射监测管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等环境问题,从而提高我国环保信息化水平和监管执法水平。

二、“智慧环保”的概念

“智慧环保”的概念是在“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上提出来的,是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提高环境保护领域中的环境信息通信能力、环境感知能力、环境分析能力以及环境应变决策能力的一种环保信息化技术。“智慧环保”要求在现有的“数字环保”环境信息化基础上,充分的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等,将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环境监控对象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境保护领域中应用的物联网连接起来,将人类社会与环境保护系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对环境保护管理实行更加精确、及时的监控,促进环境保护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当前,“智慧环保”已经成为新时期环境保护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发展环保的必要性

在信息时代大发展之前,环境监察主要是靠工作人员去现场查勘情况,掌握排污相关证据,在上报部门核实,批准文件,这都需要时间,等到你去处罚排污企业的时候,证据已经流失或是被掩盖了,这对环保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各要素的实时监控,并且可以实时传输,如有违法行为,可以立即对排污企业进行执法。这极大改变了以前靠“人眼”执法的管理模式,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解放了人力资源。

不仅如此,以前的环保工作中主要靠文件记录,专人负责区域,如果出现换岗轮岗等情况,新人就会无从下手,工作会出现临时性的滞后,而信息化技术在这方面是完胜的,无论人员如何轮岗换,只要参阅相关业务系统和应用,马上就可以掌握工作内容,使工作具有连贯性、时效性。

四、“数字环保”和“智慧环保”的区别

目前来看,很多地方的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建系统、建应用的层面上,没有将环保的业务需求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所以导致系统和应用成了“摆设”。不能去解决社会现有的实际问题。

美丽中国,蓝天白云是每个人环保人毕生都要为之奋斗的目标,人们对家园的建设,对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资源,但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去保护可持续的资源就需要更加智能、智慧的环保措施,如果一味的去索取资源不去有效保护,那费力建设的美好家园必将毁于一旦,社会发展的建设不能以无限消耗资源为代价,怎样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需要环保措施与时俱进的改变。“美丽中国”不单是一句口号,其基础是生态文明,形式是环境保护,是人类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体现。目前我们所面临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包括大气、水、自然资源等等,这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这也是人类发展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一方面是环境保护要实现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目标,另一方面,我们要落实这些目标,又面临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的挑战。二者如何和谐统一,这是目前面临的最大矛盾。所以发展智慧环保将可以有效避免这种矛盾最大化。环保智慧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数字化的信息基础提升到决策化的层次,让数据的获取更加智能化;

二是运用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以及模型和遥感技术,让它们介入到环境管理的决策分析当中去。形成一个环境管理、监察、监测与科学决策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价值就是让环境保护的监测、监管能力更加有效,数据获取更加快速、准确,最重要的是,让这些数据应用到科学的模型中,为最终的环境管理决策分析提供支持。

五、结论

新时期、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我国环保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发展智慧环保,促进环保工作走向智慧化,将是满足环保工作新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国家、企业、民众的共同推动下,智慧环保将得到快速发展,必将为我国环保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和技术支持,为民众带来更为便捷和先进的环保服务,真正使科技服务环保、科技服务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高立定. “智慧环保”将助力环境管理智能化[J]. 环境经济. 2015(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