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3 10:26:1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地理教学不能忽略的情感目标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专业科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地理教学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知识传播的渠道广了,课堂已经不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遵循“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应广义化,也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好奇心,求知欲,探究心理都比较强,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时往往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如我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一男生举手发言,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教师不但没有指责、嘲笑,而且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学生有大胆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师生都受益非浅。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不够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诙谐与幽默的语言、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二、要积极采用“互动教学”
现在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设置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一堂初中地理观摩课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一个学生突然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平,从兰州到洛阳附近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学生的想法很幼稚,出乎任课教师以及听课教师的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容许该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他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问:“假如全班一半同学住在‘几’字形地区,他们是否同意你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三、引入新课要新颖、有趣
目前,不少学校很不重视初中地理教学,导致初高中地理知识脱节,而且初中地理教师绝大多数是非地理专业毕业的,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地理课堂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却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一、列表比较法
地理学中有许多同类知识,学生在学习时往往相互混淆,这类知识在讲课的时候,放在一起对比着讲,同时列表比较,找出相同与相异之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还能避免迁移时的失误。
例如“世界各地气候类型”,为了便于记忆可列下表进行比较
此外还有“行星的结构特征”、“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潜水和承压水”、“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我国东、中、西部差异”等都可用此法。
二、理论联系实践法
地理材料中有许多与现实生产、生活实际有关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的通俗易懂,例如讲“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中的“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时举例: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去美洲,逆北大西洋暖流而行,用了37天,1493年,第二次去美洲,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而行,只用了20天。在讲环境问题时联系三峡水库的建设、南方低山丘陵的立体农业、黄土高原的梯田建设、我国每年冬春季的沙尘暴等。
三、图示法
地理是一门以图为基础的学科,丰富多彩的挂图和灵活多样的自制简图,往往能直观形象的表达地理知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动力,主动吸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高中地图的东西比较多,图的掌握,关系到地理成绩的高低。现在地理内容的综合考查很多都是建立在图表题型上。一定要熟悉所有地图,训练地理空间位置感,学会从一个地理位置联系到相关联的地理知识。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知识载体,地理的原理、规律、分布以及考试的方式都集中在地图上,所以掌握了图中的知识,就把握了知识的主干,既懂得用图释文,又懂得从图中掌握课文知识也是学习的好方法。例如选取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上的主要经纬线。让学生用红颜色的笔描出来。
中国地图上的主要经纬线:
纬线:40°N、35°N、30°N、23°26′N、20°N
经线:120°E、110°E、100°E、90°E等。
世界地图上的主要经纬线:
经线:120°E、120°W、150°E、70°W、80°W、0°
纬线:30°E、30°N、30°S等。
然后,采用上述经纬度来编织区域板块,第一,选取上述重要经纬线,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经纬仪,并想像其自转起来。第二,在区域复习时,这些重要的经纬线穿过各大洲重要的地形区、气候区,和大洋的位置对应起来,就形成了平面的地球仪。第三,在复习系统地理时,进一步丰富这些重要经纬线穿过地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如果这样循序渐进利用经纬网定位和区域识别就比较方便了。让学生把经纬线内区域转绘到白纸上,再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边画边记忆其突出的轮廓特征。
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说出一个区域,学生来想象其位置及其轮廓,这样的训练要多次的反复,让学生在大脑中存几幅区域图。构建区域位置的框架,从而能准确快速的判断地理事物的位置,为解答地理问题做好准备。
另外也发动学生自制模具,从中选出好的用于课堂,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从而达到在乐中学知识的目的。
四、学生自学法
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教材中那些易懂需记、大篇幅陈述的内容,就可以指导学生自学。在学生自学之前,必须先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问题或列出这一节的提纲,这些我一般情况下是写在投影图片上,上课用投影仪放出来,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去学,然后通过提问、解答促进学生自学,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例如,高中地理上册第二章“人类活动与气候”,内容很多,篇幅很大,但其中并无难点,所以我要求学生去自学,并能举例加以说明。通过自学,学生了解到:气候既是人类生活的环境,又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而人类活动对气候有依赖的一面,又有反作用的一面,并能结合现实中的事例进行说明,收到了较好的结果。这种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阅读范围不能过大,阅读要求应十分明确。对于难度稍大的问题,应分割成几个小问题,然后综合,即分几步走,采用先分后总的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