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9 16:10:5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景观设计与园林设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259-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人们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的环境改善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园林景观的设计要遵循相应的设计理念,明确设计的主题,方能够发挥出园林景观的真正价值。可以说,园林景观的设计主题是园林景观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依据,只有对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主题进行充分的研究,才能够发挥出园林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1、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园林设计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理念,园林景观的结构才会全面化、系统化和规范化。而景观园林设计时要遵守的设计理念包括了很多的方面,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1 以人为本
园林景观的最主要功能就是供人欣赏和休息。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人的感受,坚持以人为本。园林景观中,可以设计一些休憩的场所和一些娱乐设施,比如凉亭、广场、走廊和长形座椅。在园林景观中种植各类花草,在人们休息的时候还可以供人们欣赏,将美观和功能充分的结合,使园林景观符合绿色生态的要求,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和人文风情,进行园林的规划设计,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1.2 因地制宜
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场地的选择和周边的环境。将地形因素和环境因素融入到设计理念当中,这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最基本原则。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上一些创新的理念,用专业的眼光和专业的技术手段,对园林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风景园林的特有属性发掘风景园林的价值和潜力,将风景园林设计成符合生态环境和人们要求的结构形式,使风景园林可以发挥出其本来的作用。
1.3 注重空间
园林景观的构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一些景观要素构成的实体,另一部分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风景园林的实体是可见的,也是最受人们关注的。而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则是一种感觉性的存在,并没有什么实体存在,所以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就目前园林景观的设计而言,设计师们很注重对园林中基础设施的设计,比如凉亭、长形座椅和走廊等等。将这些具有实体的实物进行完美的规划和设计,但是却忽略了这些实物在规划时所产生的空间感。这些实物如果安排的不合理,那么整个园林设计就会失去美感,其自身的价值也得不到挖掘。因此,要充分重视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合理的规划园林景观的布局,从人们的审美角度和欣赏角度出发,对园林的整体格局进行规划和统筹,使其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观,发挥出园林景观的真正价值。
1.4 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
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要对各个园林景观中的组成要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以保证园林的设计能够顺利进行。而且设计的方法可以采取简约的形式,既可以减少成本的投入,又可以很好的抓住重点进行重点规划,以最小的改变换来最大的成就。在设计手法上,也可以采取简约的形式,运用少量的基础设施和景观要素进行设计,这样更能够突出园林景观的主要特征。园林景观的设计要达到符合自然的目标,因此要充分的考虑设计方案,顺应当地的人文特点和自然特点进行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使其能够顺应自然,保持原有的自然特色。
1.5 注重生态景观理念
设计景观时要对土地和空间进行设计,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自然的各种属性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园林景观的建设不能以破坏生态自然环境为前提来创造人工环境而是应该尊重原来的生态环境,以保护生态植物生物,保持自然资源为前提进行改造。生态化的景观理念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能量的节约和环保,能够真正实现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环境的美观。因此节约、环保等等词语成为园林景观生态理念的重点思想。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首先保护不可再生的资源。对于比较独特的元素例如湿地等应该加强保护而不是毁坏。其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园林景观设计要尽量地少使用自然资源河以采用多品种的自然林地来代替草坪使用,这样就可以大大地降低资源的消耗和节约资源。最后对于废弃的东西可以进行再度使用循环利用。一些废弃的场地经过设计后可以成为休闲的场地。在很多发达国家改造废弃的场地供人们观光已经十分普遍。可持续发展理念:园林景观的设计为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完善城市的功能捉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是一个整体投计时既要符合自然的规律也要维护生态环境从长远的规划中进行设计。在土地水电以及植物等资源的利用上要加强节约环保的理念科学合理地运用。人们居住的环境美观也要绿色无污染,园林景观正是为满足这些要求而生,其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园林景观设计遵守绿色环保的原则。
2.园林景观设计主题
主题是在规划、建筑、景观3个方面进行设计把项目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引起人们的共鸣,在使用创新型的设计理念下,营造一系列有价值的景观冈。一个主题下可以展示不同的园林风格,一种风格也可以通过不同的主题表现这就是主题创作的魅力。一旦主题被确定在突出主题时使用的技术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艺术形象的创造来实现主题体现的中心形象。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中来寄托思想,为实现主题寻找合适的形式这就是赋形。在选择园林的布局和形式时应根据山水和轮廓进行选择。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园林中的安置体都应在主题的安排布置中。
园林景观的构景要素有山、水、建筑、道路、植物等这些都是主题依附的形式,主题通过这些要素表现出来。在组景上可以通过文化和原来主题的衔接来强化主题的氛围。在景观中一些比较细微的建筑物或者艺术造型也能够充分体现主题衬托主体。在场地中河以通过改造要素的组合和形式来表达主题。要形成一种山水融合溪水因山曲折而曲折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地的起伏来表现这不仅让人从视觉角度进行感受还能引起心理感受。确定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主题是园林景观主题创造的主要方向,设计者要因地制宜设计出有人文特点美观生态的园林景观。
3 结论
在人们对环境不断关注的今天园林景观的设计已然成为热门的社会专业,同时对设计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园林景观的设计者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泛的知识、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今后的园林设计中应该遵守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明确景观主题的体现形式,以塑造生态美观实用的园林景观。
1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的观赏艺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对园林植物的配置与选择。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习性不同的植物通过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合理的品种搭配,使之发挥园林绿色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植物多样性的配置,减少植物病害、虫害的发病率,更好地提升园林植物在景观效果中优美舒适的生态园林环境。1.1植物配置设计配置园林植物时,为了长时间的景观效果应考虑诸多的客观因素。以草本植物花卉补充乔本植株的先天不足,以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景观效果。园林植物的配置位置应在色泽、树形及植株的高度、植物的寿命和生长势等方面相互的协调。还应考虑每个植物的组团比例构成整个园林工程的景观效果。植物的层次搭配也是在园林设计中常见手法,不同种类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之色彩更加丰富和层次立体感。不同花期的种类进行配置栽植,使花期延长,有更好的景观效果。配置的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避免植物色彩单调、雷同。在树木配置中,常绿植物在景观工程中的比例为25%~30%较为合理。树势的密度要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种比针叶树种的效果好;乔木植物和灌木植物的搭配比单独种植乔木、灌木植物的效果要好;有地被植物比没有地被植物的效果要好。通过植物的配置栽植对植物病害、虫害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园林设计者对于植物习性,生态习性了解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了解植物本身具有的相克、相生的关系。从而在设计过程中将两种或几种相克的植物配置在一起,植物间相互抑制生长,严重的直接导致植物病害、虫害的发生,因为植株配置的不合理,使得对植物病害、虫害的防治较为困难。从而导致植株的病害、虫害常年发生,影响整体的景观效果。1.2植物的生态群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从水边的地衣、苔藓、芦苇到无限的大草原;从沼泽中的草甸到山地的林缘;从沙丘到起伏的山地都有种类繁多的神奇植物。把特色的、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的植物景观通过人为的设计,将原有的风格植入到现代化的大都市中,不破坏人与自然的融合这是个很大的工程。
2园林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发展体系,它具有相当丰富的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观念和思想的汇聚,是汇聚各个时期人们的奇思构想与能工巧匠的天才造物。景观设计融合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对于传统风格的中式园林如何将其融入,是对现代园林设计者的重要课题。景观设计离不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材料的质感、肌理、色泽和拼接的工艺是园林景观设计进行造型和创造的物质手段,不同材料的运用,创造的景观环境效果、氛围都各具特色。声、光、电等新型技术的运用发展,使人对景观环境的追求不仅限于传统的静态园林景观,而是多方面、全方位的观感需求。在设计中道德标准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两个方面,坚持真善美的统一,是景观设计基本的审美立场和审美态度。对景观设计的审美要求主要包括:自然性、和谐性、多彩性、空间上开放,随着城市空间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色彩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因为色彩是人们感知形式美的最直接的因素。2.1富有精神文化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传统的中式景观园林里面汇聚着中华的精神文明沉淀。在古代景观园林相对于服务的对象是少数人的享受。现代的景观设计强调面向群体的观念,面向群众,这是现代景观最大的特点,使用问题作为开放的空间,景观场所是共用的,不是私人的领地,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景观园林创造了一个优雅的环境,除了“点、线、面”的视觉效果,还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反映。2.2景观设计的环境规划和谐的景观系统是优美和谐的栖息之地,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共生的系统。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片湖水、一个城市里面都是物质、能量及物种的流动,是有功能和结构的。自然生态区景观规划设计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以区域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优化为目标,以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土地利用、自然保护控制引导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构筑景观生态优化和利用的空间形态及结构,提出地域生态景观环境的优化对策和建议,形成自然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案。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侧重于物质空间和城市形态的设计。属于应用性的多学科综合设计,涉及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规划、环境心理学、环境美学及社会科学等相关的学科内容,它是社会文化,物质环境和人类行为的综合性设计。
3植物的保护
城市景观的植物保护对于园林工作者也是一个深远的课题。植物的驯化是对景观植物的一种再生适应的训练,往往在景观施工过程中,盲目引进新的品种,对植物的生态习性也不了解,造成在新的环境中植株无法顺利地生长或长势不好,表现出新环境的不适应。容易感染植株病害、植株病虫害等园林植保问题。城市病是现代园林景观的一种通病,为了迅速达到景观效果,而违背生态系统树木的正常生长习性,盲目地对高大的野生乔木进行移栽,不仅成活率低,难以恢复原有的树貌,也造成植物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绿地景观的效果。注重乡土树种的利用,尽可能地选取本地树种和苗木,严格地控制对跨地区、野生植株的栽植,建立完善的本土树种档案,更好地为植物景观保护服务。建立节约型的植物景观,即对植物资源进行再利用或者循环利用,体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长远效果的景观考虑,营造符合本地树种景观格局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有针对地解析不同特点本地树种的环境问题。通过模拟本地自然群落,恢复地被植被,运用耐旱植物等方式,构建起结构稳定,生态保护功能强,养护成本低,自我更新能力强的植物群落。植物生态的保护关系着众多的学科,涵盖了江河、湖泊、岸坡、平原、山地、草原等众多的内容,是对湖泊淤泥、岸线整治或恢复、水生植物沼泽的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地被植物、乔木、花卉、草坪、微生物的联合作用,结合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的技术手段,以实现对植物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4植物的栽植密度
丰富的植物种类需要科学的配比栽植,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植物成活率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景观效果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合理栽植是利用乔、灌、草、地被植物形成丰富的层次,横向、纵向、水平、垂直绿植系统。形成了“点、线、面”的生态景观系统。水平和垂直两个系统丰富了植物景观,极大地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和习性等进行构图,形成错落有致的立体效果。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长周期变化,构成动态的空间效果。植物栽植密度过大是导致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了盲目地达到景观效果,加大栽植密度,违背了植物的生长规律,使植物生长的空间狭小,得不到充足的养分,相互间争水、争肥、争光却不能进行有效地根治,缩短了植物的更新期,导致植物“时装化”的不利结果。因此,合理的栽植密度是植物生长的良好条件,也是达到景观效果理想化的条件之一。
5结语
随着城市景观建设的日益扩大,景观效果需要以植物的生态为理论指导,遵循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植保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地合理配置园林植物,构建起一个有地域特色的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闫立杰.北方居住区绿化配置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5(1):83-84.
[2]王晓晓,谭峰,黎章程.北京居住区植物造景初探[J].四川林程设计,2004(2):25-28.
[3]徐工天,杨志华.中国园林害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4]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北京林业出版社,1994.
文化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涵盖思想与灵魂的产物构建着世代的文明,如涓涓细流浇灌着大地,影响并渗透到每个人的思想里。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必然会有文化,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在文化里浸泡着,即使深居山林也会被大自然的文化所滋润。
一、我国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内容
随着历代文物在景观建设中不断的被破坏,新的景观设计是否能对得起那些被破坏的文明应该成为设计者认真面对的问题。也许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并非要谴责什么,因为破坏的文明即使修复了也失去了曾经文化的魂。诚然,新的文化必然建立,这是历史的选择,但我们应从设计者自我内心反省一下我们的设计是否真的对得起文化。这里我不想讨论那些苏州园林、颐和园、豫园等精品国风。一滴水见太阳,细微处见精髓,我们身边的道路绿化带、小区的景观、公园的环境,这些伴随我们生活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否饱含文化的意义,经得起世人的推敲,是否这一切投入巨资的设计会被历史所铭记。文化不外乎传承和创新,在我看来一味的传承无非是对历史的抄袭,传承中如果不含创新的元素谈不上设计,顶多算是一次制作。2014年的秋日走进了长春公园,这个曾经杂草荒芜、臭水沟四处横行的园区在政府投资8亿元的改造下焕然一新。徜徉园区里的水洗小砾石上感受着鸟语花香,小桥、假山、叠水、仿生木桌椅、防腐木秋千、修剪整齐的灌木、丰富多彩的树种、争奇斗艳的百花带给人们无穷的休闲乐趣。当然,这些都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元素。有了质量不错的元素后让我们看看文化吧,不否认,在文化的投入上政府也没少下功夫。树种植物的说明标牌为了不破坏古朴的风格而没有用广告业最常使用的亚克力板或双色板,而是用竹片刻字烫金刷上防腐木漆,也算是用心良苦了;汉白玉的名医雕像做工还算精美,孙思邈、李时珍、扁鹊,这些中医大师的画像矗立在那些有代表意义的中草药旁边,彰显着中医药学的博大。所有的一切似乎让人觉得这8亿元的投资物有所值,至少也算是为百姓办了一件不错的实事。
二、何为设计文化
但我要说的是长春公园的改造最多算是一次大型的制作,谈不上设计,正如我前面所说,传承中如果不含创新的元素谈不上设计,那些雕塑和竹片的说明也只能算是一次历史书式的记载,体现的仅仅是历史的文化。而这种制作手法在园林景观中比比皆是,没有丝毫的新意。那些小桥流水也无非是园林景观中最常用的制作手法,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没有设计文化的制作算不上设计。整个园区的制作在我看来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什么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内涵,什么可以体现一个园区的独特,这应是设计的焦点所在。那什么才是园林景观的设计文化呢?有人说豫园回环的长龙,屋檐上独特的雕塑文化是豫园设计的独到,我不否认,如果穿越到清代这绝对算是顶级的设计,但今天看来它应该只属于历史,值得借鉴。作为一个民族不应躺在历史的业绩上睡觉,作为一个设计者更不应拿前人的设计来炫耀我们的设计水平。当下,设计的文化应该永远立足于当下。
三、美国园林景观的设计文化特色
那么,园林景观设计如何立足于当下呢?约翰•西蒙兹在《景观设计学》一书中说到:自然是一切人类活动的背景和基础。该书以土拨鼠筑窝为开篇,讲述了土拨鼠洞穴的合理性,它们的窝临近谷子地、溪流或沼泽,有取食饮水之便利;它们的窝建立在东南坡上,能够享受充足的阳光,冬天还能借助山坡阻挡寒风,同时也阐述了他们洞穴的合理性。可以说土拨鼠的洞穴建立是非常科学严谨的,让我们的城市建筑及景观设计中所出现的重重漏洞自惭形秽。之后这本书阐述了人的动物性、自然、生态基础、大地景观等人文理念,再之后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些理念讲解景观设计。美国只有短短的二百年历史,但他们立足于人、自然、生态、大地的思想,同样制作了大量的精品景致,也就是他们所提出的自然式风景造园学。美国园林景观设计在表现自然主义的、不规则样式的设计倾向的同时,针对教育、健康和游憩娱乐的考虑,开展了保持大面积本土景观的运动。所有的一切立足于本民族的思想文化,实现了属于本民族特色的现代风景园林。而1857年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和弗克斯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更是开创了美国园林的新时代。
四、日本园林景观的设计文化特色
自汉代起,日本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到盛唐时期日本所吸收的中国文化更加的丰富,而园林景观对他们的影响更加的深远,所以日本的园林景观设计一直保持着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相近似的风格,但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一直保留着自己固有的民族文化。比如日本的枯山水几乎不用任何开花的植物,而是以沙、砾石为基础配上一些常绿的树木,体现日本禅宗自我修行的目的。在水池中布置岛、亭、榭、瀑布、土山的池泉园风格为的是体现日本是一个岛国的特征。可以说日本的园林景观尽管手法多样,但一直以来风格统一,一直以民族的文化为核心。
五、中国园林景观的设计文化特色
泱泱大国仅园林艺术就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从历史上看有: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庙园林、邑郊风景园林;从地域上看有:江南园林、岭南园林、蜀中园林、北方园林,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但今天我想问,中国的当代园林呢?近百年来中国有多少让世人称赞的当代园林设计?寥寥无几。我们一直在谈发展,可如何发展?当国门洞开,西方优秀园林景观设计涌入国门的时候,我们似乎找到了发展的方向,无数当代的设计理念涌现出来,一批批披着长发故作深沉的设计师似乎真的拿出了大师级的灵感,为众多的园林景观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设计,可往往很多的方案无非是抄袭西方的设计,又或仅仅是园林景观元素的拼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