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茶文化的历史典故

茶文化的历史典故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1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茶文化的历史典故,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茶文化的历史典故

篇1

我不得不说,在没有看《茶人三部曲》这部书之前,只知道喝茶是一种饮料,顶多是一种茶文化。而看了《茶人三部曲》之后,我对茶有了深刻的了解,尤其是作者以“茶”为主线,以“杭天醉、杭嘉禾、赵寄客、沈绿爱”几个典型人物为中心,展示了一个茶叶世家的兴衰沉浮,尤其是对忘忧茶庄三代茶人的命运悲欢的展示,演绎出中华民族所不可或缺的具有永恒价值的中国人文精神、民族精神。这真是一部展现中国茶人命运的历史画卷。

整体来说,这部书给我三个印象。作者功力深厚,知识渊博,对茶文化研究精深,叙述起来如数家珍。作者王旭烽说:“一部好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程度,二是具有不可重复性,三是要在文本、语言、结构上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要有差异。”她在这篇小说中用了三种语言,即使用了成语、诗词,追求工笔画般的细致;用了方言,读起来特别亲切;还有外来欧化的长句子,尤其是展示内心世界和抒情时用。从这一点,显示出作者文化小说家的风采。还有,这本书把人格化了的茶文化精神与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坚毅精神和酷爱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倾向融为一体,使世纪风云、杭州影史、茶业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显示出严谨明达的史观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能够把历史画卷一般的茶文化刻画的如此深刻,富有情调,确实令人叹服。还有,书中不少关于茶的知识及典故,使我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比如知道“茶”的含义是:茶者,娇美意也。《诗经》曰:有女如荼。还从这本书上知道泡茶的水,也是有讲究的,有二十个等级。但是作者对茶知识和典故添加有些过度不够自然,有时候突然有种在读一部宣教文章一样生硬,没有行云流水的感觉。这是其一。

我始终认为,一部好的作品是要靠领悟,能让读者自己去深思,然后通过解读,精华部分背诵下来,这就是最好最伟大的作品了,《茶人三部曲》就给人以这样深厚、丰盈的感觉,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在读的过程中,作者叙事写人如茶一般,处处留有三分,没有淋漓尽致、酣畅淋漓的感觉。这种叙事方式,是一种含蓄的表现手法,写一半留几分,给人以遐想和想象的空间。我更认为这是作者有意为之,是作者通过体现绿茶温柔平和的一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茶和人显然是经不住社会的打击和腐蚀,才有了那么多人物性格鲜明,令人纠结的个性风格,真是让人觉得可怜又可恨!故事发展到杭嘉禾身上,我才感觉到茶的宁静、平和坚韧,像茶树一样经风沐雨。从中我才稍微理解,茶文化的熏陶就像品绿茶一样需要深入到茶人骨髓,方能有所体会。作者是女性,我感觉还是比较偏爱女茶人的,比如林藕初、沈绿爱嫁到杭家的女性形象,让人感觉到了茶的阴柔、温和、平静。随着故事的慢慢深入发展,我细细了解或者品读到她们的坚韧如松、浓烈如酒、热情似火、敢爱敢恨的性格特征,还有钟情,有点推崇女权主义的意思。总之,人物都有一种茶的因素在里面。这是其二。

在对人物的描写中,出现的人物比较多,主要是作者战线拉的比较长的原因。在读的过程中,感觉有些人物是突然出现,让人一会半刻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出现过,显示出了人物关系的复杂性。有种人物相互交织,时隐时现的手法,阻碍了大家的阅读兴趣!再说第三部,畸形的社会,使得青年的一代性格古怪,举止不符合常规。出现的人物特别多,作者铺开叙述,似乎要面面俱到,好像又抓不住中心,就连杭家的后代几个挺有代表性的人物都没有细致的描写,感觉模糊,人物形象不典型。这是其三。

总之,这是一部茶文化的历史画卷,作者在里面突出了杭家人坚强、独立,如茶叶般清净、高洁的品格。作者这种宏伟的历史叙事和细腻的人物情节描写为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享受。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读者会喜欢上这部小说,融入到茶文化的历史当中。

篇2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食茶、饮茶的历史有几千年之久。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自由,茶文化是儒、道、释文化的有机统一。而韩国的茶道也有数千年的历史,自成体系,有严格的规范和形式。韩国茶道文化也是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1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毒、消食化痰、取腻减肥、清心除烦、解读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心脑血管、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力功效。这种神奇的“东方树叶”始于神农,发展于唐,兴旺于宋,盛行于明清。茶最早发现时是用于医学领域,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茶的功效和作用不断拓展。西周时期,茶叶作为贡品进入并流行于上层社会;东周时期,茶叶作为菜肴入馔;三国时期有了“以茶代酒”的典故;隋朝时期,茶叶从药用品演变成社交饮料,但主要还是用于社会上层;唐代是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的时期,并开始从社会的上层走向民间。唐朝的时代精神把茶解脱出来,使它达到最终的理想境界,逐渐形成中国的茶文化。

唐宋时期煎茶法的流行、茶文化的兴盛形成了中国茶文化的第一高峰。与此同时,茶的发展与佛教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佛教,特别是禅宗需要茶叶来协助修行,而这又促进了茶叶的发展。在精神境界上禅讲求清净、修身、静虑,从而来寻求聪智、开悟生命的道理;茶的性状与禅所追求的境界相似,于是,形成了“禅茶一味”、“禅茶一体”的风尚。唐朝中后期煎茶道已经成熟,以茶修道思想确立,并形成了初步的茶礼。宋代中期制茶方法出现了改变,从唐宋时期的煎茶法逐渐向点茶法发展,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第二个高峰。宋代品茶注重“三点”和“三不点”之说。宋代中后期,是点茶道形成并流行时期,茶具文化和茶文学也日益繁盛。明清之时,固型茶逐渐改为散型茶,并多用叶茶。饮茶方式逐步改进,点茶也改为泡茶,这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第三个高峰。中国现当代时期,茶文化基本沿袭了清末茶文化习俗,“”时陷入低谷,20世纪90年代又重新复兴。

2 韩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茶大约在公元六七世纪由中国传入韩国。韩国分别在新罗、高丽、朝鲜李氏时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新罗统一时期已开始引入中国唐宋时期的饮茶风俗。当时的煎茶法也深刻地影响了韩国的茶文化。中国茶道的“儒释道”思想也随茶文化进入韩国。统一新罗时代,中国的茶和茶文化被引入朝鲜半岛,当时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独立的茶道文化和茶道形式,主要是效仿中国唐朝。

到了高丽王朝时期,韩国的茶文化进去了快速发展的鼎盛时期,韩国的茶道文化日渐成型,并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高丽王朝的初、中期,中国的禅宗茶文化成为高丽佛教茶礼的主流,并建立了韩国的佛教茶礼 “八正禅茶礼”。高丽王朝后期受中国儒道文化影响很大,把儒家的“中庸”、“大和”思想与道教的“修身养性”的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流行至今的“五行献茶礼”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高丽时期,是韩国茶文化兴旺发达之时,初期流行煎茶道,中期流行点茶道,此时,韩国茶文化消化了中国的茶文化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茶礼。

朝鲜李氏王朝时期,前期饮茶颇为盛行,但到了中期由于酒风盛行,所以饮茶之风渐减,到了后期在著名茶人丁若镛、金正喜、草衣禅师等人的热心维持下,茶文化又重新托似鹄础2菀蚂师通过40多年的禅茶生活,深刻领悟了“中正”和“禅茶一味”的深刻含义。在这一时期,韩国茶礼进入稳定的发展时期。在民间,茶文化日益衰落,咖啡文化日渐流行,但禅茶精神不断发展。现在,韩国的茶道文化不断发展,而且相对独立,饮茶方法基本上泡茶法。韩国的茶礼作为世界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的茶艺、日本的茶道形成了亚洲茶文化的三足鼎立之势,并共同推动和促进了亚洲及至世界的茶文化发展。

3 中国茶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发现茶和饮用茶的历史比韩国更加久远,与茶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也更早地发生。中韩两国文化、贸易等方面密切相关,同时由于韩国的茶文化是由中国传入的,因此两国茶文化具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例如,朝鲜半岛在三国时代以饮饼茶为主,高丽时代是碾茶,朝鲜时代是叶茶。但是,受韩国地理环境、本国传统文化等影响,中韩两国茶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韩国茶文化将朝鲜半岛人、神、佛茶礼相结合,具有独创性,统一新罗时期的花郎茶具、高丽王朝的青瓷镶嵌技法和茶禅三味、茶时、茶童茶房奉职、茶神契节目等具有朝鲜半岛特色。

中国茶文化传入朝鲜半岛后,在影响韩国文化的同时,不断与韩国茶文化交融、渗透。韩国茶礼的基本精神 “和、敬、俭、真”,传承了中国茶文化的主旨,体现了心地善良、以礼待人、俭朴廉政和以诚相待。高丽王朝的五行茶礼展现了向茶圣炎帝神家氏神位献茶的仪式,气势宏伟,规模更大,再现了高丽王朝时代的茶文化,具有鲜明的朝鲜半岛风情。茶礼可以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可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完善人格、促进构建积极和睦的人际关系,防止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产生的自私自利之心泛滥。

参考文献:

[1]金永淑.韩国茶文化史[J].茶叶,2001,(3):37.

篇3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所谓文化旅游就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通过各种积极的休息和娱乐,体味人生价值以及生活道理的灵活多样的旅游活动。立足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以茶区的生产为主要依托,借助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获得各种各样的精神愉悦,辅之以绚丽多彩的民俗活动,进行有效的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和设计,更好地满足游客的观光、求知、娱乐、购物、度假等需求。我国当前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茶文化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我国的茶文化旅游事业开发的初期,更多的还是沿袭传统的旅游开发,让人们更多的去欣赏自然风光。我国各地的茶生产的环境都是风景比较秀美的地方。茶的生产环境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一般情况下都是山川秀美。我国的旅游开发更多的是让人们去观赏名山大川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去走出人们狭小的生活圈,走出忙碌与繁琐,走向自然。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注重自然景观转向更深层次的发展,由传统的以观赏自然景观为主,逐渐融入更多丰富多样的参与性非常强的互动旅游产品。于是,一些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尤其是盛产茶叶的地方开始把单一追求自然景观与茶文化联系起来,引导人们更好地观赏自然景观的同时,去感知饮茶文化,融入更多的人文景观和人文艺术,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比如,黄山市旅游局立足黄山这样一个非常优美的名胜景点,茶叶又是当地非常重要的产业,将自然景观旅游和茶文化结合起来,开辟茶家乐旅游专线。我国的福建等地盛产名茶,尤其是安溪自古就是闽南茶都,更是我国著名的茶叶铁观音的故乡,该地方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候温和,既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生产茶叶的地方,更是人们进行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人们将自然景观的旅游和茶文化融合,让人们观赏自然景观的同时去更多地感知制茶的精湛工艺,观赏茶艺表演,听茶歌,看茶舞。

2 挖掘茶乡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我国也有不少地方虽然盛产茶叶,但是地方不是名胜,环境非常优美。一些比较产茶的著名区域开始意识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不仅注重茶经济,更加注重旅游。充分利用当地盛产名茶的优势,不断发掘茶的文化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资源开发,借助于当地的优美环境,把茶叶生产、茶文化研究和观赏自然景物环境等统一起来。将茶文化的历史资源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包装,使之更加具有旅游价值和新鲜活力,呈现出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双赢发展,既实现了茶生产、茶文化开发旅游带动,又能够通过旅游经济更好地搞活当地经济,转变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

福建漳州的安溪县是我国乌龙茶的重要产地,近年来由茶产业渐渐开发出来茶文化旅游,尤其是在2000年举办了茶文化旅游节,把当地比较著名的茶文化、茶叶生产逐渐地开发成文化旅游亮点,如茶叶大观园、茶叶公园、铁观音探源、茶文化生态探幽,充分挖掘铁观音本身所具有的“王说”、“魏说”的传说以及斗茶的历史文化传统,创新了安溪茶艺等。在茶叶生产基地开设各种试验茶园,举办旅游度假区,开辟生态茶厂农场,以茶歌、茶艺表演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满足人们的饮茶、表演、观赏、休闲等各方面的需求。

3 开发茶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旅游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欣赏和旅游的需求层次不断变化,农业生态旅游渐渐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产品,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旅游内容。世界旅游组织认为目前的生态旅游收入已经占据世界文化旅游总收入的近20%。农业生态旅游能够很好地把自然环境、生态资源、生产劳动、各地的乡土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机统一。人们在旅游的同时能够很好地感受当地的文化习俗、生产生活以及观赏当地的自然美景,感知当地的生态文化资源。我国的茶叶生产基地开展茶文化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盛产茶叶的地方一般情况下都有着非常优美的自然环境,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茶园和茶山,有非常好的生产条件――茶叶采摘、除草、炒茶,而唱茶歌、跳茶舞、品茗茶、赏茶花是当地非常吸引力的生活方式。人们在观赏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性生活的同时,也能够了解更多有关茶的知识典故,感受更多的生态文化,是当前发展生态茶文化旅游的重要趋势。

广东英德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茶出口基地。在茶文化旅游节的带动下,当地建立的茶趣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茶园风景,了解茶文化知识,观赏有关采茶做茶的工艺,欣赏品尝茶餐、销售茶具等一系列活动。自开放以来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客能够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更好地感知现代茶园风光,让人们在茶文化活动中获劳动中感受更多的新鲜乐趣。

4 人文考古茶文化旅游资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