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培训婴幼儿护理

培训婴幼儿护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3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培训婴幼儿护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培训婴幼儿护理

篇1

一、培训任务

家政服务员培训旨在使没有家政服务知识的人通过培训,初步掌握家政服务基本理论知识和服务本领,较快胜任一般家庭的服务工作。

二、培训对象

女性年龄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可参加家政服务员培训。

三、培训方式与时数

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自学时数比例。

备注:“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完成理论知识部分培训的任务;“专项技能培训”主要完成专项职业技术培训的任务。

四、考核要求

(一)考核标准

1.家政服务员培训合格考核标准

(1)基础理论考核标准(根据试卷的答题标准给予评分):

掌握家政服务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家政服务员的职业操守;了解家政服务相关法律常识;掌握相关安全和卫生常识。

(2)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会使用日常礼貌用语;

会制作两种以上主食、五种以上的家常菜;

懂得家庭居室清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步骤,能使居室整齐清洁、厨房卫生间整洁无异味;

会鉴别服装面料,并科学合理地予以分类洗涤(按照衣物特性用洗衣机或手工洗涤)、晾晒、收藏。

会使用一般的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电饭锅、吸尘器、电热水器)及燃气具(燃气热水器、煤气灶);

懂得常见花卉养护、一般家庭宠物的饲养;

掌握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常识(如灭蟑螂、苍蝇、老鼠);

掌握基本的护理产妇、新生儿的技能;

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能安全看护婴幼儿;

能对老年人进行饮食起居护理

能对病人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

五、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各级家政服务员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克服纯学术性教学的倾向。

3、灵活性原则。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除采用课堂讲授外,可适当采用参观考察、研讨等方式,使学员开阔思路和眼界。

家政服务员岗前培训教学内容纲要、课时及授课教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范文

培训目标:初级家政服务员

一、培训课时:

总课时数(180)学时

理论授课(100)学时

技能授课(80 )学时

二、课程设置和要求

(一)应知知识要求

1. 基础知识

三、培训教学计划安排表

四、考核方法

1、单元测试

2、结业考试

3、国家技能鉴定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范文

为解决失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与和诣社会的发展,针对当前我省失业农民与下岗职工的现状,及全国和我省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利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备与其它相关资源优势,通过在校集中面授、专家现场指导与技能训练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定期对我省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员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相关技能,决定举办家政服务员培训班。考虑到培训对象的地域、年龄、性别、经济条件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特分初级、中级与高级家政服务员三个层次的培训。现就初级家政服务员培训制定如下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受训人员具备以下条件:制作家庭餐,进行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同时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人”、“护理病人”(四项中任选一项)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培训对象

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

三、培训时间

每期150标准学时。

四、培训内容

1、社交礼仪:言谈举止;人际交往;家庭人际关系。

2、制作家庭餐:制作主食;烹制菜肴。

3、家居清洁:清洁家具;清洁家具及用品。

4、洗涤摆放衣物:洗涤衣物;摆放衣物。

5、照料孕、产妇:照料孕妇;照料产妇。

6、照料婴幼儿:主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7、照料老年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8、护理病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五、培训方式

1、学校面授。分批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培训人员进行集体面授。

2、实地训练与考察。培训期间,组织受训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加强受训人员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理解及掌握。

3、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

4、理论教学与穿插案例相结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

一、课程任务和说明

通过培训,应使培训对象掌握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够独立完成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等工作,并有选择性地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年人或护理病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学方式应以情景模拟教学法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演练为教学重点。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是家政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每个家政服务员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应强化训练,使每个培训对象都能通过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此基础上,使培训对象掌握1至2项专业选修课程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目标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职业道德,择业与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常识,掌握社交礼仪、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以及病人或护理病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三、课时安排

1、课时安排:150标准课时。

理论知识课占总课时的40%。理论知识各部分的比重为:职业道德10%,基础知识30%,制作家庭餐15%,家具清洁15%,洗涤摆放衣物10%,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20%。

操作技能课占总课时的60%。操作技能各部分的比重为:社交礼仪3%,制作家庭餐25%,家居清洁25%,洗涤摆放衣物15%,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32%。

2、授课形式:以理论授课为基础,以情景模拟教学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技能演练为教学重点。

四、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

教学要求:掌握家政服务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守则知识

(2)择业与就业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政服务员的择业与就业常识。

(3)安全与卫生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案例与卫生常识。

(4)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5)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第二部分 制作家庭餐相关知识与能力

(1)制作主食(和制面团的基本方法;馅料调拌常识;主食成熟性状鉴别常识;燃气灶具、高压锅、电饭煲、电冰箱和微波炉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烹饪原料及烹饪器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烹制菜肴(采买记账基本知识与能力;家庭常用刀工技法;菜肴成熟性状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调味品的使用;菜肴原料搭配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掌握食物成熟性状的鉴别、采买记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第三部分 家居清洁相关知识与能力

(1)清洁家具(家庭常见清洁用品和用具知识;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常见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2)清洁家具及用品(家具擦试、清洁常识与技能;灯具清洁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庭常见清洁、消毒用品和用具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家用电器的使用。

第四部分 洗涤摆放衣物

(1)洗涤衣物(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洗涤剂的性能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使用方法)

(2)摆放衣物(常见衣物折叠方法;常见衣物摆放常识与能力)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 常见洗涤剂的性能与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的作用、常见的衣物折叠常识与能力。

第五部分 照料孕、产妇

(1)照料孕妇(孕妇生理变化基本特点;孕妇饮食常识;孕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孕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2)照料产妇(产妇饮食基本要求;产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产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孕妇生理变化特点,孕、产妇营养常识,孕、产妇日常起居常识,以及她们的饮食制作知识与能力。

第六部分 照料婴幼儿

(1)饮食料理(婴幼儿人工喂养方法与能力;婴幼儿进食、进水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餐具清洁方法与能力)

(2)生活料理(婴幼儿盥洗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看护常识与能力;婴幼儿衣物洗涤方法与能力;照料婴幼儿便溺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3)异常情况应对(紧急呼救常识与应对能力;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常识民应对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婴幼儿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以及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七部分 照料老年人

(1)饮食料理(老年人饮食特点;老年人进食注意事项;老年人进水注意事项;)

(2)生活料理(老年人生活特点;老年人性格特点;老年人居家注意事项;老年人外出注意事项;与老年人相处的基本方法)

(3)异常情况应对(老年人常见的意外情况;老年人常见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老年人的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掌握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八部分 护理病人相关知识与能力

篇2

doi:10.14033/ki.cfmr.2017.14.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162-03

婴幼儿在第一年生长速度最为迅速,且大部分幼儿可经历液状-泥状-固体食物的交替。有研究统计发现,我国部分婴幼儿哺乳方式为奶粉喂养,从而导致我国婴幼儿发病率逐渐上升,且研究表明大部分经奶粉喂养的婴幼儿均表现为抵抗力低下等。为此应加强临床宣教,告知各大家庭母乳喂养的优势,从而提高婴幼儿抵抗力,增加母子感情,利于婴幼儿面部肌肉的发育,降低临床患病率[1]。而本文中针对婴幼儿喂养指导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具体如下。

1 婴幼儿喂养的影响因素

1.1 早期婴幼儿接受事物的心理

婴幼儿需从乳汁物品逐渐过度至成人固体食物,在此过程中,任何食物对婴幼儿而言,均为新颖的,但部分婴幼儿可表现出拒绝、恐惧等现象,其可称之为厌新。婴幼儿常表现出对以往食物的偏爱,拒绝新口感和新口味,部分婴幼儿在进食后,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现象,而大部分母亲在此时,认为婴幼儿不能吃、不爱吃,从而停止添加此类食物,最终导致婴幼儿失去学习尝试新食物的机会。但临床有研究报道表明,小部分婴幼儿通过长期反复新口感、新口味的喂养,最终可发展为接受,因此临床学者认为婴幼儿对新食物存在一种适应,而通过耐心的喂养,可增强婴幼儿摄取食物的独立性和主动性[2]。

1.2 味觉发育对换乳期的影响

婴儿从纯母乳转换至混合食物时,可发生味觉的改变,正常情况下,味觉敏感期可在2~7个月内并发。而在4~6个月时,给予不同味觉食物的喂养,可刺激婴幼儿味觉,促使其逐渐适应,否则相反[3]。早期婴幼儿的味觉与偏食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母乳期和母孕期的饮食习惯,可改变婴幼儿和胎儿的味觉发育。正常情况下,胎儿在24周的时候,便在宫内出现了吞咽羊水习惯(每日量为1 L)。而羊水内含有产妇所吃的香料、食物的混合液,从而导致胎儿在宫内便已接触了各种杂物的味道[4]。当胎儿7~8周时便可出现味蕾,14~15周时可形成微绒毛,而微绒毛可接触羊水中味觉刺激,体验到孕妇每日食用的食物味道。

1.3 婴儿进食行为

婴幼儿进食问题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有关。婴幼儿进食问题除了进食现象异常外,还可因为智能发育落后和口腔解剖结构异常引起。因此纠正婴幼儿进食的主要关键问题在于异常进食行为[5]。而异常进食问题最常见的为婴幼儿拒绝新食物、挑食、偏食,以上婴幼儿均存在单爱好几种食物现象,其主要是食物质地细腻和流质的原因。由于粗糙食物或固体食物对婴幼儿而言较难咀嚼,需长时间含在口中,导致食物味道散失,最终导致婴幼儿出现拒食现象。而胗锥长期的单品种进食,可影响生长发育,导致抵抗力下降,出现营养失调现象[6]。

1.4 喂养方式的影响

大部分婴幼儿的进食行为和父母喂养方式、态度存在较大关系,也与文化背景有关。有研究统计发现,若婴幼儿进餐时间不定,比如每日超过10次,且实施强迫、骗、哄等方式,可导致婴幼儿出现厌食现象,而在婴幼儿进食期间,实施进食乐趣、进食技巧,比如实施赞扬、鼓励等话语,促使婴幼儿进食,同时可经常改变食物性状和味道,多加留意婴幼儿“过饱”“过饿”信号,防止婴幼儿营养量过度或缺乏现象发生,从而增加婴幼儿体质量,提高婴幼儿摄入量[7]。

1.5 神经系统发育

大部分儿童在1.5岁时,脑神经可发生髓鞘化,而常规的喂养方式,可导致婴幼儿出现抵抗,同时在喂养人明显压力、饮食结构变化、不良喂养姿势、婴幼儿听力下降等综合作用下,可导致婴幼儿早期交流能力受限,从而整体影响认知、语言的发展[8]。

2 合理喂养的重要性

婴幼儿早期最理想的食品为母乳,其属于天然食品,能够满足0~6月龄的婴幼儿营养需求,早期给予婴幼儿纯母乳喂养,具有较多好处,比如减少由牛奶或其他食品引起的过敏反应,降低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率和腹泻率,同时对于产妇而言,可减少子宫出血量,促进子宫收缩的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加快产妇体重恢复原本体重,且可降低产妇卵巢癌和更年期乳腺癌发生率。目前临床上有多项报道表明,母乳喂养的优势,早期除了母乳喂养外,不宜添加任何维生素,比如维生素K、维生素D等。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者,可采用母乳代用品,比如婴儿配方奶粉、婴儿配方奶等。在婴幼儿出生半小时后,便可诱导新生儿吸吮,从而保证母乳喂养成功,促进母亲泌乳,必要时,可在院内开展母乳喂养技能培训和社区行动培训[9]。

虽然大部分母亲已认识到母乳喂养的优势,且开始给予婴幼儿母乳喂养,但临床学者发现,42%的母亲在婴幼儿6个月龄后,仍坚持纯母乳喂养,对此还需加强各大医院妇产科喂养正确方式宣教。确保婴幼儿在各个时间段内机体能够补充到充足的能量和营养量。

3 婴幼儿喂养指导方法

3.1 母乳喂养

在婴幼儿出生后,应首选母乳喂养,其可及时补充婴幼儿机体需要量、营养素,降低婴幼儿患病率,同时还可减少婴幼儿过敏发生率。母乳中含有微量元素及各种抗感染免疫因子,但缺乏锌、铁等元素,虽然能够补充婴幼儿生长发育中的需求。但在正常情况下,婴幼儿每日需要铁含量为6~10 mg,而母乳中仅为1 mg,早期无明显要求,而当婴幼儿4~6个月龄时,需要量逐渐增加,对此应从不同途径维持婴幼儿机体需求,比如辅食,但需保持半流质状,给予婴幼儿一个过渡形式[10]。

3.2 引入食物时间

至今为止,食物引入时间有两种指导建议,一是根据喂养指导原则进行:若以纯母乳方式连续喂养婴幼儿6个月,应在婴幼儿6个月龄时,适当添加辅食,而辅食应以泥糊状为主。二是根据儿童指导中心建议和人群膳食指南,在婴幼儿4~6个月龄,给予其他食物喂养。目前喂养方式尚未得到有效的统一,但添加食物年龄不宜过早,正常情况下,均为4~6个月龄。而实际的辅食量应与婴幼儿头围、身长、体质量相符,从而避免营养过量,出现肥胖症状。当婴幼儿体质量>6 kg时,每日摄乳量为800 ml,而当婴幼儿出现咀嚼或咬手现象时,则提示需添加适量的辅食[11]。

3.3 添加微量营养素和食物能量

在婴儿期,儿童对能量的需求高于各个年龄段,若能量的摄入不足,可导致肥胖、营养不良的发生,严重时可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在中国营养学中提到,婴幼儿每日正常能量需求量为95 kcal/(kg・d),而根据总能量消耗情况,可将8~12个月的婴幼儿能量需求控制在80.8 kcal/(kg・d)、77.0 kcal/(kg・d)、77.5 kcal/(kg・d)左右,婴幼儿在食物转化过程中,极易出现营养素缺乏,对此应在转换食物期间,加强营养素喂养,包括维生素B、维生素A、铁、锌等,当婴幼儿生长至9~11个月时,则每日需要72%的钙、86%的锌、97%的铁,然而由于强化食品摄入量的个体差异,难以补充机体具体需要量,对此应加强各类微量营养素片剂的添加,从而提高婴幼儿维生素E、核黄素、锌、铁的营养素,从而降低贫血的发生,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12]。

3.4 添加食物的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主要是指每克食物所含的热量(kcal),婴幼儿引入的食物中营养素和食物中能量密度及膳食纤维、水分含量有关,若食物能量或脂肪含量高,则表明水分含量较低。当婴幼儿为6~8个月龄时,机体能量控制在0.6 kcal/(kg・d),12~22个月龄时,控制在1.0 kcal/(kg・d)。同时有研究报道,若发现6~8个月龄的婴幼儿结构不合理或膳食种类不全,可导致营养缺乏,而在期间加强脂肪、蛋白的摄入,可补充机体各方面的能量,比如在婴幼儿6个月龄后,添加肉泥、肝泥、血泥等,从而保证能量的摄入,维持机体正常需要量[13-14]。

3.5 食物多样化

婴儿添加辅食的第一种食物为谷类食物,其中以强化铁的谷类食物为首选,在各大婴幼儿喂养指南中已强调了此项。正常情况下,婴幼儿在6~18月龄时,属于缺铁性贫血高发期,若婴幼儿6个月龄后还未添加辅食,可导致并发缺铁性贫血,因此大部分国家开始给予婴幼儿强化铁米粉。当婴幼儿进食谷类食物一段时间后,便可逐渐添加鱼类、家禽、肉、水果、蔬菜等食物。食物的质地和营养素的种类对婴幼儿健康、营养均较为重要,因此在给予婴幼儿辅食过程中,不仅需保证能量的充足,还需考虑营养量[15-16]。单一的蔬菜泥或水果泥,虽能够保证营养量,但缺乏能量密度,对此应将多种蔬菜、水果混合制作,从而补充婴幼儿能量和营养素。当婴儿24周后,便可适应多种食物,但尽可能从颗粒状食物或泥糊状食物过渡至小块状食物[17-18]。

综上所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健康尤其重要,但仅表现于早期,通过早期的母乳喂养,能够提高婴幼儿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但当婴幼儿在4~6个月龄时,若仍持续母乳喂养,可导致婴幼儿体内能量不足、营养素不足,从而出现贫血、瘦小、体弱等症状,对此应在婴幼儿期加强营养喂养的宣教,从而确保每位产妇熟知喂养方式[19-22]。婴幼儿早期喂养问题主要表现为后天因素和先天因素,包括婴幼儿味觉的发育、乳母期乳汁对胎儿的影响、母孕期羊水的影响、婴幼儿自身口腔结构、味觉发育、心理因素、遗传体质等,对此应根据婴幼儿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喂养方式,从而确保喂养知识的科学性。除此之外,家属的精神状态、亲子互动,可调动婴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婴幼儿机体需要量。但目前婴幼儿喂养方式尚未统一,且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次研究的指导方式还有待探索和完善,从而确保婴幼儿及时补充能量,提高机体抵抗力和营养,防止患病率。

参考文献

[1]刘建丽,张琪,惠敏,等.早期喂养指导和辅食添加对婴儿微量元素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4,26(10):1301-1303.

[2]彩霞.影响母乳喂养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3):87-89.

[3]唐鹤,蒋竞雄,宫丽敏,等.城市婴幼儿喂养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7):695-698.

[4]陈伟平.婴幼儿喂养与影响喂养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3):2986-2988.

[5]刘月芬.兰州市6~24月龄儿童喂养问题聚类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2):159-161.

[6]刘爱珍,王建宁,鲍梦婕,等.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6):665-667.

[7]陈宏达,郝波,康晓平,等.中国西部两县6~36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与生长发育的多重对应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3):339-346.

[8]刘汉芹.社区医生在婴幼儿腹泻病防治及母乳喂养指导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90-391.

[9]段如菲,李燕,李静,等.云南省HIV感染女性所生婴幼儿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1):3432-3434,3477.

[10]张琪,吴庆红,刘建丽,等.正确辅食添加对婴幼儿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影响的观察[J].河北医药,2014,46(15):2360-2362.

[11]鲍雪梅,陈建华,倪钰飞,等.婴幼儿早期喂养行为特点分析及其对婴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0):1581-1583.

[12]马丽萍,钱兴国,苏宜香,等.广东省0~18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6):711-713.

[13]陈欢.社区儿童保健医生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1):320-321.

[14]李智,忽丽莎.云南15个少数民族0~23月龄农村婴幼儿喂养情况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2):130-132,136.

[15]余卉.0~3岁婴幼儿喂养技术干预与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13-314.

[16]颜凤加.浅谈20例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99.

[17]黎海芪.提升基层医师指导婴幼儿喂养的能力[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2):881-882.

[18]金春华.婴幼儿喂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1):815-817.

[19]《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基层医师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2):883-890.

[20]梁友芳,朱丹,梁绍莲,等.喂养行为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分析[J].广西医学,2013,35(11):1527-1529.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b)-0122-03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除了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逐步重视外,对婴幼儿的身心健康重视程度也越来越突出。现阶段,在国内,关于该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对于一个家庭仅有一个孩子的状况下,婴幼儿的健康状况更加受到年轻夫妇的重视[1]。如何提高婴幼儿的护理水平,优化改善婴幼儿的成长过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尤为重要的话题。本文开展中医土乐伴贝贝操促进婴儿发育方面的研究,并观察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混合喂养的婴幼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可以配合完成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婴幼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3个月~1岁,平均为(7.4±0.6)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4个月~1岁,平均为(7.5±0.8)个月。两组婴幼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由专业人员进行体检及实施中医土乐伴贝贝操护理。对照组:由专业人员进行体检及实施贝贝操护理。护理人员对婴幼儿母亲或其主要抚养人进行相关知识宣教,指导其操作方法,婴幼儿母亲或其主要抚养人经培训掌握技巧后,在家中对婴幼儿进行相应的护理[2],在护理期间新生儿因饥饿等原因出现较为严重的哭闹现象时,应终止护理工作;向产妇及其家属详细地叙述护理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以便产妇在家对新生儿很好地进行抚触保健[3]。

1.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分别于1、3、6个月由专业人员对婴幼儿进行智能发育指数(MDI)评分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并比较两组的评分结果、体重及身高。MDI评分、PDI评分:60~69分为智力缺陷水平、70~79分为临界水平、80~89分为中下水平、90~99分为中等水平、100~109分为中上水平、110~119分为优秀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MDI评分、PDI评分、体重及身高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相关观察指标的比较(x±s)

与同组1个月比较,*P

3 讨论

婴儿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决定未来国民素质。对于儿童的培养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于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婴儿操与音乐配合对婴儿发育的影响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土乐伴贝贝操是本科根据婴儿的生理、骨骼发育特点,结合国民对科学育儿方法的需求制作而成。该方法在促进婴幼儿消化系统、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提高抵抗力,婴儿体格、心理及智力全面健康发展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4]。

中医五音疗法中的土乐,以宫调为本,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给人有如“土”般宽厚结实的感觉,故为土乐。根据五音通五脏的理论,宫音入脾,对中医脾胃功能系统调节具有明显作用,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依营养,而且与人的脑波、心跳、血液循环相和谐[5]。

土乐伴贝贝操不但促进婴幼儿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发育,如婴儿肠道蠕动的速度得到显著提升,促进消化,可以增强新生儿的食欲[6],而且可促进婴幼儿的睡眠、骨骼发育、智力发育。该方法能使婴儿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各部位得到舒展,按摩全身皮肤、穴位,使婴幼儿五脏六腑的发育和四肢得到锻炼,其远期效果还可使婴幼儿的心理、社会、精神、智力等方面都达到最佳的状态,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7]。

临床研究表明,土乐伴贝贝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其简单、易学,成本低,家长乐意接受[8]。该方法由父母和婴儿共同完成,在促进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增进了亲子感情,对于婴幼儿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土乐伴贝贝操时,仅需要具备温馨家庭环境、音乐播放器、音乐带、按摩油、浴巾等即可开展,很多家长都可以接受。

在操作的时候,有如下注意事项:贝贝操要在小儿喝奶后1 h或吃奶前0.5 h进行,操作者动作要轻柔,切记生拉硬拽,使小儿感到不适,如进行中小儿过于紧张、烦躁,可暂时缓做,待小儿安静时再完成;如果孩子出现情绪不好,生病时不做训练,病愈后再恢复,每次做完操要抱抱、亲亲婴儿以示鼓励;持续的护理对于促进婴幼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1、3、6个月MDI评分、PDI评分、体重及身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冯彩霞,颜南,王正东,等.婴儿喂养方式与智能发育关系的研究[J].吉林医学,2009,30(1):6-7.

[2] 高丽娟,王桂香,徐文静.早期教育与护理对婴儿生长发育效果的家庭跟踪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37-4539.

[3] 黄海峰.新生儿抚触护理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0):3903-3934.

[4] 程翠娇.抚触对婴儿健康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0, 11(10):70-71.

[5] 黄晓睿.抚触对婴儿早期发育和早期教育影响及意义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29-2630.

[6] 李志云,黄丽玲,林文璇.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5):2854-2855.

[7] 朱红莲.扬中市557名婴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3):280-28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