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教学活动设计教案

教学活动设计教案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4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教学活动设计教案,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教学活动设计教案

篇1

小班综合活动:《飞机》

课程标准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因此我所设计的课是涉及科学、艺术、社会等几个领域综合在一起的活动,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此活动以飞机的种类引起幼儿的思考,在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探索飞机的结构形态,并通过课件的展示感知各种飞机的特点,最后以游戏的方式加深幼儿对飞机的印象。

教学内容

分析

该活动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逻辑思维、正确的判断力以及推理能力,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获得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并且能够达到开发智力和潜能的目的,另外发展幼儿艺术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渗透一些艺术教育,社会教育,偏重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利用积木不同的组合,引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构建活动,几个领域综合起来的教育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 认识各种各样的飞机。

2. 学会拼飞机,增强动手动脑能力,体验结构游戏的乐趣,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

3. 发展小手肌肉动作和手脚协调能力,培养爱护建构材料,培养合作精神,学会自己收拾玩具。

学习目标

学会拼飞机,增强动手动脑能力,体验结构游戏的乐趣,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

学情分析

小班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比较熟悉,选取幼儿喜爱的“飞机”作为教学对象,能吸引幼儿主动探究,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看老师的PPT演示,直观的图片与浅显的讲解能加深幼儿对飞机结构的认识,进一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游戏的方式,构建自己喜爱的飞机,并与同伴相互交流、分享,拓展知识经验。

重点、难点

了解飞机机翼是对称的,并在建构操作中变现出来。

教与学的媒体选择

PPT课件,多媒体电视机

课程实施

类型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备注

幼儿先自由探究,教师再总结演示

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

名称

课堂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环节

长度

1

韵律活动:幼儿一边听音乐《造飞机》,一边做飞翔的动作飞回到自己的座位。

入场活动

1分钟

2

猜谜语引出“飞机”。

导入活动

1分钟

3

观看模型,认识飞机。

学习活动

1分钟

4

课件教学:(认识各种飞机)。

教学活动

8分钟

5

老师提出构建过程中的要求。

学习活动

2分钟

6

幼儿构建,老师在旁指导。

操作活动

15分钟

7

教师小结,重点让小朋友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

学习活动

2分钟

教学活动详情

教学活动1:认识飞机

活动目标

认识各种各样的飞机。

解决问题

了解飞机的特点。

技术资源

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PPT课件,使幼儿形象直观地认识飞机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手段,扩展幼儿的课外知识,延伸跟本节课相关知识的活动。

常规资源

传统教学手段例如实验、教具 、演示、教师讲授以及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都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普通教具模型飞机的出示是老师与幼儿面对面地交流。

活动概述

1、韵律活动:幼儿一边听音乐《造飞机》,一边做飞翔的动作飞回到自己的座位。

2、猜谜语引出“飞机”。

师:小朋友们,猜过谜语吗?今天老师要考考咱班的小朋友,说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看哪个小朋友最先想到答案):似鸟不是鸟,能在天空飞,载人又载物,来往全世界。(飞机)

3、出示飞机模型:

师:小朋友们观察一下,飞机像只什么动物?(展示飞机模型)

师:请孩子们说说飞机的用途:能坐人,能邮信件,能运货物

4、提问:

师: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飞机(孩子自由说)

5、请孩子模仿飞机飞行时的模样:

师:请小朋友们随着音乐学着飞机的样子飞一飞吧。

6、请小朋友说一说飞机在那里飞:

师:我想知道,刚才小朋友们在学飞机飞翔时你想像着你是在哪儿飞呢?(哦,原来呀飞机是空中的交通工具)

7、课件教学:(认识各种飞机)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有很多飞机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识各种各样的飞机吧。(PPT飞机图片展示)

大型客机

战斗机直升飞机 水上飞机 三角翼飞机还有救护飞机 运货飞机 农用飞机 航天飞机

8、师:原来飞机有那么多种类呀,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一下,飞机都有哪几部分组成:机头—机身—机翼—机尾(展示PPT和教师范例作品一架)

师:飞机还有个特点:它的左边和右边的组成部分是一样的,这种特点我们把它叫做对称。

教与学的策略

采用的教法有①提问法②直观、探索法③讲解、示范法④师幼互动法⑤游戏法。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①讨论法②操作法③交流法④自由探索法

反馈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出示的飞机图片和所提问题要紧扣自己活动的主题;另外还可以建个停机坪供幼儿摆放各种各样的飞机作品,增加幼儿的兴趣。

教学活动2:构建飞机

活动目标

学会拼飞机,增强动手动脑能力,体验结构游戏的乐趣,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

解决问题

获得关机的对称﹑均匀﹑色彩等简单的造型知识

技术资源

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PPT课件,使幼儿形象直观地认识飞机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手段,扩展幼儿的课外知识,延伸跟本节课相关知识的活动。

常规资源

第二个活动用到的常规资源是拼砌积木

活动概述

9、请朋友利用这些积木,构建一架属于自己的小飞机。

10、老师提出构建过程中的要求:

(1)小朋友可以自己构建飞机,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完成飞机作品。

(2)完成的小朋友有时间的话可以构建第二架飞机。

11、幼儿构建,老师在旁指导。

12、教师小结,重点让小朋友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

14、活动结束:

师:请孩子拿着自己构建的飞机到户外模拟飞机飞行和升降。

师:小朋友想不想开飞机?{想}那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到外面放飞我们的小飞机吧。小飞行员们,整装待发,齐步走。起飞!

教与学的策略

采用的教法有①提问法②直观、探索法③讲解、示范法④观察、讨论法⑤。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宗旨,为幼儿创设属于他们的学习空间,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们探索欲望,同时能让孩子们学到相应的知识以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所采用的方法有:①讨论法②观察法③自由探索法

反馈评价

积木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在这次活动中无论是单独搭建还是集体搭建,幼儿都非常喜欢,都能很投入地参与其中。

在积木游戏中幼儿可以获得关机的对称﹑均匀﹑色彩等简单的造型知识,还可以培养幼儿耐心的个性品质。

……

评价量规

本次活动总的来说,活动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的目标,幼儿积极参加,主动探索,大部分幼儿表现较好,达到教学目标,少部分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未能表现出飞机的特征,掌握没有那么好,需要单独指导。

其它

篇2

谈话节目是各电视台的强档节目,其特点在于拉近人物距离,直面交流,真诚坦荡,受到观众青睐。文中的安妮和初三学生年纪相仿,心理接近,加之《安妮日记》内心独白的形式,似乎与朋友交谈,有一种自然的亲和力。在对课文内容整体梳理后,我引导学生:看了安妮这些日记,同学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安妮呢?学生多角度概括出:向往和平的安妮、热爱生活的安妮、渴望自由的安妮、外表并不美丽的安妮、乐观自信的安妮、执着理想的安妮……

师:安妮在“吉蒂”面前,敞开心扉,她纯真活泼的笑貌、丰富的人物形象仿佛就在我们面前,同学们想不想也敞开心扉,对安妮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呢?学生表现出很浓的兴趣,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1、言之有物,要针对《安妮日记》中给你感触最深的某一则说;2、言之有情,面对面说真心话,最好结合个人体验。

学生先分成6人小组,小组内部交流后,再推选一名同学到班级交流。下面摘录几则学生发言。

安妮,谁说你不美丽?谁说你不富有?你总是这么快乐,并且希望人人快乐,这是多么美丽的心灵啊!你在这样困窘的环境中都能快乐起来,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青少年又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你的文字,使我们再没有哭泣的理由;你内心的力量,将是我们永远的财富!(第六则)

安妮,你身处硝烟弥漫的战乱之时,整日禁闭于不见天日的密室之中,根本不能感受到自然美好的你却永葆一颗热爱自然的心,从未放弃青春的梦想。你把艰苦的生活当成一场探险的经历,甚至认为有着“很多福分”,“下定决心要有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的人生”,你用你的思想和性格成就了你的伟大――你成为二战最值得记忆的人之一。(第九则)

安妮,你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尽管这个梦想很遥远,但是你摆脱杂念,振奋精神,坚持每天的努力。成功不是一步就可以跨越的,只有一步一步的攀登,才会达到成功的顶峰。也许你自己还不知道呢,你虽然只生活了短暂的16年,但你已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完美的句号,实现了你的人生价值。反思同龄的我们,是不是因为缺少了磨难才如此的彷徨与浮躁呢?(第八则)

……

学生的发言涉及到所有的日记内容,既有日记内容的深刻分析,又有联系生活的理性思考,情感与思维碰撞,课堂沉浸在感动的气氛之中。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劫难,即使这样的环境,也没有扼杀安妮的梦想和人性美。她用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奏响了一首生命的赞歌,感动着无数的心灵。正因为如此,《安妮日记》自出版以来,已译成55种文字,全球销量达三千万册,在欧洲被评为二战以来影响世界的一百本书之一!她的身影出现在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要是安妮今天在我们现场,听了同学们的话,她又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小声的议论开来。于是我要求同学们推荐一个最有安妮形象和气质的同学上台作为安妮发言人。

同学们,感谢你们真诚的交流,也感谢你们对我这么高的评价。说实话,我真的羡慕你们今天的生活:你们没有战争的侵扰,可以幸福快乐的生活;你们没有自由的限制,可以尽情感受自然的美好;你们可以安静的坐在教室里,追逐自己的人生梦想。但是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坎坷,只有那些保持乐观向上、执着人生理想的人才会跨越障碍,谱写出高亢的生命之歌,在此,我祝福你们。

战争是残酷的,它制造出苦难、贫穷,扼杀着生命、人性。让我们一起祷告吧:不要战争,永远和平!

二、设计“感动二战”――安妮颁奖词

中央电视台连续几年的“感动中国”人物感动着不少的中国人,成为茶余饭后感动的话题。鲜明的人物,隽永深刻的颁奖词,给人无穷的回味。要是安妮被评为“感动二战”人物,我们该为她写一段怎样的颁奖词呢?我先准备了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词,选择了其中两则让学生感受颁奖词的风格。

杨业功: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费俊龙、聂海胜: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学生在课外也曾为“感动中国”人物感动过,此时在课堂上再读这两则颁奖词,情绪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安妮人物形象突出,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素材,教师创意一出,大多数学生就表现出创作欲望。学生们写道:

忘却灾难的恐惧,执着心中的梦想。身体穿行在方寸之地,心灵翱翔于蓝天之上。与乐观为伍,用理想做伴,以善良祷告,和执着同行,生命停止在十六岁,光芒永留于人世间。

她不是作家,她的作品超过了作家的影响;她不是英雄,她的形象胜过英雄给人的感动。一支笔,一个日记本,记下了生命的痕迹,折射出人生的价值。五十五种文字,三千万册的销量,她用生命的坚韧和顽强、乐观与向上,感动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她不能改变战争,但她改变了自己的心情;她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她拓展出生命的厚度。面临死亡,却不绝望;折断翅膀,用心飞翔――她是我们永远的榜样。

篇3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38-02

在目标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以后,首先要提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下称教学目标)的构想,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为一堂课要实现的若干个教学目标分别设计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方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的关系,笔者在实践中将此项设计分为两个步骤:一是进行教学环节的酌定,二是将已酌定的教学环节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整体。

一、教学环节的酌定

(一)预习指导及预习的安排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提高展示目标,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已是较普遍的作法,但是其效果如何还没有受到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没有能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些学生几乎不能或不愿自己去进行预习。同时有些教师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方法、手段去改变学生的不良预习状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信息的交流,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也难以将主要精力放到“教其不足,释其所疑,长其心智”上。学生能否预习好,关系到师生之间是否具备共同合作的条件。因此,有必要将课前的目标展示、预习指导、学生预习作为“课外”教学环节纳入教学活动中,使单一要求学生预习转变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预习。通过为特定教学目标设计预习指导方法,利用课前目标展示指导学生预习等教学途径,提高学生预习的可靠度和自学能力。

(二)为一堂课要实现的若干教学目标分别酌定课内教学环节

以课堂教学目标控制程序中的目标展示、诊断性评价、新课教学、信息反馈、矫正补救等教学活动要素作为教学环节选择的对象,是课内教学环节酌定的基本设想;针对特定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要素的取舍,是酌定教学环节的关键。做好学生预习达标情况的预测,找出取舍教学活动要素的根据,是酌定教学环节的两项基本任务。

1.预测学生预习达标情况。根据教学目标的难度大小及学情分析,可将一次课要实施的若干个教学目标分为三类,即自达目标、助达目标、导达目标。①自达目标是指通过预习可以达成的目标;②助达目标是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基本上能够达标,但可能有关键问题难以解决,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帮助才能达成的目标;③导达目标是指难度较大,预测学生在预习中疑点较多,需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去指导才能达成的目标。对学生预习达标情况的预测,既可作为酌定教学环节的根据,也可以作为某些教学环节选择或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根据。

2.寻找根据,取舍控制要素。取舍教学活动要素必须寻找根据,特定教学目标及涉及的教学内容、对学生预习达标情况的预测、学生条件、教学活动要素本身的作用等都是取舍教学活动要素的根据。取舍某教学活动要素的根据,可能是上述内容之一,也可能是上述内容的几个方面,只有找到根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目标展示的取舍。目标展示是为了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和控制作用,即通过目标展示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产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有目的的参与教学活动。目标展示的作用说明:目标展示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手段,是三类目标实施时都应重复采用的教学环节。

(2)诊断性评价的取舍及“补偿教学”的安排。教学过程中采用诊断性评价,主要是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需的知识先决条件,并由此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补偿教学”。当目标的达成需要学生具备特定的知识先决条件时,要针对性地进行诊断性测试,并在学生不具备知识先决条件时进行相应的“教学补偿”,这是取舍诊断性评价并相应地进行“教学补偿”的根据。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由此判断某一特定目标的达成是否需要学生具备特定的知识先决条件,从而确定诊断性评价的取舍,通过对诊断性测试结果的预测,进行“补偿教学”安排。

(3)信息反馈的取舍。没有信息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甚至是失控的,只要有教学活动就应该有信息反馈。因此,信息反馈是三类目标实施时都应采用的又一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目标控制程序中的信息反馈,包括形成性评价、教学在动态系统中的观察反馈及在目标控制作用下的“超短反馈”三种形式,后两种反馈形式很难作为教学环节纳入教学活动,但形成性评价可在三类目标教学活动中适时地进行。

(4)“新课教学”矫正补救的取舍。“新课教学”是为解决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而安排的教学活动。矫正补救则用于进一步解决“新课教学”后仍存在的问题。因此,“新课教学”取舍的根据是对学生预习达标情况的预测,而矫正补救取舍的根据是教学活动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自达目标一般不安排“新课教学”;助达目标需要安排“新课教学”,但一般不安排矫正补救;导达目标既要安排“新课教学”,又要安排矫正补救。在教学活动中,这样安排“新课教学”或矫正补救,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学和课内教学的整体功效。

二、教学环节的组合

1.教学环节组合的基础和重心。组合教学环节的首项工作,是为一堂课要实现的若干教学目标,分别编排已酌定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只要把握了课堂教学目标控制程序中教学活动要素的先后排列,并有机地结合对学生预习达标情况的预测和灵活安排形成性评价,就不难为教学目标建立一个由教学环节构成的教学活动框架。由于框架中的教学环节,特别是“新课教学”等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去实施,所以,编排已酌定的教学环节的顺序只是教学环节组合中的基础工作,设计的重心应是进一步考虑各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细节,即为各教学环节选择或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法,通过方法的选择或设计使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相互协调,同时使教学活动框架相应转变成一个能发挥整体效应的方法群体。

2.选择或设计教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为教学活动框架中各教学环节选择或设计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同一类别的教学目标可能有相同的教学活动框架,但特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针对特定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方法的选择或设计。

(2)教学活动框架中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为各教学环节选择或设计的教学方法要能够实现教学环节所要达到的目的。

(3)重视方法与方法之间的衔接及协调,使选择或设计的各种方法融为一体,在控制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能发挥整体的功效。(4)“新课教学”选择或设计的教学方法要进一步体现师生合作,能使学生的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克诚,西尔枭.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24-12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