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

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4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

篇1

1.1护理操作不规范

违反三查七对制度、查对制度;不按时巡视病区,出现输液渗漏、光疗患儿皮肤破损;工作中疏忽大意、仪器摆放不规整。

1.2人员因素

由于新生儿科护士工作紧张、压力大、高体力付出,且低年资、临聘护士多,责任心缺乏。

1.3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不真实、不完整、不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适时地、真实地反映患儿的病情变化,但限于护士人手少,常常忙于应付各种常规治疗,不能完全做到及时地将护理活动记录[2],常常是临下班时回顾性地将各时间段的病情及落实的护理措施进行记录,有时使关键的内容漏记;或有时为了提高病历表面质量或应付检查,将没有实施的护理措施、没有观察的护理内容或没有即时评价的治疗、护理效果做了记录,如新生儿护理常规要求患儿每3小时测T、P、R一次,有的护士没按常规落实观察内容,但相应时间的护理记录却很充实;有的护士虽按常规观察,但没有记录。

2管理对策

2.1严格的管理制度、是科室正常运作的基本保证

工作中以制度管理和约束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科室就好像一个家庭、一个集体,大家自觉、自愿按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执行、各班人员的职责必须明确具体并应注意各岗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2.2 抓环节管理,重视工作流程

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遵循具有科学性的操作规程,要切记“五不可”:不可随意简化操作规程;不可有丝毫侥幸的心理;不可凭主观经验和估计行事;不可忽视操作中的病情变化;不可忽视每一查每一对,三查七对要字字查清。

2.3 建立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时、动态记录患儿入院后的治疗护理及处置效果,从法律角度规范护理文书,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禁止漏记、错记、涂改、主观臆造。建立书写范本,检查与指导相结合,注意收集临床使用意见,并规范要求适时调整。

2.4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安全质量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利用各种会议、查房、讲座、质量分析会,进行安全教育,利用好的典型广泛宣扬,分析违章事例敲警钟,运用安全质量事例讲道理。

2.5加强责任心,倡导慎独精神

新生儿科患儿远离父母,一切治疗护理均由护士执行,因此护理人员慎独的医德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更具爱心。

2.6 重视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采取岗位培训外出进修学习相结合,让护士不断“充电”,把护士培养成技术娴熟的专业型护理人才。

2.7定期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完善护理质量管理。设立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组,护士长和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员每月对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定期组织分析讨论,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议和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工作中及时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安全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新生儿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在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上均由可能涉及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作为新生儿科护士,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人为本,对许多护理环节进一步调整、补充、完善,尽最大努力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安全的护理服务。

篇2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20xx年是困难与机遇共存的一年,新的院领导班子重新考虑科学的分配方案,结合儿科目前实际情况,对今年全科工作做以下安排:

一、杜绝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升医院、科室形象。

1、加强医护质量管理,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继续熟悉掌握并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各级医护人员岗位职责,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3、提高服务意识,树立全科医护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树立儿科服务新形象。

二、加强业务学习

1、加强基本技能及操作的练习,特别是心肺复苏操作的复习及巩固,提高危重病儿的抢救能力;

2、学习儿科新知识新进展。充分利用医院华西远程教育平台,争取各种培训及讲座学习的机会,了解学科发展动态,让科室诊疗技术尽快更新;

3、结合本科实际,着手对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规范的制定,推广临床路径工作;

4、组织全科室医生认真学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逐渐拒绝滥用抗菌药;

5、加强新生儿相关知识学习及技能培训,争取新生儿病房能投入使用。

三、开拓市场,加强宣传,扩大儿科影响力。

1、加强雾化治疗宣传,扩建门诊留诊病房,方便患儿及家长就诊方式选择;

2、利用医院宣传平台,多种方式下乡及社区宣教,提高科室及医院知名度。

四、学生带教工作。

1、加强实习生管理,严格考勤;

2、强调带教老师责任,相关知识认真讲解,操作要放手不放眼;

3、带教老师加强学习,以适应重医教学基地角色。

总之,全科每位医护人员都应端正态度,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加强学习,努力完成医院及医务科下达的各项任务。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第一、认真学习党的十三五规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杜绝科室医护人员收受红包及药品回扣,发现以上情况及时上报,并根据医院规定从严处理。进一步推进业务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儿科改革,严格按照二甲标准建设,规范管理科室,做到科室持续改进。

第二、儿科今年仍存在合法执业医师严重不足的情况,儿科医师队伍的建设仍是20xx年的重中之重,科室拟通过多渠道引进儿科人才,如:科室进一步加强培养科内儿科医师队伍,对需考证医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与支持;向医院争取儿科专业医生,在本县或县外医院引进有证儿科专业医生等;并向医院争取相关的优惠政策;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呼吁儿科医师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第三、加强业务学习,对疑难病例及多发病例,典型病例及时科内学习讨论,坚持科内讲课制度,一如既往的积极参加院内外各种学术活动,申请外派进修人员,引进新技术新疗法。

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大家自觉自愿的在工作之余学习熟悉业务知识,开阔视野,涉猎儿科领域新近展。在新的一年里,积极拓展儿童保健门诊,开展儿童CPAP辅助通气,进一步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建设,探索开展新生儿相关业务,努力与产科沟通合作,在拓展儿科业务的同时为医院产科保驾护航,也为我县新生儿提供就医方便。

进一步开展新生儿黄疸的光疗,申请增加新生儿蓝光治疗仪,提高疗效,进一步提高静脉穿刺水平,继续推广静脉留置针,减少患儿痛苦;条件许可,尝试外周静脉置管技术的开展,继续不断探索新技术、新疗法。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进一步巩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成效,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深入开展,提高护理管理品质,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规划和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的要求,按照医院优护方案,拟定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使患儿家属满意度≥95%;健康教育知晓率≥85%。

二、实施措施

(一)继续完善修订科内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继续完善修订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督查整改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二)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和专科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按照新生儿科培训计划分层对全科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

3、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三)严格遵守《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并按其要求规范管理。

1、新生儿科护士必须持证上岗,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2、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患儿住院期间必须配戴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应及时补戴,确保患儿身份正确。

3、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4、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5、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6、制定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转科和出院安全流程并有效落实。制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四)夯实基础护理,切实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患儿,防止或减少输液外渗,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严格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改变排班方法,实施责任制排班模式,弹性排班。

2、全面履行护士职责,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为患儿提供连续、全程的工作,切实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3、深化护士分层使用,依据患儿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六)定期满意度调查

1、患儿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听取家属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1-010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wborn red buttock and to shorten treatment time via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rogram. Methods During the program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he main causes of newborn red buttock were sifted and tackled based on the scores made by the members of circle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newborn red buttock was 26.9% before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rogram, and 6.9% after the program; the control rate was 104.8% and the progress rate was 75.0%, after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rogram, the ratio of levelⅠand levelⅡ severe case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treatment time for newborn red buttock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Conclusion The program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helps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wborn red buttock, alleviate the severity of symptoms, and shorten treatment tim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mong medical units at all levels.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ewborn red buttock; Incidence rate; Treatment time

新生儿红臀又称尿布性皮炎,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和多发皮肤病[1]。新生儿的皮肤柔嫩、角质化不完全,皮肤角化层及真皮层屏障作用差,大小便次数多,有时尿布更换不及时,局部皮肤容易受到长时间的潮湿刺激引起红臀[2]。其主要表现为皮肤与尿布接触部位发生边缘清楚的鲜红色红斑,严重时可发生丘疹、水疱、糜烂,损害往往与尿布覆盖部位一致[3]。新生儿红臀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新生儿臀部皮肤局部感染,严重时皮肤破溃、渗血、糜烂,如果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还会并发细菌和霉菌感染,少数病例还会发展成皮下坏疽、败血症。有的医疗单位甚至还出现过因为红臀引发医疗纠纷的案例[4,5]。因此防治红臀是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

品管圈是指由同一个工作场所、工作性质相似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一个团体,自动、自发、自觉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6]。品管圈活动的优势是人人都有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目的[7]。我院新生儿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降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11月住院新生儿283例及2013年2月住院新生儿277例设为研究对象,仔细观察每个新生儿,对符合新生儿红臀诊断标准的所有患儿的诊断时间、分度、治疗措施、预后进行详细记录。

1.2 新生儿红臀诊断方法

根据《儿科护理学》新生儿红臀的临床诊断标准[8],将新生儿红臀分为轻、重Ⅰ、重Ⅱ三度。轻度:臀部、会皮肤潮红或有皮疹;重Ⅰ度:轻度症状加表皮浅表破溃;重Ⅱ度:臀部、会皮肤破溃继发感染。每日观察并记录新生儿红臀发生的例数及程度。

1.3方法

1.3.1成立品管圈 圈成员由12名业务骨干组成,选出圈长1名,内部辅导员1名(由新生儿科护士长担任)。首先,选定“朵朵圈”为圈名。圈徽如图1所示。圈徽寓意:外圈是宝宝通过爱心连接围成花朵状的圈,同时代表所有医护人员紧密合作的同心圈,拉近护患关系的爱心圈。内圈是由英文单词strong sense of mission、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full of love围成的红色三角形以及一个正常的绿色心电图波形组成。红色代表热情,绿色代表健康。三角形是几何图形中最坚固的图形,代表每个工作人员为了每一个新生命而聚在一起,铸成一个坚固的小窝,用我们的责任和爱去呵护祖国花朵的健康。其次,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9]提出了需要改善的问题,围绕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等原则,圈员投票选出总分最高者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最终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降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选题理由:新生儿红臀发生率高,治疗效果欠佳。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可以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1.3.2圈选要因 圈员们分析新生儿红臀发生的常见病因并绘成鱼骨图,见图2。然后圈员们通过评分圈选主要致病因素。根据最后分数统计结果选出影响新生儿红臀发生的主要原因:疾病(主要是腹泻);环境用物;尿不湿更换欠及时;医护人员手卫生不合格;护工手卫生不合格;换尿不湿动作粗暴损伤;未及时通知医生;未及时交接班。共8个要因。

1.3.3对策及实施 根据要因制订对策并实施。(1)建立和完善红臀风险预警报告制度并进行预警性护理干预。①评分标准[10]:责任护士于24 h内对新入院的患儿进行红臀危险值评分。依据患儿的病种、胎龄、性别、体重、体温、皮肤、消化功能、大小便性状以及次数、潮湿等内容进行评分,总分值为8~24分。分值≤14分设为高危人群,分值15~18分为中危人群,分值≥19分为低危人群。分值越低风险越大。②护理措施:护士根据不同的红臀危险因子评分分值的大小对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高危患儿应按预警流程处理,制定完整的预防护理计划,实施个性化护理,重点放在对症预防护理,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将高危患儿定区域放置,责任护士在黑板上记录床号、姓名、大便性状以及次数,并在床头挂预警牌;各病室责任落实到人,班班交接,以督促各班做好臀部护理;加强巡视臀部皮肤,勤换尿布,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2~3)次/d;护士及时记录患儿大便的性状及次数,对于大便性状异常、次数较多以及有红臀趋势的患儿做到每次便后温水清洗,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涂以湿润烧伤膏,置患儿暖箱,予以暴露疗法,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予以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口服(培菲康等);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对于中危患儿,各病室责任护士加强皮肤巡视,进一步收集患儿资料,加强臀部皮肤的动态性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根据患儿红臀预警报表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促发红臀发生的相关因素,如疾病的种类、用药的类别、喂养方式、大便的性状以及次数等进行及时、客观详细地记录,随时评估红臀发生的危险性,动态修订计划并实施。低危人群的重点是预防措施要做好,减少发生危险因素的隐患。加强巡视,合理安排尿布更换时间,勤换尿布,动作轻柔,勿用力擦拭。每次便后清洗擦干后,在会阴、阴囊以及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涂以湿润烧伤膏。(2)红臀病例治疗措施:出现红臀,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应加强局部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消除相关因素,动态评估患儿的局部皮肤,记录红臀出现的时间分度和有无破损。出现红臀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暴露疗法,并予以未湿化的氧气行吹气疗法,氧流量(5~6)L/min,每次10~30 min。(3)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防止日常护理及治疗过程中引起的交叉感染。①对全科医务人员以及护工进行手卫生知识讲座;定期进行六步洗手法的现场演示;组织观看洗手前后细菌培养结果的图片;了解并掌握洗手的原则以及适应证。②改善洗手配套设施。水池旁张贴洗手流程图;各病室配备长柄水龙头;洗手液以及一次性擦手纸等洗手措施。③加强监督和考核。以护士长和护理质量控制小组中的院感监控护士不定期检查作为每天护理质量检查的必查内容之一。将结果在晨会上反馈并提出整改。(4)加强对全科护理人员的干预。①认知干预:由经过培训的资深护士对年轻护士进行臀部护理的培训。包括红臀的病因、危害以及早期干预等;现场演示臀部护理的操作流程。②行为干预:住院期间每日由责任护士为新生儿沐浴一次,用消毒毛巾擦干身体并将药膏预防性地涂于臀部。(5)制定尿不湿管理制度。尿不湿统一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有效期,采取先放先出的原则。选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尿不湿。

1.4 目标值设定

改善前2012年11月四周中红臀发生例数是76例,每周的红臀发生例数是:76/4=19例/周,改善后期望降至5.4例/周。设定理由:依据选题过程中圈能力得分情况计算。本题改善重点为83%,圈能力为86%(总分5分,评价后分数4.3分)。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9-(19×83%×86%)=5.4。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品管圈开展前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新生儿红臀病情严重程度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品管圈开展前后新生儿红臀患儿治疗时间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品管圈开展前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比较

品管圈开展前(2012年11月)住院新生儿283例,发生红臀76例,发生率26.9%;品管圈开展后(2013年2月)住院新生儿277例,发生红臀19例,发生率6.9%(表1)。品管圈开展后红臀发病率明显低于品管圈开展前红臀发病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9.73,P

3 讨论

根据新生儿红臀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包括湿润烧伤膏治疗法、炉甘石和地塞米松治疗法、红霉素软膏合思密达治疗法、抗真菌药物治疗法、局部吹氧治疗等[11-14]。

自从20世纪90年代品管圈被引入到医疗领域,因为效果突出,很快就开始在全世界各大医院中广泛开展。逐渐成为各医院重要的医疗质量管理手段[15]。而国内在护理管理和护理实践中对品管圈的运用也越来越多[16],并取得很多研究成果,品管圈的运用不但对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17],也给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很大的帮助[18-20]。

我们科室的业务骨干在组建了“朵朵圈”之后,根据科室特点,选定了品管圈活动的主题,严格按照品管圈活动程序对主题的可行性、新生儿红臀的病因、临床护理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等进行了多次探讨,根据圈能力设置好改进目标,然后严格按照所制定的护理措施实施临床观察和护理。使新生儿红臀发生率由品管圈开展前的26.9%降到开展后的6.9%,实现了活动开展前的预订目标(目标达标率=104.8%)。从品管圈开展前后所发生的新生儿红臀病情严重程度可以看出,在品管圈开展后所发生的新生儿红臀病例中,重Ⅰ度和重Ⅱ度病例的比例明显降低。从品管圈开展前后轻度和重Ⅰ度红臀患儿治疗时间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品管圈开展之后发生的红臀病例治疗时间也较品管圈开展前明显缩短。品管圈开展前红臀患儿平均治疗时间为(3.72±1.53)d,与相关报道比较偏低[21,22],主要是因为品管圈开展后的19例红臀患儿中没有重Ⅱ度病例,为了使结果具有可比性,我们在治疗时间的比较中,剔除了品管圈开展前红臀患儿中的11例重Ⅱ度病例的治疗时间数据,这样就增加了结果的说服力。从以上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品管圈活动对新生儿红臀的防治效果非常明显,值得在各级医疗单位推广。

品管圈活动的优点包括:无需特殊设备、经济、效果好、简便易行,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临床实践可以规范临床操作、提高临床诊疗效果、预防某些医源性疾病的发生。但是由于品管圈活动毕竟只是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它本身不是一种治疗手段,不能替代具体的诊疗方法。所以在医疗实践中运用品管圈需要考虑到它的局限性。只有在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选取合适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品管圈活动的优势,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我们在本研究中选择将品管圈应用到新生儿红臀的防治中,正好能够把品管圈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出来。活动中,我们以持续质量改进为理论框架,遵循PDCA循环法,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和文献复习,发现大部分新生儿红臀是可以预防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是防治新生儿红臀的关键。目前尚未见到品管圈应用于新生儿红臀防治方面的报道。今后,我们会继续把品管圈应用到其他护理实践中,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瞿云,徐莉. 克霉唑乳膏与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联合治疗重度新生儿红臀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 现代医学,2013,(6):415-416.

[2] 徐沁芳,. 两种预防新生儿红臀方法的效果比较[J]. 护理杂志,2008,25(10):14-15.

[3] 闵霞辉. 新生儿红臀的早期护理干预与治疗的体会[J]. 当代护士,2013,(3):79-80.

[4] 罗太敏. 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新生儿红臀疗效的比较[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 50-52.

[5] 谌丽,苏颖,曾春英. 蓝光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红臀分析及对策[J]. 护理学报, 2011,18(3):70-71.

[6] 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 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28-130.

[7] 洪素菊,胡伟玲. 品管圈活动在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60-1561.

[8] 陈淑英,陈春青,陈红梅. 氯锌油软膏用于婴儿红臀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8,(11):39-40.

[9] 张幸国. 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2.

[10] 付秀丽,黄河清,张艳. 新生儿红臀的预警及护理[J]. 吉林医学,2009,30(8):682-683.

[11] 章玲,贺焕文. 湿润烧伤膏用于新生儿红臀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2):106.

[12] 方芳. 炉甘石加地塞米松治疗重度新生儿红臀的效果观察[J]. 河北医学,2013,19(5): 704-706.

[13] 任迎红,向久荣. 红霉素软膏配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红臀的护理体会[J]. 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2):219.

[14] 谭琼. 炉甘石洗剂配合氧疗防治新生儿轻度、重Ⅰ度臀红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09,47(24):220.

[15] 田晓婷. 品管圈在医疗领域的应用[J]. 中国医院院长,2013,(7):49.

[16] 石晶,程青虹,王子迎. 品管圈在国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 农垦医学,2011,33(5):458-460.

[17] 刘红. 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398.

[18] 翟巾帼,黄美凌,罗太珍,等.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2012,19(12A):32-34.

[19] 邱春丽,潘艳,卢智珍,等. 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压疮护理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23(4):1808.

[20] 何雪芬,杨松萍,俞秀.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中的作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1):485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