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新生儿怎么护理

新生儿怎么护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4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新生儿怎么护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新生儿怎么护理

篇1

资料与方法

2011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阿氏评分1分钟均9分及以上,5分钟和10分钟评分均为10分,出生体重均在3.0kg及以上。

方法:测试者通过统一标准培训,宝宝父母参与,测试在病房进行,病房光线适宜、安静,无干扰物,宝宝不饿。

标准:新生儿愉快情绪表现:呼吸、心跳平稳,“微笑面容”,睡眠好,睡眠时肌肉放松,醒着时肌力正常,握持力好,消化功能好。新生儿不愉快情绪:宝宝睡眠不稳,紧张面容,易激惹、易惊,肌肉紧张,易出现消化不良等。

结 果

31例哭闹的新生儿测试者用手握住宝宝的手、用目光注视着新生儿的双眼、用温柔的声音轻唤宝宝,30例新生儿在1分钟内哭声停止、情绪稳定。

30例易惊吓的新生儿在睡眠时肢体抖动,测试者用手握住宝宝的手在胸前拥抱状轻拍、轻唤宝宝,这样增加了新生儿的安全感,30例新生儿肢体抖动立即停止,睡眠安稳。

37例新生儿在哺乳时,其母温柔地注视宝宝,37例新生儿在吮奶时心跳、呼吸平稳,面部出现满足的表情;37例新生儿出生周内在轻音乐环境中,其母、家属和测试者等,经常和宝宝进行语言、目光的交流,皮肤抚摸,21例新生儿未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15例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不明显;35例新生儿会出现“微笑面容”。

讨 论

有文献报道,大多数人认为新生儿不会说话,谈何心理,其实语言并不是心理活动的惟一表现,人的心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脑是心理的器官,而客观现实是产生心理的源泉,新生儿具有心理的器官-脑,并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而产生心理现象[1],因此,新生儿具有新生儿心理活动,有一定的心理需求,在照顾新生儿方面除了照顾孩子的生理需求,更应照顾孩子的心理需求,为以后新生儿智商、情商发育打下基础。

新生儿的心理特点:具有多种感觉和记忆功能: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有听觉,有人说话会向说话声音的方向转动身体,有和成人几乎一样的触觉神经,新生儿的触觉很灵敏,尤其是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触之即有反应,新生儿嗅觉特别发达,出生后即有对客观发生视觉固定的能力,特别对人脸感兴趣;母子相依;新生儿具有的情绪反应,情绪的状态主要取决于需要的满足和身体的健康状况[2];本文31例哭闹的新生儿测试者用手握住宝宝的手、用目光注视着新生儿的双眼、用温柔的声音轻唤宝宝,30例新生儿1分钟内哭声停止、情绪稳定,30例易惊吓的新生儿在睡眠时肢体抖动,测试者用手握住宝宝的手在胸前拥抱状轻拍,这样增加了新生儿的安全感,30例新生儿肢体抖动立即停止,睡眠安稳;新生儿哭闹说明宝宝除了身体生理有需求,心理方面也有需求,抱起新生儿握住新生儿的手,用目光注视新生儿,用温柔的声音轻唤宝宝,从新生儿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综合满足了新生儿的心理需求,使新生儿出现愉快情绪。

有文献报道,孕妇在保证充足营养与休息的条件下,对胎儿实施定期、定时和适宜的音乐刺激,可促进婴儿的感觉神经和大脑皮层中枢的更快发展,使婴幼儿智商发育得到提高[3]。音乐使新生儿的神经舒缓,消除紧张,使新生儿出现愉快情绪,增加新生儿的食欲,促进消化,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新生儿有心理需求、心理活动;音乐有助于新生儿智商情商的发育;良好的刺激能促使新生儿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在新生儿生活环境应充满温柔美妙的轻音乐,新生儿护理人员包括其父母、家属和医护人员应注意做好新生儿的心理保健,经常为对新生儿抚触尤其是双手双脚、和新生儿拥抱,并进行目光和语言交流,增加新生儿愉快情绪,避免不愉快情绪产生。

参考文献

篇2

新生儿一旦出现大便稀水样,次数频繁时,

家长往往不知所措,忙于喂水煮奶。

但是,给孩子喂多了怕加重拉稀,

喂少了又怕宝宝饿坏了。究竟怎么办才好呢?

Cindy的宝宝还在医院婴儿室的时候,刚吃几次奶水就拉稀了,甚至还伴有发烧。之后,在与感冒的医务人员接触中又出现了拉稀的现象,大便次数增加。Anna的宝宝出生后头几天很健康,但出院后因为母乳不够添了一些牛奶,小婴儿就受不了,大便次数增加而且水分多有臭味,这些现象都让两位新妈妈感到焦虑。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新生儿免疫功能差,尤其是肠道的免疫能力就更低,当肠道感染时,没有能力去减弱和中和细菌的毒力。另外,胎儿在子宫内无细菌的温室环境中生长,生后立即在众多的细菌、病毒污染环境中生长,抵抗力太弱,消化功能和各系统功能的调节机能也比较差,因此,新生儿易患消化功能紊乱,同时也易患感染性腹泻。

新生儿腹泻的原因

新生儿腹泻常见原因有四种:喂养不当、婴儿对牛奶过敏、婴儿的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具体表现就是婴儿的大便次数明显多于平时,大便性状多为水样便,带脓血,在显微镜下还能够看到大便里含有脂肪球,等等。

喂养不当。常见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奶过稠、量过大、奶变质、糖太多均可引起腹泻。

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吃奶后会出现荨麻疹、口腔粘膜水肿、水泻等症状。

肠道内感染。是许多病原菌引起的,比如细菌、病毒及真菌。胎儿分娩时通过母亲的阴道,细菌可以通过阴道进入胎儿口内引起感染。污染的奶水、以及喂奶的瓶子等都可能传播病菌。家中卫生条件很好,但是母亲及护理小孩的阿姨不注意清洁卫生成了带菌者。其表现为大便次数可多达10次以上,以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为主,严重的会伴有脱水和酸中毒的情况。

肠道外感染。是指新生儿原本是患有其他感染,同时表现出胃肠道症状。有些新生儿患了重病,例如新生儿败血症、肺炎等病毒都可以通过血流到达肠道,甚至感冒也能把病毒带进肠道内引起腹泻。因为很多时候,对新生儿来讲,病菌毒素对肠道分泌、吸收功能的影响之大,引起腹泻之重,会掩盖其原发病造成误诊,所以,家长要学会观察新生儿大便并初步判断病因。大便呈臭鸡蛋味时常是蛋白质消化不良所致;奶中糖加多了会产生糖类在肠道发酵过度,以致大便多泡沫,有酸臭味;脂肪消化不良时大便呈灰白色,多泡沫;肚子受,肠蠕动快,大便发绿;而大便呈蛋花汤样,多水分,含粘液、脓血则多为感染所致。

新生儿腹泻治疗方法

对于婴幼儿来讲,不同的病原菌引起的腹泻治疗不一样。新生儿刚开始便稀时不能吃过多的奶水,如果母奶不足可添加稀释牛奶 (1份水+奶 ),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增加奶量过快。减轻胃肠负担,适当口服一些淡盐水,维生素C、胃酶合剂和表飞鸣,帮助恢复消化机能。不同类型的腹泻使用维生素不同,如可以用一些黄连素,痢特灵,多粘菌素等,如果是病毒引起的腹泻,家长可不必给小儿服用消炎药。如果经过一般治疗以后大便不见好转,水泻达10余次以上时应抱小儿去医院诊治。在病因判断上,新生儿腹泻的治疗首先要排除牛奶过敏的因素,一般至腹泻停止后再吃牛奶又出现腹泻就可以确诊。此时需要更换牛奶,选择专为过敏的婴儿提供的配方奶就可防止腹泻的再度发生。

如果新生儿的大便次数多,黄色,有蛋花汤样,常伴有血丝和粘液。虽然孩子没有吃很多奶,但是有腥臭味,排便时哭闹,烦躁不安,这类的腹泻,大多数是一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是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的腹泻,需要加用消炎药例如黄连素12毫克每日三次及用消化药和口服补液盐充水分。服用4-5天基本就可以痊愈。

还有些腹泻会引起生命危险,需要及时治疗。通常见到的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性腹泻。大多数都是由于污染食物引起的。早产儿、体重低的新生儿更多见,还可能在病房、新生室流行。新生儿患了这种病以后情况是比较严重的,而且死亡率高,家长发现有这种病时要注意降低传染性,尽快地隔离,一般接触3-4天后就发病,发高烧,大便呈黑绿色,粘稠,也有白色便、胶冻样便、稀水样便伴有明显腥臭味,家长发现有多样化大便时,就要仔细观察新生儿是否存在黄疸,腹胀。病初或轻型病人可以服用庆大霉素每次1万单位,每日三次连服5-6天,但是如果有腹胀、黄疸加重,就可能存在败血症,此外,如果新生儿有尖叫、抽搐、脑膜炎的症状时,应该及时送到医院抢救。

新生儿腹泻预防

预防新生儿腹泻,爸爸妈妈对婴儿的护理很重要。护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及时补充液体。轻度脱水无呕吐的婴儿可以口服补液,重症或呕吐剧烈的婴儿须静脉补充液体。

篇3

听力障碍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外的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比率在0.1%-0.3%,其中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为0.1%,国内现有研究结果与此相仿[1]。新生儿通过早期听力筛查对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能最大限度减少因听力问题造成的残疾,使耳聋患儿聋而不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同的、时间对所测试的结果有差异。为了提高新生儿的初筛通过率,减少复筛,我院产科于2009年9月——2012年7月对出生的新生儿2050例进行了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力筛查,对患儿在做听力筛查时的、时间和技巧上得到一些体会,为提高初次筛查通过率,减少家属对“假阳性”疑惑,有必要探讨最佳和最佳时机。

1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对象、方法

1.1对象2009年9月——2012年7月对在本院产科分娩或剖腹产的正常新生儿2050例,分为2组(A组为出生后48h采用边喂奶边进行听力筛查,B组为出生后48h采用常规进行听力筛查)。每组1025例,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性别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筛查仪器我院使用X型DPOAE耳声发射分析仪,耳声发射(OAE)是听力正常的耳朵的耳蜗内部产生的声音,是外毛细胞内部的一种主动生物力学过程。由于正常耳能产生耳声发射,如耳声发射不存在就成为耳蜗功能异常的一个可靠标志。耳声发射测试是对耳蜗进行病理检查的测试方法,快速、无损伤[2]。

1.2.2测定环境单独病室,温度适宜,光线柔和,环境噪音不超过40DB,测听前护士要洗手,听筛耳膜头一人一塞,集中用75%的乙醇浸泡30MIN后晾干备用。

1.2.3测定时间出生48h后的新生儿。

1.2.4测定、方法对A组需要喂奶的婴儿协助其用正确的方法吸吮上。婴儿侧卧,将测试一侧耳位置朝上,选择合适的耳膜头,把耳膜头先放入耳道,让婴儿有适应过程,开启听力筛查仪,再把探头轻轻放入耳膜头内,使其尖端小孔正对鼓膜,轻轻将耳廓向外向后下牵拉使耳道变直,探头与耳膜头,耳膜头与耳壁之间要密闭,防止漏声,测试者在测试进行中保持手的稳定,以免增加噪音源,影响测试结果。B组婴儿在婴儿安静或睡眠时以常规进行测试。PASS表示有肯定的耳声发射反应,即可判断耳蜗及外周听力正常,如为REFER则表示需复查,在出院前再做第二次筛查。

1.3结果组资料显示,A组通过率997例(99.7%),不通过3例(0.3%);B组通过率795例(79.5%),不通过率205例(2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讨论

2.1新生儿听力测试的本组测试结果表明,出生后相同时间内采用不同的进行测试成功率明显不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新生儿做听力筛查时总是不肯合作,所以护士不能顺利进行筛查,采用边喂奶边做听力筛查,新生儿的注意力在吃奶上,就是耳朵有些许的声响也不会哭吵、摇头,护士就能顺利完成测试,通过率明显提高,还有时间上也应该在新生儿出生后48h后进行测试,因有些干扰因素(中耳积液、耳道羊水、分泌物阻塞可使中耳传音障碍及耳道阻塞是造成假阳性的主要原因[3])。所以,住院期间的新生儿最好在出生后48h边喂奶边做听力筛查。

2.2选择最佳的意义

2.2.1减少对产妇的精神刺激新生儿如果听力筛查未通过,产妇及家属总是忧心忡忡,尽管护理人员怎么解释,仍然不能消除产妇的疑虑和担心,怕新生儿听力有问题,有的产妇甚至会哭泣,增加了产妇的精神负担。因此,采用通过率高的做听力测试,有利于产妇的康复。

2.2.2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护理人员在做听力筛查时如果新生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测试不能正常进行,需反复多次测试,这样增加了工作量、浪费大量时间。所以采用正确的可以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2.3积极做好健康宣教,减少假阳性的发生目前普遍运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是耳声发射(OAE)测试技术,它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具,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迅速的特点,但是OAE主要是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不能反映耳蜗后的听觉通路情况,所以此方法有可能漏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听力障碍。因此对于筛查通过的新生儿还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宣教工作,出院时给家长听力与语言行为观察表,让其留意孩子的主观听性反应,做听力保健。特别是有听力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结合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