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4:2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建设高标准农田意义,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就我镇今年正在实施的1.5万亩农业综合开发主体及追加工程为例,两项工程总投资额达3750万元,中标单位均为外地公司,资质均符合招标要求。但项目的实际中标人确是借用资质的本地个体“包工头”,持被借用资质单位的法人授权委托书,全程参与工程建设。虽然符合招标手续,但实际却他们却不具备承接工程的资质,为支付高额的借资质费用,对分包班组层层压价,小班组必须通过偷工减料才能确保盈利。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五大员”不到位,业主单位除轻微的予以处罚,无其他抓手可管理中标单位。建议区招投标主管部门加强源头控制,明确对投标人注册地或以往业绩实施地点进行限制,尽量限制非南通企业进入本地市场。同时,还应加强打击力度。发现借用资质的,依据有关规定,首先出借资质证书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处以罚款并一律取消其在通州的投标人资格。
二、加强培训充实队伍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051-01
我们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推进邵阳县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邵阳县粮食核心区做出新的贡献。
一、把握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开发高标准农田。
1.注重实际,坚持项目实施合理、科学、实用。在选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时,我们根据丘陵地处园田化的特点,选择水源充足、梯田少,坡度低、落差小、交通便利、面积在1 000亩至10 000亩之间的整体连片的农田实施项目开发。
2.注重长远,坚持近期发展与远景规划相结合。我们在编制高标准农田规划时,既把近期发展与远景规划相结合,又着眼长远发展规划与项目区现实情况相结合,使工程建成一处,成功一处。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计划投资10 150万元在下花桥周桥、下花桥五里、诸甲亭乡、五丰铺镇、塘渡口镇等5个粮食主产区,建设高标准农田7.36万亩,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
3.注重效益,坚持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规划设计高标准农田时,我们根据丘陵山区园田化的特点,在田块平整方案上做到数量准、考虑细、测点密,分等高线进行土地平整,尽量少动土方,田块与田块之间的高差控制合理,防止田埂塌方造成水土流失;在建设标准的选择上,适当降低建设标准,降低开发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做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
二、创新发展理念,综合措施开发高标准农田
1.水利措施。在高标准农田施工中,我们用项目总投资的70%以上资金,修建、整修山塘水库、大坝和渠道等水利基础设施。在山上,大力整修山塘水库,增加库塘储水容量,为旱季农田用水提供水源;在山坡,新建砼防渗灌溉渠道、开挖疏竣渠道渠道,通过放水、引水形式将库塘水通过渠道流入梯田,使坡耕地作物灌溉用水方便;在山下,新修、整修田间排渠、田间灌渠,便于洪灾时农田排涝。
2.农业措施。我们在改造梯田时,陡坡区田面宽度设置为7m~18m,缓坡区田面宽度为21m~35m,田块耕地地形实行大弯就势、小弯取直;陡坡梯田修成宽度5m以上的田面,缓坡地改造以道路为框架划分耕作区,梯田地块尽可能造大;机耕道长度根据农田机械化耕作方便,有效路宽4m,其中泥结碎石路面宽3.2m,提高机械化操作,建成梯田缠腰、土地肥沃、耕作方便的高标准农田。
3.林业措施。在丘陵地区土层薄、水利条件差的坡耕地,我们栽植抗旱、抗瘠薄的水保林,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对能够浇灌的水平梯田,栽植经济林,采取果草间作、果粮间作等形式进行治理,既能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三、破解发展难题,整合资源开发高标准农田
1.争取财政投入,大力开发。丘陵山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原有的投资标准偏低,我们实施高标准农田连续立项、年年争取,逐年加大投入规模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2011年,我们第一年投入1 364万元实施万亩高标准农田;2015年,计划投入2 828万元实施2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丘陵地区粮食核心区。
2.整合项目资金,聚集开发。近年,我们坚持按照“政府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在农综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整合国土整理、农综开发、水土保持、以工代赈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5 500万元,建设规模化、现代化的高标准农田,促进粮食产业发展。
一、项目管理情况
(一) 设立专门机构,强化组织管理。
为切实做好***县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建设项目工作,成立由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发改局、农牧局、水利局、财政局、国土局、住建局、粮食局、审计局为成员的规划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建设项目的全面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改局农村科,负责规划建设项目的日常管理、组织实施、综合协调、检查验收等工作。
(二)严格执行“四制”,切实加强项目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了“建设项目法人制”“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四制”管理。在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领导小组办公室首先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设计部门和受益乡(镇)、村对工程的选址、方案制定和需地方协调配合的事宜进行“三落实”,增强了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有效防止了项目计划下达后落实难和计划一经下达后项目变更现象的发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常会同工程监理单位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确保了工程快速有效的实施,保证了建设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三)规范财务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
制定了***县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了银行专户,聘用专业会计人员单独管理,进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实行了按工程进度进行价款结算的资金拨付方式,有效杜绝了专项资金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二、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截止到2014年9月三年工程已全部竣工交付使用。累计到位资金2449.5万元,占总投资的80.6%,其中2010年933.5万元,2011年666万元已全部到位,2013年到位850万元。
目前,2010年工程已通过县级预验收,2011年工程已完成竣工决算报告编制、决算审计等工作,待内业资料整理结束后即可组织县级预验收工作,2013年工程正在进行资金拨付申请和价款结算阶段,下步将开展竣工决算报告编制和决算审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