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景观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景观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4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景观设计的目的和意义,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景观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篇1

1 我国住宅景观设计存在的误区分析

1.1 住宅景观设计的“实用性”被忽视

我国当前住宅建筑的景观设计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设计者在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为了追求建筑设计的形式主义而忽视了景观设计的“实用性”。所谓的“实用性”即景观的有用性,只有具备一定使用价值、实用价值的住宅景观设计才能在居民日常生活过程中发挥功能性的作用。只有华丽外表、光鲜躯壳的住宅景观,无论装扮得多么漂亮,倘若不能发挥其设计初衷的作用和功能,那么这一切也是意义不大的。所以,重视住宅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应该成为广大设计者的共识。

1.2 住宅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内容滞后

所谓的住宅景观人性化设计,是指住宅本身具备的本质特性是要满足住宅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为他们的居住和日常生活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此,在住宅施工、设计、景观优化的全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一切尊重人的诉求”,也就是“人性化”。反观目前我国诸多的城市住宅,很多景观设计脱离了居民生活的实际,与“人性化”理念背道而驰,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倘若景观设计不能够满足居民日后的生活需要,不能发挥景观存在的功能性意义,那么这种非人性化的景观必然为广大住宅居民所遗弃。长此以往,类似情况对城市住宅规划和城市化进程也有负面的影响,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1.3 很多住宅景观设计与“本地”相背离

住宅景观设计的开展要基于日后住宅功能的发挥,也体现人性化的需求,为广大居民提供尽可能的全方位的帮助。从目前我们很多城市住宅景观设计的状况看,设计流程和实现效果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即背离了城市区域环境和周边环境,与本地景观不协调的存在甚至有所冲突。总结一下,可以将这个问题归结为“脱离本地化”。我们知道,住宅建筑物的存在要依托于当地的环境、气候和诸多现实因素,要与周围的实际要素有机的搭配起来。倘若住宅景观设计脱离了城市所在的环境特色,脱离了周边的环境布局和建筑风格,那么这样的景观设计必然是失败的。

2 我国住宅景观设计存在问题的破解对策

2.1 注重“实用性”发挥,体现住宅景观的功能

我国的住宅景观设计很容易陷入到形式主义、片面主义的问题,忽视了住宅整体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设计单位和设计者首先要更新思维观念,把住宅景观设计的本质诉求深入认知清楚,了解景观功能的需求和设计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彻底贯彻到日后的设计实践中去。其次,要加强住宅景观设计过程中的监督和引导,对于陷入形式主义设计误区的环节和问题,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同时,加强监督可以有效规避景观设计的误区,进而引导设计者更好地突出实用的设计内容。

2.2 注重“人性化”需求,体现“人本性”

住宅的建设和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因此任何住宅景观的设计都要体现出“人性化”的基本特征。针对我国当前很多城市住宅景观设计存在的片面追求形式主义而忽视居民需求的问题,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监督,使景观设计走向更为“人性化”的道路。城市住宅景观设计最终要符合“人本性”的要求,即设计的目的、理念、流程和结果都要符合“人”的需要,要更加照顾弱势群体的诉求,体现景观设计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统一。比如,一般的住宅景观设计应该重视安全性、舒适性、多样性的基本内容,这其实正是“人性化”诉求的基本体现。

2.3 尊重城市和周围环境,体现“本地化“的精神

住宅景观设计要与所在城市的环境相搭配、相协调,这样才能有利于城市整体的布局和规划。此外,我国的住宅景观设计不能盲目跟风,照搬照抄西方的建筑和设计风格,要注重体现本地化的特色和优势,与本地的自然景观、城市建筑风格“一脉相承”。只有符合本地化特色的住宅景观设计才是成功的,才能具备生命力的,这一点要为广大的住宅景观设计师所清晰认识。同时,住宅景观设计要追求长远发展目标,要与城市的未来建设和规划相一致,延长住宅景观的使用年限。

总之,我国的住宅景观设计虽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都在被逐一地解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住宅景观设计必然可以再上一个新台阶,也必然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丽坤,张福东. 适合现代人居住的小区景观设计[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5)

篇2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林绿化为主,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被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未经深入设计的居住区景观效果难免不尽人意。如今,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愈来愈受小区居住者的重视,居住区景观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人们也更加重视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而绿化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营造好的绿化等软质景观也逐渐被引起重视。。

1、居住区及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涵

1.1 居住区的内涵

居住区是居民生活在城市中以群集聚居,形成规模不等的居住形式。居民的日常生活包含居住、休憩、教育、养育、交往、健身、工作等各种活动,因此需要与生活服务相配套的设施支持,由此形成居住区。居住区具有一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并集中布置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道路以及其他各种工程设施,被城市街道或自然界限所包围的相对独立地区。因受公用设施合理服务半径、城市街道间距以及居民行政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居住区的合理规模一般为:人口5~6万(不少于3万)人,用地一般为50~100公顷左右。

1.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涵及设计要素

1.2.1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涵

居住区景观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人们现已比较深入地意识到人居环境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所以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紧紧围绕满足居民对环境质量的不同需要,要着重考虑安排居民游憩活动设施和提供居民共享的休憩场所等景观要素,使居住区环境设计达到美观、温馨、舒适、健康和节能的目标。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自然环境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对道路、水景、路面、照明、公共设施方面的处理等,这些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因此,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工作对于提升居住区的品味、提高居住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1.2.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素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素一般包括自然要素、其他要素和人文要素。自然要素主要是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地形及当地植被、生物生长特点,营造适合当地水资源及气候气象的自然景观。其他要素主要指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硬质景观,包括地面铺装以及景观设施等,目的是形成硬质模拟景观等。人文要素主要指以历史性、文化性及多种形式形成的人文景观为主形成的景观设计素材,借此对居住区景观形成一种历史文化氛围以提高景观品位。

1.2.3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1)景观设计体现空间组织立意: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 。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如公共空间为居住区居民服务,景观设计要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私密空间为居住在一定区域的住户服务,景观设计则须体现幽静、浪漫、温馨的意旨。

(2)景观设计体现地方特征: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景观设计使用现代材料: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4)景观设计体现点线面相结合: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另外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1)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2)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3)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4)亲子空间,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爱、合作、冒险的精神。

2、绿化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绿化是小区景观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元素,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优美的小区环境不仅只是简单的景观设计,还要配置合理生态的绿色植物,而且要求植物群落或是单个植物个体在形态,线条,色彩等多方面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美的感受和联想.通过与居住者的需要结合并结合生态学原理,可以在塑造空间,改善环境,渲染意境氛围等方面营造出特定的绿化景观效果,成为小区景观设计有益的补充。

2.1 绿化对于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居住区绿化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现已比较深刻地意识到人居环境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尤其是近年来雾霾等气候污染现象频出的今天,居住区景观被居住区内的居民提到了新的高度,绿化也成为评价一个居住区置业水准的标准。既要紧紧围绕满足居民对环境质量的不同需要,还要考虑安排居民游憩活动设施和提供居民共享的休憩场所等景观要素,使居住区环境设计达到美观、温馨、舒适、健康和节能的目标。

居住区绿化主要是以植物为主,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和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从而对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着良好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和降低风速。在炎夏静风时,由于温差植物可以用来促进空气交换,造成微风。 另外一方面就是漂亮的花草树木,层次分明的摆置可以美化居民区,使居民区可以生动活泼起来。还可以利用植物来形成一定的私密空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别样的情趣。在游玩观赏方面植物绿化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可以组织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这样可以便于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人们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为形成好的心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条件。另外要注意的是居民区绿化中一定要选择既好看,又实惠的观赏植物来进行布置,这样可以达到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效益。居民区绿化作用远远不止上面所述,例如在地震、战时能够利用绿地疏散人口,有防灾避难,隐蔽建筑的作用,其次绿色植物还能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由此可见,居住区绿化对居住区景观美化,营造宜居生态环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目前居住小区园林绿化的现状

(1)不能因地制宜:居住小区绿化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有的绿化部门或投资者不能对居住小区原有的用地条件进行调查,实地勘察、分析,对所选用植物本身的生长规律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未作细致的考虑,就盲目地进行绿地规划设计,或照抄照搬,或是根据设计者、投资者的爱好,认为只要种上草,栽上树,绿化的目的就达到了。在许多居住小区中都可以看到雷同或相似的绿化形式、造型等,整齐的绿化成为建筑的花边,没有地方特色可言,更没有优美可言。人们看不到小区的整体空间景观,看到的只是零碎的片段。因为在高密度的居住小区中,景观设计没有体现出景观完整性,只是楼与楼之间的空隙进行环境美化。

(2)忽视人性化因素:建设部1993年的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新区建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 ,旧区改造绿地率不宜低于25%。大多数居住小区为了满足绿地率的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有些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商业目的。这样的居住小区,绿地面积虽然很大,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也极具品位,但是不能充分考虑在其中生活的人群生活需要,不能满足人们的户外活动需求。

(3)植物配置不合理:小区绿化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不协调,毫无生态性,不能形成系统的生态群落,常绿树种比较丰富而落叶树种偏少,导致绿地的季相景观变化不丰富,绿化艺术水平较低。有些承包商为了追求进度和节约绿化开支,选用的苗木不符合设计规格,质量差,不但没有达到预期设计的观赏效果和绿化的意境效果,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还给以后的养护管理增加了难度。

(4) 管理不完善:居住小区的绿地其绿化效果和功能的体现不是竣工后就全部得到的,后期的养护管理使绿化功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有些城市居住小区缺乏专业人员养护,绿地草坪退化严重,杂草混生,病虫害防治跟不上,木本花卉及乔灌木修剪不到位,造成植物生长不够理想,未能充分发挥美化、优化环境的作用。

2.3 居住区景观设计绿化应该遵循原则

景观设计对环境空间的塑造,意境氛围的渲染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姿态,气味,能使人在视觉,触觉,嗅觉上获得亲近大自然的审美享受.正确选用,合理配置居住区环境建设中运用到的一切植物,对于营造优美和谐的小区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把绿化运用到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原则一般如下:(1)符合规划:居住区绿地规划要在居住区总图规划阶段统一规划,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采用集中与分散相集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使绿地指标、功能得到平衡,居民们使用方便。(2)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尽量利用劣地、洼地及水面作为绿化用地,节约用地和投资;对原有古树名木加以保护和利用,并组织到绿地内。(3) 以人为本:规划设计要处处以人为本,注意人的尺度,营造亲切的人性空间。满足不同年龄居民活动、休息的需要,设立不同的休息活动空间。合理组织、分隔空间,建立良好的环境卫生和小气候条件。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4) 生态合理:植物品种应选择抗性强、病虫害少、寿命长、管理较粗放的品种,以便管理养护。

3.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绿化应用发展趋势及展望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丰富,目的都是营造一个适宜居住的、生态良好、设施齐全、景色秀丽、居住安全的环境。由此我国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也出现了新的趋势:

(1)资源的均好和共享性:在规划时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2)心理归属性: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3)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4)景观的艺术性。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

4、结语

住宅小区的绿化设计要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要素,让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紧密连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同时注重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提倡多元化,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游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每一个在居住区生活的人的共同目标。社会的发展趋势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

参考文献:

[1]张琳,胡广霞. 浅谈居住小区绿化. 河南林业科技,2000(20): 23-25.

[2]陈光庭. 外国城市住宅问题研究[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09-315.

[3]陈学似. 景观设计的误区[J]. 中国园林, 2000(3): 26-28.

[4]何静山. 试谈中小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规划及植物配置. 中国园林, 1994,(1).

[5]丁素春. 浅谈居住区绿化[J]. 科技资讯. 2007(35).

[6]杨立泳.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 美术大观. 2009(04).

篇3

【关键词】

场所;隐喻;情感;景观设计;应用

“正方体”、“十字椅”、“闲聊”等是广安金安大道一段路上的雕塑,也是广安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其中的隐喻性也融入其中。在国内环境景观设计中,使用者的物质功能需求依然是设计师对场所的初步界定和认识,其中环境场所具有的精神功能常被忽略[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环境场所的宜人方面也有了更新的标准,各种新观念、新方式也慢慢注入到了环境景观设计中。因此,景观设计师应更倾向于对人的关注、关怀、情感性等方面。场所本身的情感性和隐喻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场所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场所是景观设计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它可以支配物体,让对象和环境合理的融入,同时也可以主宰事物,形成导向,彰显其独特性。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场所的理解不断地延展,同时场所的设计对象也有了重新的定义。社会生活中和人有关的三种关系,即人、人与他人、人和周围环境之间,这些新的设计理念逐渐代替了原来的“物”,这些新的设计内容也被运用在了现代景观设计师的创造活动中。比如座椅就从以前的单一使用功能转变成了现今集美观、实用于一体的综合展现。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从环境的场所性来分析我们身边熟悉景观设计,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着根本性变的化,其中,情感交流更是连接人和环境之间的感性纽带。在环境和人之间起着桥梁传递作用的是场所。当然,要取得场所和人之间的共鸣,丰富的感性内涵场所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息息相关的环境场所不单停留在满足舒适与自然,更向着有趣,个性等较高层面的方向需求。

二、场所隐喻性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场所是环境景观与人感知之间的交流,包括功能性和隐喻性两大类。前者功能性是指场所中的各种明显的标志,或联系使用功能的物体,有些指示性较明显、有的较含蓄。如广安思源大道、中桥等场所中的座椅,休息就是功能性的体现,表现简洁、容易让人接受。后者隐喻性就相对表达含蓄、内敛得多,但其中的含义更让人记忆深刻。隐喻的作用就是能够引起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设计手法,借助隐喻,景观的灵魂由景观本身存留下来。并且隐喻主要通过深层次文化、心理特征等较高层次的信息反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设计师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在许多环境景观中的对象,都能够用隐喻的方式传情达意。隐喻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充当着环境和人之间的平衡剂,是场所人文化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3]。隐喻一词是从希腊语metaphora中产生的,表达“意义的转换”的意思。最早,隐喻是语言学的一种修辞手法。即一个词它本来并不具有或用一个词表达它不能表达的意义[2]。在语言学中,隐喻被当做是对语义、语法、逻辑正常规律的违反,产生新的意义才是最终目的。对场所的认识基础之上建立景观的隐喻是首要条件,其次,还必须依附于场所。在景观设计中,场所的隐喻超越了语言学中的修辞意义,成为了情感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表现手法,在场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纳入了景观场所系统的创作、设计中,从而迎合了现代社会的人们所追求的环境精神情感。

三、场所的隐喻性在广安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1.思源广场

广安思源大道华电广场的雕塑,建筑和艺术合力创造了一个圆柱体的外形,柱体上半部分有大小、形状不一的镂空水滴形体。白天,在日光下形成一个色彩和空间的迷宫;晚间镂空形体更是通过灯光让整个柱体内部变幻莫测、联想不断,似乎是在引导着人对生命的思考,设计师运用这种隐喻的设计表现方式引起了众多人群的注意和围观。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忍不住向里张望,引发思考。这一景观作品暗示着整个环境的人文关怀,让欣赏者和设计师有了互动,交流,这种丰富的隐喻特征将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美好的色彩。

2.滨江公园

江宁大道一段一号的学府公园中,三大区域石头的表现是主题。在地面上随意放置的很多大型石头构成了一个迷宫。孩子们可以捉迷藏或玩耍、路人可以将它作为休息的座椅、摄影者还可以把他看作是摄影内容的一部分因素。总之,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玩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它符合不同阶段人群的心理特征,包涵其中的隐喻性和大家的互动得到了极好的表现。

3.北辰广场

广安城北人工湖的广场上让人捉摸不透的几何门也是优秀的设计作品。宽敞的广场,几道高大绿色的几何门从小到大依次矗立。三根简单的线条、醒目的几何体、循序渐进的位置,几何门的色彩、材质更是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设计师将作品的大气、醒目完美的呈现,独具特色。隐涵其中的功能性也随之尽放光彩:有人看作是门、有人当做柱子、更有人靠着当做支点放松。看着这亲切的绿色、感受着它的功能美,人们不得不感叹设计师带来的这一系列和谐美。世界在变化,时代在进步,人对自己紧密关系的环境发展也会更侧重于精神、情感的方面,设计师也在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各种景观设计。对发展迅速科技的崇尚,对场所的高标准需求,现代的人们更喜欢和一种诗意的场所体会、互动、交流。场所中隐喻性的合理、夸张的表现各显魅力,作品中体现的人性化、人文感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增长。

作者:黄鑫 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