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老年人居家护理

老年人居家护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0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老年人居家护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老年人居家护理

篇1

对于老年人,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重心应该是指导其居家护理和保健,以便增强其自我生活能力,有效的保持健康的状态。因此,通过对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通过切实有效的社区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 存质量与自我保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老年人社区护理是指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社区护理服务[1],老年人社区护理的特点是首先具有针对性,服务对象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次是护理工作具有全面性和连续性,护理重点是家庭护理、健康教育、医疗保健等,老年人社区护理是一个新兴的、发展迅速的社区服务。据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亿,占总人口的13.26%。预计我国2015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亿,老年人发病率一般比年轻人要高出3-4倍[2],我国老年人的社区护理起步较晚,无论是护理经验及护理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均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尽快满足我国人口老龄化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老年护理,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笔者现就老年人社区护理措施与护理形式等方面对社区护理需求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如下:

1 老年人安全生活环境的护理

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应安静,空气清新,生活便利。房间应朝阳、天然采光、自然通风、避免潮湿。室内温度以18 ℃ ~23 ℃为益,湿度为50%~60%为宜。由于老年人往往行动不便,因此地面应无障碍物,尤其不要放置小块的地毯等,避免老年人跌倒。还要注意地面不要有水渍,不要打蜡等,避免老年人滑倒。室内物品宜少而够用,避免突出的家具挡道。卫生间最好有专门的扶手。

2 老年人饮食护理及指导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对于老年人维护健康及至关重要,不合理的饮食则会引起众多的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所以老年人所摄入的饮食应该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恰当。与身体需要保持平衡。对于主食,老年人应该谷物类为主,同时由于老年人对糖的耐受能力降低,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减弱,应该注意摄入量;对于蛋白质,老年人应该多摄入奶类、大豆、鱼类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对于脂肪,应该尽量选择花生油、菜油、玉米油等植物油,减少肥肉、猪油等动物脂肪的摄入;对于无机盐和矿物质,由于老年人钙的消化吸收能够降低,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等病症,因此需要加强食物中钙的摄入量,对老年人来说,钙的最好食物来源是奶类,虾、蟹,蛋类、绿叶菜和豆类;同时不宜吃太咸的食物,容易造成高血压以及肾炎等等。对于维生素,应大量的食用蔬菜和水果,保持维生素的摄入量,且对于老年人有较好的通便功能。同时应该注重大量饮水,保持身体的水平衡[3]。

3 老年人睡眠护理

老年人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以消除机体的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睡觉前,老年人应该适当的进行散步,或者用热水泡脚和洗澡,同时保证按时睡觉。床铺的软硬度要适宜,过软或者过硬的床铺都会使老年人难以入睡,并且在睡醒后全身不适。对于枕头的高度,则是以保持在老年人的一肩高为宜,过高或者过低有可能会引起老年人呼吸困难或颈椎疾病。对于睡眠时间,应该保持在7~8h之间,另外午休0.5~1h会有利于老年人体力和精力的恢复。

4 保持适当的运动

老年人在进行运动时,为了避免身体不适,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老年人应该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合的锻炼项目,从而使的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施展。例如步行、慢跑、打拳、做操等。其次在进行锻炼时应该循序渐进,不能心急,运动量应该由小到大,日积月累。同时锻炼应该持之以恒,不能随心所欲、断断续续,最好是每天都进行定量的锻炼。老年人在进行运动时不能过超过自己的承受极限,以能够耐受较为适宜。在锻炼以后应该注意自我监护,从而有效的预防过度疲劳。老年人可以根据运动后的呼吸、脉搏等等调整自己的运动量,使之与身体状况相适应。

篇2

1 何谓“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效显著的智能和近记忆力的减退,同时合并有情感,人格的改变及定向力的障碍。它具备三个基本特点:①病人的意识是清醒的;②智能障碍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由原来正常衰退到不正常;③认知障碍是全面的。[1]

2 老年痴呆病人的家居护理干预

2.1 基础护理

2.1.1 晨间护理和晚间护理 家庭护理时应做好老年痴呆病人的晨间、晚间护理,保持他们舒适度和个人卫生。应经常为他们洗澡擦身、换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澡时将水温调整至37摄氏度以下,以免烫伤。[2]

2.1.2 口腔护理 因为老年痴呆病人,年龄大,病程长,有的出现严重的口腔疾病,咀嚼功能减退。所以口腔护理应加强以下几点:

2.1.2.1 假牙的护理 去除假牙的菌斑,可用海棉加肥皂水清洗假牙,睡眠时一定要脱去假牙,用清水浸泡。

2.1.2.2 口腔卫生 每天协助病人早晚刷牙,每次刷三分钟,饭后漱口也相当好,清除就餐时积存的食物,减少口臭。

2.1.2.3 加强咀嚼活动 提高咀嚼活动,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同时又能促进唾液的分泌,减少发病。

2.1.3 皮肤护理 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特别是皱褶部位,用温水洗,淋浴,老年期痴呆患者到后期,卧床时间长,要特别加强皮肤护理,以免造成感染,避免褥疮的发生。[3]

2.1.4 饮食护理 对老年痴呆病人的一日三餐的饮食要合理,定时定量,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注意少吃甜食,不食过咸或过油的食品,戒烟酒,宜吃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将食物切碎,如果病人容易噎住,给一些软食,食物应富含纤维素以防便秘,并保证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因为老年痴呆病人注意力出现障碍,故吃饭时减少分心的事,确保病人安心就餐。病人对温度不敏感,不要给病人太烫的食物,提醒病人细嚼慢咽。

2.1.5 大小便护理 在卫生间门口贴上一个彩色或明显的标志,以便病人更易发现,提示病人定时排便排尿。睡觉前不要让病人多饮水,防止晚间护理不到,致使病人不舒服或皮肤长期受潮湿刺激而发生褥疮。对尿失禁病人,可用留置导尿管。

2.1.6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 通过观察其变化,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家庭人员要学会测量。测量前应向病人解释,以取得配合,因老年痴呆病人有智力障碍,注意不要用口腔和直肠测温,每日测脉搏时,数呼吸次数,测血压前让病人休息15分钟,以消除劳累或紧张对血压的影响。

2.2 特殊护理

2.2.1 思维、记忆、计算能力的训练 帮助患者恢复以前的生活经验和能力,而不是教患者学习新的东西。可协助患者回忆过去的事情,保持长期记忆。如经常与患者聊家常,讲故事,看电视,玩扑克,下棋。或者给患者一些数字卡片,训练将其按顺序排列等。如我科有一位老年痴呆患者,已患病十年,他的家人经常帮助他回忆过去的事情,念他的回忆录,现在只要讲到他在战争年生的事情,他还会留下激动的眼泪。还可以让病人练习书法、绘画、记数字,训练使病人思想集中,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4]

2.2.3 吞咽困难者的护理 老年痴呆病人中、后期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吞咽困难,要有专人照顾进餐,喂食时将头偏向一侧,每次一小口,以免食物团块梗阻、窒息。我科有一位老年痴呆病人,家人用婴儿奶瓶喂其喝水,每次一小口水,效果很好,避免呛咳的发生。[5]

2.2.4 家居安全的护理 最近我科收治了两位老年痴呆病人,在家中不慎跌到,导致腿部骨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针对老年痴呆病人最为常见的误吸、误服、跌倒等家居安全问题,对患者及家庭照料者进行安全护理知识指导,以降低家居安全问题的发生。

2.2.5 增加病人的定向力 熟悉的环境有助于定向力的增强,如在房门上留下醒目的标记,床头柜摆设个人熟悉的物品,看报纸,听广播等都可以加强其定向力。

2.2.6 协助病人增加人际交往 由于记忆力衰退和定向力障碍等,病人可能出现社会隔离或退缩,应辅助病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参加娱乐活动和户外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如散步、做操、游戏,促进家人与患者的交流,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对于肢体活动障碍不能参与者,可以通过观赏节目、活跃气氛为主,有利于消除紧张情绪,提高应激能力。[6]

2.2.7 预防走失 老年痴呆病人由于视力、听力下降,平衡功能减退,思维紊乱等原因,很容易走失。所以保障老年痴呆病人的安全是家庭成员的一项主要责任。[7]可以在病人身上放置一张写有病人姓名、年龄、住址和联系电话的卡片,以便病人迷路时路人能将送回,在晚上锁上大门,以免病人外出。去除刀剪等危险物品,拆除卫生间和病人卧室的门锁。

2.2.8 心理护理

2.2.8.1 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给家属以心理情绪的支持,因为老年痴呆具有慢性和不可逆的特点,对家属的影响很大,要合理安排他们的生活,家庭成员间要默契,分工协作,处理好照料病人与工作,照料病人与个人娱乐之间的关系。

2.2.8.2 病人的心理护理 研究表明,使患者保持愉悦的情绪和心境,对维持和促进其精神健康和预防脑老化有积极的作用。语言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古希腊名医波克拉底曾断言:义务工作者有两样东西可以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老年痴呆病人早期心理变化最复杂,要求我们要用和蔼可亲的语言对待患者的健忘等问题,不要大声训斥。对于晚期痴呆患者,家人无法与患者沟通,则可以通过非语言的交流形式,如触摸、轻拍患者,使患者感到关心。在照顾时注意维护病人自尊,保持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3 护理新进展

目前治疗老年性痴呆尚无特效药,因此对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国内外护理工作者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研讨和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8]

3.1 护理人员要加强自我学习,熟悉老年痴呆的临床表现,不断提高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的技能。

3.2 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饮食起居的规律,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9]

3.3 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如社区的健康咨询,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3.4 创造适合患者能力的舒适环境

患者的交流能力和处理外部刺激的能力往往存在缺陷,应为患者准备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使之安全、安静、相对固定,尽可能关注患者的行为问题。

3.5 家庭的理解和配合:家庭是患者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患者获得物质和精神享受的依托,是患者生活的精神支柱。

3.6 瑞典等国家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也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他们专门设立了照料研究中心,研究老年性痴呆的各种照料问题。由医生、护士、家属和社区有关人员共同讨论确定患者出院后最合适的照料形式(独自在家、由社区工作者上门照料、住老年人护理院等)。研究中心还进行社区培训,组织一些适宜的活动,绘画、听音乐等,对老年痴呆进行辅助治疗。[10]

3.7 美国等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对老年性痴呆的护理模式主要有3种。其中70%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的护理。

总之,在当前我国老年性痴呆病人的研究起步较晚,各种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做好老年痴呆病人的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老年痴呆病人的生活更加舒适、温馨、健康,充实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老年性痴呆病人护理210问》.

[2]张月华.老年痴呆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护理学杂志.2003,7(18):542.

[3]唐牟尼.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8,25(2):83-86.

[4]尹建敏.高龄病人误吸原因分析及家庭保健.保健医学杂志.2002,2(2):67.

[5]何广明.现代管理五常法.第6版.香港:香港明窗出版社,2001.

[6]徐永能,等.老年痴呆病人家居安全的护理干预.中华护理杂志.2004,3:185.

[7]左月然.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191.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2-0030-03

Policy suggestion and thinking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service care

JIN Qi-lin1”,HU Dong-gen2,CHUI Ming3,WANG Ying-li4,CHEN Fen-hua1,LU Gui-ping2,CHEN Yuan-hong3

(1. Health Bureau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2.Hudong Elderly Nursing House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200082; 3. Daqiao Community Health Centre,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4.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Centre of the Health Bureau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ABSTRACT For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care service,this article gave the ideas and recommendations on adjusting home care charges,encouraging home care,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team management and so on. It proposed establishing the home care evaluation,the nursing assistants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quality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others.

KEY WORDS Home nursing care;Policies and systems; Ideas and suggestions

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主要分为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四个方面,据统计在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后选择的护理方式意向中,希望在家中护理者占47.16% ,选择老年护理医院者占19.12% ,选择建立家庭病床的占13.19% ,选择养老院的占19.13%。享有医保的老年人中22.18%的生活不能自理者选择老年护理医院[1]。课题组通过随机向平凉和大桥街道6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发放《杨浦区介护式家庭病床居民需求咨询表》,在3 226份的有效问卷中,对介护式家庭病床护理服务有需求的有2034份,需求率为63.05%。在需求人群中,生活完全自理的占68.53%、基本自理的占15.93%,需要他人部分帮助的占5.48%,完全需要他人帮助的占3.81%。有80.63%的老年人均为家庭养老,74.00%的老年人患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可见大多数的老年护理服务需要通过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的途径来展开,显示出以家庭为单位的老年护理服务具有确切的现实需要。

1 日本介护员制度[2]

日本作为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于1963年制定出老年人福利法,提出了介护一词。日本的介护实行保险制度,建立了介护员(介护管理者和介护士)培训制度,并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介护员相当于国内的为老服务者。区别在于国内的为老服务没有形成统一正规的培训机制、职业准入和保障机制。

2 居家护理的实践

居家护理应包括专业基础护理、心理与人文关怀和生活照顾。借鉴日本介护理念,课题组实施了“沪东模式”即家庭病床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和“大桥模式”即项目化介护式护理服务模式。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分别为125名、195名患者提供了服务,取得了“节约资源、减少费用、亲情回归、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效果。

其核心为“以医学专业护理人员定期为居家、患有慢性疾病和疾病后遗症、独立生活有困难的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心理和人文关怀服务,并通过示范带教,使家人或社会人(保姆、志愿者等)学会专业的、非创伤性的、个体化的基础护理技能,成为既掌握一定专业基础护理技能,又能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起居的‘介护员’,形成专业护理服务与生活照料(professional nursing and life care)为一体的、适合国情的居家护理团队和模式”。也为建立我国社区护士队伍,使护士进社区和家庭服务提供了思路。

3 政策建议

3.1 调整护理收费

居家护理收费价格要区别于机构护理价格,要考虑护理人员与介护员及其他医务人员上门的时间和出行成本,合理的收费标准,是开展居家护理的基础,并列入医疗保险;目前本市家庭病床收费和单项护理收费远低于成本,且目前家床的基础护理费不列入医疗保险项目中(表1),不利于推广居家护理工作。

3.2 鼓励居家护理

制定鼓励居家护理和养老的政策,进行居家护理和养老的患者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居家护理费纳入医疗保险目录,拉开居家护理与医疗机构护理的自费承担比例,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政府和社会的投入负担。

3.3 人力资源配置

居家护理必须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目前公立护理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受政府编制的限制,已经很难承受居家护理的工作。解决上门护理的人力资源难题,可通过聘用刚退休的护士作为护理人员来解决,她们护理技术功底深,有丰富的沟通经验,搭配通过培训的医院护工、家人和社会人(保姆、志愿者等)作为“介护员”,组成居家护理团队,开展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成本由医疗保险、财政预算和个人或家庭共同承担。

3.4 介护团队管理

在当前政策和诚信环境下,居家护理工作由公立医疗机构承担,更能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居家护理团队由各区护理医院统一管理,有利于统一服务标准和质量控制,并且有利于双向转诊(医院―护理院―家庭、养老院)。将家庭与养老机构和护理机构结合成为联合体,使社会资源得到了更有效地利用。

4 加强制度建设

4.1 建立居家护理等级评价制度

建立适合国情和上海市实际情况的“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等级评价、收费标准和筹资补偿机制。建立“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等级评价标准是介护服务计划制订和实施的首要步骤,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活自理情况和实际服务需要,按照介护需求等级评价标准确定介护服务内容,并进一步核算收费标准,是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得以持续实施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要解决多数居民尤其是处于经济弱势群体的老人,要承担家庭护理的费用确实存在困难,及其导致的居家护理服务出现的“高需要、低利用”的现象[3]。目前有关研究均认为,发展和完善居家护理服务,必须将其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加大政府的基本投入、将其纳入医疗保险的范围并提高其限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3][4][5][6]。

4.2 建立介护员培训制度

培训出一支规范的介护服务队伍。一方面要结合院校护理教育,积极开展社区介护工作人员的师资培养;另一方面要扩宽培训渠道,开展社区护士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社区护士师资上岗资格制度,进入社区和家庭,广泛开展家庭人员和志愿者护理老人的技能培训,使有老人护理需求的家庭人员和志愿者都能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都能成为基本合格的“介护员”。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配合专业的社区医疗护理队伍开展居家护理工作,从而保证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更适应国情、上海的实际情况,同时保证工作开展的质量。

4.3 建立质量评价标准

建立适应于需求等级评价的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标准。应结合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特点,充分考虑影响家庭护理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如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环境条件、工作时间等,研制适用于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体系,使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业务管理和绩效评估有科学正规的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评估标准,明确责任范围和服务内容,确立服务规范,研究制定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施永兴,王光荣,杨芬红,等.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服务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51-554.

[2] 刘雪琴.日本老年介护介绍[J].中国护理管理,2005,5:54-55.

[3] 孙敏,刘丹萍,李宁秀.高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1):492-511.

[4] 陆燕飞,邵宝蓉. 家庭病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价值和改革思考[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9):478-47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