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课外阅读的感悟

课外阅读的感悟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3:4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课外阅读的感悟,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课外阅读的感悟

篇1

课外阅读对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教师光重视课堂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得法在课内,得益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大量适合他们自身的课外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感悟,在感悟中获得思想的进一步深刻和提升。

一.让阅读走进学生的内心,增强他们的感悟力

曾经有记者采L一位非常有名的学者,问他如果今天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会做什么,学者的回答是阅读。记者继续问如果他被关进监狱他会做什么,学者的回答是阅读。记者追问如果今天是世界末日呢,学者的回答还是阅读。可见阅读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必须引起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应该不满足于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积极发掘学生的课外潜力,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方式,让他们的心灵不断获得感悟和成长。

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感悟中体会阅读的快乐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要想学生的课外阅读取得高效率,尊重每个学生的内心阅读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在选择阅读书籍的类型方面,教师首先应该做到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和角度去给学生们选择课外读物。每个年龄段都应该有适合他们的课外书籍,如何选择适合初中年龄段学生的课外书籍也是需要动些心思的,这一切的前提是学生自己的兴趣和阅读取向,有的学生喜欢文学类,有的学生喜欢科普类,有的学生喜欢艺术类,这些我们教师必须无条件满足他们,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深刻感悟的,才是快乐的。

三.感悟文学名著的思想精华,提升学生的内涵和知识储备

文学名著是人类社会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他们自身感兴趣的名著作品,可以让他们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好习惯,让阅读感悟伴随他们的终生。名著阅读虽然可以拓展学生们的文学视野,但是大部分名著作品往往比较枯燥的,甚至是晦涩难懂的,如何找到突破口是异常重要的事情。鉴于很多名著作品已经拍成了电视剧,教师可以先让那些对名著作品感到畏难情绪的学生先从看电视剧开始。比如,教师可以先引导一些学生观看电视剧版四大名著,学生一旦对这些电视剧产生着迷,再引导他们进行书籍版的阅读就会容易得多,教师可以给他们预留一些阅读作业,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比如,书籍版《西游记》和电视剧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在书籍中去寻找答案,可以让他们更有目的地去阅读,对于阅读比较深入以及回答问题比较有深度有见解的学生,教师可以奖励他们一些课外书籍作为奖赏,一来可以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二来他们可以继续阅读教师提供给他们的优秀作品,让他们在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开心,越走越顺利。

四.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阅读感悟的科学和深度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和我们成年人一样,每一位初中生同样会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惑,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面临严重挑战。在治疗他们心理困惑的良药当中,有效的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一种良方。首先阅读课外读物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不再局限于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琐事,受到书籍中广阔世界的感染,让他们走出自己的“小我”,逐渐成就自己的“大我”,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其次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了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会接触到许许多多的优秀主人公,主人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忧国忧民的人性光辉会给初中生的心灵造成冲击和震撼,激励他们勇于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自己的自信心。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推荐一些有关心理科普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让他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找到针对性的方法,或者寻求专业的帮助,让他们不至于走投无路,去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这些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法获得的知识,或许这就是课外阅读的好处之一吧。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感悟人生的哲理,从容应对今后的复杂人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开卷未必有益。面对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教师必须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推荐,为学生做课外阅读的领航员,这其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充电,不断接受最新的教育资讯,让自己始终保持信息的前瞻性和头脑的清晰度。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29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强调要融入情感。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情感,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这样,他们才能有创新思维的发展,使课外阅读教学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一、创设情境,进入文本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只有入情入境,学生才能真切体验到阅读文本的神韵及深刻的内涵,才能体会到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一个情趣盎然的情境,让课外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例如,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使用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学中,我们先让孩子们充分想象:海伦・凯勒在这三天中都到了哪些地方,她看到些什么;并想一想:你感受到什么。接着,用多媒体分别出示海伦・凯勒这三天所到之处、所看之景以及内心的感受。同时,教师激情解说:三天光明中,她对所有的人都怀着那份爱的情怀,希望自己可以感悟他们的外部特征以及心灵;她渴望见到人类的演变过程,还要见到人类智慧的结晶;她关心着人类,关心着一草一木,多么渴望自己可以见到人类生活的真实场景,感悟人们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多么美好的画面呀,多么幸福的一刻呀。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听着教师的解说,孩子们完全入情入境,走进了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只给你三天光明,你会去什么地方,做些什么。这样,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碰撞情感,感悟文本

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量,增加孩子们的语言的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措施。但是,一直以来课外阅读教学未能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反而成为学生的负担。

课外阅读文本的美,是一种意境之美,是一种情感之美,是一种情怀之美。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课外阅读教学,深化他们的感悟与体验,使他们在阅读中产生情感的碰撞,获得审美的体验。语文新课标要求的课外阅读的文本充满意境、充满情趣,语言优美,富有魅力和感染力。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理解分析能力,独自感受这些文本的艺术魅力。因此,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文本,并通过朗读把情感表露出来。例如,教学《老人与海》时,要引导孩子们体会到文本中的情感。当老人在海上捕到大马林鱼时,文本描写了他的捕鱼技巧、动作。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语言,体会老人捕鱼的艰辛和不易;描写老人在海上捕鱼的经过时,展现了老人复杂的心理――有过放弃,有过思考,可是最终老人还是用他的信念与勇气克服了困难。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孩子们体会老人错综复杂的情感变化,并把这些精彩的片段读出来,与文本进行沟通,走进人物心灵,去感悟文本,升华情感,体味主人公内心的自豪、坚毅以及孤独。

三、合作交流,激活思维

语文课程是具有人文情怀的课程,有着独特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就是塑造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富有情感魅力的特点,以生为本,构建一种富有人文意境的课堂,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思考,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篇3

一、加强联系,拓宽渠道

1.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

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教材文本的阅读、感悟,形成和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引进课外阅读,往往又能帮助学生准确、深入地感悟文本,同时又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将课外阅读引向深入,从而使学科教学与课外阅读相得益彰、相互推进。

教学《三顾茅庐》一课前,为使学生对《三顾茅庐》的时代背景以及《三国演义》的大体梗概有初步了解,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阅读少儿版的《三国演义》,并要求学生做摘记、批注,然后我安排了一节课用于学生交流,让他们尽情讲述《三国演义》中最感兴趣的故事,并请他们对一些知名人物做点评。通过充分阅读与交流为孩子学习《三顾茅庐》准备了丰厚的背景信息。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感悟“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一段时,我发现该段在说明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方面阐述比较笼统、简略,为帮助学生深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如此敬重,我及时补充《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等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让学生阅读,并请班上的“三国迷”讲述所知道的诸葛亮的故事,从而使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及雄才大略有了更深切的认识。教学完毕,我要求学生课外继续阅读《三国演义》,并举行“我所知道的三国”故事会及“三国人物我来评”等阅读成果展评活动。

2.与主题教育相联系

主题教育是学校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形式。围绕主题教育,各学校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积极参与中接受熏陶,从而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让课外阅读与主题教育相联系,会使主题教育的内容更丰富、效果更显著,同时又拓宽了课外阅读渠道。比如,三月份,各学校一般都会开展“我与雷锋同行”主题教育活动。围绕这一主题,可组织学生阅读有关雷锋的书籍,让学生搜集有关雷锋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的典型故事以及雷锋的名言,举行“我眼中的雷锋”故事会、“雷锋名言照我行”演讲会、“雷锋故事”读后感征文等系列活动。四月份的革命传统主题教育活动,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中的英雄故事书籍,通过阅读,使学生深切了解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情怀和英雄壮举,激发他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热爱和敬仰之情,激发他们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增强他们勤奋学习的动力。

通过将课外阅读与主题教育活动相联系,不仅有力促进课外阅读的深入,同时也使主题教育有声有色,有力提升了活动效果。

二、遵循原则,优化过程

张之洞曾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皮萨略夫也说:“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 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相对自主、独立的个性化阅读行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学生课外阅读特点来看,都应该重视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此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课外阅读能力,提高课外阅读效益。我们一是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中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准确深入地感悟文本;二是着力指导学生学会精读与泛读,对故事性较强的一般性文章进行泛读,而对短小精悍的文章,对文章精彩片段的描写,要求学生精读,熟读成诵,精读与泛读相结合,通过泛读扩大阅读面,通过精读汲取精华;三是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通过查阅释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四是读记结合。我们学校是课外阅读特色学校,每天中午均安排半小时用于课外阅读。在这半小时的课外阅读中,我都从课外书籍及少儿报刊中,精心选择一至两篇短小精悍、蕴含深刻、文笔优美的文章印发给学生阅读。阅读时不仅要求他们圈画出好词佳句,还要求他们在感受深刻处做批注,或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发他们思考,然后交流。这样的课外阅读,有教师在现场指导,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会进一步增强,同时也便于及时排疑解惑。同时,学生将“读”与“思”紧密相连,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学生阅读收获与大家共享,取得了阅读成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