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课外阅读重要性

课外阅读重要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4:1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课外阅读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一、阅读应从早抓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中学生不爱阅读,这是做小学生时候形成的问题;小学生不爱阅读,是因为上学前上学后家长和学校都没有用心调动他阅读的兴趣。

假如家长们能及早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会让阅读像吃饭一样,成为孩子生活中非常自然地存在着的一部分。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阅读对他来说哪里有“压力”,他从中体会的就是吃饭或玩游戏般的简单和享受,你不想让他读他都不情愿。

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就要重视孩子早期阅读,而不应该热衷于把孩子送进学前班提前去各种课外班,培养各种才艺。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常常表现出成绩方面的优越,这给不少家长带来幻觉,以为课外阅读可有可无,甚至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习。

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应从家庭教育入手,家长们与其高兴了领孩子吃麦当劳,不如领着他去逛书店;与其用手机、随身听装备孩子,不如在他书桌上常放几本好书。特别是那些发愁孩子不会写作文,想花高价给孩子报速成班的家长,把那些钱给孩子买书吧!请花些心思,引导孩子发现阅读的乐趣,让他视阅读为一件和看电视、玩游戏一样有意思的事吧!

孩子的阅读就是最好的修炼过程,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他的潜能,总有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手中的笔已不知在什么时候发芽,开出了芬芳的花朵。

二、“好阅读”与“坏阅读”

儿童的语言中,事情总是充满“好”、“坏”之分。我现在就借用他们的话语模式,谈一下儿童课外阅读中哪些做法是好的,值得提倡;哪些做法不好,要注意避免。

1、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

这一点是针对在孩子还不识字,由大人给孩子讲故事阶段的阅读而言的。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担心孩子听不懂,就尽量用通俗的口语来讲,这样做不太好。正确的做法是,从一开始,就应该尽量使用标准的、词汇丰富的语言给孩子讲故事,尽早让孩子接触有情节、有文字的图书,从你给他买了有文字说明的图书起,就要给孩子“读”故事,不要“讲”故事。

2、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

在课外阅读上,一些家长和老师犯的最无聊的一个错误就是要求孩子慢慢读,一字一句地读,这是不对的。衡量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有三个方面:理解、记忆、速度。这三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速度是阅读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字一字读的人阅读能力最低,一行一行的较好,能达到“一目十行”的最好。一目十行是个比喻,指人的阅读已达到一种非常熟练、自如的程度,阅读的视角宽,注意范围大,一次扫视可以从一行扩展到几行。

阅读必须达到一种半自动化的程度,阅读的内容才能被整体把握和吸收,才有利于理解和记忆。一字一字的读会阻碍这种半自动化状态的形成,所感知的阅读材料是零散和不完整的。

3、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了多少。

许多家长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总喜欢考察他“记住了多少”。当儿童面对一本书时,如果有人向他提出了识记的要求,他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识记上,而把阅读的兴趣放到了次要的地位。一旦孩子意识到读完一本书后有那么多任务等着他,他就不会想再去读书。

篇2

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可是,面对升学的压力,我们不禁要问,课外阅读是否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答案是否定的,有益的课外阅读会让你在语、数等方面出类拔萃。不仅如此,课外阅读也会让人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本领。

课外阅读对写作方面是很有用处的,它能给我们浏览到课本中没有的好句子,在写作文时能够得以巧妙地应用,让自己所写的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借鉴别人所采用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以备写作时的不时之需。有道是“学海无涯”,“读不尽者世上之书,明不尽者人间之理”,初中生只有不断地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方能弥补自己知识的缺陷和社会生活阅历的不足,只有阅读才能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获取前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用于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方能减少前进道路上的弯路。不懂得生活情趣的人永远是残缺的人,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而课外阅读恰恰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社会的窗口,且潜移默化地完善着我们的思想。更加难得的是课外阅读对我们的写作也很有帮助,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外阅读资源,让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起到它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我们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都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应做到:

1.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正确引导。可订阅专业性强、阅读口味高的《课外阅读》、《语文报》,充满青春气息、了望外部世界的《青年文摘》等,丰富阅读资源:同时,应要求学生将感触最深或最喜欢的文章摘抄下来,并写写自己的感想。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阅读的深度,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一种阅读习惯。

2.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激发兴趣。

3.比较阅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可让学生从内容、形式、语言、具体的艺术手法等某一方面进行揣摩:让学生准备自己的摘抄本,摘抄精美文句。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要求学生从阅读过的书籍中记下提要。并表述自己在读书中的点滴体会。不讲求形式上的完整,也不要求内容上的联系,篇幅可长可短、灵活自由、有感而发,旨在达意。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篇3

课外阅读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育界普遍认为: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关于课外阅读曾经有人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是有缺陷的,其源泉应源于课外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把课外阅读列为主要内容之一,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一书中多次谈到了阅读,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是“命运不值得羡慕”的人。我国历史上一些文人也对阅读的价值给予肯定: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小学生发展个性

扩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面可以使孩子的个性健康,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人的素养和修养,开阔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品质比较健全。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

阅读是一个充满了丰富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也能激发出创造潜能。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

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语文能力的提高更需要课外阅读的辅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