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教学常规工作精细化管理

教学常规工作精细化管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5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教学常规工作精细化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教学常规工作精细化管理

篇1

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由最初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逐渐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精细化管理直接影响着一个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服务水平,有助于提升幼儿园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实现打造精品幼儿园的目标。精细化的幼儿园管理模式需要管理者把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考虑周全,精心设计每一个步骤,并让全体教职工全面理解和贯彻执行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念,把这些理念渗透到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此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一、让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入人心,规范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要实现幼儿园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我们需要深入幼儿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护航。孩子们的每一件事都是大事,我们要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极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幼儿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教师的关爱,并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要让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形成精细化管理的共识

精细化的管理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首先,管理者要让每一位教职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成为精细化管理的一份子,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做出明确的划分,比如说班主任要负责自己班级的一切事物,谁组织校级活动谁负责活动的全部环节和内容等,使幼儿园全体教职工成为一个有凝聚力、团结奋进的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团队。这样,每一个人都能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激起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成就感。其次,倡导各位教师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工作当中,通过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不断学习和研究,将这些理念知识大胆地在教学管理中进行实践,并通过实践过程不断地反思、总结、积累更多的经验,从而实现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目标,使教师的保教质量不断提升。

(二)从小事入手,明确每一名教职工的具体职责

幼儿园管理无小事。无论幼儿园的规模大小,我们都要有长期的发展规划、短期的教学目标以及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和思想等。作为一所幼儿园的管理者,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从教学目标入手,细化每一个目标,把每一个教职工的工作职责明确到位,层层签订责任状,使幼儿园的每一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使每一个教职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各负其责,团结在一起,通过默契的配合,共同实现幼儿园的蓬勃发展。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一个成功的管理模式需要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约束,所以管理者要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制定出相关的考核方法来保证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使整个幼儿园的管理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比如我们可先通过岗位需求来进行考核,竞聘上岗,然后在全园实施岗位自荐、班主任选择教师等优化组合形式,使每个教师感受到工作的压力和责任,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为做好全园的保教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还要制定奖惩制度。不管你在什么工作岗位,只要有工作就要有明确的考核奖惩办法,用考核来保障制度和精细化管理的进一步落实。在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让制度成为搞好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依据,而不是一纸空文。比如在每个学年的年度考核和评优活动中,我们都会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每一个教职工的日常工作业绩张贴出来,采取自评、互评和领导、家长推荐相结合的形式,推举出真正优秀的教职工,从而让干得好的教师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激励他们继续努力,让没有获得优秀的教师自觉查找自己工作中的不足,继而不断改进自己,提升自己。

二、重视精细化的过程管理

幼儿园的精细化管理除了制度上的责任到人之外,还要注重过程上的管理,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不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所以,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我们也要重视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一)对教职工工作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是繁琐而细致的,教师对幼儿一整天的生活都要进行细致周密的安排,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位,环环相扣,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同时管理者也要对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公示和记录。另外,管理者还要抓好教师开展的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以及课后的总结和反思,每一个环节都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力求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全面和谐发展。把教育教学的每一步都做扎实了,教育教学质量自然会提高。

(二)对幼儿常规生活学习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我们要加强对幼儿的养成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生活习惯。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对孩子们一天的生活和活动的开展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让幼儿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发展良好的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比如对幼儿进行卫生教育: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和别人共用毛巾;教育孩子们讲礼貌、学文化,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总之,要搞好幼儿教育工作,我们必须用精细化管理的先进理念武装自己,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幼儿园管理的要求、标准和目标,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投身到幼儿教育工作中,让孩子们因为精细化的管理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让幼儿园工作质量因为精细化的管理而不断提升。

作者:高素环 单位:中国人民92676部队幼儿园

参考文献:

[1]王创业.浅谈如何做好公办农村幼儿园管理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7).

[2]姜冬玲.加强幼儿园管理,提高教育质量[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20).

篇2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高等职业院校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转型过程中,如何确保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我院院长成立平《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研究》湖南省级课题已通过了湖南省社科联成果鉴定。该项目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高职人才培养,对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作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构建了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提出了一系列高职人才培养的方法、观点,在该研究过程中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利用精细化培养理论,对我院的两个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造与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和管理方法,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领域。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从企业延伸到教育领域,成为教育管理的一种重要理念、模式、文化和方法。但学校毕竟不同于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将专业人才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管理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辩证理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内涵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不等同于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如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是把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理论照搬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当中,试图利用精心设计的工艺流程和工作制度来规范人们的工作行为,从而在整体上保障工作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企业质量控制的IS09000系列标准直接运用于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直接套用其概念条文,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这样势必对师生学校生活的全时空占有和全方位、全流程的控制,对教学活动高度主观和机械的规范化过程,此种做法最终结果必然违背了学校教育教学及学生成长的规律,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精神。貌似精细,实际缺少对学生和教学规律的深入分析,盲目依赖强化措施,它至多只能称之为“学校企业化管理”,而不会真正获得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成效。学校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认真落实教学细节管理,实现教学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是建立在规范管理基础上,对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提升。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将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现代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二、教育教学管理要力争从“精细”中出”成果”、从”成果”中提炼“标准”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重在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细,不等于繁琐,教学常规的“细是简单易行,是想得细、做得细、落实得细;实,是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注重科学化与规范化的结合。我们的做法是:一抓制度。我院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形成指导我们日常工作规范的《办学指南》,其中教育教学管理建立了《教学常规制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实施方案》、《学校管理工作量化检查方案》等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制度,控制教学过程的管理程序,实现了“制度规范、量化考核,管理精细、工作高效”的教学管理目标。二抓检查。通过对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答疑等环节的常规教学检查,及时通报教学质量的绩效情况,这样既从中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又激励、督促他们用心工作和学习;学院督导室组织督导团随机推门听课,深入了解课堂,及时与师生充分交流,寻找解决问题、消除困惑的办法。三抓交流小结。在各层次的检查、督促、评价过程中,随时发现优秀案例,集中进行展示交流,提供样板;定期召开交流会,分享成功经验;生成群体智慧;搜集典型案例或焦点问题,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集思广益,诊断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成果意识,注重成果物化,组织人员及时提炼推广,及时修订教育教学质量规章制度,从而实现教学过程良性化运转。

三、教育教学管理“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凝聚人心

在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核心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教师管理是第一要务,“师本”才是本之纲目。培育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是精细化与人性化融会的和谐教学管理最高境界。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考虑学校领导意图多,注重教学任务分配多,重视教学活动开展多,却很少考虑教师究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任务,他们是否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压力与快乐等。因此,建立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都必须要“以人为本”,要更多地关注师生的需要与情感,把管理定位在“服务”与“尊重”的基础上,使师生在民主的环境中既受到必要的约束,更享有充分的自由,这样教学及学习活动才会充满活力。我院在“抓内涵、上管理、创示范”过程中使教师的独创性劳动得到尊敬与提升,从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期,提出了多样化职业教育的理念,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根本利益出发促进其潜能发展,管理制度人性化,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以适合学生的弹性学习为管理手段,给学生留有按自身发展潜力选择的余地,实现拓宽专业基础与增强专业职业技能紧密结合,构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用真诚、民主、科学的态度去制定规范、实施管理,才能与广大师生实现精神层面的深刻交流与共鸣,赢得人心,促进教学教育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理解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学校的管理方式也在逐步探索之中。长期以来,我们大部分学校还在经历着经验管理、制度管理、校本管理、人本管理和科学管理的交融出新,其中不乏以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居多。但从管理的效果来看,经验管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诸多新问题,仅靠制度约束或单纯的目标达成难以从根本上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纯粹的人本管理在任务的落实上往往不尽人意,事与愿违的现象不时出现。因此,现代学校的管理必须催生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这个方式就是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前几种管理方式的融合,其要义就是“精细化”管理。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没有生命力的工厂产品,我们如果在管理过程中有某一环节没有到位,没有精细,就可能出现“人”的混乱,从而发生重大的损失。教师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引起人心涣散、工作效率低下、互相推诿、消极被动;教学管理不到位,教育质量将会明显下滑;财务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资金浪费、疑问丛丛、矛盾丛生;学生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学生学习秩序混乱、品德素养缺失;财产管理不到位,公共财物必将受损严重;卫生管理不到位,就会造成校园环境脏乱差;安全管理不到位,则有可能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以至伤亡现象发生;从学生生活、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到每个教室每扇门窗、每一砖每一瓦,无时无刻,无不要求我们学校管理必须精细化。为此,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三、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一)建立发展目标,渗透精细化管理理念,执行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学校精细化的前提是制定一套可操作执行的规章制度,在各项规章制度建成以后,要认真严格执行和落实。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要自觉遵守并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如果学校行政领导班子不能起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不遵守规章制度,不认真履行职责,不认真执行和落实规章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将成为一纸空文,精细化管理将成为一种空谈。同时,校长必须授权于各中层管理人员乃至每位教职员工,激发每一位管理者、每一位教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每一名成员都成为管理的一分子,使全体教职工各负其责,形成一套《各岗位职工分工》指导制度,让每位教职员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实行“谁分管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宿舍谁负责”等的岗位责任制,使学校与教职工融为一个整体,让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工作都必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行规范化可操作性的管理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以提高学校整体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的最佳效率。

(二)积累发展经验,参与精细化管理制定,传承和融入各项常规活动

每一所学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都会在发展中进行一些摸索与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办学理念与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德育和教育资源整合、校园文化和办学环境、办学质量和校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中也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被全体师生默认的常规管理方式和标准。如各校依据校情、学校传统,全体教职员工参与讨论,制定的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测等传统检查方式;教职工工作、班主任德育工作、教研组工作、兴趣小组、总务处工作、校务公开、安全工作等例会时间制定;各种校外实践活动、家校联系、教师培训、基本功训练、青蓝结对等常规活动……这样的一系列活动的方式和标准也正是师资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流程、后勤保障、基础建设等精细化管理的一个良性因素,学校的管理如果能够运用好这一个因素,必将会极大地推动全体师生共同自觉或不自觉地去遵守、去管理、去实践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让每位教职工能从方方面面的常规活动中,做到时时有规可依,事事有章可循,自觉地融入到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格局中来。

(三)总结发展问题,深入精细化管理调研

管理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研究,从问题抓起,哪里有问题,就研究到哪里,就解决到哪里,集思广益,聚合智慧,讨论研究,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把握问题有精度,解决问题有效度,执行决策有力度,细致精到的调研,这样就不至于使管理的路径堵塞,有制度无执行,有管理无秩序的局面。使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管理体系,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这样的工作也有着一种内在规律的活动,它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个性的师生,因此,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同时,管理者更应主张每位教师个人特点的发挥,要注重教师个性的张扬,为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打下基础。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不能为了精细化而精细化,在关注精细化目标实现的时候,要注重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关注广大师生的自身发展,要处理好调动师生积极性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系。如果因为实施精细化管理而打击了教师的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那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就是失败的。

总之,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是新时期社会赋予学校的新理念,更是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学校的管理要不断探索精细化管理,让精细化成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科学引导,以此营造出人文的校风、踏实的教风、朴素的学风,以此塑造师生美好的人生,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家长放心、教师安心、社会满意的学校。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