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4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包装技术趋势,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技术与设计创新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变,人们的审美观念在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在变。消费者对包装的喜新厌旧,以及对品牌的全新认识,都关系着包装设计的与时俱进,这里创新是灵魂。拥有独特的创新意识是每一位设计师梦寐以求的,在商品充足且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商品包装不仅需要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来抓住人们的视线,同时还需要十足的创意来留住人们的记忆。我们强调包装设计师要具有超前的创新理念,它能使包装设计伴着产品,走在市场的前沿、走在时代前列。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包装设计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式和设计语言,人们的一切艺术想象几乎都可变为现实,这大大提高了设计师创作的自由度。“数字技术使影像的复制、修改、挪用、传播更加方便快捷,技术规则超越了艺术的规则。”[1] 无可置疑,计算机是一个高效、便捷的实用工具,是实现设计意图的有效手段。在掌握了数字技术之后,包装设计师发现这是一个广阔的新天地,深深地感受到数字技术是设计的未来手段,可以大大节约设计的时间,提供更多的设计可能性;够迅速的提出设计方案,并且也能够迅速的改正原稿,无论色彩,肌理,字体,形象,布局都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处理,在技术的支持下,还会产生出许多新的设计构思来。
包装设计创新应该是清晰传达信息、表现品质、独特出众也适当的表现市场定位和刺激感官,并蕴涵丰富的设计文化。但针对设计艺术表现来讲,技术并不是万能的。一方面,数字技术是前卫的、极具生命力的;但另一方面,它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和数字设计的基础,要出成果必须依赖设计上的创新,同时要具备对社会文化进行视觉化的思考乃至于一种文化审视和批判精神,只有这样,包装设计艺术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国际市场上的典型商品包装反映了当代包装设计的技术创新性,Slim彩妆盒就是其中一例,它可以180°全方位打开,透明简洁,内中的产品一目了然。生产商还选择将产品名称Sexy四个字母展示在透明彩妆盒内,每个字母中放入不同颜色的唇彩,这样不但降低了包装的成本,节约能源,与倡导的绿色设计也不谋而合。同时,数字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采了极大的方便,网上交易、网上购物等新的消费形态也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相关硬件技术的进步,包装设计也必将面临更大的改变。
二、传统元素的合理运用
中国传统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它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艺术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心灵生活所留下的物态化的意向。”[2]中国的传统元素总会有一些恒长的主题,如龙、凤、狮子、云纹、雷纹、涡纹等,而它们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它们的造型方式,却随着每个历史朝代的更替转变,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地域特点,这些传统元素反映了各时代不同的风格和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既不断变异,又代代相承。这些都是当代包装设计的源泉,进而帮助我们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包装作品来。但是,数字时代的包装设计应用中国传统元素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并非“凡是中国的,就是世界的”。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如何准确把这些优秀的传统元素应用于包装设计中,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包装作品,是我们一直应该关注的问题。
虽然,传统的包装设计方法因设计速度慢,准确性差,已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商品经济,但传统的设计元素却能在数字时代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当代包装设计中,我们能发现许许多多运用传统的纹饰作为设计的元素。例如在中国传统产品月饼的包装设计中,能看到大量的古代纹饰,还有酒类包装,如茅台酒,郎酒等等。靳埭强先生为荣华饼家做的系列包装中,有许多就是运用传统图形作为基本元素来设计的,其中运用得最精致的就是牡丹花图案,无论是用作标志,还是用作包装平面设计元素时,都显示出牡丹花的雍容华贵;字体上使用的多是书法字体,显示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意韵;色彩使用的浓厚的中国传统色彩:红色、金色、黄色、蓝色。荣华饼家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运用传统图案作为基本元素设计的案例。将传统元素应用到当代包装设计中,并不是简单的对传统元素的拷贝或挪用,而是在理解、挖掘、分析传统图案的内涵后,巧妙地结合当代包装设计的特点,以传统元素作为创意点和启示点,进行全新的设计。如始创于1857年的福林堂药业公司,在包装设计上大面积的将传统缠枝、牡丹等二方连续直接搬到了包装盒上,色彩也是典型的红、绿传统色,反映出百年老店古朴风貌。许多地方产品采用民族特色的纹样和图案,别具一格的构图、独特的包装方式和材料等等,整体上依然散发着中国味道。再如香港设计师陈幼坚设计的茶叶包装,将老茶馆的线描画融入到设计中,从其包装上能感受到此茶久远的历史和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包装则贵在“传情”,表达中国古典美学的含蓄美。中国的民间剪纸,这种简洁的造型生动完美,极具艺术价值。如“鱼”的形象,蕴涵玉、余等吉祥语言的形象表达,有年年有余等祝福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也迎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和消费心理。在对这些传统元素的实际应用中,不应满足于简单地搬用,而应该在借鉴吸收其表现手法、造型特点的基础上,再巧妙结合商品的特点,融入现代气息,使包装设计兼具民族特点和时代感。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包装设计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古为今用,这些都是体现中国特有传统文化背景的手段,丰富数字时代包装设计形式的载体。中国的传统元素在历史的每一个流程中,都留下了反映这一时代文化特征的不可替代的精华。数字时代多元文化语境对我国包装设计的合围影响下,把握和坚持包装设计的文化性,挖掘、整理中国包装设计中优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传统的文化思想精髓同当代设计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是包装设计的发展之路。
三、设计个性的风格多元化
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行业获得了飞速发展的机会,现代科技企业的兴起要求包装设计在风格上一定要打破原有的局限,体现数字时代高科技的独特魅力。因而,在包装的外形上、传统的包装方式和观念也受到了挑战和冲击。以白酒包装为例,单从外观造型看,就有或全包、或透明、或半遮半掩、或繁复、或简约、或粗放、或狭长、或层层叠叠、或参差无序……充满了强烈的个性化和多元化。“设计风格不只是形式上的个性化,而是设计师的人格个性融化潜隐在作品内在境界里的结果。设计表现的不是所见的物,也不是所梦的事,设计最终表现的是人的思想。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呈现出的最深层的是设计者的喜好和真诚。”[3] 尽管多元化的包装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烂多彩,个性十足。但包装设计并不是多元素的简单堆砌,或以零乱、含糊为目的。因为杂乱无章、模糊不清不是当代包装作品的设计方法,数字时代的包装设计具有貌似零乱,实质则有内在的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理性化特点。打破单一主题、反对绝对的简洁,以多维层面、多种手法表现功能信息及个性特征是当代包装设计出现的新趋向。包装设计个性风格的多样化,其实也正好符合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需要极大丰富的物质产品,而且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精神享受。人们需要自己的情感能得到尊重,个性能得到喧泄,感情能得到沟通……这些都为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作为一名设计师就应该勇敢地面对挑战,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合情合理地进行个性化包装设计,使包装世界呈现出丰富而具有特色的面貌。
数字技术的发展,设计师要想以独特、合理、创新的手法来表达设计意图,使用各种代表高新技术的电子工具已经成为包装设计行业的一大趋势。设计手法的多样化使包装设计作品不再以单纯的画、写、印刷这几个简单的步骤完成,之间穿插了许多其它电子工具,甚至完全摆脱原先固有的设计载体,把设计元素合理的活跃于媒介中,注入了更多情趣和内涵,设计出充满生命力和时代特色的作品。这些作品相比以前的往往更能高效地表达设计师无限的创意,给与设计师更多的创意潜能。电脑技术中的各种艺术手法,使包装设计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构成关系,而是构成了多视点、矛盾性空间层次的立体化,二维与三维空间的结合,产生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强烈地刺激观者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进而不断地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拓展思路,开辟包装设计个性风格新领域。
随着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商品以及个性化购物时代的到来,数字时代的包装设计为了迎合各种层次的消费者,在设计风格上不断创新与尝试,同时也极力寻求代表他们品位的物品包装,用具有特点的包装产品表达他们的个性,设计个性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一个新产品从开发到进入市场的周期越来越短,包装的结构、形式日趋多样化。有时一个产品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需要有多种形式的包装。从创意、规格、材质到制作方法,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市场经济是竞争的市场,消费者需求是多样化的,包装设计不单纯为满足消费者的基本消费传达商品信息,而更多的是进入消费者的潜在意识。如果包装设计能贴进市场,提高产品的艺术价值,适应市场的需要,把包装设计的风格取向和市场取向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包装设计行业更多的创新与思考,从而得到更多色彩、更好的图像、更高的质量以及更加个性化的产品。数字技术进步的同时,设计师之间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设计风格也越来越多元化,这符合当代包装设计的发展。
数字时代的包装设计在总体上呈现出从有序到无序、从整体到多元、从确定到不确定、从明晰到模糊的变化特征,向更富于人情味的、个性化的、传统的、装饰的、多元的方向发展。对于今天的中国包装设计而言,应紧跟数字时代脚步,加强国际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更加开阔的胸怀走向世界。古为今用,以新的姿态去面对消费者,从而设计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鲜明时代气息的包装作品。新时代的到来预示着一个新的设计时代的来临,设计师们也将会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数字时代包装设计的发展在于孜孜不断地尝试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传东.2005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论文集[C].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129.
[2]杨恩寰.梅宝树.艺术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80.
关键词:外墙保温;建筑节能;保温材料
所谓外墙保温,是指将导热系数较低的绝热材料固定在建筑物墙体上,通过增加墙体的平均热阻值,从而达到保温或隔热的效果。在我国北方由于冬季比较寒冷,所以外墙保温应用的尤为广泛。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防护措施,外墙保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温度的高低,以及对能源需求的多少。随着国家对节能建筑的大力推广,外墙保温技术将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历史
外墙保温技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欧洲,当时由于二战时期德国有大量的建筑物遭到破坏,为了修补外墙出现的裂缝,人们在建筑物外墙粘贴一层聚苯乙烯或岩棉板,后来人们发现这种做法不但可以遮蔽裂缝,而且还能保温、隔音、墙体的防潮性也大大提高。外墙保温技术真正得到快速发展是在1973年世界能源危机以后,因为能源短缺,同时在欧美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欧美外墙保温技术的市场容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多年的实际应用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考验,证明外墙保温技术是一项值得全球推广应用的节能新技术。如今,外墙保温技术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种建筑墙体节能技术。
我国外墙保温技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外墙保温技术并不是很成熟,应用也非常的有限。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外墙保温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内形成了多种采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的外墙保温技术体系。
二、外墙保温技术的现状
目前外墙保温的主要形式有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外墙夹心保温、外墙自保温。不同的保温形式所采用的保温材料、施工方式都有所差异,每种保温形式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外墙外保温是将保温材料固定于外墙外侧,以便起到保温的效果。常用的保温材料有岩(矿)棉、玻璃棉毡、聚苯乙烯泡沫板等,其中聚苯乙烯泡沫板因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廉价的成本,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外墙保温技术中被广泛应用。该外挂技术是采用粘接砂浆或者是专用的固定件将保温材料贴、挂在外墙上,然后抹抗裂砂浆,压入玻璃纤维网格布形成保护层,最后加做装饰面。由于外保温具有良好的保温节能效果,并可以消除结构性冷热桥,保护了主体结构,且不占用室内使用空间,对于新建的建筑物和改造的建筑物都适用,因此,在建筑工程中此种方法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外墙保温也存在一些缺点:1、保温材料往往是由一些易燃材料制成,防火性能差极易引起火灾。2、对于一些外墙有装饰的建筑物,经过长年的风化,可能会造成面砖等局部墙体的脱落。3、对于一些老旧建筑物,局部改造会破坏建筑物整体的美观性。4、相比外墙内保温,由于需要将保温材料置于墙体外侧,施工人员必须悬于高中进行作业,对施工安全存在隐患,技术工艺和成本也高于内保温。
外墙内保温是将保温材料固定于外墙内侧,一般主要采用聚合物保温砂浆或石膏保温砂浆。目前做常用的做法是内抹保温砂浆和贴预制保温板。外墙内保温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保温材料位于室内不用考虑自然的侵蚀,不限制对外墙饰面的选择,由于在室内施工,施工不但简便,且更为安全,不受天气制约。但是外墙内保温的缺点在于占用室内的使用空间,由于保温材料内外侧温差较大,容易使墙体饰面出现裂缝,由于墙体冷热桥问题不易解决,会影响墙体乃至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外墙夹心保温是在混凝土框剪体系中将聚苯乙烯、玻璃棉、岩棉等保温材料置于同一外墙的内、外侧墙片之间,使混凝土与保温材料被浇筑成为一个复合墙体。目前我国主要有两种方式:多孔砖夹心墙体和混凝土砌块夹心墙体。外墙夹心保温的优势是墙体与保温层一次成活,大大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在冬季施工的时候,在保温层的作用下可以减少的保温防护措施。外墙夹心保温可以很好的代替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填充结构,解决加气混凝土砌块在施工中存在抹灰易空鼓、起壳和裂缝等质量问题。绝热性能由于内保温技术,造价比较低。缺点:1、由于墙体较厚,减少了室内的使用空间。2、由于结构两端的温度波动较大,易对墙体结构造成破坏。
外墙自保温是指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墙体砌块,一般主要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烧结多孔砖等。外墙自保温将墙体的围护和保温作用合二为一,不仅节省了使用空间,而且减少了施工工序,但是由于自身保温性能有限,材料强度比较低,抗裂性不理想,墙体容易开裂,因此外墙自保温在建筑工程中应用不是很广泛。
三、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趋势
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外墙保温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和认可。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把节能减排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外墙保温技术必将驶上科技发展的高速公路。
第一,在保温材料的选择上,保温材料的更新必须与外墙保温技术想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随着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新型的保温材料不仅会提高自身保温隔热效果,而且将会综合考虑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耐久性、安全性以及对建筑物整体的观赏性。建筑节能是在建筑中合理、有效地使用和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此,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它的经济效益。
第二,在施工工艺的创新上,外墙保温是一个系统工程,施工技术是外墙保温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如何有效地避免墙体出现缝隙,面层出现脱落等,将会是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几年来,我国外墙外保温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建成了以百万平方米计的质量良好的新建或改建的外墙外保温工程,为国家的建筑节能事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这些工程的实践证明,只要遵循外墙保温的规律性,在施工工序上不断创新并提出合理的技术要求,切实按照有关要求认真进行设计和施工,外墙保温的工程质量是完全可以保证的。
第三,在相关制度的管理上,外墙保温需要考虑对建筑结构的影响、需要考虑防火性能、需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匹配、需要考虑施工的安全等等,外墙保温技术并不单单是某个行业的事情,它需要建筑管理部门、消防部门、规划部门、安全管理部门等联合起来制定出一套更加完善、严格的监管制度来满足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是外墙保温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以新型的保温材料为基础,以先进的施工工序为手段,以严格的监管制度为保证,随着我国建筑节能等级的提高,外墙保温技术在未来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它将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节约大量的能源消耗,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自2002年以来,蔬菜作为调整种植结构的优势项目,在宝鸡市发展速度很快,许多区县将发展蔬菜生产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根据宝鸡市目前蔬菜生产现状和区域地理优势,浅述了未来蔬菜生产发展的趋势。
1?蔬菜生产现状
1.1?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示范园区初具规模
2009年宝鸡市蔬菜种植面积3.1万hm2,总产量达93.37万t,总产值5.6亿元。其中西甜瓜种植面积1 200 hm2,产量7.2万t,总产值4 320万元;设施蔬菜种植面积8 000 hm2,产量60万t,总产值3.6亿元,蔬菜示范园区初具规模。如太白县高山无公害蔬菜示范园种植蔬菜3 500 hm2,凤翔县设施蔬菜示范园面积500 hm2,千阳县中棚蔬菜示范园面积650 hm2,岐山县大棚西甜瓜面积800 hm2,陈仓区太公庙蔬菜示范园面积500 hm2。全市由种植蔬菜(包括西甜瓜)带来的人均收入达到402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15%。
1.2?种植模式多样,栽培水平提高
自2006年以来,各区县推广了万元田种植模式,即菜—粮—菜(亩产万斤菜千斤粮收入一万元),瓜—菜—菜等多种栽培模式,越冬黄瓜—秋延架豆王豆角、越冬黄瓜—礼品西瓜(甜瓜)、番茄—再生茬番茄等高效日光温室栽培模式,且面积逐年扩大,无公害栽培、地膜覆盖、中棚大棚、日光温室、遮阳网、防虫网等栽培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各种设施蔬菜面积逐年增加。
1.3?销售网络初步形成,销售区域扩大
2006年蔬菜被列为宝鸡市农业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并成立了市果业蔬菜局,同时农民自发组织的各种产销协会也应运而生。一些中介服务组织、销售大户常年活跃在产销一线,全市从事外销个体户达到500多人,2010年宝鸡市销往外地蔬菜近50万t。
2?发展蔬菜产业优势分析
2.1?区域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
宝鸡市地处陕、甘、川、宁交界处,交通便捷,是连接西南、西北和中原的咽喉要冲,是陇海、宝成、宝中铁路的交汇点,西宝高速公路和西宝南北中三线把宝鸡和全省连为一体,铁路交通可直达连云港、伊犁口岸,农产品贸易非常活跃,蔬菜流通十分方便。近年来,大量优质蔬菜产品已远销日本、马来西亚、港澳以及西北五省等地,这就解除了菜农的后顾之忧。宝鸡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土质肥沃。总的特点是降水较多,雨热同季,光照充足。特别是秦岭山地太白县,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种植无公害蔬菜。
2.2?自然条件良好
宝鸡地区有山、川、塬多种地形,有渭河、千河及多条山脉支流,土地与水资源较丰富,比较适合各种常规蔬菜和反季节超时令蔬菜的生产种植。
2.3?种植经验丰富,地方优良传统品种较多
宝鸡市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菜农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如太白县紫甘蓝、西兰花、秋豆角,千阳红萝卜、岐山县蔡家坡的紫皮大蒜、“透心红”胡萝卜、扶风县洋葱、凤翔火星水萝卜、陈村黑葱等品种销量逐年增加。另外,许多特优品种还亟待开发和进一步推广。
3? 蔬菜产业发展趋势
3.1?发挥区域优势,向专业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充分发挥宝鸡市的区域和品种资源优势,调整蔬菜产业结构,以“稳定基地、壮大规模、科学种菜、提高效益、多创品牌、拓宽市场”为目标,发展蔬菜产业。根据宝鸡市蔬菜生产现状和地理条件,制定蔬菜区域发展规划,拟分为南山(太白、凤县)无公害花椰菜示范生产区、川道(陇海铁路沿线四县区)果、根、茎、叶菜示范生产区,塬区(凤翔、岐山、扶风)设施瓜、茄果菜示范生产区,北山(陇县、千阳、麟游)特优菜示范生产区。通过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蔬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3.2 ?发展出口创汇蔬菜,扩建蔬菜保鲜加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