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景观建筑装饰

景观建筑装饰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3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景观建筑装饰,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景观建筑装饰

篇1

一、引言

本文以我国南方一座特大型桥梁桥墩需要实行钻孔灌注桩静载试验为例而展开分析,包括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确定单桩承载力和荷载与位移的关系,依据试桩资料验证设计采用的地质参数,并依据试桩结果确定是否调整桥梁桩基设计。

二、检测试验

(一)检测工作计划

检测试验开始前联系建设单位、设计、监理,共同协商选定桩基检测工程试验单位;之后开展了桩基检测试验单位编制实施性桩基检测试验方案;施作钻孔灌注桩试桩;试桩基坑开挖,凿除桩头;采用低应变法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施作桩帽及压重平台基础;搭设试桩压重平台,试验人员进场安装主要检测仪器设备;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堆载,桩基竖向承载力检测试验等一系列工作。

(二)检测准备工作

单桩静载检测实施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施作钻孔灌注桩试桩,试桩的成桩工艺、质量控制标准需要和工程桩相符。为增加混凝土强度可以提高其等级或掺入早强剂,如此有利于缩短试桩养护时间;采取低应变检测法来检测试桩的完整性;在试桩头上施作1400×1400×1000mm的桩帽,其等级强度为C40,桩帽内装有400mm桩身,桩帽内设双层Φ16@100钢筋网,下层钢筋置于桩顶,上层钢筋保护层为30mm;为放置沉降测点及仪表,试桩顶部露出试坑地面的高度要超过600mm,试坑地面最好和桩承台底设计标高相符,并在试坑两边修筑压重平台基础;于桩帽上安置钢垫板,在钢垫板上对称装置两支8m的钢横粱,在钢垫板四个角对称装置四架千分表支座,钢横梁两端支放在压重平台基础上;在两支主钢梁两边地面上对称装置两支和主钢梁垂直的基准梁,仅固定基准梁一端;在基准梁和千分表支座上安置千分表并且调零,为基准梁施以安全支护设施,防止其被扰动;在两支8m的主钢梁上对称装置25支6m的分配梁,搭建一个8m×6m的堆载平台,为了于平台上对称堆放配重钢锭。

(三)检测试验设备

试验选用全自动桩基静载测试分析系统,其主要包括主机、控载箱、中继器、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展开搜集数据,利用配重平台反力装置获得反力,选用油压千斤顶加压,采用四个位移传感器对位移实行测量,四个压力传感器来测定压力。利用配重平台反力装置获得的反力最好大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约8400KN。选取的支承仪表基准架要有足够的刚度及稳定性,基准梁未固定的一端在其支承上能够自由活动,在构造上需要保证不受气温、振动、其他外界因素干扰而产生竖向变位。试桩和基准桩两者中心间的距离为4米宽。

(四)检测工作过程

选取压重平台反力装置作为荷载反力,在试验开始前把最大试验荷载1.2倍的配重一次性加上平台,试验中利用油压千斤顶分级加载。试验加载方式选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所谓的逐级加载,在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直到试桩破坏或者加到最大预估的荷载,然后再分级卸载至零。为了缩短试验时间还可以选取快速维持荷载法,即通常每隔一小时加一级荷载。

1、预估最大荷载是设计的2倍,单桩最大试验荷载是6972KN;每级加载量是预估最大荷载的1/10,第一级以2倍分级荷载进行加载;加载重心要和试桩轴线一致。

2、施加每级荷载后维持1小时,以5分、15分、30分测读桩顶沉降量,之后每间隔15分进行一次测读;测读时间累计1小时,如果最后15分的桩顶沉降量和相邻15分的桩顶沉降量比较没收敛,要延长维持荷载时间,直到最后15分的沉降量低于相邻15分的沉降量为止;每小时的沉降量低于0.1mm,且连续两次则认定其达至稳定状态。

3、总位移量不低于40mm,本级荷载下沉量不低于前一级荷载下沉量的5倍,加载便可停止,选取比停止时荷载低一级的荷载定为极限荷载;总位移量不低于40mm,本级荷载加上后24小时未能稳定,加载也可停止,选取比停止时荷载低一级的荷载定为极限荷载;在巨粒土、密实砂类土、坚硬粘质土中,总下沉量低于40mm,然而荷载已超过设计荷载×设计规定的安全系数,加载也可停止,选取此时的荷载定为极限荷载;有时候确定极限荷载较为困难,通常绘制荷载―沉降曲线,即Q―S曲线进行确定。

4、卸载桩需要按照分级实行,每级卸载量为两个加载级的荷载值,每级荷载卸载后,需要观测桩顶的回弹量,其观测办法和沉降一样,等到回弹稳定之后,再进行卸载下一级荷载,回弹稳定标准和下沉稳定标准也一样,卸载至零后,在开始的30分钟内,每隔15分进行一次观测,此后最少于2小时内每隔30分实行一次观测。

5、所有试验数据需要按照附表及时进行填写,对于成桩及试验当中出现的异常状况需要加以补充说明,绘制静压试验曲线并且编写试验报告。

6、依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陡降型Q~S曲线,选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点作为对应的荷载值;对缓变型Q~S曲线可依据沉降量来确定,适宜选取s为40至50mm作为对应的荷载。若判定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没有达到极限时,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需要选取最大试验荷载值。

三、试验研究结果

单桩静载试验记录:

试验检测结果:

篇2

中图分类号:TU241.8文献标识码:A

自从2002年建设部开始在全国推广精装修住宅,住宅装修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哥本哈根会议后,人们的目光又一次投入到绿色低碳住宅,房地产的精装修的话题也开始成为住宅装修的主要话题。住宅的精装修在推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如何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与装修成本的控制进行有效的结合成为装修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1]。因此寻找既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住宅功能的要求,又能对装修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装修体系是当前房地产商品房全面推进精装修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住宅地产精装修的形式

住宅精装修是指在房屋交房之前,已经完成了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的粉刷和铺装,并且卫生间和厨房等基本设施也已经安装到位,住户只需要增加一些家具、用具、饰品、用品等就可以进行居住了。精装修房是脱离生产过程的,在基础设施上满足居住要求的商品房。住宅地产精装修的形式主要分为菜单式装修的毛胚房、一次精装修的成品房以及全配置式的成品房三类[2]。其中菜单式装修的毛胚房是在购房者选定之后,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出装修设计,购买装修材料和设备,进行统一装修的住宅;一次精装修成品房是将集团化购买和一体化装配施工运用到装修施工的整个过程中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统一的装修设计,进行现场作业,房间的各个功能都能够符合购房者的要求的住宅;全配置式的成品房是除了进行统一的装修和装饰之外,还配置有日常生活用品和家用电器等的住宅。

二、住宅地产精装修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

总的来说,住宅的精装修主要分为装修和装饰两部分来完成的,其中装修的部分是实际的交楼标准,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卫生间、厨房、客厅、卧房、以及墙面等的设计,一般要包含厨房基础设施以及卫生间基础设施等。橱柜设计使精装修房交楼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3]。

精装修住宅主要包括九个系统,即家政空间区域、公共空间系统、厅房空间系统、玄关系统、厨房空间系统、人文空间系统、住宅的收纳空间设计、卫浴空间系统、家居智能化系统。在进行精装修的设计中,我们要首先从设计方案开始,对房间的户型,室内设计、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水电气的设计等诸多细节进行统一的研究和规划,同时还要注重系统的集成性[4]。现在的住宅装修方法相对于之前简单的在毛胚房上面进行装修的施工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住宅地产精装修成本管理体系

在住宅地产精装修成本管理体系中我们又分为客户描摹和与之对应的设计方案,客户增值和与之对应的精装施工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客户定位和与之对应的成本分配,客户交付和对应的住宅精装交付体系等四个体系。这个大的体系的实现方法包含有三个方法论。

第一,产品类型由客户决定。精装修成本管理是整个房地产商品开发的一个部分,如果缺乏完善的产品开发体系,只是单纯的对成本进行管理是很难收到应有的成效的[5]。一般情况下,在决定产品类型的时候,大多数房地产公司都顺从市场的主要导向,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常常会因为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对客户所临摹的设计方案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把握不好,而导致设计任务书不够完善,因此,在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住宅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就转移给了设计公司。目前房地产的开发周期比较短,市场施加给它的压力也比较大,故而不能够进入深入的研究工作,使在实际操作中产品的开发工作先天缺陷。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房地产公司的组织结构又没有产品开发部门的设置,就会使地产公司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对产品的整合研发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客户导向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公司组织结构和外部资源的整合,这对于房地产产品的开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精装技术的体系化。住宅地产的精装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装饰材料体系、装修技术体系、设计规范体系、质量维护体系、产品配置体系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产品配置体系主要包括内门、沙发、橱柜、卫浴、木地板、软装等。装饰材料体系主要包括石材、涂饰材料、木作(含板式家俱)等。装修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施工工艺示范手册、收口和节点项目定制图集等。质量维护体系主要包括四方验收外的质量交付体系、装饰常见质量问题应对体系、业主收房使用手册等[6]。

第三,设计方向管理。设设计方案对成本的规划方向起到了很大的决定作用,因此成本管理要从设计管理开始。目前,很多设计公司在对成本进行管理的时候,还是很大程度上依靠大概估算的方法或者是单纯的依靠经验,当然,这也是由于房地产公司对与设计公司的定位导致的。SL将成本模块和设计模块有效的合并在了一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DC(即Design+Cost)服务模式[7]。这种整合的体系主要是针对住宅地的特点来进行设计的。我们知道,住宅地产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复制性,只要在样板间阶段找到合适的工艺、配置及设计方案即可。这是它与办公楼、酒店、餐厅等最大的不同之处,这种复制性导致住宅地产早期的产品研发具有被限制的开放性。设计是住宅地产进行精装修的过程中的沟通的媒介和信息载体,如果设计本身对于客户定位、成本管理、技术标准和营销策划缺乏比较专业的了解,那么就很难对其成本管理起到作用。

在实际工程实践中,我们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使成本管理控制更加的具有操作性。

四、住宅地产精装修成本管理的方法

住宅地产精装修工程中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五种:工程招投标、设定精装修成本目标、精装修成本测算、指导精装修设计、竣工验收与结算。在住宅地产精装修的成本管理中,其本质属性是与一般工程相同的。首先我们要先设定成本目标,在这个目标范围内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处理好装修成本和装修效果两者之间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找出两者最优界点,将精装修设计价值达到最大。精装修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先做好精装修的样板

对于精装修工程来说,实体交楼的样板比设计方案图更具有实际意义。精装修的样板展示是为产品的销售进行服务的。在进行实体样板的制作和设计的时候要尽量在实体楼进行设计和施工,这样有利于将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中的一些不容易被发现的问题都暴露出来,能够有效的避免在后期装修的时候出现装修不合格或者大规模返工的情况。

(二)住宅精装修设计中要将其设计、施工过程标准化、规范化

在住宅地产精装修中,建筑平面的布局基本确定之后就要将精装设计的因素考虑进去,这是为了避免在装修的后期由于装修效果达不到理想要求而大量的对建筑进行拆改,使成本大大的增加。在进行装修材料的选取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稀缺的材料使成本增加,在考虑装修效果和装修成本的时候,还要考虑采购的难易程度以及运输是否便利等问题[8]。在施工的时候也要尽量使用简单并且成熟的装修方法,以防由于各方面的问题考虑不周全而使施工发生拆改的现象。一切会耽误工期和增加装修成本的问题我们都要考虑到,这能够有效的避免装修后期成本的增加。另外,住宅地产精装修不但要采用简约的风格,给购房者留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还要将装修的亮点突出表现出来,对购房者关注的地方进行重点投入,这也是住宅精装修成本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点。

五、总结语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住宅精装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以及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房地产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意识,把握精装修项目管理中的核心要素,对精装修成本进行科学的控制,另一方面,在进行精装修成本管理的时候要从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着手进行。

参考文献

[1].周凯.房地产住宅项目精装修管理[J].广东建材.2012(07):71-72

[2].徐幸.浅谈精装修住宅室内无线局域网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1):47-48

[3].黄创斌.基于价值工程的住宅精装修方案成本控制[J].山西建筑.2010(27):17-17

[4].陈四国.论住宅精装修工程成本控制管理[J].消费导刊.2013(04):38-39

[5].聂晓燕;贺成龙;王静涵.嘉兴推行精装修住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3(06):54-55

篇3

一、前言

望江县日新桥工程位于望江县漳湖镇。该桥为三跨平板桥,基础处理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设计桩身直径为900m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桩长约25.3m~32.0m。

二、钻孔过程中易出现的故障及处理措施

1、钻孔偏斜

这是在施工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偏斜原因有好几种:

(1)桩架不稳,钻杆导架不垂直,钻机磨耗,部件松动。故此在开钻前一定要检查钻机的稳定性与垂直度,在钻进过程中要随时复核,如有偏差及时处理。

(2)土层硬度不均,致使钻头受力不均。在地层分层处要注意控制钻速,不要过快,同时要采用减压钻进。

(3)钻进时遇有较大孤石、探头石。此时宜用钻机钻透。用冲孔机时,用低速将石打碎;有倾斜基岩时,可用混凝土填平,待混凝土凝固后再钻。

(4)扩孔较大处,钻头摆动偏向一方。在容易扩孔处低速减压钻进。

(5)钻孔弯曲,接头不正。

为了防止出现成孔偏斜,可在施工中采用加扶正圈导正,全孔减压钻进的防斜措施。扶正圈直径比设计桩径小200mm,扶正圈的位置放在离钻头5~6m处,必要时可每钻进20~30m加一扶正圈,以加强钻具的导向性。

2、塌孔

其表征是孔内水位突然上升又下降,孔口冒细密的水泡,出渣量明显增加而不见进尺,钻机负荷显著增加。

塌孔原因主要有:

(1)护筒埋置过浅,周围封填不密,漏水;

(2)操作不当,如提升钻头,冲击锥(抓)或掏渣倾倒,或放钢筋骨架时碰撞孔壁;

(3)泥浆稠度小,起不到护壁作用;

(4)泥浆水位高度不够,对孔壁压力小;

(5)向孔内加水时流速过大,直接冲刷孔壁;

(6)在松软砂层中钻进时进尺过快。

预防措施:汛期或朝汐地区水位变化过大时,采取升高护筒增加水头或用虹吸管等措施保持水头相对稳定;提升钻头,下放钢筋骨架时应保持垂直,不要碰撞孔壁。

处理措施:事故发生后应查明塌孔位置后进行处理。塌孔位置不深时,可采取钻深埋护筒,穿过塌孔处。塌孔位置深时,塌孔不严重,可回填到塌孔位置以下,并采取改善泥浆性能、加高水头措施,继续钻进。塌孔严重时,应立即将钻孔用砂类土或砾石土回填,无此类土时可采用粘质土并掺入5%~8%的水泥砂浆,观察数日后重新开钻。

3、扩孔与缩径

扩孔多系孔壁小塌孔或钻锥摆动过大,应针对原因采取措施。缩径常因地层中含有遇水能膨胀的软塑料土或泥质叶岩造成;钻锥磨损过甚也可造成孔径偏小。前者应采取失水率较小的优质泥浆护壁,后者应及时焊补钻锥。缩径已发生后,可采取钻锥上下反复扫孔,扩大孔径。

4、漏浆

钻孔施工时,密切注意泥浆面的变化,一但发现有漏浆现象,分不同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1)增大泥浆比重和粘度,停止除砂,停钻进行泥浆循环,补浆保证浆面高度,观察浆面不在下降时方可钻进。

(2)如果漏浆得不到控制,则需在浆液里加锯末,经过循环堵塞孔隙,使渗、漏浆得以控制。

(3)如果在钢护筒底口漏浆,在采用上述措施得不到控制后,将钢护筒接长跟进。

(4)在采用上述措施后,若漏浆得不到控制,要停机提钻,填充粘土,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施钻。

5、糊钻

在正循环回转钻进时,遇软塑粘质土层,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过大,进尺快,粘渣量大,钻杆内径过小,出浆口堵塞而造成。此时应改善泥浆性能,对钻杆内径钻渣出口和排渣设备的尺寸进行计算。并适当控制进尺。若已严重糊钻时,应停钻提出钻锥,清除钻渣。

三、混凝土灌注中故障处理

1、导管进水及堵塞

第一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导管进水时,应将已灌注的拌和物用吸泥机(可用导管作吸泥管)全部吸出,针对进水的原因,改进操作工艺或增加首批拌和物储量,重新灌注。在导管提升且底口超出已灌注拌和物时导管进水,可依次将导管拔出,用吸泥机或潜水泥浆泵将原混凝土拌和物表面的沉渣全部吸出,将装有底塞的导管重插入原混凝土表面下2.5m深处,然后在无水导管中继续灌注,将导管提升0.5m,继续灌注混凝土即可冲开导管底塞流出。

导管堵塞多因隔水硬球不符合要求被卡住而产生。可采用长杆冲捣,或用附着于导管外侧的振动器振动导管,或提升导管迅速下落振冲,或用钻杆上加配重冲击导管内混凝土。若上述方法无效,应提出导管,取出障碍物,重新改用其它隔水设施灌注。还有一种为气堵,当混凝土满管下落时,导管内混凝土(或泥浆)面至导管口的空气被压缩,当导管外泥浆压力和混凝土压力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出现气堵现象。解决气堵现象的措施为首批混凝土浇注时,在泥浆面以上的导管中间要开孔排气,当首批混凝土满管下落时,空气能从孔口排掉。

2、灌注塌孔

大的塌孔表征与钻孔期间相似,可用探测锤探测,如达不到混凝土表面高程时即可证实发生塌孔。

产生的原因有:

(1)护筒底脚漏浆;

(2)潮汐区未保持所需水头;

(3)地下压超过原承压力;

(4)孔内泥浆相对密度与黏度过底;

(5)孔口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

处理措施:如塌孔数量不大,采取措施后可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表面的泥土,如不继续塌孔,可恢复正常灌注。如塌孔仍不停止,而且在扩大趋势,应将导管与钢筋骨架拔出,将孔内用黏土或渗入5%~8%的水泥填满。待数日后孔位周围地层已稳定后现施工。

3、钢筋骨架上升

除去一般被挂上升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冲出导管底口后向上的顶托力造成的。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跟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口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辅助方法是将钢筋骨架顶端焊固在护筒上,或将钢筋骨架中的4根主筋伸长到桩孔底。当设计许可时,骨架下端2m范围内箍筋内距布置大些。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最初浇注的混凝土开始初凝,与钢筋的裹握力增大,新浇注的混凝土上升的顶力顶升最初混凝土时带动钢筋骨架一起上升。

4、埋管

灌注过程中导管提升不动,或灌注完毕后导管拔不出来,统称埋管。常因导管埋置过深所致,若已成埋管故障,宜插入一直径稍小的护筒至已灌注混凝土中,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表面上泥渣,派潜水工下至混凝土面在水下将导管齐混凝土面切断。拔出安全护筒,重新下导管灌注,灌注完成上下断层间予以补强。

若桩径过小,潜水工无法下去工作时,可在吸出混凝土表面上泥渣后,采用输送管直径100~150且水下连接一段钢管的混凝土泵,泵送余下的混凝土。

5、夹层断桩

多为以上多种事故发生的结果。有些是在灌注完成后,钻取桩身混凝土上岩芯或无破损检测时发生混凝土中夹有泥砂的情况,称为夹层断桩事故。多因首批混凝土隔离层上升已近初凝,流动性降低,在导管埋深较小时,续灌混凝土拌和物顶破隔离层上升,将原灌注混凝土表面的沉淀土覆盖在混凝土拌和物下造成的。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泥浆过稠,增加浇注砼的阻力(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的泥块),在施工中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行,最后只好提出导管上下振击,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砼,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砼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导管埋得太深,提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出后砼不能及时冲填,造成泥浆填入。

6、混凝土严重离析

多由导管漏水引起水渗,地下水渗流造成。

灌注前应严格检验道观的水密性,在承压地下水区应测验地下水的压力高度和渗流速度,当其速度超过12m/min,应注意在此区进行钻孔灌注的施工措施。

四、灌注桩的补强方法

1、先钻两小孔,分别作压浆和出浆用。深度应达到补强处1m以下。

2、用高压水泵向孔内压入清水,使夹层泥渣从出浆孔冲洗出来。

3、用压浆泵先压入水灰比为0.8的纯水泥浆,进浆口应用麻絮填堵在铁管周围,待孔内有清水从另一孔全部压出来之后,再水灰比为0.5的浓水泥浆压入。

4、浓浆压入时应使其充分扩散,当浓浆从出浆口冒出时停止压降,用碎石将出浆口封填,并以麻袋堵实。

5、最后再用水灰比0.4的水泥浆压入,压力增大到0.7~0.8MPa时关闭进浆阀,稳压压浆20~25min。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