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6:0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建筑质量的问题一定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建筑地基基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本体的质量,因此,优化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势在必行。所谓地基基础,指的是建筑物上部承重结构向下的延伸和扩展,它承受了建筑物的全部重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地基基础施工进行优化控制,确保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的发生,才能切实提高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下面,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进行优化分析。

2、地基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地基基础工程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为了提高整体建筑的质量,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就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偏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见表1),提高其工程建设的质量。

表1 地基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常见问题类型 原因分析 相应措施

基础轴线位移 大放脚分寸掌握不准确,砌至大放脚顶处时产生偏差,这样就容易导致基础轴线位移现象的发生。 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设置龙门板,能有效防止槽边堆土或者作业时,碰撞定位放线而发生移动。

地基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从而导致轴线产生偏差。 在基础收分部分砌完后,重新核对拉通线,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然后砌筑基础直墙部分。

基础标高偏差 地基基础下部的基层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 加强对基础层标高的控制,将基础标高控制在允许的偏差之内。

由于铺灰厚度不均匀或铺灰面太大,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因停歇过久而挤浆困难,灰缝不易压密而出现冒高现象。 利用基础外侧在皮数杆检查标高时,需要用水准尺校对水平。宽大基础放大脚的砌筑,可以采用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

防潮层失效 施工中砂浆混用,将砌基础剩余的砂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 24cm 墙防潮层下的丁字砖,建议采用满丁砌法。

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如果在设计中,没有对防潮层进行规定,则可以采用2cm 厚1:2.5 的水泥砂浆掺适量防水剂的做法,以确保防潮层不失效。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优化措施

3.1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之前,需要组织工程设计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三方进行技术交底,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交底会上,技术人员需要充分领会设计师的意思,施工人员需要对照施工图,分析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与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沟通。这样通过三方的技术交底,就能及时对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3.2 做好地基基础的选型

地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承受着整个建筑物的重量,可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基础的分布方式和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则可以采用独立基础(见图1);如果地基极为柔软,并且建筑物又很高,这个时候就需要采用筏形基础(见图2)。筏形基础具有较大的地基接触面,相较与独立基础,它的造价更高。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地基的承载力不足,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主要是由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构成的地基。在对地基进行勘察时,要弄清软弱土层的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泥沙[2],这样才能为采用何种地基处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图1独立基础示意图图2筏形基础示意图

3.3 重视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地基土是淤泥,并且上层土层较薄时,在施工就要采取避免对淤泥或者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该综合考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产生的条件、建筑对地基的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并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案。在对地基进行处理时,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地基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增强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在地基施工期间,要对地基进行沉降测试,如可以选择换填基层法、沙石桩法、预压法等措施方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筑越来越向着高层次、大型化的方向发展了,这就对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的地基基础施工才能更加有效地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强度,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由此可见,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技术,才能打造出高效、优质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李齐光. 谈谈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7)

2、傅挺峰. 关于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8)

篇2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在不断地发展,建筑施工的范围越来越大。如今,建筑施工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建筑施工的实践性较强,地基也普遍存在着多样性、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等因素,这从而给地基处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1]。尽管地基工程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是在施工中还是要保证地基工程完全符合标准,同时要具备可靠的质量,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建筑施工能够良好地进行实施。总之,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只有做好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才能够保证建筑的稳定性,这将是城市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1.建筑地基的施工特点

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是由于我国的地质情况所造成的。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以“地大物博”所著称。从地质结构上来看,我国存在着高原、丘陵等多种不同的地形,并且不同区域内的土壤也会存在不同的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建筑施工带来了影响。正是由于我国这种复杂地形和土质的存在,给我国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在具体施工中需要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举例来说,在地震带区域进行施工作业时就需要考虑加强建筑的抗震能力。总之,我国的地质类型十分复杂,这给施工人员在具体施工工作中带来了很大的各种技术难题。

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多发性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由于在施工准备阶段中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整个建筑出现问题,在经过一定的年限之后,可能会导致建筑出现坍塌的情况。这样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财产损失,还威胁到了居民的人身安全,这就是多发性产生的缘由。

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严重性

地基工程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如果是建筑在竣工之后出现其他问题,还能够采取一定的手段来进行弥补。但是地基是整个建筑物的根本,一旦出现问题的话,就意味着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已经处于无法挽救的地步,这对于建筑物是毁灭性的打击。地基一旦出现问题,所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困难性

首先,地基工程是属于地下工程,在事故处理方面和人为操作上都具有很大的困难性。另外,如果要对地基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还需要考虑地基之上的上层建筑,只有在对整个建筑体系进行全面分析之后才能够进行有效地施工处理,这无疑给施工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负担。并且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将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一旦地基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这个问题将可能会被放大,从而为整个建筑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样看来,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相对于其他建筑施工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性[2]。

2.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具体措施

2.1加强前期勘查工作

在地基基础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前期勘查工作,这是地基施工的保证。一直以来,建筑施工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仅仅凭理论知识是完全不够的。对现场的合理勘查,采取科学的勘查手段无论是对于施工设计还是实际施工操作都会带来巨大的便利。并且对于一些特殊的地质,合理的勘查工作将能够有效地预防可能出现的地质缺陷,这将大大地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2.2提高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水平

针对不同的施工环境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举例来说,对于湿陷性黄土,可以采取挤密法、固结法、桩基础法等方法来进行地基加固;对于一些淤泥土要尽量避免扰乱淤泥分布的情况产生。在具体的施工中,还是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探测,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立体化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特别是将实际施工中所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加入到施工方案中,并且对方案进行严格、重复地检验和校对,以此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在施工期间要进行规律性的地基沉降测定,确保能够随时掌握施工的具体情况[3]。

2.3地基基础的选型

地基作为地面与建筑的连接体,具有很重要的承载作用。在地基施工过程中,通常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地基基础选型。假设地基的负荷力能够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并且其基本分布能够与建筑物相互契合,那么就可以以独立地基的方式来进行相应的建筑施工。一旦出现地基的承载能力不能够达到要求的情况时,就可以以筏形地基作为其根基,以此来保证整个地基结构乃至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虽然这种地基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但是其经济成本也更高,需要更多的投资。而对于软土地基而言,则需要通过某些手段来进行相应地加固。在现场考察中,需要对软土层的组成、分布进行相关的测定,从而为施工方案提供相应的处理标准。

2.4大力培养地基施工人才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项技能培养。对施工人员的设计能力、管理能力、现场施工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并且从中进行人员筛选,以保证整体的施工质量。特别是在新型技术的使用上,一定要让符合条件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这样将会使得整个施工过程更加稳定。开展定期的素质拓展和专业技能培训,打造出具备专业技能的综合型素质人才,以此保证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需要[4]。

3.结语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是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强前期勘查工作、提高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水平、合理开展地基基础的选型、大力培养地基施工人才等手段来提升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整体水平,以此来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卫兰,林华.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初探[J].价值工程,2010(19):23-24.

篇3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基是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房屋的安全性问题,如果地基的质量不过关,那么将会导致建筑物失稳,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又有提高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水平,才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才能是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

1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地基是房屋建筑的核心,其施工质量是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而在房屋建筑中地基主要是指基础持力层和下卧层,都属于隐蔽性的工程,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尤其是频发地质灾害的我国,滑坡、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提出了高标准的施工要求。关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问题,最有名的是意大利比萨斜塔,因为该塔高55 m。是由1173年开始建设,但建至一半后,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逐渐向南倾斜,因此被迫停工,在1730年竣工后,塔身还是不断向南倾斜,经过多次的纠偏和地基加固,才保住了这一举世闻名的建筑物。我国国土范围宽广,地质条件差异性较大,有盐碱地、冻土地、塌陷地,加之滑坡、泥砂石等灾害的侵袭,要求我们对房屋建筑工程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应对这些复杂的地质危害因素。我国房屋整体质量水平低,尤其是地基基础工程,有些潜在性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被及时发现,致使很多地基基础工程问题被忽略。

2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

2.1 地基基础的勘察技术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对地基基础进行勘察。地基勘察以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6为依据。

1)收集建筑总平面图,分析平面图的坐标和地形,结合房屋建筑的性质、规模、结构和基础形式,判断建筑的荷载力,从而确定地基的埋置深度和允许变形范围。

2)通过勘察,查明地质的类型、分布、工程特性,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作出分析评价,以便初步判断不良地质的类型、成因和分布范围,为提出整治方案提供数据资料。

3)单栋高层建筑物勘探点的布置,一方面满足地基均匀性的要求,将勘探点设置在4个以上,而对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体,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必须有1个控制性的勘探点。

4)从基础的地面算起,详细勘察勘探的深度,将勘探深度控制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上,地基的底面宽度大于5 m,设置地下室或者裙房的抗浮桩和锚杆,保证勘探孔的深度达到抗拔承载力的评价需求。

2.2 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支护设计技术,可以采用小放坡、水泥砂浆护坡支护,具体的设计技术包括:

1)清除挖方区域的障碍物,搬迁区域内的地下排水管道和电缆等,同时绘制出现场场地的平面图,以确定开挖的路线、边坡坡度、排水渠道和集水井位置等。同时设置测量控制网,把握控制的基线、轴线和水准点,经过反复审核后,确定是否可以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其中临时性排水设施的排水沟方向要大于0.002,保证场地内不会积水。

2)施工工艺方面,采用反铲挖掘机挖掘较硬的土质,并用岩石粉碎机处理岩石。反铲挖掘机挖掘分层挖掘较深区域,运土的汽车放置于反铲的一侧,减少回转的角度,开挖面积较大的基坑,反铲机应该呈/之0字型移动,而自卸汽车数量应该结合挖掘机的大小进行确定,并按照生产效率和工期的要求,保证挖掘工作的连续进行。针对基坑的边角位置,挖掘机难以开挖之处,要采用人工方式配合开挖,并将沙土清除到在挖掘机作业范围之外,与此同时,控制好挖掘机的深浅程度,在基地预留10 cm左右的人工清底找平,避免超挖时基地土被扰动。

3)质量标准的提出,1保证基坑地基土质符合设计的要求;2是控制允许的偏差项目,首先标高是利用水准仪检查或者拉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0~50;3由设计中心用经纬仪、拉线尺量检查长度和宽度,允许偏差为±0~20;4用坡度尺检查边坡坡度,允许偏差为±0~30。

4)土方开挖形成基坑之后,加强成品的保护工作。1注意保护测量控制桩,防止挖掘机撞坏基坑;2在基坑的周边设置排水渠道和集水井,并保持场地适当的坡度,防止积水浸泡基坑和场地,在夜间施工的时候,也要保证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地基和边坡的超挖。

2.3 地下水的控制

地下水是基础地基质量隐患因素之一,如果地下水位过高,腐蚀了地基基础,很有可能引起地下沉陷。为了控制地下水,可考虑采用管井降水法:

1)承压的含水层渗透系数从上至下呈现逐渐加大变化,如果降幅相同,则降水井越深,单井的出水量就越大,而井深超标,则会削弱出水量对水位降幅的正面影响。管井的井深要比基坑挖深深6 m左右。

2)含水层的土质通常为粉质黏土、粉土和粉砂交互层,这些土质的渗透性差,不利于出水,井深可打至基岩底部,利用底部的砂层、卵石层,提高渗透系数,形成完整井。

3)如果基坑的面积较大,具备在坑内布井的条件,则可以采用在坑内布井的方式,减少管井的数量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4 基坑监测技术

基坑监测技术是为了防止基坑施工发生意外,确保工程的安全,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基坑边坡变形观测,了解基坑支护的变化状态,以监测数据为依据,结合开挖的地质情况,对支护参数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如果发现基坑支护存在异常情况,则应该采用支撑或者回填等方法,提高基坑边坡的安全系数。

2)监测的内容除了量测基层位移情况和观察地表开裂的位置和列宽,还要对基坑的渗水情况和漏水情况变化进行观察。

3)布置监测点,选择在基坑支护变化最大的地段,或者局部地质条件不利的地段。

4)监测技术的施工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施工单位为主体,量测基坑的位移,如果基坑支护工程已竣工,则由建设单位负责测量,将测量点布置在基坑支护的施工图纸上;2施工单位的质检人员定期负责观察地表开裂状况、基坑渗漏水情况、基坑内外地下水位变化情况;3在支护的施工期间,保持每天监测一次的密度,在完成基坑开挖或者基坑变形稳定后,再适当减少监测的次数;4雨水季节的监测和支护安全水害来源的监测,要查明渗水的原因,譬如生产排水、生活排水、管道渗水、贮水池、化粪池渗漏水等,以便及时采取排水措施;5在施工开挖期间,加强基坑顶部侧面位移和开挖深度比值的观察,及时分析原因,为提出适当支护方法和加固措施提供基本条件。

3 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的地基是支撑荷载建筑物的,其质量一直是地基中的重要部分,不合理的基础和地基施工的质量问题,往往会导致基础工程质量缺陷与事故。因此,有必要对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从地基基础勘察技术、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技术、地下水的控制技术和基坑监测技术等角度,提出具体的工程施工技术建议,以提高房屋建筑的地基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 樊桂花.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1.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