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演讲的技巧讲解

演讲的技巧讲解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演讲的技巧讲解,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演讲的技巧讲解

篇1

一、顺借时令,暗示社会意义

1978年3月,粉碎“”后的第二个春天,全国科学大会在京召开,大会由郭沫若主持。郭老祝辞的开篇是:“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表面上说的是自然节气,过了“春分”就是“清明”,实际上是暗指当时的政治气候。粉碎了“”.经过拔乱反正之后,一个安定团结的“清明”盛世已经到来。连续三句“这是……春天”。既指明了科学大会召开的时节恰远大好春光,又预示科学事业欣欣向荣的“明媚”前景。

二、借地理环境,巧寓深意

1957年,总理访问尼泊尔。他在加德满都市民欢迎会上发表讲话,一开头就提到喜马拉雅山:“当我们站在这个广场上,同千千万万的尼泊尔人民在一起的时候,过去时代的珍贵的回忆就又涌现在我的眼前。虽然在我们两国之间横隔着世界上最险的喜马拉雅山,然而我们的人民却自古以来就保持着友好的往来……”这是用喜马拉雅山的自然阻隔来反衬尼中两国人民之间友谊之深厚,历史之悠久。结尾处,又一次提到喜马拉雅山:”在我要结束我的讲话的时候,我祝中国和尼泊尔的友谊像联结着我们两国的喜马拉雅山那样巍峨永存!”这里,喜马拉雅山的巍峨高大。不可撼动,使它又成了友谊长存。牢不可破的象征。同一座山,在讲话的开头和结尾被赋予了不同的主观色彩,而且都十分贴切。

三、借助天象、气候、表达象征意义

在一次具有纪念意义的大会上,闻一多先生作了一次鼓动性的演讲。当他讲到“我们的会开得很成功”时,正好云中的月亮露了出来,他即景生情,用手一指,借题发挥道:“朋友们,你们看,月亮升起来了,黑暗过去了,光明在望了,但是乌云还等在旁边,随时会把月亮盖住!…这里巧借天象,形象生动地揭示

了这样一个哲理:虽然黑暗最终是挡不住光明的,但是,在光明到来之前,又不能掉以轻心,还须警惕“乌云”,只有最终彻底扫除了乌云,才能永远地享有光明。为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某校举办学术演讲会,当时天气很冷,寒凤从窗口吹进礼堂。刚落座的听众无法安静下来,显得心不在焉。主讲学者深知自己的

演讲还要承担“组织教学”的任务,便灵机一动,临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鲁迅先生生前曾经召唤:‘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今天,我们先要摆脱了会场上的冷气,才无愧于鲁迅先生的殷殷期望。…几句话出口,立即赢得了一片持久而热烈的掌声。这里,演讲者运用气候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

利因素,既控制了场面、又一语双关:在摆脱浸肤的自然冷气的同时,更而要摆脱对纪念活动的冷漠。

四、借“物”取譬,点明主意

篇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口才,往往是经过严格的口语训练培养出来的。演讲口才的训练,不仅要勤练、苦练,而且要巧练。要练习得法,摸清规律,掌握要领。朗诵和演戏是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综合运用的最佳形式。

一、口语表达技巧的基本要求

演讲的语言从口语表述角度看,必须做到发音正确、清晰、优美,词句流利、准确、易懂,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一)发音正确、清晰、优美

以声音为主要物质手段的,语音的要求很高,既要能准确地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又要悦耳爽心,清这优美。为此,演讲者必须认真对语音进行研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达到最佳状态。

要达到最佳语言效果,一般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

1、字正腔圆

字正,是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音响亮,送音有力。读音要符合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的标准,严格避免地方音和误读。如将“鞋子”说成“孩子”,将“干涸”说成“干固”等。

2、分清词界

词分单音节和多音节。单音节词不会割裂分读,而多音节词则有可能割裂引起歧义。

3、讲究音韵配搭

汉语讲究声调,声调能产生抑扬急缓的变化,本身就富有音乐美。好的演讲,平仄错落有致,抑扬顿挫,显得悦耳动听。

(二)词句流利、准确、易懂

听众通过演讲活动接受信息主要诉诸听觉作用。演讲者借助口语发出的信息,听众要立即能理解。口语与书面语之间有较明显的差距。有人说,书面语是最后被理解,而口语则需立即被听懂。与书面语相比,口语具有以下特点:

1、句式短小。演讲不宜使用过长的句子。

篇3

博物馆是一个展示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场所,将具有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与历史价值的实物进行了分类,对观众开放,让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与学习到相关知识,具有显著的教育功能。博物馆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社会机构,为社会公众创造了一个学习、教育以及娱乐的良好场所。在游客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讲解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讲解人员的口头讲解,为游客详细介绍博物馆中的展品,加深游客对博物馆展品的理解,有利于我国历史文化的宣。本文就是关于如何改进博物馆讲解工作的研究。

一、新形势下的博物馆讲解员所面临的新要求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社会各行各业都取得快速的发展,博物馆的各种硬件装备与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而参观博物馆的群体也出现了更加多元化的趋势,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来到博物馆进行参观,因此也就使得博物馆的讲解工作开始面临着新的要求,必须要加以改进才能够适应不同人群的参观要求。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使得博物馆讲解工作出现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水平,讲解人员就必须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使用先进手段来进行讲解。

二、改进博物馆讲解员工作的几点思路

(1)对讲解形式上增加交流与互动

博物馆对历史文化的讲解,传统形式是讲解员说、游客听,这种单向的讲解路套容易导致讲解过程空乏无味,游客在听和参观过程中会感到十分疲劳、枯燥,讲解工作难以取得其本该有的教育与宣传效果。因此,须要从讲解方式方面进行改进增加交流与互动。也就是在讲解的时候,讲解员要经常将话语权交给游客,在讲解的时候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让游客回答,提高游客的参与度,鼓励游客将自己的看法与感受表达出来,加强讲解员与游客、游客与游客之间的交流互动,使人们在参观游览中形成一个良好活泼的参观氛围,这不仅可以拉近讲解员与游客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可以让游客以更加热情的心态参与到讲解之中,有利于提高讲解效果和社会效果。

(2)博物馆的文物展示要具有趣味性、直观性与互动性

过去,受到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的限制,博物馆中的很多设施都比较落后陈旧,讲解员往往只能够对游客进行口头讲解,这样的讲解工作难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再加上博物馆在展品展示风格上比较落后单一,游客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也就导致讲解工作难以取得成效。而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博物馆中纳入了很多的物品,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展示风格,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了讲解工作中,使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更加具有趣味性、直观性与互动性,不仅能够抓住游客的眼球,更能增强讲解的效果。

(3)增强讲解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