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物联网技术认识

物联网技术认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4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物联网技术认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物联网技术认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1-5146-03

Exploration an Implementation on Internet of Things Specialty in Training Progra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UN Yu-di

(Jiangsu Institute of Economic & Trade Technology, Nanjing,211168,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the industry need, combining with our institute’s char acteristics, the employment post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en forms the specialized training goal. Taking profes sion station group, work task and work flow as the basis, it explores the specialized course system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orresponding with our institute’s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and trade, and discusses several key problems in the scheme impl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a sample for relevant institutes with this specialty.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et of things; talents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specialty positioning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自从2009年11月3日,温总理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他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这篇讲话对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目标提出明确要求,把对物联网概念的研究推向了新的。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目前全国有30个本科院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高职院校有28家开设了物联网专业。物联网时代的来临,对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问题与挑战。我院作为国家骨干示范院校,也加入了建设物联网专业的行列,下面就我院在物联网专业方面的建设实践供大家探讨。

1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思路

近年来,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基本摆脱了原先依附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针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自身特点,高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努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构建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面向市场、面向技术、面向应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开发与实施中,以职业生涯为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确定课程内容,以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鉴定项目。我院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施就是按照这样一条主线而展开的。

2关于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2.1高职物联网专业定位

2.1.1行业前景分析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都在投入巨资探索物联网。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启动与发展并不比国际落后。10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目前正加紧研发“物联网”技术。

从目前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来看,物联网领域主要环节,如器件设计和制造、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架构、软件信息处理系统配套、系统设备制造、网络运营等均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化能力。物联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传感设备生产企业的管理、检测岗位;传感网的组建、调试、维护岗位;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维护岗位;也可以到物联网技术营销与应用推广岗位等就业。因此物

篇2

一、物联网人才需求分析及岗位分析

物联网的产业链主要包括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网络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及服务商和用户六个环节。为了满足这些产业链需要电子设备开发人员、设备维护人员、传感器设计及制造人员、系统集成人员、软件技术开发人员等。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确定了既满足企业需要,又符合高职教学规律的物联网就业岗位如下:

主要岗位:

物联网终端设备操作技术员:主要负责设备的常规操作,物联网终端设备生产、安装、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调试、运行与维护。

物联网网络构建技术员:主要负责传感网络组建、调试。

物联网系统软件程序员:主要负责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客户培训与技术支持。

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员:主要负责应用系统实施及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

物联网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物联网硬件及软件系统管理与维护。

二、知识、能力结构

根据现行的有关物联网技术的国家职业标准,结合对各企业所需要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人员的职业岗位能力调研的结果,按职业能力要求对有关知识点进行了系统化整理后,同时考虑到学历教育课程的人性化要求,得出本专业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与要求。

(一)知识结构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并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知识结构整体性、递进性的原则将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划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拓展知识三个层面,并明确了每个知识层面的具体要求,同时为了满足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标准,得出了适合高职院校实施的课程结构。具体描述见表2。

(二)能力结构

为了满足企业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人员“一专多能”的技能要求,将本专业技能结构分为:一个核心职业技能和两个辅助职业技能,并对每项技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为了使本专业学生达到技能要求,特设置了相应的教学课程。能力构与要求具体描述见表3。

三、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并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高职学生的特点确定了本专业的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4321”模式。 “4321”是指“四个阶段、三个层次、两个融合、一专多能”,具体说明如下:

1、在整体课程组织上,本专业将课程体系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基础知识的学习。

第二阶段:单项阶段。单项技术的学习。

第三阶段:复合阶段。复合技术的学习。

第四阶段:应用阶段。综合能力的训练。

2、在实训课程组织上,本专业将技能训练分为“三个层次”

校内实训课程组织:

第一层次:课程实训。针对课程中完成某个单项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所需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

第二层次:专项实训。针对完成一些任务组合所需的组合技能训练。

第三层次:综合实训。突出本课程的综合能力训练,职业能力培养,以达到职业目标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采用的形式是校内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

校外实训课程组织:

第一层次:在企业进行认知性实习,由实习负责人(企业技术员或教师),介绍工作过程及讲解技术应用。

第二层次:在企业进行参与式实习,由实习负责人(企业技术员或教师)安排工作任务。

第三层次: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岗位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按企业模式对学生进行面试与招聘并择优录取,安排工作岗位。

3、在教学内容上,本专业采用“两个融合”

第一个结合: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相结合。围绕职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选取组织课程内容,为学生以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个结合:专任教师与技术专家融合。围绕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企业行业三位一体,实现“走出去,请进来”:让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业第一线去实地参观学习,了解第一手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并把相关专业的专家请到学校里来传授经验,现身说法,传授他们的成功经验,使学生学到最实际的具有操作性的知识。

4、从能力结构上,本专业采用“一专多能”

一专多能:一个核心技能伴随多个辅助技能,这种技能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展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并从多方面满足了企业用工的需要。

(二)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设计来源于行业企业的职业能力要求,但为满足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还应略高于职业能力的要求。按照职业养成规律从职业基本素质、岗位能力要求两方面着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从职业素质中确定职业基础课程,从岗位能力中确定职业技术课程和技术训练课程,并依据岗位的核心能力确定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根据课程之间的联系,确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篇3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5-1197-02

Discussion on Talent Cultivation Pattern of IOT Technology Specialty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ENG Gao-feng, WEI Nan ,YUAN Pei-jian

(Ji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yuan 45465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nalysis on hierarchy of IOT system , the talent demand of IO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 can has four types: elec? tronic equipment and transducer technology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network ,service-oriented software technology ,em? bedded software desig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IOT technology can be implemented in four directions: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of sensing equipment , transmission and network, embedded application software ,IOT management .Curriculum hierarchy that meets IOT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dustry needs is constructed.

Key words: IOT hierarchy; talent cultivation pattern; curriculum hierarchy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为IOT)可以描述为由传感网络获取环境物理信息,通过通信网络行传输,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信息处理的复杂系统。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抓住机遇,满足日益增强的物联网人才需求,各高职院校逐渐开始设置物联网技术专业,由于培养目标和学生基础与本科院校不同,因此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值得深入探讨。

1物联网层次架构

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物联网层次架构密切相关,在物联网的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物联网和计算机网络一样具有复杂的体系结构。物联网通常可以分为四层架构: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创新应用层。

1)感知识别层主要完成数据采集,物联网中任何一个物体都要通过感知设备获取相关信息以及传递感应到的信息给所有需要的设备或系统。传感器除了传统的传感功能外,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本地处理能力,使得所传递的信息是系统最需要的,从而使传递网络的使用更加优化。为了使传感器之间可以互联互通以及传递感应信息,传感器之间会形成网络,这些网络有可能根据公开协议,比如IP地址,也有可能基于一些私有协议。

2)网络构建层通过现有的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实现传感数据的转换、传输与计算。由于物联网世界里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设备,因此感知到的信息量将会是巨大的,各式各样的,因此需要通过某种程度的网关将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行过滤,协议转换,信息压缩与加密等,使得信息可以更优化和更安全地在公共网络上传递。为了将感知层的信息传递到需要信息处理或者业务应用的系统中,网络构建层可以采用IPv4或者IPv6协议。

3)管理服务层负责整理网络层提供的信息,提供给应用层。管理服务层设置有应用网关,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以及优化信息处理过程,设置局部或者区域性的应用网关,一是信息汇总与分发;二是进行一些简单信息处理与业务应用的执行,最大限度的利用IT与通讯资源,提高信息的传输和处理能力,提高可靠性和持续性。管理服务层设置有服务平台,可以使不同的服务提供模式得以实施,同时把物联网世界中的信息处理方面的共集中优化的进行,使应用系统无需因为物联网的出现而作大的修改,能够更充分的利用已有业务应用系统,支持物联网的应用。

4)创新应用层利用现有的手机、平板电脑、PDA和PC等终端运行特定的应用程序,实现具体物联网应用。应用层包括各种不同业务或服务所需要的应用处理系统。这些系统利用传感的信息行处理、分析、执行不同的业务,并把处理的信息再反馈给传感器行更新,使得整个物联网的每个环节都更加连续和智能。物联网世界中,信息来源很广阔,是海量的,基于传统的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是进进不够的,因此需要更智能化的分析能力,基于数学和统计学的模型进行分析、模拟和预测。应用层需要性能优良的应用程序来支持。

2人才培养模式

2.1物联网人才需求及就业岗位分析

物联网行业需要多种技术人才,根据物联网的四层架构,可对应为四类技术人才。感知识别层涉及到物联网的硬件设备,主要为实体设备和传感器,这个层次需要电子设备开发人员和传感器设计与制造人员;网络构建层完成感知信息的传输,需要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人员;管理服务层涉及到整合网络层传递过来的信息,并以服务形式提供给应用层,需要软件技术人员,特别是Web Service方向人员;创新应用层完成信息的处理和显示,以运行在手持设备中的应用软件为核心,需要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开发人员。根据以上分析物联网人才需求可以概括为四类:电子设备和传感器技术人才;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人才;面向服务的软件技术人才;嵌入式软件设计人才。

根据物联网人才需求分析及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物联网专业应培养具有物联网行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物联网应用系统操作能力,一定的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能从事物联网硬件系统安装与调试、物联网系统管理及嵌入式软件开发的高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根据对物联网企业的调研,其面向的职业岗位主要有感知设备设计与安装、系统集成与调试、嵌入式软件设计、物联网管理与应用等岗位。

2.2物联网专业培养方向和能力需求分析

物联网专业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等相关专业,所以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目标,分四个方向来培养。感知设备设计与安装方向,包括各种传感器的设计与安装,如温度和适度传感器、烟雾和粉尘传感器噪声传感器等,以及一定的芯片设计技术,如RFID感应器、RFID标签等,要求学生掌握模拟和数字电路知识、嵌入式硬件开发知识等。传输与网络方向,主要解决感知信息的传输问题,要求学生掌握移动通信2G及3G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知识,具有物联网通信系统的安装、调试、管理及故障排除能力。嵌入式应用软件方向,物联网的人机接口通常为运行物联网系统软件的手持设备和PC等,需要学生具备在常用嵌入式操作系统上进行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物联网管理方向,物联网是一个应用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物流监控、污染监控、智能检索、进程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管理和服务功能,需要学生掌握物联网知识和信息管理知识,具备物联网信息系统运行、操作、管理和维护能力。

物联网专业的四个培养方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从以上四个培养方向上来分析,物联网专业学生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物联网系统基本理论;具备构建、调试、运行和管理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能力;具备开发物联网终端软件的基本能力;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故障排除能力;了解物联网技术发展动态。

3课程体系设计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具备合理的课程体系。围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够用的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出发点,来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就业岗位和培养方向的不同,课程体系由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职业综合能力训练三个层次构成,如图1所示。

图1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

4结束语

物联网专业是为适应新兴产业发展,满足行业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而申报的新专业,在深入分析物联网系统层次架构的基础上,探讨了物联网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剖析了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构建了符合物联网行业特征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郭丽.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谢秋丽,黄刚.基于物联网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的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