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新煤矿安全规程

新煤矿安全规程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2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新煤矿安全规程,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二、工作目标

坚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有效控制一般事故,确保全年煤矿无重伤以上生产事故,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有明显改善,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有明显提。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坚持以“查隐患促整改,压事故保安全”的工作要求抓实抓细,正确处理煤矿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强化煤矿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要场所的安全检查。

1.按照规范生产的要求,认真查处超头面作业,从严治理乱布局、乱开采、乱作业行为,坚决杜绝超能力、超强度、超人员生产。

2.按照改革支护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煤矿采掘支护改革,坚决淘汰落后支护方式,认真落实取缔木支护的要求,大力实施以钢代木支护、单体液压支护、锚杆支护、揉掩支护等先进支护工艺,强化支护管理。

3.强化井下通风管理,坚决杜绝无风、微风作业,从严处理通风隐患,切实保证井下通风可靠。

4、强化井下密闭管理和盲巷管理,井下密闭应加强常态管理,未经批准不准擅自启密闭。井下原则上不得有盲巷,确有暂时不便处理的盲巷,必须从严落实管理。

5.严格检查煤矿作业行为,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坚决禁止无作业设计规程的作业行为,坚决查处未开展作业培训而从事作业施工的行为,严格检查井下操作标准执行规范。

6.严格检查井下安全防治预案的落实,督促抓好预防各种灾害的培训和演练,提防治灾害的管理水平。

7.强化安全检查制度的落实,煤矿必须执行安全一日一检查一处理的安全检查管理制度,监管部门落实好一月一检查一复查的工作要求,严格督查安全隐患整改,对安全隐患整改不落实的要给予简易处罚,约谈,批评等方式处理。

8.抓好煤矿井下通道建设。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要求,各煤矿要认真实施通道改、扩、支管理和建设,保证井下巷道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水准。

(二)坚持以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抓实管细,不断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提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1.认真落实企业业主抓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切实解决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投入问题,全镇五个煤矿力争在2013年均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二级验收标准。

2.狠抓企业形象建设。全镇各煤矿地面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今年要实现全部达标,各煤矿开展以规范建设矿井、工业广场,调度室、会议室、资料室,食堂、澡堂,职工宿舍,污水净化环境美化等建设,尤其工业广场布局、办公场所等要在形像上有明显的改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型矿山建设。

3.煤矿安全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健全。一是各类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按要求落实配备。二是抓好救护人员的送培及救护队队伍的组建。三是各类技术人员按有关要求落实到位。

4.抓好矿井“一通三防”管理。进一步完善矿井通风设施,强化管理,确保通风设施完好、可靠,确保井下各需风点风量充足,保持井下风流稳定。凡矿井回风巷道未改造的,今年内必须保证完成。

5.推进瓦斯抽采系统建设。要按照“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防治要求。一是抓好煤矿监控系统建设,保证系统运行可靠,运行准确,装备齐全,断电可靠,报警及时,处理迅速,监控有效。二是井下的作业点必须按监控要求落实监控设施。三是已确定瓦斯抽采的矿井,必须确保抽采建设的如期完成。四是凡启动新水平作业,除落实安全专编外,必须把抽采列入重要施工计划项目一并编制。

6.抓好采煤方法的改革。一是抓好煤矿采掘调查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头面调查核实,实现矿井采掘系统合理,采掘协调,使煤矿“开拓、准备、回采”三量符合要求。二是抓好采煤工艺改革,坚决杜绝仓储式采煤,局部供风采煤,树技状采煤等隐患,坚持落实长壁式采煤布置,每个头面有独立通风系统,有单体液压或揉掩支护的安全可靠采煤方法。三是坚决制止点多面广的井下采掘作业。从2013年起,凡矿井新开工采掘点,必须先申报后施工。

7.抓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自查管理。已经过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的煤矿,要按照相关管理要求,对照标准,每月要组织一次自查验收,每半年要开展一次监管检查,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检查考核,凡有两次检查考核未过关的,将责令停止采掘作业,专门落实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8.抓好煤矿防治水工作。各煤矿必须完善“防、堵、疏、排、截”为主要内容的防治水方案,重点抓好探排防措施的落实,一要时刻保持排水系统运行可靠,二要做到水文地质清楚,坚持执行有疑必探。

9.如期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压风系统、通风系统、避险系统等6大系统建设。

(三)坚持把煤矿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抓实抓细。要按照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要求,强化员工的安全培训,要切实把提员工安全素质列为安全工作的重点来抓,努力培养有较好安全素质、有较的煤矿安全操作技能的员工队伍。

1.坚持煤矿员工每天班前会制度,使员工每天上班前领会安全操作要求,自觉抵制“三违”安全问题,保证每天的安全生产。大力开展“白国周班组”学习活动。

2.坚持每月一次员工安全培训制度,各煤矿必须保证每月对员工进行一天的安全培训,做到有培训计划,有培训内容,有培训重点,有培训记录,使员工培训坚持不懈的落实下去。

3.抓好各种专业人员的培训,凡是确定有送培任务的煤矿,要保证送培,各煤矿要针对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好专业人员选拔和送培训计划,争取在1-2年内配齐各类专业人员。

(四)坚持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为信心抓实管细。坚持按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要求改善生产条件,坚持按煤矿安全规程实施作业与管理。

1.认真落实煤矿领导入井带班制。企业业主、矿长、副矿长、技术负责人必须按规定入井带班,井下每班作业必须落实至少一人的现场带班制,带班人员必须做到“上班入井在先,下班出井在后”的安全带班要求,要把消除隐患作为带班管理的重要责任,加强现场管理,认真履行带班职责。

2.加强现场作业规程管理。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加强现场管理,坚决杜绝“三违”行为,严格按作业规程组织生产作业。凡采掘工作面未编制作业规程的不得组织生产作业,凡现场隐患未排除的不得生产作业,凡各项预案未落实的不得实施生产作业,凡系统未形成的,不得擅自组织生产,凡人员情绪不稳的不得勉强坚持井下作业。

篇2

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5-0045-02

1煤矿安全管理的紧迫性

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包括人的行为、员工素质、物(机)的完好,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等多方面因素。我国是一个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能源占传统能源的比例高达70%以上,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产业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这些不断发展的因素都在不断促使煤矿生产的规模和产量要不断进行提高,伴随着增产的同时,而煤矿生产作业的事故发生率也一直居高不下。被各种媒体曝光的煤矿事故呈现增长趋势,而这些也仅仅是煤矿事故的冰山一角而已。

2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克制,当前我国煤矿生产管理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将人员的管理停留在人管人的传统层面上,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之下所产生的直接后果便是管理无法量化,无法从整体上预防事故的发生。这就致使煤矿安全管理绝大部分都处于被动状态,没有做到煤矿事故的量化管理,超前预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的安全评价工作有待加强实施安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相关的方法与规则对煤矿生产进行检查、打分,从而得出其相关的安全度值,从而能够从相对客观的角度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状况做出更加客观、真实的评价,并进行进一步的整改与完善。但是由于现有的安全评价工作,仍然采用人工算分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算分慢,而且时效性也很差,往往一个班快结束了,才把分算出来,效率低,根本就起不到安全生产的指示表的作用。随着评价内容的增多,这个矛盾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对安全评价的运作形式的改进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煤矿生产复杂变化的条件;

2)琐碎事故抬头近几年来,虽然大的事故较往年相比,在逐渐减少。但是小事故的发生却丝毫没有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在施工过程当中由于缺乏对过程的控制,造成了施工状态往往失控,更无从谈起衡量作业现场是否具备施工条件,以及按章作业与否;

3)重大事故的预防工作需进一步强化。通过对重大事故的分析和研究,我们能够发现很多事故并非是偶然的,而是都有前兆的。这就时刻在提醒我们不要忽视生产中的任何一个有关重大事故的前兆,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及时的对和安全生产有关的数据与信息进行客观缜密的分析,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总结事故发生的规律。我们应当主要到,这是一项基础工作,必须通过长期不断的积累才能实现,例如,当某时间中的某个地点,某隐患频频发生,就能够导致某个事故会随时发生,这样应当建立一个科学的事故预测模型,通过收集的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

4)隐患没有及时处理隐患是事故发生的预兆,因此,排查与处理隐患也就成为了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方面。当前,很多煤矿处理隐患时采取的方式大多为发现隐患,进行隐患整改单填写,进行三定后处理,最终进行复查。事实上,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各种隐患随时都会存在,因此在处理隐患的过程中如果都严格按照这样的一个程序的话,那么便会出现许多的超时现象。往往某个隐患的延迟未及时处理将会导致一个更大的事故发生。实现每一个发现隐患的闭合并及时处理,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3 规程措施的编制存在漏项

规程措施是指进行某种施工以及作业的指导性文件,必须严格遵照规程措施进行作业是避免事故一个有效的方法。目前,由于规程措施的编制通常都是由相关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完成的,此后由相关业务科室和总工办进行规程评审,再进行使用。在这样的过程有两方面存在漏洞:一是由于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水平有限,为此在编制规程的中难免会出现漏编的现象;二是即使相关业务科室的人员能够发现章程制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但是依然不能保证规程措施的完整性。对煤矿井下事故的研究发现,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规程措施编制的不够详实与完整而造成的,为此,我们可以发现解决规程措施的漏编问题能够有效的避免部分隐患及事故的发生。

4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应用的意义及重点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研究的实现是在计算机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的,能够通过其来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很多决定性过程点,气宗包括:隐患处理、事故预测、规程措施、灾害预防、员工培训、三违管理、安全证书管理、安全文档、人员考核日常管理、、事故追查、紧急物资储备、安全环境区域评价、动态避灾路线、应急预案、实时数据监测等规则,其内容囊括了煤矿生产中的人、机、环境等各个因素,能够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量化管理和数字化煤矿安全管理业务全过程的量化预测。进一步实现了系统地预防事故的发生,给安全生产业务过程,以及领导安全决策、矿井救灾抢险和事故预测预防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对现场中的隐患做到了及早发现和处理,预防隐患进一步恶化造成的事故;对于生产环境以及影响矿井安全的重大设施运行状态进行动态全过程监测,进一步规范和控制操作人员,更好地发挥现场安全员的“活探头"的作用;对工程施工全面进行电子化档案管理,编写并完善规程措施;对于事故实现量化超前预警,实行井下区域的安全评估,对于评估结果为“较危险”和“危险”的区域进行有侧重的关注并且找出提升该区域安全等级最快捷的办法,以此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对于生产中安全数据进行集中的管理,来实现多种数据展现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以及整合全矿安全信息,来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数字化平台。

5结论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适应煤矿企业发展新形式的需要,便于理清了事故发生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找准事故预防的控制点。依托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能够使事故的预防工作更加科学和高效,从人、机、环境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数字量化管理,开创安全管理工作新思路,从而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型矿井。

参考文献

[1]曾庆贵,袁秋新,刘永,单国文.矿井安全管理全息动态监控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煤矿安全,2003,34(11).

[2]王艺栋,井健.墓于Web的煤矿企业麦全信息管理系统.煤炭科学技术,2005,33(11).

篇3

2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系统

2.1大数据分析的概念大数据分析

是指数据量急剧积累迅速超出主流软件工具和人类思维处理的极限,大数据与传统数据比较起来,有四大特征:数据体量巨大(Volume)、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数据价值密度低(Value)、更新速度快时效高(Velocity)。大数据分析需要全新的数据处理理念和分析工具,洞察发现海量高速增长信息中潜藏的价值[4]。从理念上,大数据分析与传统数据分析有三大转变: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不要因果。针对大数据,既有的技术架构和分析工具已经无法满足要求,需要全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这其中包括:(1)大数据分析可视化方法;(2)大数据挖掘算法;(3)预测性分析能力;(4)语义处理能力;(5)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技术。

2.2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建设

根据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理念,煤矿安全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建设目标包括:数据综合集成、安全知识集成、三维虚拟可视化展示、煤矿安全动态分析诊断。具体建设内容包括:(1)基于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煤矿安全综合数据库。建设煤矿安全大数据分析诊断系统,首先要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全面综合的数据集成,将基础空间和属性数据、在线监测的实时性数据、专业业务系统的事务性数据综合集成起来,构建煤矿安全综合数据库。(2)基于专家系统的煤矿安全专家知识库。针对知识集成的目标,整理规范规程体系中的经验或者理论知识(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作业规程、三违行为知识、隐患界定知识、评估模型、设备操作规程知识、工种操作规程知识),构建煤矿安全动态分析诊断的专家知识库。(3)建设三维虚拟矿井可视化平台。针对信息和知识三维虚拟矿井可视化展示分析,主要的建设内容是基于高精度地质模型理论研究开发三维虚拟矿井平台,实现地层建模、钻孔建模、断层建模、工作面建模和巷道建模等工作。然后,基于三维虚拟矿井平台,实现数据和知识可视化、煤矿安全生产活动可视化、分析和决策过程可视化。(4)研发煤矿安全动态分析系统。针对基于专家知识库的煤矿安全生产分析决策,需要利用煤矿安全综合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实时监测数据以及事务性数据,根据煤矿安全专家知识库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评估、推理和演绎,动态分析诊断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与趋势、预测未来,并针对煤矿应急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响应对策。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