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2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Choose Suitable Psychotherapy for Various Person
LONG Lan
(Sichu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ianyang, Sichuan 621000)
Abstract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known for many modern people, but how many people know the psychological therapies should be varied from person to person? However, why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choice should differ from man to man? How to choose the suitable therapist for patients? A series of problems with us, if the treatment 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roblems of psychological therapy using different, it will play a multiplier effe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a simple overview, combined with years of experience summed up a few Chinese therapist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psychological therapy.
Key words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psychotherapy; precautions
1 为什么心理疗法的选择须因人而异?
治疗现代心理疾病中发现,某些心理疗法的确做到了因人而异。很多心理学家认为,由于心理和行为的复杂性,很多不同的治疗方法都出现了无法回避的局限性,一些病例中,一般的治疗方法无法满足来访者的需求,因此,很多心理医生都面临着治疗方式窘困的现象,不得不打破原有的治疗方式,试着把一些不同的疗法相互的融合和渗透,发挥相互间的优势效应,为一些特殊的病例所服务,这也是当代心理治疗的一种新的、更适应发展需求的新趋势。我们现在会借用到行为疗法来针对恐怖症,家庭疗法来针对厌食症,这是以往大家所不能想到的,但是为什么现在能这样运用呢?也是根据来访者的需求而出现的,所以这也体现出,无论是什么心理问题,只有对症施治才是根本。
比如,两个具有同一心理问题的人,一个我们称为甲,另一个称为乙,他们两个除了心理问题相同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发掘各自的成长过程的时候是有很大差异的,不同人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也对于我们选择治疗方式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不能光看他们的心理问题一样,我们就说能对他们使用同一治疗方法。
又比如,患有环境恐怖症的人,我们在治疗的时候还要因人而异地选择治疗的环境;对于有家庭冲突的人,我们还要接受人际关系的调节,有些还要进行感觉训练;夫妻冲突,可以一起接受咨询家庭治疗,也可以分别咨询;可以先尝试短期治疗,在一两个月内解决某个小问题,也可以转成长期深入的治疗,探索内心,化解情结,改善内在性格。
各种疗法都有其利弊的一端,我们应极力发挥其优势效应,帮助人们变得更好,找到更真实、更好的自己,所以心理治疗中也要针对于治疗个体进行全面分析,适当调整治疗方式,而是治疗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因人而异很有必要。
2 如何选择心理治疗师?
心理学家李孟潮认为选择心理治疗师须注意的几个问题,说得很有道理:
(1)来访者口碑和同行口碑。这是最稳妥的判断方法。有些机构会统计治疗师的复约率、客户满意度、初约/复约比等指标,这会是更加量化的口碑指标。通常来说,一个不错的咨询师,复约率会在50%以上,一年内客户总体满意度60%以上,初约/复约比率大约是1:2到1:4,每周面接个案工作量在8~12个小时以上。
(2)自身感觉。在1~4次的访谈中,你对治疗师的第一印象和主观体验往往是准确的。你的主观体验往往说明你和治疗师的个性匹配程度。
(3)专业培训。治疗师所受的训练、会使用的心理治疗技术、所受的基础教育、从业经历等。
同时,一个人在接受心理治疗前面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如预留固定的时间、做好经济准备、准备好承受治疗和改变过程中的痛苦等。
3 现代中国常用心理疗法
3.1 人本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是所有心理治疗中的基本态度,人自身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只要心理治疗师在治疗的时候,能使用适当的环境并使个体本性认知得到改善,那么最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2 认知-行为疗法
目前针对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康复有较多研究证据证明有效的疗法。与传统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相似,增加了通过家庭作业、恐惧情境实地暴露等方法不断贯彻这些方案达到治愈心理疾患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可以帮助来访者改变有害的行为模式,使其建立新的、更全面的认知行为模式。
3.3 家庭治疗
在中国,家庭文化浓厚的中国人似乎特别适合家庭治疗。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需要整个家庭合作来共同处理和面对心理障碍和家庭关系的相互影响。NLP的创始人就受惠于系统式家庭治疗。
3.4 NLP
也叫身心语言程序疗法,是一种特别的沟通技术。它的某些技巧,也能帮助个体在交流中更好地了解对话者的精神状态。在控制情绪方面有不错的效果。
3.5 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97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479-01
焦虑症(anxiety)又称焦虑性神经症,它是以持续性紧张、担心、恐惧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的情绪障碍,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行为特征。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目前,国内大量的焦虑症治疗集中在药物治疗方面,而在心理治疗焦虑症的临床与理论研究方面则不多。本文主要是对国内在焦虑症的心理疗法研究进展方面作一概述。
1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由美国心理学家贝克(A.T.Beck)在1976年发明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对于焦虑症,贝克认为认知产生情绪障碍及焦虑情绪,而认知上的失衡进一步导致焦虑症的产生。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就是要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矫正患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并时刻把认知矫正与行为矫正结合起来,努力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取代原来存在的恶性循环,从而使原来不良症状减轻、消失,有利于疾病的改善。
2 催眠疗法
随着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各种心理治疗的方法逐渐被公众知晓。其中,最为神秘的莫过于古老的催眠治疗。催眠时,在催眠师的诱导下,接受催眠者的意识由清醒变得恍惚,进而如醉如痴,其身体或柔若无骨而瘫软在地,或坚如木石而足以载人。在催眠师的指示下,被催眠者惟命是从,心无旁骛。催眠结束后,被催眠者由混沌状态逐渐恢复意识,好似大梦初醒,对刚才发生的一切印象模糊,恍如隔世。
催眠治疗是在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上,催眠师将患者引入催眠状态,并对其进行心理分析与治疗,了解其被遗忘的、压抑很深的、创伤性体验与致病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催眠疗法对焦虑症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与患者潜意识交流,了解深藏于潜意识中的焦虑根源,使其暴露于意识之中,让患者了解并进行疏导、发泄,以利缓解焦虑症状。催眠使焦虑症患者处于安静放松状态,直接有效缓解紧张惊恐及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现在国内有8篇相关研究报道。
3 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Moritatherapy)由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创立,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几十年来,经森田的后继者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一种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并被国际公认的、一种有效实用的心理疗法。森田疗法认为焦虑情绪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人都有,不用理它,症状会自然消失,不会被焦虑情绪所束缚。对于焦虑症的治疗,森田疗法有两种形式: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 门诊疗法是通过心理门诊,使病人接受森田疗法谈话交流和治疗指导,指导病人接受自己的症状,不排斥它。 住院治疗是森田治疗的基本方法。治疗前先向病人讲解森田住院式理论,让病人认识到在疾病症状出现后,由于担心治不好病而整日在痛苦之中,加重了躯体和心理的负担,导致病情恶化,这就是身心交互作用的结果。让病人知道这种身心交互作用是导致病情加重的动力,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种动力。当病人对森田理论有了足够的学习后即开始实施森田疗法[1]。
4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或称精神动力取向心理治疗,指的是建立在精神分析理论上的心理治疗方法,聚焦于对来访者的无意识心理过程进行分析,探讨这些无意识因素是如何影响来访者目前的关系、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的。通过对来访者生活历史的探索,探讨来访者是如何经历既往的人生而发展变化,帮助来访者更好地应对当下的成人生活。人类个体常常由无法意识到的因素决定或者影响着他们的情感和行为。这些无意识因素可能是造成他们痛苦与不幸的来源,这些痛苦可能表现为我们可以看到的症状,也可以表现为困扰自己的人格特点,或者表现为工作、人际、亲密关系上的困难,情绪的不稳定以及自尊的受损。由于这些因素都是无意识的,家人朋友的忠告、阅读自助心理书籍、甚至依靠再坚强的意志力也无法缓解这些痛苦。精神分析治疗,聚焦于对来访者的无意识心理过程进行分析,探讨这些无意识因素是如何影响来访者目前的关系、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的。通过对来访者生活历史的探索,探讨来访者是如何经历既往的人生而发展变化,帮助来访者更好地应对当下的成人生活。
5 综合心理治疗
众多的心理治疗学派由于发展不同的疗法,疗效也各有千秋,大家开始意识到不同的心理治疗存在共同的影响治疗变化过程的因素,出现了对心理治疗整合模式的探索。多种方法(如患者中心治疗和解释性心理治疗、支持型心理治疗、社会心理治疗等)并用已成为心理治疗发展的趋势。
6讨论
1、一股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选自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湖北中医学院附属门诊部推拿科患者,共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20例,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2.05岁;病程5~97月,平均46.8月。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推拿手法加心理治疗组(治疗组)10例和推拿手法组(对照组)10例。
2、治疗方法
2.1推拿手法
2.1.1基本操作: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背后,用拇指指腹与中指指腹点按、按揉风池穴,使用滚法、拿法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两侧和沿风府穴至大椎穴一线操作,放松颈肩部软组织。继用揉法松解肩背部的肌肉。用一手扶持病人前额,另一只手用弹拨法、按揉法沿斜方肌、肩胛提肌、斜角肌的起止点、肌腹进行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使用拿法、滚法、按揉法等手法交替操作。术者站于患者侧方或后方,一手置于下颌处,另一手置于后枕部,将头部徐徐向上提起,进行拔伸操作。在拔伸操作后,术者一手托枕部,一手托下颌,经颈部旋转至一定角度后,向上拔伸,双手同时交叉用力,此时可听到咔嚓声,为错位的小关节复位。运用巧力寸劲操作,注意双手操作应协调,以缓解症状为主,切不可追求关节弹响声。拔伸法、旋转复位法操作完成后,继用滚法,拿法、拿揉法放松枕下小肌群、颈项部及肩部肌肉。
2.1.2对症施治:头晕者,加关元、三阴交、太溪、气海、血海、膻中、丰隆;偏头痛者加百会、印堂、头维、太阳、角孙、率谷等穴;记忆力减退、失眠者加天柱、大椎、涌泉、三阴交等;神经衰弱、焦虑、抑郁者加头维、角孙、天宗、膻中、肝俞、期门等。使用一指禅偏峰推法、点、按、按揉等手法。
上述手法操作完毕,再在头部进行扫散、叩击等手法。最后,拿揉肩井穴,拍击肩背部,进行收功,以利于舒筋活血,加速康复。
2.2心理疗法
2.2.1疏导疗法: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基础,对病人的病态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开通,增强病人对疾病做斗争的信念和勇气,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培养病人对心理应激的应对能力,认识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心身健康的目的。
2.2.2放松疗法:是通过训练有意识地可能控制自身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静默法、松弛反应、自发训练、渐进式放松的步骤,使患者达到增进记忆,增加敏捷度,提高智力及稳定情绪的目的。
2.2.3暗示疗法:指利用语言及非语言手段,引导病人顺从、被动地接受医生的意见,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3、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001.9――186)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善。
4、结果
4.1两组总临床疗效结果见表1。
4.2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治疗结果的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对其满意度进行评价见表2。
5、讨论
CSA主要属中医“眩晕”的范畴。CSA多见于中老年人,病程缓慢而长,外感风寒,颈部外伤或长期劳损是其外因,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筋骨失养是其内因。CSA是由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推拿治疗与心理治疗分属于不同的医学体系。前者为中国传统医学中应用最早的外治医术之一;后者则是现代医学伴随生物-社会- 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产生的一种新兴治疗方法。因此,二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中医认为推拿和针灸的总的治则,不外乎治形调神。推拿主要治形,而心理治疗就是典型的调神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