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风电市场研究

风电市场研究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2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风电市场研究,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levant tank sealing method, for some commonly used methods, disadvantages are discussed, and directed to a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new tank sealing film type flexible floating roof technology, its technical performance and installation, operation, maintenance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are summarized . Tuoketuo Power Company Limited through a lot of investigation and evidence collection, decided finally desalting tank isolated air seal is adopted for film type flexible floating roof seal technology.

Key words: Demineralized water tank;Sealing mode;Film type

1、概述

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托电)化学补给水系统共有4台2200立方米除盐水箱,肩负着全厂8台机组正常运行补给水作用,同时每台机组有一台凝结水补充水箱,为每台机组运行中补水。如此多的水箱,如何保证这些水箱密封良好,不会因二氧化碳、灰尘等污染造成水质劣化进而产生机组汽水系统结垢、腐蚀等问题,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结合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我厂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单层膜式柔性浮顶是一种比较适合我厂的一种水箱密封方式。

2、除盐水箱密封的必要性

为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除盐水箱和凝结水补充水箱内必须储存一定的水量,除盐水平均要在除盐水箱内储存16-24小时,在凝结水补充水箱内储存10-14小时。除盐水在水箱储存过程中,极易受到二氧化碳、氧和灰尘污染。除盐水一旦污染就会使其品质急剧下降,进而造成热力设备的结垢腐蚀。空气中的CO2进入除盐水后立即形成各种含碳化合物(H2CO3、HCO3-、CO32-)除盐水中的这些含碳化合物非常难以清除,即使是向水中加入氨等碱性物质将PH提高,也只是将CO2转化成(NH4)2CO3等含碳酸根化合物,并没有清除CO2,当除盐水进入热力系统后,一旦碳酸分解仍会使热力设备腐蚀,使水中Fe、Cu等含量居高不下。因此对除盐水箱实施密封是十分必要的。

3、除盐水箱密封方法

目前国内外密封方式很多,本文对一些常用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探讨。

3.1、缓冲水隔离法

将水箱进、出水连接在水箱底部的一个接口上,用水时优先使用新水,上层陈水起到隔离缓冲作用。

水箱是不断进水和出水的,液体扰动无可避免,缓冲水区无法保持稳定,密封效果无法保证。

优点:无运行成本。

缺点:作用有限,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3.2、密封液密封法

将比重小于1的密封液倒入水箱中,密封液浮于水面上,将水和空气隔离开,以达到密封保持水质的效果。因密封液也会被灰尘等污染,因此应定期更换。

优点:工艺简单,密封效果良好,而且不受容器形状限制。

缺点:该法对密封液的要求很高,它应该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且不能溶于水。降低密封液的成本是该工艺主要问题,国内外市场比较少见。

3.3、氮气方法

将水箱顶部的空气置换为干净的氮气,使水箱内水不与外界接触,从而达到保持水质的目的。因为水箱液位是不断变化的,需要不断补充和排出氮气,对安全设施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一旦安全设施失灵会造成压力过高或真空,从而造成设备损坏。

优点:密封效果良好,在西方国家的设计中常见到这种密封方式。

缺点:对安全设施的可靠性要求很高,消耗大量氮气,运行费用较高。

3.4、碱液吸收方法

在水箱通气管上连接一个容器,内置碱性物质,主要原理是通过碱性物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其不能进入水箱。常用的碱性物质有碱石棉和液体工业碱,碱性物质需要定期更换,冬季要考虑防冻问题。

优点:密封效果较好。

缺点:碱性物质更换不及时会造成水质波动,维护工作量大,冬季要防冻,水箱运行状态要求严格。

3.5、塑料小球密封法

将大量特制空心塑料小球放在水面上,隔绝了水与空气的接触,以达到保持水质的目的。

该工艺20实际80年代引入我国,国内大多数电厂都采用该技术。该产品设计上解决了球与球之间空隙的问题,理论覆盖率95%以上,但在实际运行中不可能达到最佳排列,另外液面波动也会引起球运动,所以密封效果不够理想。

优点:工艺简单,便于清扫。

缺点:密封效果不够理想。

3.6、硬浮顶密封法

水箱内加一套浮顶,使水箱水面与空气隔开浮顶像活塞一样随着水箱下降或上升而浮动。浮顶有软浮顶和硬浮顶之分,硬浮顶有金属浮顶和钢架发泡EPS浮顶。安装浮顶的水箱必须是下进水,水箱结构必须是直筒式。硬浮顶最大的缺点是安装和检修不便,发生故障后检修很困难。

优点:密封效果较好。

缺点:安装和检修不便。

3.7、气囊式软浮顶密封法

软浮顶和硬浮顶一样像活塞一样漂浮在水面。软浮顶没有硬支架所以检修比硬浮顶方便的多。软浮顶有浮块式、

气囊式、单层膜式等。气囊式浮顶最大的问题是气囊漏气,一旦气囊漏气则浮顶下沉,密封破坏。而且气囊漏气后很难检修。

优点:密封效果较好。

缺点:易损坏,难检修。

3.8、单层膜式柔性软浮顶密封法

近年国内市场出现的单层膜式柔性浮顶是一种高分子材料,柔软而有弹性,密度比水小,不需要浮块、气囊等附件就能自然漂浮在水面上,结构非常简单。因为单层膜式柔性浮顶的弹性很好,所以能够和水箱侧壁紧密结合,密封效果优良。在托电进行的密封效果对比试验结果中,我们发现单层膜式柔性浮顶的密封效果明显优于塑料小球密封法,也略优于硬浮顶密封法。而从设备成本上看,单层膜式柔性浮顶的价格还要低于塑料小球。

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理论上可使用20年以上。水箱检修时可将浮顶卷起,非常方便。更换一套全新的浮顶也只需要48小时,安装检修都十分方便。

使用单层膜式柔性浮顶的水箱运行过程中水箱水位不可过低,低水位运行时进水水流冲击可能造成浮顶打卷失去密封能力,严重低液位时可能将浮顶吸入出水管造成浮顶损坏和断水。

优点:密封效果较好,成本低,检修方便。

缺点:水位不可过低。

4、结论

综上,除盐水箱的各种密封方式中,以我国近年研制的单层膜式柔性浮顶性价比最高。该密封方式隔绝空气效果好,成本低,运行维护工作量极小,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适合在除盐水箱密封中应用及推广。结合托电的制水情况和水箱特点,单层膜式柔性浮顶可作化学除盐水箱的首选密封方法。

参考文献

篇2

1、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问题将会成为未来人类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可再生能源结构会成为未来能源的倾向之一。现如今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备受人们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风力发电将会成为未来最具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国家的科技人员都一直着力于风电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国家发改委更是制定了《乘风计划》与《光明工程》计划。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

我国风能资源总量约42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约3亿千瓦。目前东南沿海是最大风能资源区,风能密度为200W/M2~300W/M2,大于6m/s的风速时间全年3000h以上就可取得较大经济效益。

2、风力发电在中国现状

2005年以后,我国风电企业数量实现了逐年翻番式的猛增,风机制造商瞬间由二三十家增至百余家,结果这种过度的发展导致了众多问题,乱象丛生。此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11年8月,国家能源局宣布收紧此前归属地方核准的“5万千瓦以下风电项目”审批权,目的是通过限制项目审批来遏制地方政府冲动,缓解风电产能过剩的风险。此后,国内风电产业步入深度调整期。经过这两年的洗礼,风电行业,尤其是风机制造业,进行了全行业大洗牌,小企业纷纷倒闭,大企业也开始关注自主研发,打造自己的主力机型,利用高原风机和海上风机等战略找准定位,部分企业开始趋于成熟。风电行业在度过前两年的调整期后,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调整。目前地方经济亟须项目拉动,有业内人士担心会出现“一放就乱”,一些地方为了完成考核突击上项目,一些部门因为权力加大后滋生腐败,出现权力寻租等情况。

更多的业内专家则指出,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弃风、技术成熟度不高、产能过剩等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在此背景下,风电场开发投资收益预期始终不明朗,直接影响到风电开发商上马新项目的热情。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弃风电量约200亿千瓦时,是2011年弃风量100亿千瓦时的一倍。为缓解弃风限电问题,国家能源局去年底至今年初连发数份文件,以期进一步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的相关工作。国家电网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总投资超过94亿元的国家风光储输工程,正是为解决并网消纳难题而建设的新能源接纳工程,它能让风电、光伏发电与储能发电相结合,搭配成像火电一样稳定的电源,再并入主网。系统运行一年半以来,已经累计接纳新能源发电近4亿度。

3、风力发电的困难重重

风电三大巨头先后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与两年前的赫赫战绩不同,三季度的惨淡财报使三巨头全部陷入尴尬的境地。华锐风电第三季度单季营收仅有5.48亿元,单季亏损高达2.8亿元,创造了最新的单季营收和净利润新低;金风科技第三季度营收24.6亿元,净利润为负3243.88万元,为2008年以来的首次单季度首亏;明阳风电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8.6%至7.87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下降94.4%至502.98万元。而就在两年前,风电三大巨头连续上市曾一度创造了风电产业的神话。

“难”似乎成了最近风电行业的唯一的话题,近期公布的中报显示,华锐风电201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3.2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29.45%;净利润为4.91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超过60%。金风科技201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1.94亿元,同比下降17.61%;报告期公司综合毛利率21.24%,同比下降约3.4%。除了这些刺眼的数字之外,2011年以来不断发生的风机脱网、倒塌、起火等生产事故更是成为了行业不景气最直观的注脚。

然而,这一切似乎只是刚开始,上半年发生多起风电脱网事故,电监会因此要求风电机组必须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这使得整机企业不得不在每台风机上增加十几万至几十万不等的改造成本。更麻烦的是,这些事故也使得风电项目审批核准难度加大。按照之前的核准制度,我国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场项目由省发改委核准即可,无需上报国家能源局,结果地方大量上马5万千瓦以内的风电场项目,或将大项目化整为零规避审批,从而导致地方风电场项目与国家新能源开发整体规划冲突。中长期发展目标竟然在几年内就全部完成,同时也造成与电网整体规划不协调,进而造成大量风电机组无法接入电网的浪费现象。

终于在年中之时,能源局收回了地方省级政府的风电核准权。能源局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为2883万千瓦,而当初申报上去的项目却超过5000万千瓦,约一半的项目被能源局砍掉。如果按照以前的核准制度,那些被砍掉的项目有很多会被地方发改委放行。

4、发展风电需要理性

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位列世界第一,但上网电量却不足总发电量的2%。在无法短时间内解决风电并网问题的情况下,北方地区的风电大省开始尝试用风电来提供冬季供暖能源,从而加大风电在生产地的消费量。

风电并网问题由来已久,由于风电的经济性难与煤炭等常规能源抗衡,且跨区输电能力不足,因此,在远离负荷中心的风能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风电场普遍存在不能按照设计能力发电的问题,也就是被称为“弃风”问题,而这个问题在最近两年变得十分严重,大量的风能资源被浪费。

为解决该问题,除了加大跨地区输送电力的办法,近年来,各方还尝试各种途径加大风电场当地消纳风电的能力,但成效甚微。而风电供暖则是最近获得管理层和企业较大认可的一种方式,在经过两年的试点示范之后,国家能源局和地方政府、风电企业开始推动扩大这一模式的尝试。风电产业要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风电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首先,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技术结合的创新体系。对开展试点的企业应对其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研发项目,专利申请,产品品牌,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量化的指标。

第二,正确处理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关系。采用自主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国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是实现提高竞争能力的较好途径。、

第三,加强风电创新能力建设,建立风电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同对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完善和提高,通过建立共享机制和管理程序逐步做到资源有效利用。

第四,加速风电技术人才培养。中国风电行业发展比较迅速,但与国际风电行业的发展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国内的风电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对外依赖性强,虽然风电成本已下降很多,但相比火电成本的优势在短期内并不会明显突出,风电行业的发展还有很多的阻碍因素。现在,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风能发电在商业上将完全可以与燃煤发电竞争。

【参考文献】

[1]周春平,孙瑶廷,白旭.当今世界风力发电最新动向[J].发电设备,2001(3).

[2]赵洪杰,马春宁.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9).

[3]孙涛,王伟胜,戴慧珠,等.风力发电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J].电网技术,2003(12).

篇3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1 总则

风能作为最具商业潜力和活力的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已引起全球诸多国家的广泛研究和开发利用。尤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其研究和利用已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风机吊装施工技术作为风电场施工的关键技术,如何更深入的做好风机吊装的安全和技术管理是当今风电建设队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掌握好风机吊装的关键施工技术,才能确保风电建设的安全和技术管理,真正实现风机吊装的安全、可控、能控。

2 施工机具及设备的选型

根据施工现场的场地条件及施工工期的要求,选择的风机设备的吊装机具为:一台150t履带吊, 一台90t汽车吊,两台30t~50t汽车吊。其中,150t履带吊作为主力吊车,90t汽车吊作为辅助吊机,主要负责基础环和塔架下段的吊装;150t履带吊主要负责上段、主机及叶片的吊装,50t汽车吊作为辅助吊车,负责塔架的抬吊及叶片组件的组合。分两个工作面同时进行交叉作业以便提高安装速度确保工期正常实施。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塔机舱吊装、发电机吊装、叶轮吊装等施工技术。

3 机舱吊装

(1)采用150t履带吊吊装机舱。

①机舱含发电机重22.5t,将机舱专用吊具布置在机舱的吊点上,挂上吊钩,同时在机舱两端布置好溜放麻绳,以防止吊装过程发生设备间碰撞。

②起吊机舱时机舱纵轴线应处于偏离主风向90°的位置,以便于叶片组件的安装。

③履带吊缓慢吊起机舱至上法兰约10mm处,安装人员用导正棒调整机舱的相对位置,同时指挥吊车缓慢下落机舱,拧上连接螺栓,按对角线顺序均匀地紧固上法兰与偏航轴承连接螺栓。

4 发电机吊装

发电机是将叶轮转动的机械动能转换为电能的部件。采用多极永磁同步电机,是外转子型,与同功率电励磁风力发电机相比,电机的尺寸和外径相对较小,易于运输和安装。

5 叶轮组合及安装

叶轮是吸收风能的单元,用于将空气的动能转换为叶轮转动的机械能。叶轮的转动是风作用在叶片上产生的升力导致。由叶片、轮毂、变桨系统组成。每个叶片有一套独立的变桨机构,主动对叶片进行调节。叶片配备雷电保护系统。风机维护时,叶轮可通过锁定销进行锁定。

(1)吊装机具配备及工具、辅助材料准备:该项工作需要2台吊车:主吊车150t履带吊和辅吊车50t汽车吊各1台。

(2)叶轮组合安装前的检查:①检查叶片叶尖与叶片编号是否对应,且表面是否有划痕和损伤,如有损伤及时联系厂家进行修复。②检查叶尖钢丝绳、液压缸、液压管、接头是否齐全,外包装是否完好。

(3)叶轮组合

①为叶轮的组合选择合适的组合场地,要求场地平整。②叶片前端垫衬相应高度的方木且接触面衬海棉,以免划伤叶片。清洗叶尖螺旋导向花键及顶端内螺纹。③用内六方扳手将叶片安装孔盖拆开,再将钢丝夹索螺旋卡具拆下。④拆下环首螺旋圆柱销上的开口销并将圆柱销抽出,同时取出靠外的半块橡胶减震垫并收好。 ⑤抬起叶尖将花键旋转轴插入叶片轴孔内,当接近导块时转动叶尖,对准导块和外花键上的定位标记点,推入叶尖,使外花键旋转插入内花键,叶尖旋线与叶尖旋线约呈90°夹角。⑦装入取出的半块橡胶减震垫(应注意减震垫上下同凸台的位置),旋入环首螺栓并紧固。将叉形止退环装入叶尖花键和圆螺母之间并紧固圆螺母。依次装入环首螺栓上的圆柱销和开口销并锁紧。最后装入钢丝夹索螺旋卡具及安装孔盖板。 ⑧将轮毂吊放在指定对接的位置,下垫约20cm高的枕木,应使轮毂与主轴连接法兰面方向朝下,清除延长节法兰面上的毛刺和锈迹,并在所有法兰面上涂抹脂。 ⑨用吊带将任一叶片兜住,吊带的一端直接挂在吊车的吊钩上,另一端通过倒链挂在吊钩上(便于对接时转动叶片)。⑩利用吊车将叶片吊起,将叶根后缘0刻度与轮毂的定位标记对正。传结螺栓(螺栓上涂抹脂)并预紧,在微调对准安装刻度后按规定的顺序及力矩紧固螺栓。⑩重复⑨⑩条的操作,组合另两片叶片。组合后叶轮组件重14.7t。

6 吊装叶轮

(1)将两根牵引绳一端按向上的2个叶片位置固定在轮毂内,一端绕过叶尖导向轴,绳子顺叶片迎风面到叶尖转轴上缠绕半圈。(注意不得多绕,否则牵引绳难以解开)吊装过程中,牵拉绳索的人员至少有三人,按照吊装指挥人员的指令,与吊车配合调整叶轮的方向和位置。

(2)将吊环螺丝旋入轮毂吊孔(如无吊孔用吊带兜在两只叶片的根部起吊),将2个叶轮导向螺栓并排旋入轮毂起吊上方位置螺孔。

(3)两车配合起吊叶轮,离地后清洁轮毂法兰,涂防锈油。由150t履带吊吊装位于向上两个叶片根部的吊环,50t汽车吊吊那个垂直向下的叶尖(吊带与叶片间垫好专用护垫),两车配合将叶轮抬起,然后小吊车配合大吊车,缓慢将叶轮由水平状态倾斜(注意防止叶尖着地),待垂直向下的叶尖完全离开地面后,50t汽车吊脱钩,由150t履带吊单车将叶轮组件吊至轮毂高度,注意吊装过程的麻绳溜放,避免设备间发生碰撞。

(4)松开低速锁定,调整高速轴刹车制动螺栓,松开高速轴刹车,缓慢转动高速轴调整主轴位置,牵引绳配合吊车使两个叶轮导向螺栓传入主轴法兰孔,锁紧高速轴刹车。

(5)对角线方向按规定力矩紧固所有的螺栓(螺栓涂脂)。

(6)将叶轮吊装装置从轮毂上拆下,将整流罩窗口盖板就位并紧固螺栓。

(7)安装机舱的前盖板,隔离机舱前部和叶轮的空间。

结语

随着风电产业的不断发展,风电场不断增多,风力发电机的功率也逐渐增大,重量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风机安装技术不断提高。本文探讨的是200MW风力发电工程的1500kW机组的风机吊装施工技术,经过多次实际操作效果良好,能够给同类施工操作以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GB6067,起重机安全规程[S].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