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4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

篇1

1入院后护理健康教育

入院后责任护士积极热情接待病人及其家属,向其介绍病房的环境,谁是主管医生和护士,详细询问病情,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可亲,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充分的信任和亲切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术前护理健康教育

2.1一般手术病人:(1)术前责任护士了解病人一般情况后,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术前健康教育,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及疾病的相关知识、饮食、注意事项、功能锻炼、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帮助病人解除术中各种疑虑,争取以最佳的心身状态接受手术。

(2)鼓励病人向医务人员提出自己的问题,针对有些病人缺乏医学知识,理解能力较差,对手术的顾虑大,术前准备不理解,常不能配合,术前护士更应耐心细致地讲解术前的准备程序,各项辅助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皮肤准备、清洁灌肠、手术前禁食与用药,麻醉方法,手术方式等。(3)术前除对病人讲解术后的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外,还需介绍如何早期活动,开始时间,活动程序与活动量。一般采取循序渐进,开始小活动,逐渐增大运动量。

2.2年老体弱手术病人与有基础疾病的手术病人: 对于年老体弱或伴有基础疾病的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时,更要有充分的同情心和细致的耐心,要了解基础疾病对手术的影响和手术对基础疾病的影响。老年人一般多伴有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冠心病等,这些对手术的影响都是互为因果的,要根据手术的轻重缓急对基础疾病做好相应的治疗。如慢性支气管炎,要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咳嗽、排痰。高血压病人,术前一般血压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责任护士要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给病人予以安慰、理解和支持,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并适当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冠心病人,术前要稳定患者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告知患者术后早活动,防治急性心肌梗塞。

3讨论

篇2

【中国分类号】 R62.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65-01

小儿因其年幼的特殊性,不能配合各种在局麻下进行的外科手术等特点,多采用全身麻醉下手术,所以除一般外科术前准备外,对外科手术患儿还需要特殊准备。笔者对2010年我院30例进行全身麻醉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将小儿外科手术前的护理干预经验予以总结、归纳,将其体会归纳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病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0~14岁,平均8岁。腹股沟斜疝15例,肠套叠2例,阑尾炎7例,脓肿切排4例,骨折2例,全部采用全身麻醉,手术顺利完成。

1.2方法:(1)心理准备 由于外科手术相比危险性较大,大多数家长对患儿将要进行的手术表现出恐惧、焦虑心理;患儿从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医院,环境的改变和部分年长患儿对手术本身存在恐惧心理,常有紧张、抑郁、胆怯不合作的心理行为。护士应向家属讲解手术前的准备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对年长儿可通过亲切的交谈与和蔼的态度与患儿沟通,并予适当鼓励,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增强其信心。可让家长带患儿喜爱的玩具、图书等物品至病房,通过看书、玩玩具、玩游戏、绘画等,满足其爱好,分散其对手术的恐惧感,并鼓励其与同房患儿一起玩,消除其孤独感。对年幼儿提倡家长陪伴,以减少患儿的心理伤害[1]。并尽可能满足患儿及家属在职务范围内的需求。根据每位患儿的具体情况,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介绍其他治疗成功的病例,使家人获得相关信息,以适当缓解对手术的紧张心理,增加对医护人员、对手术的信心。术前还需向家长交待下列事项:完成洗澡、剪指甲及术前各项检查、实验室检查、禁食时间、手术切口部位、术后引流、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和人工呼吸、咳嗽、排痰的重要性等,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2)呼吸道管理 因近期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术后低氧血症、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增高11倍[2],故预防呼吸道感染是极其重要的,应做到视天气变化增减衣物,保持病房整洁、空气流通,不予请假外出,尤其是人多拥挤的场合。如发现有呼吸道感染者,应通知医生暂停手术,待症状好转后再进行手术, 避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引起窒息而发生意外。术前三天需开始进行口腔清洁护理,对于有自主能力的儿童应嘱其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尤其是手术当天早上的口腔清洁,这对减少术后呼吸系统感染有重要意义。(3)胃肠道准备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忌辛辣厚味。择期手术的患儿麻醉前应常规禁食12h,禁水4h,新生儿及婴幼儿胃排空的时间较快,禁食时间不必过长,但不得少8h。对于急腹症的患儿入院后立即禁食水,以排空胃内容物,防止术中及术后食物返流、患儿呕吐,避免误吸、肺部感染或窒息等意外的发生。择期手术的患儿术前晚上进食不易过饱,应以易消化的半流食为主,如粥、面条、鸡蛋糕等,禁忌牛奶、豆浆等不易消化的饮料。患儿入手术室前应嘱其排空膀胱,防止术中误伤膀胱、尿床及应用阿托品等药物引起术后尿潴留,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管。结肠、直肠、手术患儿,术前灌肠要用等渗盐水洗肠,以防水中毒。先天性巨结肠和狭窄患儿, 由于长期积粪,灌肠要在术前2~3周进行,其目的是减少或防止手术过程中腹腔污染,杜绝手术后盆腔或腹腔感染的并发症,每日用温0.9%生理盐水清洁灌肠1次~2次。术前 3 d给流质饮食,手术前l d禁食,以保证肠道清洁不留粪块。(4)术前皮肤准备 手术前备皮可在手术前日进行,备皮时注意保暖,对哭闹较多患儿要有耐心与爱心,擦干汗液,待患儿情绪稳定后再进行,避免割损皮肤而增加手术感染的风险。(5)术前适应性训练 首先要做好解释工作,让患儿及家长配合,术前1-2 d练习用尿壶和便盆在床上接尿、接便,嘱息儿双腿曲膝,使双脚和腹肌协调用力排便,或用双手轻压腹部,增加腹压,以利排便。习惯床上排便可有效防止术后排便姿势不习惯而引起排便困难,并可预防术后二便污染切口或敷料。对术后需长时间卧床患儿,需讲解并教会其腹式呼吸、仰卧咳痰的方法。此外,还需指导患儿在术前练习腕踝运动、肘膝运动、肩部运动、下蹲运动、举臂扩胸运动和深呼吸运动。以上术前训练最好于入院后即开始,教会全套动作,指导患儿独立完成,以便使护理工作更好的进行。

2.结果

通过对患儿及家属实施术前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小甚至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防止呼吸道感染等,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患儿及家属主动配合,使术前准备更完善、更充分,提高了手术如期进行率和成功率,从而减少了病人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与经济负担。

篇3

1 监督外科医生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据报道,美国有0.1%~0.5%的成年人感染乙肝,而医务人员感染比率高达0.5%~5%;2003年春季在我国发生的“非典”,证明医务人员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许多感染HIV的医护人员与职业损伤有明确的相关性。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如长时间与开放创面接触,经常操作锐利器械以及接触大量血液等。在实际工作中,对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护士要比医生执行的好,预防感染的培训也比医师多,对于外科手术患者同时又患有感染性疾病或感染病毒携带,外科医生往往只重视外科疾病的治疗而容易忽视对感染性疾病的隔离和防护,极易在手术操作中造成意外损伤而感染。因此减少外科医生职业损伤和感染危险的关键是防护,而防护的关键是提高外科医师对安全防护的意识和提供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在手术配合中起监督管理作用,从而避免和减少外科医生感染的危险。

2 对外科医生开展安全防护教育

2.1 根据外科医生直接频繁接触血液和体液的特点,必须培训他们在手术中注意自身防护的意识,树立所有患者的血液和体液都有潜在的感染危险的观念,了解不同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机制,预防措施和接触后的治疗方法。随着我国HIV患者和和携带着的增加,将有越来越多的这类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传染给健康医护人员的危险已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好HIV的预防工作。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常规做肝功、肝炎七项,HIV和梅毒等实验室检查。手术室要求医生在送手术通知单时,在上面注明阳性结果,以便提前做好防治准备。

2.2 鉴于手术治疗过程中有感染,对HBV的严重危险,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建议所有参加手术的外科医师都应定期接种乙肝疫苗;护士在术前访视患者中应查阅病理证实是否为HBV阳性,接触后应该提醒术者,注意手术操作安全,避免被污染的刀片、针等锐器所伤。手术中应该尽量减少减轻对手术间和物品的污染程度,沾有血液和体液的敷料、器械不得随意摆放丢弃。正确接受护士的指导,按要求将污染的手术衣及手套等物品放置特定地点。

3 为外科医生提供安全防护的措施

3.1 对外科医生手术换穿的衣裤、鞋帽、口罩等物品均采用专人专用、一次性使用,并定期洗刷消毒处理。

3.2 在侵入性操作,接触无菌部位,非完整的皮肤和黏膜及接触血液、体液、利器或污染的仪器时,都必须带手套,使用后的手套要作为临床废弃物处理;手术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手套破损立即更换。在行感染手术时要带双层手套。

3.3 带防护目镜在手术中是十分必要的,可减少血液和体液的喷溅,同时还可以防护抗肿瘤药物或医用生物黏胶误入眼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