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林下生态经济

林下生态经济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5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林下生态经济,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林下生态经济

篇1

1林业生态环境的作用

1.1生态方面的作用

我国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林业的发展方向可以反映出我国森林资源发展的一些现状,二者有着相同的作用。森林能够净化空气,也能够调节局部气候、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但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忽视了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而仅仅被人们当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就严重影响到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所以必须要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保护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从而为人类的长远发展提供环境基础。

1.2经济方面的作用

林业资源的经济功能主要通过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2种形式来表现。在林业的直接经济功能中,主要是指对林木的买卖,通过买卖林木能够获得很大一部分的经济收入,将这些林木应用在建筑或造纸工艺中,能够直接获得经济利益,这是目前吸引人们投身于林业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造成林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人不按规定,为获得经济利益而乱砍滥伐树木,不利于林业的长远发展。而林业资源的间接经济功能主要是体现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人们通过保护林业的生态来发展观光旅游,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途径,提升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能够让外出人口回到本地发展,提供更多的知识和人才。通过发展观光旅游来实现林业的生态功能,已成为目前我国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这是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要求的,同时也是我国林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3社会方面的作用

林业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与人类社会与森林资源共同结合才得以形成和发展,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够推动林业的向前发展,这也就是林业的社会作用。一个地区中林业资源的变化能够反映当地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生态情况,通过这些不同的影响也能够对人们的林业经济活动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调节人和自然的关系。另外,有些有利的人类活动也能够拯救生态环境,从而保证林业资源的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社会作用。

2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意义

如今,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威胁,虽然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但环境一直处于倒退的趋势。因此,加强林业的生态资源保护已经成为目前林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对林业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林业资源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能够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目前,人们对林业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人们的需求,所以必须要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努力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推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共同发展的方法

3.1保护生态环境,科学改造

要想推动我国林业的生态和经济共同发展,就必须要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林业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那么不仅会影响到经济收益,同时也会影响到人类的长远发展。所以在管理林业时,必须要以生态平衡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发展林业经济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3.2各个部门联合管理

保护和合理发展林业资源,不仅是林业部门的主要任务,其他相关部门都也要主动参与其中,只有实现了各个部门的联合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问题的发生,推动林业的向前发展。如在开垦土地时,林业部门就必须要参与其中,保证土地在开垦的过程中符合征用条件,不能破坏当地的植被,或在开垦土地后要对地区的植被进行恢复,才能够推动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在和其他单位合作时也要注意,建立移动、联通通讯站时要保护周围的林业资源,做到资源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不管是进行哪种经济活动,都不能乱砍滥伐,避免出现毁林占地的情况。

3.3合理发展旅游业

要想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就必须要保护林木,同时也要扩大林木的种植面积,而这一工作不仅侧重于种植林木,同时也可以多种一些具有其他价值的树种,例如药材。在种植林木前,必须全面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了解市场中的动态变化后再开展这项工作,从而实现林业的跨越发展。另外,提高林业的产业进程也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来完成,使林业的发展走向更深的层面。在发展林业资源时,可以培育一些新型企业,在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的前提下,保卫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除此之外,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后才能够从更多方面推动经济的进步。相关地区可以从自身现有的旅游资源入手,改进目前的旅游现状,增加有关民俗民风的活动并合理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从而推动当地的经济进步。

3.4加强执法力度

加强执法力度在促进林业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开展林业执法活动,严惩那些乱砍滥伐树木、随意占用林地的行为,进一步规范采砂采石等活动的流程,进一步规范所有有关林业征地的行为,接受人们的共同监督和检验。另外,在完善执法的过程中,不仅要整治现存的问题,也要加强对新出现问题的治理力度,更好地推动林业资源有序发展。

3.5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篇2

1 园林生态规划的涵义

1.1 生态规划的含义

生态规划是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信息,从宏观、综合的角度,参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决策,并提出合理开发战略和开发层次,以及相应的土地及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从整体效益上,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相协调,并创造一个适合人类舒适和谐的生活与工作的环境。

1.2 园林生态规划的涵义

园林生态规划的涵义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去理解。广义的园林生态规划是从区域的整体性出发,在大范围内进行园林绿化,通过园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建设,使区域生态系统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人居环境的改善,促使整个区域生态a系统向着总体生态平衡的方向转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大地园林化。狭义的园林生态规划主要是以城市(镇)为中心的范围内,特别是在城市(镇)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进行合理布置,使园林生态系统改善城市小气候,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营建卫生、清洁、美丽、舒适的城市。由此可见,园林生态规划的任务应包括确定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选定各项绿地的用地范围,合理安排整个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布局方式。

2 生态规划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与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时至今日,景观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必须依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充分说明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重要性。

3 生态规划设计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3.1 生态设计的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科学、艺术和社会3个方面要素构成,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不同的景观设计师和景观作品对三个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因而指导思想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如果从这点来理解,生态设计思想作为景观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应当贯穿设计过程的始终。在现今,景观设计师的任务和责任已转变为帮助人类合理的进行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为人类创造户外活动空间,所有的景观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生态设计应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遍原则。

3.2 生态设计思想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作为生态景观设计,不应单纯地把重点放在设计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结合”上面,这其中包含着人类的合作和其他生物的伙伴关系的意思。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他寻求的不应是武断的硬性的设计,而是去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当然这还必须要根据自然本身的限制条件来设计。

3.3 协调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有效措施

3.3.1 城市景观规划的主要任务通过对城市景观构成要素的归纳分析,考虑各种外在影响因素,构筑城市景观的总体格局,建设结构合理、特色浓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的城市景观体系。因此在城市景观规划的整个过程必须贯入生态设计的思想,从城市选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都要有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体现,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作用,取得最佳效果。

3.3.2恢复城市湿地,巩固生物生境系统湿地是地球表层上由水、土、水生或湿生植物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众多野生动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被誉为“自然之肾”,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

3.3.3建立城市环境防护体系。在城市扩建的过程中,一些沿河或沿路的防护林带,往往因河岸整治、人造景观或道路拓宽而被毁掉。其他地区的防护林带也在无休止的开荒耕种或滥砍滥伐,以及农用地在转为城市开发用地的过程中被肆意切割或占用,使得原有防护林网的完整性及其防护功能受到严重损坏。在城市周围、城市功能分区的交界处形成较大规模的绿化隔离带,不仅能防风固沙、减轻污染、净化环境,而且有利于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4 结论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要消除对立,强化统一,就必须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建设中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持续发展与环境的高度统一。

篇3

国家在《规划》中对大兴安岭林区有一个总体的方向,往森林经营管理上把保护与修复林区生态系统作为苗要任务,在林业经济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体制机制上将坚持政、事、企分开,加快改革。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国家给予的政策机遇,尽快转型,加快自身发展,探索生态型林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以生态主导的原则贯穿林业经营管理工作始终,科学合理经营,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亢分发挥生态效益。林业是服务于全国人民的一项公益事业,生态效益重于经济效益,保护好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就是保护好国家的生态安全,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转变以往的森林经营思路,要从简单的森林面积数量扩张,转变到扩大森林面积与提高森林质量并重,全面提升我国森林经营水平,增加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产业,这才是又好又快发展林业的正确选择。

首先是切实做好基础的造林、育林、护林工作。大兴安岭林区经过了近60年的开采,可采资源濒临枯竭的边缘。我们要对适宜的空地、废弃的林场矿场石场、农林交错地带,进行适宜的补植、造林等措施,恢复植被;加强森林抚育,对遭受火灾、风灾的林地进行科学改造。应避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重造林,轻抚育,重数量,轻质量的情况发生;加强森林的防护、管护,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力度,抓好森林火灾扑救,严格控制人员人山,做好林内作业人员的管理。其次是探索和发展森林多功能经营。我们长期生产木材产品,形成了单一的木材经济,森林木材生产以外的其他功能被我们忽视了。大兴安岭虽然地处山地,但部分地区的地理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基础条件允许森林和林业定位在多功能经营的目标,既可以发挥经济功能,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我们应该以多功能开发利用为目标,探索实现森林多功能经营的可行途径,使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都能达到一定的满意水平。

2替代接续产业

以生态保护促进经济转型,积极发展替代接续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林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实力。一是借力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契机,促进林业替代产业发展。林区近年来在非林非木经济的探索上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包括林下作物的栽培,适合林区的家禽畜的养殖,以及方兴未艾的森林旅游业。在旅游产业上主要是要做好规划,突出森林的内涵,文化的内涵,加大对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整体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可以有条件的让林区职工和人民利用多种形式合作发展旅游产业,使森林旅游尽快成长为促进就业、致富职工群众的重要产业。在林下作物的发展方面,可以探索发展林区已有的可开发的经济植物,如山野菜、药用植物等。种、养殖类发展要重点做好整体布局,形成竞争优势,做成拳头产品。二是做优林木产品精深加工业。以往我们的主要经营产品就是原木产品,木材产品加工业我们始终未能做大做强,有的做大了却未必强。在木材产品加工上,我们还需培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利用率高的林木精深加工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实现林木资源的增值,延长林木加工产业链条。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