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编程和数控的区别

编程和数控的区别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22 11:01:0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编程和数控的区别,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编程和数控的区别

篇1

数控加工与传统机床加工相比,在很多关键技术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传统机床加工的发展方向即是数控机床加工。目前,数控车、数控铣等,在许多方面沿用的是传统机床的加工工艺。传统机床中有更多的技术值得数控机床吸收,但不是照搬。工艺工人应当评估传统工艺与数控工艺的区别,从而更好地发挥两种工艺的优势。

1 数控加工工艺更加复杂

要想使用数控加工,必须考虑加工零件的工艺性、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刀具选择、工艺线路制定、切削方法及工艺参数等,在传统机床加工工艺中,这些都被简化处理。以此来看,数控加工工艺要比传统加工工艺更加复杂,影响数控加工效果的因素也更多。因此,在数控程序的编程全过程,都应当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安排,之后再进行整体完善。正因如此,相同的任务,可以安排多个加工方案,这种工艺多样化是数控加工工艺的特色之一,与传统加工工艺有显著的区别

2 装夹及夹具的选择

数控加工在夹具方面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夹具坐标方向与机床坐标方向要相对固定;二是零件与机床坐标系的尺寸关系要相互协调。例如,数控夹具本身要以工作台上的基准槽或基准孔为定位,安装到机床相应位置,以此保证零件的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固定的尺寸关系,这是数控加工与传统工艺的一大区别。当然,装夹包含定位和夹紧两个步骤。传统加工方式下,受机床加工能力的制约,一个任务需要多次装夹才能完成。而数控机床在一次装夹状态下,可以进行多个步骤的加工处理,减少了频繁装夹造成的误差,也节约了大量时间。但是,夹具的设计和制造费用相对于传统机床来说偏高,尤其是专用夹具,因此在选择专用夹具时应慎重考虑。数控加工可以利用仪表来进行定位,用普通的原件进行夹紧,也可以降低部分成本。

3 刀具选择

不同的加工工艺应当使用不同的刀具。数控加工中的高速切削与传统低速切削相比,在提高效率、提高质量、降低切削变形、缩短加工周期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数控加工在制造业中的数量必将进一步增多,相应的高速刀具需求也会不断扩大。此外,目前常提到的干切削,是不加切削液或少量加入切削液的加工技术,对刀具有很高的耐热要求。与传统机床相比,数控机床对刀具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4 刀具路径

传统机床加工过程中,刀具路径主要靠技术工人自己调整和把握,而在数控机床中,刀具路径则依赖于数码编程。数码编程的精准性和方便性,是传统机床加工所不能比拟的。如设置进退刀时,采用斜坡和螺旋方式,切线方向切入或切出。这种方便性、精确性远高于传统依靠工人主观把握。

5 加工方式

数控机床的特点使传统加工方法中慎重选择的方法变得更加可行。多种形式的圆弧插补、背镗法和数控修正法替代了传统孔位加工中的充填法、空刀法、修正法。最近出现了硬切削加工工艺,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减少资金投入,挑战了传统的磨削工艺,硬切削将是未来数控加工的发展方向。干切削存在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容易导致切削压力增大,切削变形更剧烈,刀具的寿命也会降低,加工质量也难以保证。但是,干切削的优势也非常明显。通过技术方法弥补干切削的缺陷,也会使干切削成为数控加工的另一发展趋势。

6 加工阶段划分

零件的加工可以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有时还会有光整加工阶段。因此,合理划分加工阶段,有利于提高加工的精确性,也能更好的穿插热处理和检验等工序。传统加工方式,机床功能单一,在工艺路线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各个阶段的界线,但在数控加工中,界线相对模糊。为保证加工质量,应当对加工阶段进行合理的划分。

7 切削用量

传统加工中,工人依靠技术经验控制机床,对复杂的工艺,工人容易出现误差。为降低次品率,切削用量的选择非常慎重。数控机床采用编程控制动作,对任何形面都可以通过程序,方便快捷的加工,刀具在工件上的运动轨迹也更加灵活,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比传统工艺拥有更多的优势。最新出现了高速加工中自动优化速度的工序,在切削量较小的地方,加快切削速度,在切削量大的地方降低切削速度,可以缩短加工时间,延长刀具寿命,

8 热变形处理

切削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热变形现象。精加工阶段,热变形对零件的精度有直接影响。传统加工工艺中,各加工阶段有明显的界线,因而可以在零件温度降低后再进行加工,减少热变形的出现。而数控加工的优势就是连续高效地对多个面进行加工,因此,切削产生的热量来不及散出。如果以时间停留的方式降温以减少热变形,加工效率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数控加工中热变形的处理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传统采用喷冷却液的方式降温,但冷却液很难喷到刀片前刀面的热影响区,冷却效果一般。

高压切削技术,可以使冷却液从刀片上表面和刀片下表面打进去,进入到热影响区,既能降温,又能起到断屑的作用。高压断屑的方法在加工难度大的的工序中,可以提高20%以上的生产效率,并且可以实现加工过程中的无障碍生产,在生产线中需要自动切换工具或刀具的加工中,其优势更加明显。

9 柔性化程度

传统通用机床柔性较好,但加工效率较低。传统专用机床,虽然效率高,但是零件的适应性低,柔性差。数控机床不同,只要更改程序,就可以加工新的零件,又能进行自动化操作,柔性好且效率高。数控机床的柔性优点在实际加工业中,相对于传统企业,能节省大量人力资本和时间资源。相比传统机床,数控机床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

从以上二者的对比可以看出,传统加工工艺是数控加工工艺的基础,数控加工工艺在技术上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传统工艺,同时又结合计算机数控、计算机设计和制造等现代化技术,对传统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和改进。通过二者的比较,总结出二者各自的优缺点,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加工质量制定更合适的加工方案。

参考文献

[1] 强森.数控加工与传统加工工艺比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3):76-77,78.

[2] 黄旭.数控加工与传统机加工工艺比较[J].中国机械,2014,(20):201-202.

[3] 于淑芹.探析数控加工与传统机加工工艺[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2):70-71.

篇2

数控技能人才是目前国家稀缺、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也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的突出代表。根据工作岗位,我们把数控技能人才分为三个层次:“蓝领层”、“灰领层”、“金领层”,如图1所示。其中“蓝领层”数控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灰领层”数控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金领层”数控技能人才是指具备并精通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工艺编程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的人员。

为培养数控技能人才,秉承“推举数控产业精英,打造应用科技盛典”、“塑造赛事品牌,托举技能精英”的口号,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数控技能赛事不断,通过比赛发现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技能型人才,许多选手在赛场上得到了锻炼,更多的数控机床操作人员也希望通过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数控机床操作技能。2004、2006、2008年三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极大地鼓舞了数控从业人员的动力。怎样才能在比赛中获得理想成绩,是教练和选手们广为关注的问题。本人历经两届大赛,在此以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的双重身份,将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基本情况和本人积累的经验与大家探讨。

一、职校生学习的现状

虽然职校生在校接触过一些实践技能操作,但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另外,从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来看,职校生要想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有针对性地训练。目前职校生学习的现状具有以下特征:

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2.学习基础差,缺乏基本的学习方法;

3.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运用能力较差。

二、大赛基本情况介绍

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落实“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和“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数控高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防科工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举办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活动。

为帮助更多数控同行了解和关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使其深入人心,现将大赛的基本技术文件汇总如下:

1.竞赛项目

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分为学生组、教师组和职工组三个组别,每个组别均包含数控车床操作工、数控铣床操作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三个工种,其依据为《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

2.竞赛内容与方式

各工种的竞赛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软件应用和操作技能三个部分。

(1)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竞赛采取答卷方式进行。竞赛内容包括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基础知识、机械技术基础、数控加工工艺、编程技术等。

(2)软件应用

软件应用竞赛应用CAD/CAM软件和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仅学生组和教师组),在计算机机房采用上机操作方式进行。竞赛内容包括零件几何造型、加工参数设置、刀具路径与加工轨迹的生成、代码生成与后置处理和加工仿真等。

(3)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竞赛以现场实际机床操作的方式,按图纸要求完成试件加工。

三、赛前准备

1.心理准备

数控技能比赛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考验选手理论知识、软件应用、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的一项综合赛事。参赛选手要以紧张有序、忙而不乱的工作作风应对比赛中各个比赛环节。比赛中心态要平和,从容应对,要把平时从各种途径学到的新知识、新工艺和掌握的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及传统加工经验,最终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较完善的数控机床加工规程,通过比赛充分展示出来。实践证明,凡是心理准备充分的,考试成绩都比较理想,很多选手在比赛中展示了自己的才能,获得了荣誉,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2.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中最关键的是:综合运用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应对理论知识考试;在实操考试中,熟练操作数控机床,掌握工件快速定位、找正、装夹的方法,合理地选择刀具,优选切削参数,灵活运用数控系统功能,实现快速高效加工。

四、赛场应试与技巧

1.工艺准备

实操比赛能全面、集中展示选手工艺知识、编程能力、操作技能水平,最终决定选手的排名顺序。实操比赛总的要求是:以最合理的工艺方案、最佳的刀具路径,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试件加工。工艺准备的核心是:在实操考试中,准备多种工艺方案,优选合理的加工路线,把握得分点,这样才可能得高分。

2.编程准备

数控加工是按照编制的程序实现工件加工,编程水平决定着加工效率和精度。程序形式多种多样,为了适用不同工件的加工需要,加工程序有以下几种类型:(1)孔类加工程序,以模块化结构为主;(2)平面和型槽类加工程序,应以单一程序为主,粗精加工可用宏指令来划分;(3)型腔加工程序。

3.实操考试的技巧

篇3

1.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的优点:(1)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少,却能做到一人一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可以使学生达到接近实物操作的训练效果,且安全可靠。(3)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操作训练过程中允许出错。(4)通过动态的仿真操作使教学过程易教、易学,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2.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的不足:(1)参数设置具有随意性; (2)学生无法通过仿真软件体会真实的加工环境; (3)不利于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养成; (4)先入为主,易淡薄安全意识。

二、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环境下的教学研究

1.运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采纳激发引导型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数控编程与今后工作的密切关系,了解所学专业知识和数控编程及操作有着紧密的联系,使更多的学生对数控编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2.运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循序渐进提高数控编程与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进行示范性操作,同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掌握操作要领。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模仿。当学生独立完成,兴奋不已时,及时表扬学生所取得的成绩。

3.运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营造情景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设置“陷阱”:故意少编一个程序段、参数输入错误等。若发生撞刀现象,让学生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创设让学生尝试“挫折”考验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足够的自信和克服挫折的勇气。

4.运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独立工作能力 。在上机前,教师应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相关操作演示,并在学生上机时进行巡回指导。学生在计算机上应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编程与操作,遇到问题反复调试、相互探讨。学生掌握数控专业技能的同时,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运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教学中还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第一,合理且有一定的弹性。答案不能限制太死,只要合理就行。第二,既要评价技能操作结果,又要评价技能操作的过程。第三,转换评价的主客体关系,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技能操作情况及结果不仅仅由教师来评,还可以让学生自评或互评。

三、数控仿真系统软件环境中数控实训教学的改进措施

首先,教师应首先明确仿真软件与实际机床的区别,并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时刻注意这些差距,使学生认识到仿真软件的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而不是完全依赖仿真软件。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