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4 11:05:5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肺栓塞的预防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Wang Xinxin
Abstract:In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died of pulmonary embolism (PE) patients is about 1%, most of the thrombus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from lower limb vein.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and pulmonary embolism are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static thromboembolism.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peration patients prone to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give patients greater pain. In this paper, on 2006 to take on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lower limb and lower limb operation active prevention measures, good results.
Keywords:PE DVT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76-01
住院患者中大约1%死于肺栓塞(PE),90%肺栓塞患者其血栓来自下肢静脉,下肢深静脉和肺栓塞统称为静血栓栓塞症。骨科大手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一旦发生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身心痛苦,严重可致肢体缺血坏死,少数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本科自2006年来对下肢骨折及下肢大手术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科2006年7月至2013年11月共收治下肢骨折及下肢大手术患者800余例,经过采用积极预防措施,未发生1例症状性DVT及PE。
2 预防护理措施
2.1 护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生活中多饮水,可稀释血液粘稠度。对危险人群,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方面应注意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术前健康宣教,对做中大手术的高龄患者,告知警惕DVT及PE的发生,出现胸闷、胸痛和体温升高等可疑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2.2 基本预防措施。术后抬高患肢,不要在?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病人尽早进行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
2.3 机械预防措施。应用下肢血液循环促进仪或逐级加压弹力袜,利用机械原理促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
2.4 药物预防措施。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等抗凝治疗。
一、一般处理与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1.对高度疑诊或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应进行严密监护,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绝对卧床,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可适当使用镇静、止痛、镇咳等相应的对症治疗。
2.采用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纠正低氧血症,对于出现右心功能不全但血压正常者,可使用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若出现血压下降,可增大剂量或使用其他血管加压药物,如肾上腺素等。对于液体负荷疗法需持谨慎态度,一般所予负荷量限于500毫升之内。
二、肺栓塞的溶栓、抗凝治疗
1.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对于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若无禁忌证可以进行溶栓;对于血压和右室运动均正常的病例不推荐进行溶栓。溶栓治疗宜高度个体化。溶栓的时间一般定为14天以内。溶栓应尽可能在肺血栓栓塞症确诊的前提下慎重进行。对有溶栓指征的病例宜尽早开始溶栓。
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用药前应充分评估出血的危险性,必要时应配血,做好输血准备。溶栓前宜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以便溶栓中取血监测,避免反复穿刺血管。
常用的溶栓药物
有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2.抗凝治疗的适应证:一旦疑诊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应即进行抗凝干预治疗。临床上存在肺血栓栓塞症中度或高度可能性的患者在影像学检查前应即给予抗凝治疗。对于疑诊为大面积肺栓塞的患者,如果希望达到快速扭转病情的效果应考虑使用普通肝素作为初始负荷量;在急诊肺栓塞患者中,低分子肝素比普通肝素可能更受欢迎,不仅因为其有效性和较少的副作用,而且相对于住院患者来说,不需要进行血液学监测。以低分子肝素作为初始治疗,继之口服抗凝治疗使国际标准化比率达到2.0~3.0。口服抗凝药只有在肺血栓栓塞症被明确证实后方可开始使用。应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前应测定基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常规(含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
常用抗凝药物主要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一般认为,抗血小板药物的抗凝作用尚不能满足肺血栓栓塞症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要求。
三、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还有肺动脉血栓摘除术、经静脉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为防止下肢深静脉大块血栓再次脱落阻塞肺动脉,可于下腔静脉安装滤器。
四、肺栓塞的预防
肺栓塞的最重要预防是针对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和血栓形成。积极医治脚部感染(包括脚癣)和防治静脉曲张等。一旦发生急性血栓性静脉炎,应卧床休息,下肢减少活动,同时应用抗生素和抗凝剂。
手术和创伤后应减少卧床时间,鼓励早日下床活动,如需长期卧床者应定期做下肢主动和被动性活动,以减轻血液停滞。
慢性心肺疾病患者除积极治疗心肺基础疾病外,亦应减少卧床,有血栓形成或栓塞证据时可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长途乘车、乘机者,易出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称为“经济舱综合征”。特别是乘机时,因狭小的腿部活动空间和长时间不活动、机舱内因低湿度造成的脱水,以及高空所致的低氧血症作用等因素也会增加出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风险。有专家认为:“航空旅行和外科手术在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方面具有潜在的协同作用。”
对于手术前后进行航空旅行者。应做好下列预防(1)饮用大量的水。推荐每飞行1小时,需饮用500毫升水。(2)避免脱水因素,如饮用含大量咖啡因和酒精饮料。(3)进行座位上运动。尽可能多地起立和在机舱内走动。(4)穿宽松的服装,避免使用外科用压迫性绷带。以防血栓形成。怀疑有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者可做下肢阻抗容积图、血管超声多普勒、放射性核素或常规静脉造影等,以便及时诊断,早期治疗。
对重点高危人群,包括普通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骨科的疾病如股骨头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骨折等,神经外科的创伤、急性脊髓损伤,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肿瘤、长期卧床、严重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疾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的患者,也即对存在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采用相应预防措施:(1)机械预防措施:包括加压弹力袜、间歇序贯充气泵和下腔静脉滤器;(2)药物预防措施:包括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例1 男,52岁,因左股骨骨干骨折行手术钢板固定。术中顺利,于缝皮时,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数分钟后心跳、自主呼吸恢复,但血压为50/0mmHg。在不间断心肺复苏的同时将病人转入ICU,继续行心肺复苏,给予多巴胺、间羟胺升压药静点。收缩压最高升至70mmHg、舒张压始终为0。心跳呼吸恢复又停止反复3次。因患者平素健康,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史。结合患者术前患肢固定、肿胀明显,考虑肺栓塞可能性大。紧急行床旁心脏超声检查,示右心室扩张,右室流出道直径40mm、右室内径26mm,肺动脉压5.8kPa。经患者家属同意,决定予溶栓治疗。用尿激酶12万U、盐水200ml持续泵入,20min后血压逐渐升至90/50mmHg。1.5h12万U尿激酶泵完,血压稳定在100/70mmHg,未再发生心跳呼吸停止。
例2女,46岁,于晨起床活动时,突发晕厥,被急救车送来我院。当时心跳呼吸已停止。立即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通气、胸外心脏按压。常规心肺复苏20min无效。询问病史,患者半个月前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我院血管外科行局部溶栓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考虑肺栓塞致心跳呼吸骤停。取得患者家属同意,立即予尿激酶120万U、盐水100ml静点,同时继续人工心肺复苏。15min后恢复自主心跳,予升压药静点,血压逐渐回升。1h内溶栓药静点完毕,患者血压平稳,心肺复苏成功。
讨论: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一常见病,且病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越来越受到重视。统计资料表明[1],急性PTE中约11%死于发病后1h以内。如按肺栓塞诊断标准确诊后再溶栓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因此,在第二届全国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学术会议中提出:症状出现后1h发生猝死的PTE患者,若经过常规心肺复苏效果不理想,而且在临床上往往难以判定心跳骤停的原因,病情不允许做确诊的相关检查,可以在征得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行紧急溶栓治疗。例1患者因发生在手术当中,虽然考虑到肺栓塞,但为了谨慎起见,还是等心脏超声检查证实后才给予溶栓治疗。期间耽搁1个多小时,尽管心肺复苏成功。因此,前反复心跳呼吸停止、血压偏低、导致乏氧性脑病。例2病人因有明确下肢深静脉血栓史,在心肺复苏的同时果断地给予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我们从中体会到:(1)提高肺栓塞致辞心跳呼吸骤停的认识。(2)原因不明的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经常规心肺复苏效果不理想,尤其有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的病人应不失时机地给予溶栓治疗。(3)肺栓塞好病率高的科室、急诊室应常规准备溶洞栓药物。(4)溶栓治疗前一定要征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5)对存在发生DVT-PTE危险因素的病例,宜根据临床情况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主要方法为:1机械预防措施,包括加压弹力袜、下肢间歇序贯加压充气泵和腔静脉滤器;2药物预防措施,包括皮下注射小剂量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口服华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