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新艺术的音乐特征

新艺术的音乐特征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02 09:42:3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新艺术的音乐特征,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新艺术的音乐特征

篇1

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流行一时乃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往往受到社会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音乐包括所有的民间音乐种类,其乐风的扩展也几乎完全不受限制,故而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表现形式需要各种不同风格来进行包装,对流行音乐进行设计包装并销售已经是商业社会通行的做法。

流行音乐的包装隶属于商业包装,是以促进销售为主要目的包装,可以借用任何一种现代艺术设计形式来进行设计。由于流行音乐的主体文化具有速食性特点,因此市场的快速更新要求流行音乐的包装必须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这样能使流行音乐产品更加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以达成促进销售的商业目的。除此之外,流行音乐的包装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情趣还要方便陈列销售,这些因流行音乐文化和商业特性而产生的具体包装要求,决定了流行音乐包装必须具备的艺术设计风格。

二、流行音乐的包装风格

流行音乐有长期的文化积淀,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或深深的民族烙印,可以成为包装设计的灵感源泉。包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部分,在形式、手法上沿用了许多艺术设计流派的创作特点,比如超现实主义梦幻式、非逻辑的图形组合;波普艺术带来拼贴手法和大众化特征;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图形编辑上具有的前卫性、颠覆本文由收集整理性、分散性、折衷性和多样性等等。这些非传统、反常规和多变的外观形式,大大拓展了流行音乐包装的艺术设计风格,受到当代年轻人的热烈欢迎。

流行音乐包装可借鉴的艺术设计风格多种多样,本文将其归纳为新艺术风格、民族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和后现代思潮四种,分别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式表现出流行音乐包装风格的多样化。

(一)新艺术风格

新艺术风格是十九世纪末最后一个伟大的装饰风格盛宴,从1895年至1905年盛行全球。新艺术包装风格的主要特点是崇尚弯曲和自然主义,要求设计者充分发现生活中动植物、女性的曲线美以及象征主义,将柔美的视觉体验引入设计。

2002年歌手counting crows的流行摇滚专辑《hard candy》就运用了欧洲十九世纪现代设计先驱——威廉莫里斯的新艺术风格,音乐包装中将水果植物造型元素按照对称结构排列构图,形成了朴素,严谨,庄重的风格。整张专辑的包装颇具自然柔美气息,并凸显出中世纪的田园风味,与音乐清新的主题相得益彰;借鉴新艺术设计风格的流行音乐包装还有fred wesley的街头涂鸦长号演奏专辑《form be bop to hip hop……full circle》,包装运用蜡笔涂鸦出独具新艺术风格气质的卷曲自然形态——蛇形纹样和温婉轻快的跳动色彩,打造出专辑和谐的视觉氛围,并将字体与暗纹以相同规律重复排列,在极具装饰意味的拉丁字母映衬下,仿佛能够流淌出节奏感十足的hip hop曲调。

(二)民族风格

民族风格指的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存发展中孕育出的本民族的艺术特征,这些特征是由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经济生活、艺术传统所构成的,民族风格甚至包括了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艺术偏好和审美情趣等。民族风格的艺术设计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也是民族艺术的重要标志。如果一张流行音乐专辑包装拥有属于自身民族特色的包装风格,往往最更能打动具有同样民族欣赏情趣的消费者,并得到本民族甚至更多民族商业市场的认同。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很多民族风格的流行音乐包装在打入国际市场时有时不仅不会受到阻碍,反而显得更有优势,而这正是民族风格为流行音乐包装所带来的独特美感所致。

2003年dj歌手dj krush所演绎专辑《the message at the depth》意在表现听觉上神秘的死亡之舞,专辑在包装上就借用了神秘的东南亚死亡祭司造型,并以东方植物和花卉民俗纹样作为装饰图案的元素,以象征东南亚民族的有机形态和抽象曲线作为异国诡异民族风格的表达,同时也很好的表现了音乐的意蕴;《舞曲十全大补帖》是亚洲女歌手王菲在2002年发行的舞曲合集,cd封套运用中国传统仕女简约插画造型,配合舞曲的风格以错综复杂的女性柔美曲线来呈现舞曲的动感韵律,体现出细腻而优雅的民族审美情趣,让本地消费者产生了认同感,进而促进了唱片在商业市场的销售。

(三)现代主义风格

现代主义风格的艺术设计指的是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艺术风格分道扬镳的艺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现代主义包含内容众多,其中有风格派、构成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等等。这些风格各异的设计风潮体现出不同的创意理念,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现代性和突破性。现代流行音乐同样富有象征性、表现性、颠覆性、抽象性和创新性等艺术特点。因此,现代主义包装设计的主要特性可以充分体现流行音乐的形式与风格,将听觉抽象转向视觉具象,将人类多感官的审美有机地融合。

1.风格派

荷兰的风格派是活跃于1917年至1931年前的,以荷兰为中心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风格派的艺术设计作品以立体主义为基础,趋向完全的抽象。因此风格派认为绘画是由线条和颜色构成的,只有以最简单的几何形状和最纯粹的色彩所组成的构图才是最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艺术设计作品。从商业角度来看,为了缩短包装设计的制作周期、降低制作成本,要求了商业包装设计须将造型设计精简化、设计元素纯粹化、色彩使用单纯化,所以风格派是最适合流行音乐包装设计的商业诉求的。另外,简洁的造型和色彩设计有时反而更能夺人眼球,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不失艺术价值。故此风格派的流行音乐包装风格可以大大推动流行音乐的商业包装发展。

电子音乐专辑《the richest man in babylon》是使用chill-out风格的音乐来演绎风情万种的世界。其包装主要运用风格派的黑白灰组成画面,在构图上采用非对称均衡原则,简洁的白色圆圈与红色圆点在纯黑底色的衬托下,使包装设计显得沉稳祥和、宽容平静,与音乐的格调很好的搭配起来。morcheeba一直作为梦幻境乐制造的前行者,于2002年发行专辑《charango》。这张音乐专辑的包装根据其音乐的意境采取了风格派的构图主张,将字母的外部特征完全剥离,抽象成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并将字母单体结构进行重新组合,最后构成一套均衡而比例和谐的音乐包装。

2.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是指在现代工业科技的刺激下,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动的感觉。这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包装热衷于用线和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与组合,并试图用线来描绘光和声音。现代流行音乐作品常常显现出强烈的未来感和解构感,而包装中的建筑感和简洁的线条更容易激起人们对专辑音乐的好奇心。

唱片《welcome to the north》的包装设计就利用了条纹与浮点元素共同架构出强烈的未来风格,突出音乐中强大的摇滚力量。包装黑与白的整体基调以及类似于人工合成材质的大色块运用,营造出宇宙的氛围。底特律的机械舞曲代表人物derrick may在1997年发行的专辑《innovator》,为了表现舞曲规律冷漠的感觉,使用充满金属光泽的高科技金属色块,规律地排列并组成圆形外轮廓,使音乐专辑包装散发出柔和的金属光芒。

3.后现代思潮

为挑战现代主义的极限,艺术设计家们将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理念所完全背离的思潮称为后现代思潮。后现代思潮对于创作主题和创作形式都有颠覆性的新思维,包括了如女性主义、波普艺术、简约主义、物质主义、高科技设计风格、解构主义、意大利激进主义等等内容。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设计的流行音乐包装,在商业推广中强调的是艺术品的创造与欣赏不可分离,而这恰恰与后现代设计要求多种功能与欣赏集成一体化的特点相吻合。正是因为如此,在这种专辑包装的理念中,设计、听众、专辑策划与音乐消费环境都是流行音乐包装的参与者,导致了流行音乐的包装与鉴赏形式变得更加多样。

在20世纪70年代,king crimson和yes等乐队利用各种乐器探索复杂的音乐感觉,常涉及深奥的音乐主题及结构,所以常运用后现代思潮之一的解构主义的抽象性插画与具有严密逻辑性和科学性的点、线、面构成具有新型包装含义的设计,使专辑在视觉审美上颇具美感和吸引力。

三、流行音乐包装风格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社会,由于受到各种设计风格的影响,流行音乐包装设计已不再仅限于表现“封面”的创新上,更注重于去表现专辑独具魅力的包装风格以及音乐文化的内涵上。流行音乐包装设计的魅力,已从封面表层的美感,深入到专辑封底、正文版式设计等均包括在内的整体性美感中。流行音乐的包装往往以新颖的形式反映时代的精神,以鲜明的风格和深邃的图形设计体现音乐的艺术生命,将优美动听的音乐融入耳目一新的包装设计之中,包括了从视觉效果到听觉感受的全方位体验。

流行音乐的包装设计除了要求图形和色彩设计与其内容匹配之外,合适的材料选择也同样重要。材质和肌理的运用对于突出流行音乐包装的格调和内涵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细致的风格构思和定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专辑包装的成败,材质的合适利用能使得每一张专辑具有独特的气质和起伏的情绪。

篇2

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各国的性质和表现不尽相同,但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色。比如他们通过艺术家集体的力量去探索现代工艺美术的语言,他们对反对传统的风格,要以新的工艺美术形式表现出时代的特征。尤其是新艺术运动所带来的影响和所形成的艺术特征更有相互一直的地方。

下面我列举一下几个国家,说明一下“新艺术运动”在各自国家的表现形态。在介绍的内容方面有所侧重,由于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所以介绍的内容比其他国家相对详细一些。

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新艺术”(ArtNouveu)本是巴黎一家商店的名称,由出版商萨穆尔宾(SamuelBing)1895年12月创立,是在仿效威廉莫里斯设计事务所的基础上开设的,取名“新艺术画廊”,(TheGalleryDeI’artNouveu)。虽然名称是“新艺术画廊”,其实主要经营和展览风格新颖的家具及室内陈设用品。“新艺术运动”在十九世纪末就初见端倪,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为“新艺术运动”提供了强大的展示舞台,从那时候起“新艺术运动”在法国持续二十余年,并影响到其他国家,因而,我们称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的发展主要有两个中心:巴黎和南锡(Nancy)。南锡主要集中在家具设计上,而巴黎则包罗万象,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家具、建筑、室内、平面设计等。在巴黎,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建筑师格里马尔。他为巴黎许多建筑以其出色的很多相当精美的装饰,其中最出色的是巴黎地下铁路的出入口站,一共有141种不同图案。他还为卡斯第尔.布拉齐旅店设计了一扇非常出色门,上面的图形变化莫测,线条优美,更是体现了新艺术的风格。在南锡,玻璃工艺家加莱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以他为核心有南锡派的工艺美术联盟。他的玻璃器皿,运用砂轮磨花、酸腐蚀、金属镶叠、金属镂嵌和吹泡等特殊技法,加工出来的图案和花草昆虫都流畅美观,因而被成为“玻璃玻璃镶嵌细工”也不足为奇。

具有影响的“新艺术运动”组织有“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六人集团”等。

英国的新艺术运动是莫里斯美术与工艺运动的继续。在莫里斯和拉斯金相继谢世之后,他们的学生马克默多建立了"新世纪艺术家协会",生产新颖的家具和装饰品,成为向"新艺术"的过渡。稍后,在格拉斯哥,出现了以麦金托什为首的设计家集团。1896-1909年间,他们为格拉斯哥的四家茶室进行了别出心裁的设计,风格简练、明快。1909年建成的格技斯哥艺术学院新主楼,被喻为英国第一所新艺术风格的建筑。

比利时地处英国和法国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非常密切,英国工业革命对比利时影响很大,工业发展十分迅速。1859年,在艺术上比利时出现了一些基金的组织,如“二十人社”(LesVingts)。“二十人社”由奥克塔毛斯(OctaveMaus)领导,在比利时经常展出雷东、修拉、劳特累克、高更。凡高。塞尚等人的美术作品。

亨利•凡•威尔德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核心人物,

新艺术在意大利的“自由风格”,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方面,参加这一运动的建筑师、设计师,分布在意大利一些大城市里面,他们的创作大都与地区特色相练习,但新艺术在意大利新艺术发展中,一些期刊杂志的出版发行,起到了推进作用。都灵新艺术运动在佛罗伦萨也得到了发展。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的文化名城,这个历史上艺术家云集、群星璀璨的城市,建筑物古香古色,已经形成独特的建筑格局。建筑师乔万尼米凯拉泽的作品很有代表性,他不受传统的束缚,而是从中汲取为新艺术有益的成分、参照文艺复兴建筑的典雅形式,充分运用优美、流动的曲线,装饰建筑物的内部和外观。在传统中融合了现代艺术的成分

奥地利新艺术的代表是"维也纳分离派"中的工艺家和画家们。他们有建筑与设计家奥托瓦格纳、霍夫曼、奥布里奇,画家克里姆特、莫赛等人。奥托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在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形成了。奥托瓦格纳早期从事建筑设计,并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学说,但在设计界的影响则是从1894年担任维也纳艺术学院建筑系教授开始的。他早期建筑风格倾向于古典主意,后来在工业时代技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的建筑观点。1895年,他出版的《现代建筑》一书中,指出新结构和新材料必然导致新的设计形式出现,建筑领域的复古主意样式是极其荒谬的,设计是为现代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古典复兴而产生的。在维也纳艺术学院就职演说中,他说:“现代生活是艺术创造唯一可能处罚点:。”所有现代化的形式必须与我们时代的新要求相适应“。在《电代建筑一书中,他对未来建筑的预测是非常激进的,认为未来建筑”像在古代流行的横线条他们设计的分离派陈列馆、印刷广告、装饰画等,主题上颇受象征主义影响。

德国新艺术运动是以"青年风格"出现的。它得名于1896年在慕尼黑创刊的《青春》杂志。年轻的设计家埃克曼、雕刻家奥布里斯特是其骨干。他们设计的缀锦、封面和各种美丽的花卉图案,被广泛地应用。此外,凡.德.维尔德和建筑家贝伦斯在柏林方面以抽象的青年风格设计建筑和建筑装饰。

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只限于巴塞罗那。建筑师高迪和蒙塔列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风格。高迪以富有中世纪哥特艺术趣味的、简化的曲线形,设计了离奇古怪的卡萨.米拉公寓和圣家族教堂,至今是西班牙人的骄傲。蒙塔列所设计的卡兰塔音乐厅,代表了大陆风的历史主义的新艺术风格。

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大陆“昙花一现”,但在中国的哈尔滨却持续了30年。哈尔滨的艺术运动建筑数量居世界第三。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人将中央大街同柏林的菩提树大街、东京的银座大街、上海的外滩、天津的维多利亚(解放北路)大街相提并论,可见其影响之深远。此次“修旧如旧”的改造原则基本保持了中央大街建筑的欧式风格。中央大街整体改造完成,市民发现原来松雷商厦门前侧面大广告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堵造型新颖、别致的“假墙”。这是一堵“新艺术运动”墙,它与所依附的中央大街58号保护建筑的前脸一模一样。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楼后楼就极有新艺术运动时期的风格,现在世界上已不多见。这是1920年的作品,希腊陶立克柱式,厚重的石础,挺拔的柱身,柱身上匀称的凹槽,中段柔美的墙饰,与底层阳刚形成对比。目前是一类保护建筑。建于1927年的哈尔滨摄影社(现中央大街58号)就是世界“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的句号。超级秘书网

二、新艺术运动在设计史上的地位

新艺术运动在设计史上有是有重要意义的。“新艺术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和理论上并且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它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在具体的设计中,避免使用直线,注重从自然中获得自然形式的运用,但还没有从功能、结构、形式的统一上进行产品设计。在追求自然形式上,“新艺术运动”试图摆脱任何古代亡灵,真正从自然中获得启迪,完全走向自然主意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造型,装饰的构思主要来源于自然形态。艺术家在“师法自然”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抽象,把自然形式赋予一种有机的象征情调,以运动感的线条作为形式美的基础。

新工艺运动时期的建筑装饰的大胆实践,至今对探索新建筑发生潜在的影响。新艺术风格表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艺术家感到需要影响现代人生活的整个环境。这种风格当时不仅影响到工艺美术,而且还影响到建筑、雕塑和绘画。它是有意识地抵抗“循环论”,因而在工艺方面,如在陶瓷设计方面,为获自由的形式开拓了道路。良好地解决了艺术趣味同工业生产利益之间的冲突。与此同时,强调实用的主张,从建筑扩大到陶瓷、玻璃、金属器皿在内阿弟其他工艺美术,“形式服从于功能”的思想在各个领域表现日趋明显,工艺美术发展阶段也进入了造型简洁、装饰单纯的形式,对后来的艺术形式影响甚远。

参考书目及资料:

《工业设计史》杨钢主编张怀强编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外国工艺美术简史》张夫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董占军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第48、57页

《工业设计史》杨钢主编张怀强编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篇3

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各国的性质和表现不尽相同,但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色。比如他们通过艺术家集体的力量去探索现代工艺美术的语言,他们对反对传统的风格,要以新的工艺美术形式表现出时代的特征。尤其是新艺术运动所带来的影响和所形成的艺术特征更有相互一直的地方。

下面我列举一下几个国家,说明一下“新艺术运动”在各自国家的表现形态。在介绍的内容方面有所侧重,由于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所以介绍的内容比其他国家相对详细一些。

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新艺术”(ArtNouveu)本是巴黎一家商店的名称,由出版商萨穆尔宾(SamuelBing)1895年12月创立,是在仿效威廉莫里斯设计事务所的基础上开设的,取名“新艺术画廊”,(TheGalleryDeI’artNouveu)。虽然名称是“新艺术画廊”,其实主要经营和展览风格新颖的家具及室内陈设用品。“新艺术运动”在十九世纪末就初见端倪,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为“新艺术运动”提供了强大的展示舞台,从那时候起“新艺术运动”在法国持续二十余年,并影响到其他国家,因而,我们称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的发展主要有两个中心:巴黎和南锡(Nancy)。南锡主要集中在家具设计上,而巴黎则包罗万象,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家具、建筑、室内、平面设计等。在巴黎,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建筑师格里马尔。他为巴黎许多建筑以其出色的很多相当精美的装饰,其中最出色的是巴黎地下铁路的出入口站,一共有141种不同图案。他还为卡斯第尔.布拉齐旅店设计了一扇非常出色门,上面的图形变化莫测,线条优美,更是体现了新艺术的风格。在南锡,玻璃工艺家加莱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以他为核心有南锡派的工艺美术联盟。他的玻璃器皿,运用砂轮磨花、酸腐蚀、金属镶叠、金属镂嵌和吹泡等特殊技法,加工出来的图案和花草昆虫都流畅美观,因而被成为“玻璃玻璃镶嵌细工”也不足为奇。

具有影响的“新艺术运动”组织有“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六人集团”等。

英国的新艺术运动是莫里斯美术与工艺运动的继续。在莫里斯和拉斯金相继谢世之后,他们的学生马克默多建立了"新世纪艺术家协会",生产新颖的家具和装饰品,成为向"新艺术"的过渡。稍后,在格拉斯哥,出现了以麦金托什为首的设计家集团。1896-1909年间,他们为格拉斯哥的四家茶室进行了别出心裁的设计,风格简练、明快。1909年建成的格技斯哥艺术学院新主楼,被喻为英国第一所新艺术风格的建筑。

比利时地处英国和法国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非常密切,英国工业革命对比利时影响很大,工业发展十分迅速。1859年,在艺术上比利时出现了一些基金的组织,如“二十人社”(LesVingts)。“二十人社”由奥克塔毛斯(OctaveMaus)领导,在比利时经常展出雷东、修拉、劳特累克、高更。凡高。塞尚等人的美术作品。

亨利•凡•威尔德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核心人物,新艺术在意大利的“自由风格”,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方面,参加这一运动的建筑师、设计师,分布在意大利一些大城市里面,他们的创作大都与地区特色相练习,但新艺术在意大利新艺术发展中,一些期刊杂志的出版发行,起到了推进作用。都灵新艺术运动在佛罗伦萨也得到了发展。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的文化名城,这个历史上艺术家云集、群星璀璨的城市,建筑物古香古色,已经形成独特的建筑格局。建筑师乔万尼米凯拉泽的作品很有代表性,他不受传统的束缚,而是从中汲取为新艺术有益的成分、参照文艺复兴建筑的典雅形式,充分运用优美、流动的曲线,装饰建筑物的内部和外观。

奥地利新艺术的代表是"维也纳分离派"中的工艺家和画家们。他们有建筑与设计家奥托瓦格纳、霍夫曼、奥布里奇,画家克里姆特、莫赛等人。奥托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在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形成了。奥托瓦格纳早期从事建筑设计,并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学说,但在设计界的影响则是从1894年担任维也纳艺术学院建筑系教授开始的。他早期建筑风格倾向于古典主意,后来在工业时代技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的建筑观点。1895年,他出版的《现代建筑》一书中,指出新结构和新材料必然导致新的设计形式出现,建筑领域的复古主意样式是极其荒谬的,设计是为现代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古典复兴而产生的。在维也纳艺术学院就职演说中,他说:“现代生活是艺术创造唯一可能处罚点:。”所有现代化的形式必须与我们时代的新要求相适应“。在《电代建筑一书中,他对未来建筑的预测是非常激进的,认为未来建筑”像在古代流行的横线条他们设计的分离派陈列馆、印刷广告、装饰画等,主题上颇受象征主义影响。

德国新艺术运动是以"青年风格"出现的。它得名于1896年在慕尼黑创刊的《青春》杂志。年轻的设计家埃克曼、雕刻家奥布里斯特是其骨干。他们设计的缀锦、封面和各种美丽的花卉图案,被广泛地应用。此外,凡.德.维尔德和建筑家贝伦斯在柏林方面以抽象的青年风格设计建筑和建筑装饰。

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只限于巴塞罗那。建筑师高迪和蒙塔列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风格。高迪以富有中世纪哥特艺术趣味的、简化的曲线形,设计了离奇古怪的卡萨.米拉公寓和圣家族教堂,至今是西班牙人的骄傲。蒙塔列所设计的卡兰塔音乐厅,代表了大陆风的历史主义的新艺术风格。

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大陆“昙花一现”,但在中国的哈尔滨却持续了30年。哈尔滨的艺术运动建筑数量居世界第三。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人将中央大街同柏林的菩提树大街、东京的银座大街、上海的外滩、天津的维多利亚(解放北路)大街相提并论,可见其影响之深远。此次“修旧如旧”的改造原则基本保持了中央大街建筑的欧式风格。中央大街整体改造完成,市民发现原来松雷商厦门前侧面大广告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堵造型新颖、别致的“假墙”。这是一堵“新艺术运动”墙,它与所依附的中央大街58号保护建筑的前脸一模一样。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楼后楼就极有新艺术运动时期的风格,现在世界上已不多见。这是1920年的作品,希腊陶立克柱式,厚重的石础,挺拔的柱身,柱身上匀称的凹槽,中段柔美的墙饰,与底层阳刚形成对比。目前是一类保护建筑。建于1927年的哈尔滨摄影社(现中央大街58号)就是世界“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的句号。

二、新艺术运动在设计史上的地位

新艺术运动在设计史上有是有重要意义的。“新艺术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和理论上并且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它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在具体的设计中,避免使用直线,注重从自然中获得自然形式的运用,但还没有从功能、结构、形式的统一上进行产品设计。在追求自然形式上,“新艺术运动”试图摆脱任何古代亡灵,真正从自然中获得启迪,完全走向自然主意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造型,装饰的构思主要来源于自然形态。艺术家在“师法自然”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抽象,把自然形式赋予一种有机的象征情调,以运动感的线条作为形式美的基础。新晨

新工艺运动时期的建筑装饰的大胆实践,至今对探索新建筑发生潜在的影响。新艺术风格表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艺术家感到需要影响现代人生活的整个环境。这种风格当时不仅影响到工艺美术,而且还影响到建筑、雕塑和绘画。它是有意识地抵抗“循环论”,因而在工艺方面,如在陶瓷设计方面,为获自由的形式开拓了道路。良好地解决了艺术趣味同工业生产利益之间的冲突。与此同时,强调实用的主张,从建筑扩大到陶瓷、玻璃、金属器皿在内阿弟其他工艺美术,“形式服从于功能”的思想在各个领域表现日趋明显,工艺美术发展阶段也进入了造型简洁、装饰单纯的形式,对后来的艺术形式影响甚远。

参考书目及资料:

《工业设计史》杨钢主编张怀强编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外国工艺美术简史》张夫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董占军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第48、57页

《工业设计史》杨钢主编张怀强编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