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4 14:50:3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混凝土科学与技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基础性建设的投资不断加大,建筑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不断吸收和革新先进的施工和管理经验,提升单位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混凝土施工技术也趁势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高层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得到跃升。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1.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由水泥、水、骨料等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经混合搅拌硬化成型的一种人工的石材,是由胶凝材料将骨料结合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在我国,普通混凝土主要是用约12%的水泥、8%的水和80%的骨料搅拌而成的,特别是商品混凝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世界最大的水泥产、耗国,必须对混凝土进行革新,促使我国混凝土不断得到优化,得到可持续发展,并不断进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引进和革新,进一步提升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2.混凝土配制和输运概述
针对不同用途、不同施工强度的需要,应科学配比混凝土各组分。选用低水化热得水泥,能有效降低混凝土中水泥和自来水的用量。例如在选用粉煤灰普通硅酸盐等类型的水泥,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标准GB1344-92执行,如果使用的水泥粒径越细、标号越高,则用量也就越大,其活性与水泥强度就越高,混凝土自身的特有性质诸如收缩值等参数也就越大;可适当的添加粉煤灰,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粘塑性,减少水泥使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增强混凝土本身的密实性,不断强化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减轻混凝土的可塑性,并参考GBJ146-90标准中Ⅰ、Ⅱ级标准技术要求;适量的掺加合适的减水剂,可以延长混凝土的水化热释放速率,并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提升混凝土的理论强度和使用的耐久性;科学控制粗骨料连续级配,有效控制针片状含量(
严格执行有关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规定,确保混凝土的质量,防止混凝土在浇筑施工中产生裂缝。混凝土原材料要求:水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制备的,石子为级配卵石,粒径为20mm-40mm;砂为中粗砂,其砂率控制在38%-45%之间,含泥量不大于3%;混凝土配合比要求:水泥用量不能小于300kg/m3;混凝土坍落度一般为6cm-8cm,如不添加粉煤灰,则水灰比不应超过0.5,普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科学的控制在4小时-5小时左右,混凝土的科学配合比在正式生产前应向监理工程师和甲方项目负责人提交原材料合格的检验报告并经准确审核签字认可,未经审定的混凝土配合比报告不允许生产。
运输混凝土使用专有车辆运输,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在混凝土输运过程中应不断搅拌混凝土,避免商用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从而影响混凝土特有的性质和混凝土强度。在施工现场,应对输运的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检验,并科学记录,确保高层建筑施工浇筑的顺利进行,对混凝土运输时间的管理和坍落度的测定必须有商品混凝土厂家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代表的共同监督、抽检并签字核实。
在高层施工材料和浇筑方法允许的条件下,应采用尽可能低的坍落度和水灰比,高层建筑工程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150±10)mm左右,尽可能减少混凝土的泌水,并科学控制混凝土含气量和初凝时间。施工监理和技术人员应重点审核商品混凝土配制的原材料、配合比等,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试验中确定的配合比投料,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科学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搅拌时间,并及时对砂子、碎石的含水率进行测定,科学调整混凝土的需水量,从而有效控制混凝土的特性和强度要求。
3.高层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技术
高层混凝土的泵送技术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德国和美国提出的,并通过不断的改进和革新,使其泵送理论得到快速的发展。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是通过泵和管路,依靠压力将混凝土输送到施工浇筑区域的技术。高层泵送混凝土具有无噪声、无粉尘、施工速度快、节省劳动力、施工效率高、综合施工费用较低等优点,有效地改变传统大面积浇筑的弊端和出现的问题。
输送泵管道的布设应做到铺设路线短、弯道少、接头严密,确保管路铺设科学,混凝土浇筑顺利。影响混凝土可泵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管路、石子性质、水泥的用量等。在混凝土配制的粗骨料中以卵石制成的混凝土的可泵性最好、混合材料次之,碎石最差。
三、高层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问题及措施
1.高层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的堵管及控制措施
在高层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施工场地一般较小,加之高度不断加大,传统的吊斗式提升设备已经无法满足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的需求,泵送混凝土由此产生。混凝土泵送设备主要包括混凝土泵和配套的混凝土泵管。科学选择混凝土输送泵的型号、功率,确保输送过程的安全并满足混凝土浇筑强度要求等。混凝土泵的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混凝土堵管的现象发生。泵输送管道内壁不干净也会导致堵管;输送泵的管线路太长,弯管太多,也会不同程度的造成堵管;另外,由于混凝土输送过程中操作不当,致使混凝土停留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堵管的发生。
控制混凝土输送管堵管的措施:在泵送混凝土砼施工前必须根据高层施工工程特点科学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泵,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和专业培训;在混凝土输送管连接时,必须清除泵管中及管接头外残留的混凝土,尽可能少用弯管,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连接、固定管路;在泵送高层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先对输送管路进行清洗,确保器清洁,再进行泵送混凝土施工。
2.高层混凝土的强度偏低及相关控制措施
在高层混凝土泵送或吊斗施工建设中,由于客观因素常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够,其中主要有:实际水灰比大于设计水灰比。便于泵送施工操作,混凝土实际用水量比理论设计用水量要大;混凝土中各成分的含水率发生变化,现场施工和监理人员未及时、科学的调整;粗、细骨料质量因素。混凝土制备中骨料级配不好,含泥量过大,石子针片状含量偏大等;掺用的混合材料及其选用的泵送剂性能太差;混凝土养护不好。
1 工业与民用建筑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1. 1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及混凝土质量相互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在混凝土运输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采取对应的质量保障措施,以及科学合理的运输方法。混凝土运输需要进行严密的时间掌控,一定要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运输。因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会在无形之中对混凝土的性质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致使混凝土粘合性降低。运输一定要依据不一样的具体要求及混凝土的性质进行分批运输,防止混凝土出现混合的情况,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1. 2 混凝土的拌合
混凝土搅拌一定要充分合理,保证混凝土与水能够充分的融合,在确定混凝土搅拌时间后需要依据搅拌数量及混凝土和易性来加以确定,掌握好时间,混凝土搅拌时间过于短暂的话将会严重的影响工程施工质量,混凝土粘合度不能够得到保证;但搅拌时间太长的话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致使混凝土丧失固有的性能,不能发挥其原有的有效影响力。
1. 3 混凝土浇筑
1. 3. 1 混凝土材料配合比
混凝土材料配合比的科学掌控,包含: 拌合水、水泥、骨料、外加剂等方面的掌控,具体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掌控策略如下:
(1) 拌合水。在混凝土的诸多材料中,拌合水对混凝土浇筑温度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与水、水泥、骨料等材料比较起来,拌合水的水热熔要高出5 倍左右。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的搅拌过程中,可以运用制冰机来降低水的温度,这样就能够使得浇筑混凝土温度得到很好的降低。
(2) 水泥。水泥的温度改变以后,与混凝土温度改变量的比例是10∶ 1。水泥在混凝土搅拌物中的含量只有10%~15%左右,但是这对混凝土温度将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加之水泥具备水热化反应的现象,所以,其会变成混凝土形成的关键性因素。为此,在进行混凝土搅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争取选择使用水热化反应水平低的水泥,加入适量的沸石粉,这样便能够有效的缩减水泥的使用数量,避免水泥水热化现象的发生。
(3) 骨料。在混凝土所有材料当中,骨料含量大约为75%,因此骨料温度稍许变化,就会对混凝土温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譬如骨料温度升高4 ℃,混凝土温度随之升高2. 6 ℃,因此我们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要做好骨料的保管工作,尽量将其温度控制在最低状态,并保持足量的水分。
1. 3. 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的重要问题
对混凝土搅拌完成以后,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以便于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掌控。
(1) 对混凝土浇筑前期,需要对混凝土模板、钢筋、保护层等构件开展相关的检查,特别是偏差值,需要掌控在设计规范要求范围当中,同时对模板支撑的稳定性能、混凝土模板接缝的密合状况等进行检验,假如需要进行输送管道的安装,那么就要争取选择使用单独的规定形式,最好不要接触到模板的支撑体及外架,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避免浇筑混凝土对模板及钢筋形成的冲击力。
(2) 混凝土浇筑的过程当中,把模板当中的垃圾、刨花、混凝土和钢筋上的油污、零落铁皮等杂物清除干净,同时使用水润湿大模板,但是,不能够积留残水于模板当中,在浸湿以后,把未胀密的模板缝隙进行严密的贴实,避免浇筑过程中有漏浆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混凝土浇筑的过程当中要对混凝土模板、支架、预埋件等进行严密的观察,如果察觉有位移或者变形的现象,要及时的暂停浇筑,同时在混凝土凝固以前将其修整好,这样才能够保证混凝土浇筑的顺利进行。
(3) 混凝土入模之后,不可以集中的向模板或者钢筋骨架进行倾倒,在浇筑高度达到2 m 之后,需使用串筒溜管下料,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的5 h 内完成浇筑,避免混凝土浇筑中有冷缝的形成,此外,两次浇筑时间一定要掌控在1. 5 h 以内,同时使用振捣棒在浇筑的位置进行不间断搅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当中,为了避免混凝土外表有气泡、浮浆现象的存在,需要对振捣持续时间进行科学的掌控,把移动位置距离掌控在40 cm 之内,避免有漏振或过振的情况发生。
1. 4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结束之后,需要对已完成的浇筑施工混凝土开展有关的科学养护。混凝土养护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能够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行之有效的科学性掌控,降低混凝土与外界温度的差距,促使其能够达到混凝土抗力等方面的要求。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需要使用塑料布对其进行覆盖,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进行防寒毡覆盖处理,完成相应的保湿保温工作,以避免混凝土外表由于脱水而有裂缝的形成,与此同时设置隔热层,这样有助于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2 工业与民用建筑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掌控策略
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经管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掌控的基础,若忽略了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质量掌控,那么任何东西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为能够更好的进行建筑房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掌控,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有效措施:
(1) 提升对建筑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掌控的重视度,提高各参与方的重视意识。唯有在思想上加以重视,才能够更好的确保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掌控工作的效率。
(2) 制定完善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掌控系统,使得质量掌控工作更加有理有据。以此有助于日常掌控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够确保质量掌控的最终成效。
(3) 制定明确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掌控奖惩机制,针对相关责任人实施明确的奖惩。伴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及发展,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所以,在进行建筑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掌控工作中,要顺应时展的潮流,引入先进的质量掌控方法,尤其是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推动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掌控工作逐渐趋于科技化、现代化。为能够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及各方面需求,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以便于更好的为混凝土施工服务。
3 结语
随着管理者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房建工程质量的逐渐关注,建筑工程质量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房建工程中发挥的影响力增加起来,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现实的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与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力,所以,需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建筑房建工程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措施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concrete;construction technology;point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2-0090-01
1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
在国内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保证高层建筑物质量的根本,也是促进国内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全面发展的关键部分。[1]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既要坚持与高层项目建设实际需要相结合的原则,还要严格把握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层建筑的裂缝预防与控制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受到人为、外界气候、技术手段、机械作业等原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建筑体地面或墙体出现局部裂缝的现象。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考虑到由于外部气候条件、天气状况的不同,混凝土的结构自然也会有所差异,其裂缝宽度的控制也会有不同的控制标准。目前,国内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裂缝问题的预防与控制,普遍以施工期间的技术强化与重点监管为主。[2]如果等到建筑物出现裂缝问题时,再采取补救措施就为时过晚了,很难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与质量标准。为了科学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技术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与韧性。但是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使用量很大,难免会出现建筑物墙体裂缝的现象,所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以保证高层建筑物的内部质量和整体美观感。
1.2 高层建筑整体强度的控制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建筑整体强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筑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检验标准的根本保障。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技术人员一定要根据国家及地区相关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调配出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样品,并要将其送到指定的质检机构进行级配强度试验,混凝土施工中要严格按照级配报告的标准进行大批量的混凝土调配。[3]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技术人员一定要注意到混凝土的强度会随着砂、石的含水量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在混凝土调配中要按照规范的技术手段严格控制水泥、砂、石等材料的质量参数,进行科学的调配。同时,在混凝土现场施工环节,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强度检验,一旦发现水泥、砂、石的配级难以达到标准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制定调整方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确保对于高层建筑整体强度的控制。
1.3 高层建筑的养护措施近年来,在国内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多使用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模式。泵送混凝土可以有效缩短工期,而且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在高层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工作中,在进行配比、原材料、振捣等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混凝土强度难以达标的现象。[4]混凝土难以达标的主要原因是,高层建筑工程对工期的要求比较严格,养护时间严重不足。这是一个十分矛盾和较难解决的问题,因此,在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技术人员必须重视对建筑材料的养护措施,确保建筑材料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技术要求。
2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强化措施
2.1 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与研究目前,国内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沿袭或借鉴的部分较多,自主创新与研究程度远远低于实际要求。国内建筑行业管理部门,建筑技术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高等院校都要顺应时展需求,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深入创新与研究,力争实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适用性、科学性都由大幅度的提升。[5]同时,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也要注意对于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总结,通过长期施工技术应用的实践,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合理化建议,并且不断地在工作中寻求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
2.2 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全面开展之前,技术管理人员一定要对于每一环节的施工节点进行必要的技术交流,技术交流的对象主要为工程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完全掌握高层建筑工程的技术要求与质量检验标准,并且结合施工单位现有施工技术力量、施工人员素质、原材料、机械设备等实际条件,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混凝体施工技术方案。同时,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还表现在对于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的促进,也是工程建设方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实现的先决条件。
2.3 如何以混凝土施工技术促进建筑行业技术应用模式的科学化管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技术应用模式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现出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是时展必然产物,也是建筑行业是先技术应用模式的科学化管理的需要。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整体技术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的促进和强化的作用。[6]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建筑行业技术应用模式科学化管理的新形势,技术化施工管理对于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混凝土施工技术为建筑行业技术应用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也客观的强化了国内建筑行业整体管理模式构建的科学依据。
以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而言,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建筑行业技术应用管理模式科学化发展的作用是绝对不容忽视的。[7]如果始终坚持建筑行业的整体技术发展与创新,混凝土施工技术促进建筑行业技术应用模式的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与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敬东,马琳.浅谈国内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陕西建筑,2007(6):15.
[2]于小飞,马鹏.浅议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理念的创新[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9):31-32.
[3]王树军,李奇.国内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探析[J].上海建筑经济信息,2008(7):22.
[4]刘嘉亮.浅析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J].湖北建筑科技,2004(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