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酒文化的理解

酒文化的理解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07 16:28:4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酒文化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酒文化的理解

篇1

李安作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接驳者,一直传承着,并将继续肩负着传承东西方文化的使命,2012年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派》)再一次完成了,并绝妙演绎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李安《少年派》一方面完成了对东西方文化中人性、信仰、宗教的艺术表达和阐释,同时《少年派》也将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不同解读,他的三D技术的完美呈现,都将固化为电影史及艺术史上文化范本的一部分。本文试图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尝试性的解读和阐释《少年派》里面的文化意象。

一、《少年派》的东西跨文化视角

当代话语中“文化”这一术语具有复杂的历史,并在不同的领域具有多种含义。我们并不能确切的给予文化一个严格而教条的意义,但是根据英国文化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的雷蒙德・威廉斯的梳理和概括,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来理解文化,一、艺术及艺术活动;二、习得的、首先是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符号的特质;三、作为发展过程的文化①。

《少年派》是改编自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该小说自2001年面世以来,赢得了文学界的高度肯定,获得了2002年的布克奖和2004年的亚太美洲文学奖。其作品本身就包含了纵多文化元素,而《少年派》能够受欢迎,与扬・马特尔的经历息息相关。这位天才的加拿大作家1963年出生在欧洲文化之都――西班牙古城萨拉曼卡。当跨文化的作家遇见跨文化的导演,东西方的文化神髓将被淋漓尽致的演绎,这无疑为电影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少年派》拥有文化的双重属性,即归属于文化又表现文化,所以《少年派》是东西文化融合的桥梁,是衔接在东西文化之间的智慧文本,也是李安为东西文化的融合积淀得影像资料。

二、《少年派》的符号学文化表意

李安的《少年派》充满了纵多符号性象征,故事的双螺旋设置,以及两个故事的一一对应,都体现出符号文化对于本文的重要诠释。影片角色的选择显然暗含着符号的双轴操作。索绪尔在其著名的四个二元对立(能指/所指,语言/言语,共时/历时,组合/聚合)中,提出了符号文本的双轴关系。任何一个符号表意活动,都要在双轴关系中展开,即组合轴和聚合轴。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罗曼・雅柯布森在20世纪50年代对这两个术语作出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解释,聚合轴可称为“选择轴”,功能是比较与选择;组合轴可称为“结合轴”,功能是邻接黏合。主角派的身份有多种聚合选择,包括国籍、性别、长相、年龄,甚至还有上文提过的他的名字等等。因为这里的主角在初始阶段并没有特别的要求,在故事中,并不一定要选择这样的人物,而在电影角色层面,更不是只能选择1993年出生于新德里的年轻演员苏拉・沙玛,主角派的特质可以说是由环境的变化塑造并体现的,对人物背景不作严格审视。隐含主角老虎也有多种聚合选择,可以是豹子、狮子、狼等等,因为影片中的这一角色是在暗指派,或者说人性中的“邪恶”和“阴暗”,以弱肉强食为第一原则的自然界的很多动物都可以被赋予诸如此类的含义。最终作者在聚合轴中选择了派和孟加拉虎这两个形象,他们在影片中的互动就是组合轴上的连接,在这一选择和结合的基础之上,才构成了现在受众所看到的故事情节。派和老虎理查德・帕克的名字也都传递着文化符号意义,派等同于数学字母π,π是一个有趣的数学常数,无规律、无终点,以神秘的姿态计量着最完美的图形“圆”,于是“派”这个称呼可以衍生出理性之外的无限想象空间。这个看似信手拈来的名字,在印度少年的漂流成长故事中实际上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指示符号。

如果说派和虎是双故事的主线,那么这两个故事中相互提示和对应的人物及情节,也自然是电影不容忽视的亮点。断腿的水手在海难发生要跳入救生艇时大喊“斑马”,而之后断腿的斑马就出现在了救生艇上;派告诉我们,这只孟加拉虎的原名是“thirsty”,当他和哥哥打赌在教堂里偷喝圣水被牧师发现后,牧师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You must be thirsty”……这些小的线索正是符号的转喻,依靠意义的邻接关系,形成了故事的关联。派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即使是在货轮失事严重缺乏营养和食物供给的情况下,他仍然不忍食肉,但终于还是敌不过生理的需求,第一次用锤子杀死一条鱼。事后,他痛哭流涕,并向神灵忏悔。实际上,这个情节的隐喻是,他在真实版本里杀掉了厨子并忏悔。在派离开印度之前,曾有一段青涩的恋情,女孩在派的手腕上系了一根红绳,此后,派一直戴着这条“手链”,作为他喜欢过的女孩的提喻。不难看出,明喻、转喻、隐喻、提喻等符号修辞方式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这些巧妙的设计增添了电影的深度。

三、《少年派》的文化启示

电影和小说都是虚构的艺术,都是有选择地改变了真实,比如动物在海难时逃脱笼子、沼狸遇到危险而不逃避也都让人感到神秘无解。艺术作品的目的不是激发我们运用科学理性去探究细节真实,它更在乎的是能够引人入胜、思考和回味。故事的“无解”和“复调”正是其魅力所在,无论我们从两个故事中看到是机巧的构思、人的本能,还是生存的残酷、信仰的力量,无可否认的是,这种具有象征性的开放式结构给观众留下了巨大的想象和阐释空间,为《少年派》带来了无限的审美张力。

人在命运之中要担当的不是生,也不是死,而是在生死这幕剧中的恶。善恶的价值尺度只有基于社会空间中才会体现出来。派怀揣着善良、美好、天真来到这个世间,几乎不加选择地相信所有的神灵。当少年派成为成年派,看见自己内心的罪与恶之后,如何担当这种邪恶,就成为牵系一生的战栗。这里存在着一个悖论:在求生的过程中,人为了保存生命,调动了内心最原始的兽性,渡过那些艰难的时刻。如果没有这种本能般对生命的守护与渴望,人早已葬身鱼腹。但是保存下来的生命,却要不断为自己的兽性忏悔、赎罪。人性的高贵在于除了生存之外,会仰望星空,用另一种尺度衡量自己的举措。而最终选择动物的故事,说明,向善是人类精神的旨趣。(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注解:

① 陶东风等译《文化研究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扬・马特尔《少年Pi的奇幻漂流》译林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

[2] 陶东风等译《文化研究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3]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4] 李启军《理论穿行:从文艺审美到影视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5] 赖新芳《现代性精神危机的主体与拯救――电影启蒙思想透视》,《名作欣赏》,2013年06期

[6] 杜昆《电影的审美张力》,《创造与评论》,2013年08期

[7] 郑哲《中的符号游戏》《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篇2

(一)原有的真实性被商业模式所覆盖

强调原生态,保护历史真实性的文化区是旅游价值的重要体现。在历史文化景区的创建过程中,必须要保持真实,保护历史文化和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建筑,坚持历史和环境相互融合保护文化街区的保护原则,保护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旅游业发展文化区,必须要保存其原生态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生活条件,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将旅游在当地社会文化的动态发展中延续,它的真实性才能有较高的保护值和重要价值。正是这种“真实性”才能吸引大批游客前往体验,保护历史和文化的“真实性”是开放旅游体验的前提。

(二)历史街区发展缺乏地方特色

从目前来看,有许多旅游企业都会盲目遵循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看到其他地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很成功,就会误认为本地区的旅游开发也会发展起来。所以不管是否合乎本地情况,都复制相应的经营方法和模式,什么地方经济发展的好就从什么地方开始改进,不考虑当地的文化背景和资源属性就开始扩建,它是完全不符合旅游发展模式的。盲目跟风使得大量开发的历史街区文化吸引不了游客的眼球,而且当地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原文化过度破坏也更加失去了对游客的吸引。不进行有本地特色的人性化的发展,不注重旅游体验,最终会损失大量的游客。所谓的人性化就是通过细致的服务,将当地的景观和社会文化同观众的情感之间产生密切的联系。这也意味着要从游客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为前提。历史文化街区在其旅游业的发展应当尊崇“一切为了游客,为了所有游客”的宗旨,充分考虑游客在旅游当中存在的需求,用这种意识形态来指导设计相应的旅游体验。在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方面全方位的刺激游客的感官神经,为游客创建一个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独具特色的旅游体验。

(三)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深度不够

一些历史文化街区虽然有开放的发展思想,想大力传播自身文化的内涵。但由于历史深度挖掘不够,或者因为没有精确的把握文化和历史脉冲方向,旅游建设环境和设计活动没有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度的融合。由于没有足够的意识进行内涵的发掘,导致许多旅游产品以次充好,牵强的存在于历史文化街区中。一些旅游地区由于没有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不重视历史文脉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延续,使得到此来旅游的游客数量日益减少。人类发展的历史是由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保留和历史文化背景,延续当地文化精神,是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游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重要依据。

二、基于旅游体验的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对策

(一)建立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发展形式

在当前的旅游业发展中,为了适应旅游业不断发展的情况,就需要建立一个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形式,创建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需求,让消费者在旅游中产生值得铭记的场景。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在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中要产生体验旅游的浓厚氛围,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在历史文化街区中形成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色文化,让游客在参观时会得到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二)深入挖掘当地社会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是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的灵魂,当地特殊的文化和习俗会深深地吸引游客前来,这就是支撑游客人数的基础。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体验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优势,利用与其他相同的旅游景点不同的文化资源,避免有相同的产品出现。只有真正利用当地的丰富的文化资源,才可以创造一个鲜明的旅游主题并被旅客所记忆。

(三)注重景区游客体验

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设计应配合当地的旅游体验活动,以满足最大化需求为导向,以增强旅游者的体验为目的,用自己的综合效果实现资源属性与游客载体相互作用的成果。旅游活动的发展,应当是重点关注游客可以参与的活动。旅游企业可以引导游客参加一些活动,让游客和文化进行互动。由于游客的活动和街区的舞台双边进行接触和互动,这既增加了游客游玩的时间,也会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提供可参考的经验,更会让观众的感受变得强烈,产生印象深刻的记忆。同时,文化街区还可以依靠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以满足游客的“角色入境”的愿望。通过将历史文化与旅游当中存在的元素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的提升游客的兴趣,给予游客高品质的旅游体验感。

篇3

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去了向往已久的童话世界---九寨沟。刚下飞机,就感受到了浓浓的西部风情,一座座青山连绵不断,不同风格的建筑物零零散散,憨厚的牦牛悠闲的吃着草,剽壮的西部男子大声的吆喝着。一路上,清凉的山风扑面而来,潺潺的流水声时大时小,暖暖的阳光把整片的山照得格外的翠绿,山下、山上的村庄炊烟袅袅。俗话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通过这次旅游,我真正感受到了九寨沟的美,九寨沟的魂。

翠海、叠瀑、雪峰、藏情,样样都是她独有的珍宝。水----九寨沟的精灵,它把九寨沟的湖泊装点得更具特色。每个湖泊的湖水碧蓝澄澈,明丽见底,而且随着光照的变化、季节的推移,呈现不同的色调与水韵。秀美的,玲珑剔透;雄浑的,碧波不顷;平静的,招人青睐。每当风平浪静,蓝天、白云、远山、近树,倒映湖中。“鱼游云端,鸟翔海底”的奇特景色层出不穷。其中,五彩池最令我难忘。她的美简直没法用言语来表达,阳光、水藻、沉积物所组成的“合作物”,将五彩池装扮得色彩斑斓。湖中鹅黄、黛绿、赤褐、翠碧等色彩组成不同规则的图形。一路上,整个沟内奇湖错乱,目不暇接。百余个湖泊,个个古树环绕,奇花簇拥,宛如镶上了美丽的花边。

说到水,还有一样东西不能不提,那就是----瀑布。瀑布是水流形成的佼佼者,九寨沟除了是水的世界,还是瀑的王国。这里几乎所有的瀑布全从密林里飞泻下来,就像一台台绿色织布机在永不停息的织造各种规格的白色丝绸。如果你远远听到激荡山谷的水声,那一定是最有名的“诺日郎瀑布。”

九寨沟,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好的礼物,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呵护她,爱护她。

指导老师:陶老师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