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2-04 14:53:3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篇1

新兵是部队的新鲜血液,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训练伤是影响部队正常训练和部队官兵军事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困扰从事军事训练人员的主要问题。新兵的入伍训练阶段是军事训练伤的高发阶段,我军的报告为7.9%~37.7%,外军的报告为4.8%~85.0%,其中过劳性损伤占70.0%~80.0%[1],不仅造成非战斗减员,消耗医药费用,而且丧失训练时间。训练伤发生的因素很多,本文重点分析新兵体能素质与军事训练伤发病的关系。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某部新兵344例,均为男性;年龄17~24周岁,平均年龄19岁。其中城镇户口92例,农村户口252例;初中学历23例,高中及中专学历23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86例。

1.2方法 ①依照中国人民总参谋部2006年11月颁发的《中国人民军人体能标准》,对344例新兵,在入伍1 w内,对3000 m跑进行普测。②根据2001年8月1日在全军执行的《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利用门诊,监测新兵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发病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新兵3000 m跑合格情况 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不同学历测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000 m跑是部队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部队体能训练的重点难点,能基本反映一个人的体能素质水平。本次调查中的3000 m跑测试是在新兵入伍后,在没有正式训练前进行的一次摸底考核,结果能反映我国目前兵源的一个总体素质。其结果显示,入伍新兵3000 m跑合格率仅为27.0%,高中以上学历合格率为24.9%。充分暴露出现在兵源体能素质较差,分析原因,可能是我国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一项关于高三学生体能素质水平现况研究表明,高三学生体能素质四项指标显著下降[2]。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新兵军事训练伤73.1%分布于3000米跑成绩不合格的人群中,可见身体素质的好坏是训练伤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究其原因:①体能素质差、成绩不合格的人群中,大多不好运动、身体协调性较差;还有好多体型偏胖、下肢负荷较大,导致下肢训练伤的发生;②在平时的组训中,没有因人施训,眉毛胡子一把抓,体能素质好的人群,训练起来很轻松,体能素质差的人群适应不了部队的训练强度,结果导致军事训练伤发生的人群分布差异;③成绩不合格的人群极易产生心理压力,产生紧张、恐惧、抑郁等情绪,而新训骨干没有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

结合本次调查,我们建议:①要全面提高我国青少年的体能素质。必须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②制定《应征适龄人员体能标准》[3],对体能不合格的实行淘汰制。现行的《征兵工作条例》缺乏对应征入伍人员体能水平的考核与评价标准。在对青少年的体质要求中,只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4]规定了我国学生时期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的导向性标准,但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选测试项目设置进行分析,对于军人完成多样化遂行任务需求较大的两项身体素质方面---耐力和力量,其内容设置与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缺陷,是无法有效评价应征适龄人员的身体能力是否符合成为一名合格军人的标准的。③新训骨干在对新兵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科学施训,循序渐进。要区分层次,体能素质好的要增加训练强度,体能素质的较差的人群可以适当的降低训练强度;在训练过程中要加强对新兵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通过研究发现[5],有效的心理干预及综合防治措施后,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并促使新兵及时了解新环境,面对、接受自己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新兵训练的成绩,训练损伤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李良寿.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医学情报,1993,7(5):241.

[2]李颖羽.高三学生体能素质水平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2,16:48.

篇2

(一)普及心理知识

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是当前心理教育工作的重点,是科学实施心理疏导的前提和基础;对于驾驶员来说,只有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才能自觉进行心理调适。当前,应着眼部队建设的需要,大力抓好心理科学知识的广泛普及。第一,广泛开展经常性的心理知识学习。要明确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力求简明、通俗实用。第二,邀请专家和心理医生搞好心理知识辅导,对于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采用热线电话的方式由心理医生进行现场电视解答。针对一些难点、热点心理问题,邀请专家教授深入部队传授心理知识,举办专题讲座,直接排难解惑。第三,要把心理知识渗透到经常性教育和思想工作中,为加强心理知识普及,应努力在每个教育内容贯穿心理知识,积极在思想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渗透心理知识。

(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驾驶员坚定的政治心理品质

在汽车部(分)队中要深入开展使命意识教育,教育驾驶员要从部队打赢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加强运输专业训练的重要性,要求广大驾驶员充分认识到自己不仅应是一名称职的驾驶员,而且更应该是一名过硬的汽车兵和合格的战斗员。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教育之中,从人的内在需要入手,通过意志力、抗挫折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牢固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提高心理管理水平

(一)探索心理管理规律,运用正逆向法则大力管理

心理管理是一项严格的实践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既要重视正向管理,又要重视逆向管理,在战争环境中,面对生与死、血与火、荣与耻、得与失的挑战,有的驾驶员会产生更旺盛的斗志,更勇敢的精神,愈战愈勇;有的则会惊恐、惧怕,回避。面对敌人的心理与军事攻势,以及各种反面信息对战场的渗透,有的驾驶员自觉地抵制、鄙视、批驳,保持坚定的意志。有的则可能难辨真伪,或信以为真,被敌人攻破心理防线。这些心理反应,一部分对战争胜利产生积极作用,一部分产生反面影响。战时心理管理要与行政管理同步,重视采取抑恶扬善的具体措施,注重结合对取得战果、战局的变化,掌握驾驶员心理的阶段性特点,配合对战争胜利的心理期望进行正面管理。同时,正确运用好逆向管理,注重强调纪律与落实处罚相结合;普遍要求与个别管理相结合;解决部队内部的心理问题与不良情绪相结合,防止心理管理的片面化。

(二)掌握科学的心理管理方法

针对平时转入战时,有的驾驶员表现出担心、害怕、焦虑和惊慌等过分紧张的情绪,可采用语言说服法,情绪激励法,脱敏技术。战后的心理管理,主要针对有些驾驶员神经和身体过度疲劳,恐惧后怕等采取的神经肌肉放松法,想象回忆法来恢复体力、脑力、和消除战后不良情绪所进行的管理方法。正确的掌握和运用上述方法,将有助于心理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培养一支高素质心理教育骨干队伍

第一,组织集训培养骨干,要把心理疏导骨干的培训纳入骨干培训的总体计划。第二,依托院校培养骨干,院校要为部队基层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支持,指挥院校要把心理科学知识贯穿到政工、管理、指挥教学中去,培养懂得心理知识的政工、军事管理干部,医学院校要为部队培养心理医生,要从地方高校心理专业毕业生中招收人才,壮大部队心理教育骨干队伍,指导基层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测试。第三,借助地方培养骨干,发挥军队与驻地广泛开展共建活动的优势,针对基层缺乏心理人才的实际,聘请专家为部队培养心理教育骨干,组织心理测试,诊疗心理疾患。

三、加强心理训练

(一)加强心理训练场设施建设

心理训练场的主要内容和作用:通过独木桥训练,锻炼驾驶员的平衡能力和技巧,增强自信心,提高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通过双索桥训练,增强驾驶员合作意识,使战友之间能够相互信任和相互依靠,体验互相帮助所产生的巨大力量。通过模拟电网训练,提高驾驶员的判断的准确性、果断的决策性、反映的敏锐性。还有背摔平台、四米高墙、空中吊杠、双脚踏版、空中断桥、攀岩、空中横梯等内容的训练,都让驾驶员心理从不同方面得到训练。

(二)超越自我,突出抓好体能训练

体能是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身体是心理的载体,体不健,魂不壮。因此,抓好心理训练,必须先抓好身体锻炼。体能训练也要依靠心理训练,对一些高难度的体能训练,有时往往心理不适应,产生恐惧心理,针对这些不良情绪进行针对训练,才能更好的锻炼身体,更好的适应心理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的关系,才能体现出心理训练的重要作用。体能训练也要增强反应能力的训练,心理训练有助于反应能力的训练,心理素质好,反应能力强。

(三)通过心理行为训练,提高驾驶员适应能力

首先,要通过心理行为训练提高驾驶员心理适应能力,进行心理适应能力训练,主要在于培养驾驶员在遭受各种意外、危险、紧急情况时,仍然保持顽强的信念和无往不胜的信心。心理适应能力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场环境浓缩法,可以使身心预先感受,逐步克服心理障碍。二是实兵运输保障演习法,锻炼驾驶员在未来战场上的心理适应能力。

篇3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健康状况和劳动者的素质,进而影响着人才质量。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也在发生着变革,专业特色与体育健康教学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把专业特色融入体育健康教学中,既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又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职业能力。

一、烹饪专业特点

中等职业教育烹饪专业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并且在毕业后能迅速上岗的中等技术人才为目标。烹饪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体能。其次,烹饪专业的学生还要有良好的技能。烹饪专业的毕业生必须熟练掌握:原料加工、禽鱼宰杀、刀工切配、搪锅抛锅、烹调技术等操作技能,这些操作技能是烹饪职业的基本功,是菜式不断创新的基石。另外,烹饪专业的学生还要有良好职业素养。

因此,健康的身体状况、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烹饪所必须的前提条件。在保证体育与健康基本课程内容的前提下,加强与烹饪专业相关技能素质的教学和练习,将会大大促进专业课技能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体育与烹饪专业学生的体能相结合

烹饪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有健康的体质。他们的工作很辛苦,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较为繁重。无论是加工切配,还是临灶烹调,都是在站立姿势下完成的,都需要消耗大量体力。所以,任何一项技能的学习都要求学生,下肢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站立,并且上肢还要反复地进行技术训练。不少的学生刚开始都是因为体能跟不上,而无法完成一定量的训练,因而达不到训练的要求。因此在体育课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能训练尤为重要。

根据烹饪需要长时间站立的专业特点,我们可以进行耐力项目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体能。通常我们可以进行有氧运动训练,提高学生的有氧运动能力,如增加每次上课前准备活动的慢跑距离。这个练习是可以作为每次课固定的训练内容。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改变一些教学策略。首先,变中长跑的教学内容为长距离快走。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了提高学生体能增强耐力素质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心理上缓解学生畏惧长跑心理,增强学生锻炼的信心。其次,加强腿部练习,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做一些负重练习,例如,负重站立练习、负重弓箭步走、杠铃深(半)蹲练习等。这些练习动作既可以在每次课后半程作为学生素质练习的内容,也可以单独安排一节专门针对腿部的训练课程进行练习。(练习时要注意保护,防止运动损伤,特别是杠铃深(半)蹲练习,一定选择适宜重量)另外,在体能训练的同时要加强考核制度。我们可以以一个月为单位对学生进行体能考核,以便及时了解学生体能锻炼的效果,调动学生体能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能训练必须坚持经常性、长期性和效率性,强化自觉训练的意识。

三、体育与烹饪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相结合

烹饪专业的基本技能包括原料加工、禽鱼宰杀、刀工切配、搪锅抛锅、烹调技术等操作技能。把这些技能细化我们不难发现,根据岗位不同,可分成切、宰、烹等,其中切又分为直刀切,推、拉切,跳刀切,斜刀切、平推刀、平拉刀,斩、劈、剁、起、片、撬、改、雕,等等;根据学生初步接触烹饪的情况,我们可以在体育课中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练习内容,例如,“铁锅抛沙”、“哑铃”、“直臂卷绳”、“指卧撑”等专项技能素质的练习。在专项技能素质练习中,我们可以利用阶段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

1.阶段教学法

阶段教学法中,我们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讲解一些专业技能的动作要领,同时要求学生在准备运动时注重有关关节和韧带活动,预防肌肉拉伤和关节损伤。其次,我们可以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根据行业的要求作“抛锅”的动作示范,突出该动作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动作样板,建立起动作执行的定向印象。接着学生先徒手进行“抛锅”模仿练习,然后以“空锅”持械练习,注意动作要标准到位。熟练后再加入一定重量的“原料”——“沙”进行仿真练习。最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分别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其练习的优缺点,并要求学生将个别不到位的动作通过反复练习、联系、协调、完善起来,并达到自动化阶段。本阶段要强调反思,避免训练的盲目性。

2.分组教学法

在分组教学法中,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定一位组长负责(挑选动作相对标准的学生),并在分组练习的时候,由同学相互监督和纠正,既提高了他们练习的积极性,了解动作的技术要领,又促进了同学间的联系。

3.分层教学法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