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8 15:43:2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有趣的数字教案,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增强兴趣。小学生的年龄阶段(6~11、12岁),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期(或称学龄早期)。这一阶段,小学生不但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阶段,而且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这就促使儿童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也就是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小学生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是立足于好奇感,而好奇感的永恒程度又依赖于环境(包含教学环境)对小学生接受知识是否有一种愉。只有在良好、愉快的教学环境里学习,就能促使小学生总是保持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例如小学二年级《认识图形》这一活动课,我先是把预先砌好的一间木头房子放在课室的中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真观察,然后把所看到的图形画出来,这样,在学生的练习本上就出现了多种的图形组合:
孩子们要不是亲眼所见,又怎会想象到这么一座木头房子竟会隐藏了那么多的图形 ,一下子,他们“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就被激发出来了,整节课兴趣盎然。
二、取材生活,模仿典型,学有所用。
小学生的“好动”,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好动,通过模仿,一旦成为小学生稳定的心理成分,就左右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只有树立模仿典型,才能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与习惯。因此为了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应当提供学生认为有趣的、益于拓广知识的模仿典型。小学数学活动课所提供的模仿典型,就是根据数学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条件,通过游戏、观察、拼图、制作、不完全归纳等思维及操作办法,让学生得到学科课内所没有的、又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数和形的一些结论。这些结论,要求学生都记住它是次要的,掌握得到的过程则是教会模仿的本意。只有这样,“好动”的心理特点才可以说在数学活动课里得到健康地培育。例如小学四年级的《小鬼当家》这一课中,我把一个家庭收入、日常开支等一系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作为活动课的内容,通过先看一段关于一家三口讨论收入支出和发展方向的家庭会议录像,针对这一问题,全班分组进行讨论、设计、交流,得出最佳计划。
最后,我让学生回家了解自家收入情况,帮父母设计出收支平衡的最佳计划。从这节课中,既让学生明白父母的钱每一分都是血汗钱,要珍惜;又培养了学生从小具有经济意识,会合理地分配使用资金,更使学生在心里树立了勤俭节约的模仿典型。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而活动课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可以掌握学科课程难以包容的信息和技能。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活动课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在《有趣的数字》这一活动课中,课前,我先让学生寻找在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数字;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各舒己见,把自己找到的数字及其特殊的意义公之于众,有的说:“每个人都有自已的号码,就是身份证,包括刚出生的婴儿,而身份证里的数字都有不同的含义,它由省份、地区、出生年月日和随机数组成。”也有的说……整节课令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大家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充分展示了团体的合作精神。课后,我还让学生们分组合作通过报纸、杂志、英特网等途径收集更多有趣的数字,集编成册。这不仅让学生们知道数字在实际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勇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坚强个性。
四、留有空间,发展思维,引导创新。
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认识“具体实例”、“直观特征”为标志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作为小学阶段思维训练的一门主课,小学数学活动课,责无旁贷地要促使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并在这过程中,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实际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例如刚教完求圆的面积,我上了《小小设计师》这一活动课,课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学校的圆形花坛要种上美丽的鲜花,我让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为校长排忧解难。应该怎样设计才美观?要用多少种花搭配?每种花的面积是多少?小设计师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设计出不少光彩夺目的图案.
在计算花坛的面积时,又出现了一番争论,学生们都知道求面积时一定先求出圆的半径,那么花坛的半径又怎样求呢?有人说直接量出,有人问没有圆心怎么量半径?有人说用两把直尺可以量出直径,还有人说用卷尺先量出花坛的周长就可以求出半径.真是百花齐放.俗话说: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为此,我先不表态,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实践之后再总结。实践证明: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各种实验,并成为自己的需要,学生们才能在实践中成长,才能真正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总之,数学活动课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普及型、大众化的。因此在设计、实施数学活动课的过程当中,我们应从观念到实践都应将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和其它数学活动作出界定,以保证活动课本身的结构性和体系化,保证数学活动课教学的正常开展,更好地实现其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事业的顽症,严重阻碍着全面素质教育实施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已经给小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救救孩子”的呼声,青少年发出了“还我童年,还我青春”的强烈呼唤。那么该怎样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呢?
一、凸现新颖性和多样化的作业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兴趣是成功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做作业,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在游戏、在玩。如:你想知道信封上的邮政编码的用途吗?邮递员是怎样进行分发信件的呢?就请你了解学校和家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学校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家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去向邮局或向邮递员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写出邮政编码四个部分各代表什么?用同样的方法调查电话号码、车牌号、身份证号、酒店房间号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给自己班级里的17个学生编一个学号。思考:学号要分几个部分,每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每部分用几个数字表示?注意学号必须能清楚区分出每一个学生。这样的作业学生做的开心,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内化。
二、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1、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知识是向45分钟要效率的强大后盾。“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真是至理名言。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他们本身掌握的知识是贫瘠的土地,那么学生知识的幼苗又怎么能茁壮成长呢?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掌握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知识。⑴经常学习教育理论,订阅各种教育刊物,从中获得教育新信息,吸收新营养;⑵多参加群众性的教研活动,从中吸取精华,摈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吸取成功新颖的教学方法;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走特色之路,根据自己学生特点,结合自己教学特点,设计出新颖、富有活力教学过程。
2、高质量的教案是向45分钟要效率的基本保证。教学决不能打无准备之战,一定要备好课,高质量的教案是向45分钟要效率的基本保证。精心高质量的教案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重点要让学生牢牢掌握,难点要能使学生彻底解决。比如我在设计《可能性》一课时,紧扣“猜测”二字,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解决了教学难点。
三、布置作业时把握关键知识
研究发现,练习题量的多少并不是与学习成绩成正比的,如果学生内心反感,无论做多少练习题都是无效的。如果作业中许多都是机械重复的知识,做多了学生自然会失去兴趣,产生反感心理,影响他们正常掌握知识。可见,为学生布置作业未必“多多”就会“益善”,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精心选择,抓住知识的关键所在布置作业,做到精益求精,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而非增加数量。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负担过重,畏惧或厌烦学习,把学习视为一种迫不得已、很难接受的事情,就会出现明显的抵触“课业负担”的行为。教师在布置练习题的时候,事先――定要认真考虑,抓住每一个重点知识来选择需要布置作业的内容与多少。使学生认真做,仔细体会,从作业中感受知识的乐趣,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1、小学生比较好奇,新奇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为此,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要求和知识实际出发,灵活组织、安排每个内容,力争使每堂课都有新鲜感。例如:我在讲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计算后,多数同学都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可如果仅练习同类问题,就容易使学生厌烦,思维停滞,针对这种情况,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拿出一截圆木截让学生动手量出它的底面积半径和两个不同的高度,学生量得很认真,兴致很高。接着我提出:谁能运用所量数据计算出它的体积?大家都愣住了,此时,我又拿出一截和刚才一样的圆木截,假设它是原来一个圆柱削去一半以后所得的,你能知道它的体积吗?这时同学们思维活跃起来,很快想出了解答方法。这样既巩固了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突显数学思想的方法,使数学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与数学知识相比,数学思想往往以隐性方式呈现,这就要求教师除了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讲授之外,还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而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是否有合适的解题思路。从教学内容上看,初中数学基本知识除了基本法则、定理和概念等,还包括这些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及方法。新课程标准将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足以看出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二、常见的初中数学思想方法
1.数字与图形结合法思想
在一般人看来,数字和图形几乎没有交集,但是在数学思想中,数形结合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正负数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画条数轴,标出中心点,并用零表示,在数轴左边是负数,在数轴右边是正数。在比较正负数大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直尺在数轴上均匀地标上刻度,在数轴上找出需要比较的数字,数轴左边的数字永远小于数轴右边的数字。如果在同一边,负数离圆点越近,数字越大;正数离圆点越近,数字越小。通过数形结合,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简单化,更易于学生理解。
2.逆向转化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很适用,当学生理不顺思路时,就可以将问题逆向转化,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如在教学和比较正负数的大小时,教师就可以运用逆向转化思想,先求出负数的绝对值,因为绝对值都是非负数,符合学生的正常思维,然后再比较负数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数字反而小,绝对值小的数字反而大。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比较出数字的大小,而且不容易出错。逆向转化思想不仅能提高学生大脑的灵活性,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初中数学思想的渗透方法
1.在设计教案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可以注意挖掘课本内容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以教学目标为方向,有目的地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体会和领悟到数学思想方法,以便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联想、类比、概括等方法发现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