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绿化建设的建议

绿化建设的建议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4-10 14:55:3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绿化建设的建议,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绿化建设的建议

篇1

1、缺乏整体规划,重建设轻绿化。由于缺乏对绿化工作的宣传、组织与引导,农民对绿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美化村容村貌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够。政府直至村级组织对环境绿化方面认识不足、要求不高、投入不够,导致在乡村建设及其发展过程中,对村内外的道路、村内房屋、公共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重视,而往往忽视绿化与环境建设。村庄普遍缺少系统的公共绿化,绿化投入低且缺乏维护与管理;农民家庭庭院内常常是简单地硬化,在房前屋后绿化的积极性不高,在田边、村边、水边、路边也缺少系统的绿化,更有甚者主要道路几乎没有绿化,或者绿化水平不高、绿化程度不够,整个乡村缺少了特有的生态环境与田园风光。

2、丢失特色,农村建设存在城市化倾向。乡村应当有浓郁的本土特色,不应过分追求人为造绿和造景。有些地方,盲目模仿城市的绿化方式,违背生态发展和建设的科学规律,急功近利,追求形式主义。具体表现在盲目引进外地树种,追求名贵花木,种植大树;大面积种植草坪,对灌木进行模纹处理,有些村庄甚至脱离实际,盲目修建村庄公园。其结果是“城不城、乡不乡”,既没有城市绿化的精致与景致,也没有体现乡村简洁而生态、自然而质朴的特色与魅力。其结果是投人大、绿量少、效果差、维护成本高,既降低了绿化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加重了村集体的经济负担,也挫伤了农民绿化的积极性。

3、舍本求末,存在过度建设现象。一些乡村在环境建设上,盲目模仿城市手法,如在村内的公共空间建假山、修水池、设喷泉;公共场所地面过度硬化,甚至铺花岗岩地面,宅间支路也往往是全部硬化;生态的自然水系坡岸用石材硬化,不切实际地修建临水木栈道。其结果是不但增加了建设投入,还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系统与环境,破坏了乡土风貌与气息。

二、乡村绿化要注重“三个效益”

乡村绿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在乡村的绿化工作中,必须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让农民切身感受到绿化在改善生态、改善村庄面貌、提高生产生活条件、致富奔小康等方面的益处,让农民成为绿化的主导力量,保证乡村绿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1)注重生态效益。绿化要以改善生态为出发点,在尊重自然、保护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规划与系统的绿化建设,结合自然条件,有效地防风固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削减噪音,完善由乡村田野、自然植被和自然山水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逐步使空气更加清新、河流更加清澈、林木更加茂密、植被更加葱郁。那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蜂飞蝶舞,充满生机的、生态的自然风光,也正是乡村的特色与魅力所在。

(2)注重社会效益。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是“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的具体要求,也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足”的具体体现。在建设与整治中,绿化是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的有效手段,是美化乡村家园,改善农村环境、烘托村庄形态、提升乡村品质,彰显村庄风貌的有效途径。

(3)注重经济效益。在改善生态、美化乡村家园的同时,还要注重绿化的经济效益,让绿化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要结合村屯的自然条件,努力把绿化与农林经济发展相结合,使一些有价值的经济林果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绿化不但可以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还可以形成浓郁的地域文化与特色,有效提升乡村的品质与魅力,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度假,增加农民收入。

三、乡村绿化必须坚持“三个突出”

(1)突出乡村的“空间特征”。新农村的建设,应该具有与城市相异的,有浓郁乡土文化的空间特征。村庄外、村头、村内以及村民庭院共同构成了乡村空间。要通过科学规划,丰富乡村绿化空间层次与景观。在村庄的外部空间,通过系统的林网建设,使农田与林网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田野风光与绿色走廊;有条件的村庄,应在村头精心建设以乔木为主体的绿地或林地,形成与外界的过渡空间,同时也展示乡村特色与文化;在村内,要根据村庄的综合布局及自然地形地貌,以乔木为主体,以落叶和常绿树相结合,形成村内绿色骨架体系,在村内的活动场所、道路、宅旁与水旁,注重乔、灌、花、草的合理搭配,在村内形成多层次、错落有序、亲切宜人的绿色空间;庭院是村民居所的个性与风貌体现,庭院应以绿化为主、硬化为辅,以果树和乔木为主适当选种常绿的灌木和花卉。庭院围墙应空透并以藤蔓植物攀爬,形成垂直绿化,构成富有个性的、精致的家园。

篇2

当前,新农村建设热潮正在兴起,新农村方兴末艾,农民居住向中心村和居民小区相对集中,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这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无疑是一件好事。

从目前情况看,在很多地方新农村建设雏型已经展现,充分显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美好前景。但据笔者观察,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绿化、美化,相对滞后,致使已经成型的街道和居住区,因缺少植树绿化美化,夏季水泥和马路酷暑难耐,冬季空旷街道则寒气逼人,有点美中不足。

1、新农村园林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与总体规划脱节

一些农村虽然编制了总体规划,但许多项目并不是由景观设计师一开始就参与其中的,而是由其规划师和建筑师独立完成的,造成景观建设的不完善性和被动性,甚至具有应付性。所以农村建设在景观建设方面还处在无序状态。

1.2建筑无法融入周围环境

“农宅”作为一种普通的居住形式,经过千年衍变,反映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对它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新建设住宅越来越多。在一些村庄,由于住宅建设的放任无序,加之一些农民显富、攀比等心理影响,致使一些新建住宅越建越大,越建越高,越建越乱,造成土地和金钱的极大浪费。大多住宅都是由农民自搭自建,建筑色彩、格局、样式一味的相互抄袭,缺乏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这些建筑不但没有继承或发展当地民居的传统与特色,更不能体现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不符合视觉美感的要求。

1.3已经富起来的村镇园林绿化建设急需引导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宾阳县出现一批富裕村镇,但是这些富裕农民在建设由一栋栋别墅组成原村镇过程中,并没有实现投入与园林美化的最佳“性价比”。如果在园林美化总体规划指导下,可能这些富裕村镇会成为主人留连忘返的风景地。

1.4各类构成园林绿化的空间要素破坏村镇景观

除了民居公共建筑外,院落、绿化、道路、桥梁、牌示等作为总体园林美化重要构成要素的各类构筑物的设立也大都缺乏园林绿化美感。其中有些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欠发展,而是由于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的低下。

1.5新农村园林美化绿化建设缺乏系统性

现在农村的集市、街道、公共绿地等农村公共空间及宅前屋后个人空间残留的景观滞后,多是居民建筑夹缝中保留下来的破碎区域,缺乏系统的规划。

1.6村镇各级管理者和广大农民园林绿化意识还未形成

通过调研发现无论是乡镇政府主管机构、乡村基层权力机构,还是各类建筑的所有者,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建筑和村镇园林美化意识还处于蒙胧状态,没有意识到园林美化建设在新农村规划中的重要性。

2、新农村园林绿化建设的原则

2.1人本原则

以人为本,处理好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创造宜人的活动空间、休闲场所和聚居生活氛围。应按“人―园林―人”的顺序来表达设计意图,研究人与园林绿地关系的行为心理,使园林美化同时具有景观、生态、游憩等多种功能,在其功能中寻找最适合环境的平衡点。

2.2因借原则

因地制宜,借自然环境景观条件与景观要素提升新农村开发的环境效益。根据宾阳县环境特点,在建设中强调自然景观特征,尽可能地保留村落、庭院以及所辖区域的古树、名贵树种。在园林绿化树种选择上,栽种本地特色植物,形成独特的园林美化。

2.3生态原则

新农村的园林美化建设不应以城市园林绿化作为模板,乡村一举成名自有它的魅力――生态。因此坚持生态规划原则,减少非功能性的硬化,创造生态优良的新农村环境。

2.4和谐原则

园林绿化设计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环境相互协调,和谐共存,创造出高品质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位。此外,在农村设计园林景观时,切不可与农田争土地,要在农田以外的闲散地、荒地、道路、河渠、湖泊、庭院上做文章,最佳作品便是园林、农田、庭院三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2.5经济原则

农村园林绿化建设很大程度上由于经济原因一直处于尴尬和被忽略的地位, 所以在进行园林美化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和注重经济合理性,以绿化为主,水景、小品等设施配置可适当减少,同时在设计这些景观时,不仅要考虑考虑一次性投入费用,还应考虑其建成后的使用和维修成本。在为农民创造良好的景观,满足他们观赏需求的同时,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

2.6持续原则

园林绿化建设不仅能将农村建设成为园林式村庄,并具有城市园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和保护、美化、游览、创造财富四大功能,缩小城乡差别的作用。随着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需求也越来越高。优美的环境营造、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建设生态的农业生态观光村、优美的园林景观旅游村,吸引大批城市游客观光旅游,促进新农村的经济发展。

3、新农村园林绿化建设的内容方向

3.1在公共景观建设上突出乡村空间特征

传统农村都注重公共空间营造,宗及附属的“风水点景”是当中的集大成者,是日常各种社会活动的中心,如市集、庙会、祭祀等活动场所。此外村委会也是村民集体活动的首选,所以在景观建设时结合这些已有的公共空间做成景观绿面,形成村民休闲娱乐的大空间,同时也建成村庄中的形象标志。

3.2在绿化景观建设方面,突出乡土特色

在新农村园林景观建设中,本着“大街绿化成景、小巷栽树增绿、庭院花木点缀、空地园林填趣、村边片林合围”的园林建设目标,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要有现代化气息,人性化设计理念,注重服务功能完善,绿化、美化、香化居住环境。在绿化过程中注意观赏性树种与当地乡土树种的有机搭配,既有适宜观赏的雪松、石榴、腊梅、棕榈、玉兰等,又要有杨树、柳树、梧桐、国槐、苦椿、合欢等夏天冠大叶密适宜纳凉、冬天叶落枝枯,增强视线的本土大型乔木,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乔灌花草藤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模式和相宜的季象色彩,利用瓜果蔬菜进行辅助绿化,进一步体现乡村特征。可选种柿子、石榴、墨桔、葡萄、枣、杏等果树,挂果时间长、易管理;通过种植四季常绿的大蒜、葱、韭菜等常食用的蔬菜,既保持绿色常在,又方便生活;选栽既开花又结果,观赏实用两相宜的藤蔓植物,如丝瓜、南瓜、豆角等,进行垂直的空间绿化,还有利于房屋的夏季隔热,生态、实用并节能,一举多得。同时注重沿街路灯、休闲广场草坪灯、街心花园的亮化工程。

3.3其他景观设施突出节约型建设

农村园林景观及设施设计应体现农村社区文化的特殊性,要为农民提供休息交往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所以设置儿童、老年活动健身锻炼场地和器械,起到点缀和强化景观效果的作用。建筑小品等硬质景观设计应具有功能性、观赏性和趣味性,要适合农村环境所需,以亭台、水榭、假山等适合农村环境所需的小品为主,形成简洁美观。农村水景设计还必须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水源情况,利用现有水源,适当确定水体面积、深度和形状,采用多种手法创造以水为中心的动态和静态景观。

结束语

在新农村绿化建设中,要结合农村的现实情况进行各项具体规划,制定一套针对性强的新农村绿地系统规划原则,以达到新农村生活环境整洁、优美、健康、有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大连走活三步棋建设生态文明村》责任编辑:康永兴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06-8-22

[2]《科学时报》2006.3.29俞孔坚“警惕和防止“新农村”名义下的破坏性建设――关于保护和巩固和谐社会根基的两个建议”

[3]《城市规划学刊》2006(05):38-45俞孔坚 李迪华 韩西丽 栾博“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以马岗村为例”

[4]《从旧村改造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者:朱 2006年06月02日

[5]《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t望新闻周刊.2006.2.20

[6]《新农村建设不要背离城镇化进程》中国建设报 作者:刘吉吉2006.2.7

篇3

园林景观设计其实就是以为城市居民创造休闲、舒适的活动空间为主要的目的,以宜人的环境建设为主要的设计宗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设计理念主要是能够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人们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需求。在当今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的进程中,人们对城市园林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大,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仅要注重园林设计的实际价值,还应该在设计的时候使园林景观能够符合其艺术性的原则,从而为人们设计出一个温馨、舒适的现代城市园林活动场所。

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设计时应该要以植物群为设计的重要内容

在对植物群进行设计的时候,第一步就应该要对各种植物的习性以及特点做出详细的了解,要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草本花卉的搭配方式,然后要经过对各种花卉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相关的配种,从而使得园林的绿化设计美观而又不复杂,在这种搭配种植的情况下又能够让园林的管理者更好的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2.设计师应该要遵循集中型和分散型的原则

城市的绿化环境的好与坏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城市的绿化也是整个城市居民共同拥有的地方,设计时,设计者应该充分的利用整个城市的绿化用地,积极的做出绿化设计的相关工作,这样不仅仅能够方便城市居民之间相互沟通,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让城市居民之前的关系更加的密切。但是在建设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建设的费用问题,一定高本着高效、节约、使用等原则进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

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注重绿化而偏离了实用性原则

在当前,很多城市在进行林园景观设计的时候为了绿化而绿化,有绝大部分的城市都是为了满足国家相关符合规范和绿化法规条例的要求,在设计时始终都缺少一些可持久性和实用性的空间设计,甚至有一些城市的园林设计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这样的园林设计虽然表面上符合了国家绿化面积的标准,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上却完全没有发挥现代园林的实用作用。

2.过多的注重草坪的铺盖,忽略了植物群的设计

在目前很多城市进行绿化建设的时候,大部分的城市都对草坪设计和保护有着非常大的追求,很多城市经常建设大面积的草坪,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非常不科学的,草坪相对于植物群经管的设计而言,它的观赏性更强,更为美观,但是设计者却以为内这样而忽略了它最大的弱点,就是实用性很弱并且养护费用过高,而大面积的建设草坪,投资的建设费用和保护费用是非常的大的。

园林景观设计的建议

1.在建设时应该注重生态问题

在对园林设计的时候,设计者应该从构思方面层层深入,应该要考虑到生态环境问题以及遵循人与自认和谐共处的原则。这样做,不仅仅和我们设计的理念息息相关,与此同时,更是关系到生态景观的设计,以及景观受用的城市居民,设计者必须在尊重环境状况下,理解自然的基础上才能够设计出更好的更实用的园林景观设计。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从城市的地理景观的气候角度,以及生态景观的优势,我们要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才能够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结构,以及气候变化程度,量身设计出符合现代城市人们需要的园林景观。再次基础上还能够符合城市的内部情况,并且能够使他与城市的自然环境更好的而结合与衔接,从而能够真正的融为一体,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对园林的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对于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内部的绿地种类非常繁多,我们要依据不同种类的绿地,选择不同的植物群,对于规模不一样,功能也不同的城市用地,我们要该城市的整体城市结构以及风貌,根据不同的种类的绿地要求,要进行科学的协调以及合理的对整个园林绿化景观进行布局,从而,在建设的时候就能建成一个完整的园林绿化景观系统,并且能够和整个城市的自然绿化环境保持一致,设计者的设计策略一定要做到在人性化的基础上注重城市的生态化和自然化,做到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观赏性与实用性协调一致,这样的设计才是城市居民以及设计者真正所需要的园林景观设计。

3.全面分析,合理利用地理条件优势

在对植物进行合理搭配的方面,首先要进行全面分析,并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的利用城区的地势条件优势,不断地对圆领景观绿化进行多层次的设计。其次,在老城区改造设计过程中,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地形地势条件,可有效减少施工土方工程,不仅节约了施工成本还使得园林绿化更加自然从而促进城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后,还要对当地土壤、气候与自然植被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气候条件引进能够生存的植物,丰富城区植被构成形成,多层次复合生态的结构,使园林绿化人工搭配更自然,更具和谐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