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阶思维课堂

高阶思维课堂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3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阶思维课堂,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阶思维课堂

篇1

张晓春解读称,2013年高考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考察学生能力,提供众多材料,让学生筛选、分析、整理、选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虽然仍有部分考试内容照顾原先基本课程内容,但在考察能力这一点上已经体现的相当明显。”

据了解,2012年甘肃高考分数线第一批次理科为517分,文科为533分。而今年,本科第一批次理科录取为489分,文科为503分。均下降30分左右。

日前,有专家分析称,甘肃省高考分数线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是甘肃省今年高考报名人数较去年减少1.2万余人,但招生计划增加1.7万余名计划;其二,今年是甘肃省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由于题型发生变化,所以整体难度稍有增加。

张晓春说,归根到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还没有被培养起来。他举例称,今年语文试题考记忆的只有三处,其他都是阅读能力考察,而学生们阅读不仔细,提笔就答,没有充分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分数偏低。

记者了解到,高考后,甘肃省内诸多学校围绕试题研讨,许多老师认为,高考作为教育的“风向标”指明,现行课程方式必须变革。

白银市实验中学是甘肃省首批“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经过时间、探索和创新,摸索出“四维课堂”教学模式。目前该模式也引起其他学校关注,互相学习探讨。

篇2

在信息化社会里,照本宣科的教学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如何使自己的英语课堂生动有趣,富有新意并且包含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代英语教师必须慎重思考的问题。近年来,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巧用多媒体,汲取网络精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多媒体,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现代英语教学注重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看重于语言能力的提高,这一切都使多媒体有了用武之地。多媒体技术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可以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为语言交际运用的积极参与者。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一方面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形象生动地显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主动记忆、联想、探讨,让思维机制得以发展。

如,SEFC Book 7 Unit 3 Under the sea的Reading讲述人与动物互助互利的故事。在教学中可用多媒体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机制。

1.导入环节,激发兴趣,诱思质疑

步骤1:借助VCD光盘,在学生面前展现冰山、蓝天、白云和水面上跳跃的优雅的鲸,再配以柔和的音乐以引发其求知欲,是其能积极思索教师的教学意图。

步骤2:音乐、画面嘎然而止,一张PowerPoint幻灯片旋转而出,三道问题跃然其上:

Question 1: What do you think when you are standing there?

Question 2: Do you know where it is?

Question 3: What will you take with you?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尽情发挥,各抒己见。

2.小结环节,扩大视野,深思探疑

步骤1:播放VCD片段,使学生对人猎杀动物的血腥一面有所了解,以扩大其知识范围,更加意识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可敬之处。

步骤2:一张幻灯片映入眼帘,问题有二:

Question 1: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ld Tom and the sailors?

Question 2: Do you think it betray its race? Why?

对这两个问题,学生可集体讨论。

二、利用多媒体,畅通创新思维渠道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质疑、解惑、求疵、讨论等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SEFC Book 3 Unit 4 A VISIT TO THE MOON时,为使学生对失重及神奇的月球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可用下列方法畅通学生的渠道:

(1)用几张幻灯片给学生们介绍有关知识,让他们阅读了解。

(2)播放“科技博览”VCD光盘。此节目画面清晰、逼真,再加上解说员准确的解释,使得蒙在学生脑子里的迷团渐渐散去。

三、善用多媒体,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多媒体集声、光、电多种技术于一体,使得英语课堂实现了教学立体化,为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表达思想感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是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那么如何善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呢?

1.下载现成图文,简化课堂秩序

教材上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难懂,如何让这些内容形象化、简单化,是教师备课首要考虑的问题网络上的英语教学资源很丰富,如果能够合理地加以运用,确实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定语从句的讲解中,笔者就在网络上下载了图文并茂的PowerPoint幻灯片,一张张幻灯片放映过去,一个个难点得到了解决,内容虽然多,却因由易到难、步步为营而不显得繁杂,反而显得很有条理。

平时,笔者就留意收集一些有益与教学的JPG,GIF图片,存放到图片资料库备用,等到要用时就提取出,做成自制的PowerPoint课件。

如:SEFC Book 1 Unit 4 Earthquakes 中Listening的教学中,笔者用这样的话开始:What happened in Jiujiang, do you know?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 笔者从网上下载了几幅有关九江地震的照片,经过加工在图下配上文字。

Picture 1: An earthquake happened in Jiujiang.

Picture 2: But luckily few people were killed in it.

Picture 3: Our government has actively taken effective measures to help the people rebuild their home.

接着问:What does “earthquake” mean?

Let's look at the screen. It is about an earthquake in Japan in 1923.

最后播放PowerPoint剪辑的一段日本地震的片段,学生顿时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课本的教学情景,对所要学的知识产生了强烈而浓厚的兴趣。

2.下载视频材料,优化课堂教学

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Flash或语音短片,更是让课堂活起来、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Flash课件侧重于有声的动画制作,它们集动画和声音于一体,把教材中的素材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生动形象地呈现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视听效果得到了强化。

例如,SEFC Book 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教学中,笔者下载了课文的影片,播放前先让学生依据课文题图说出主要人物,并要求他们带着课文后相关的问题去看。开始播放了,学生们个个紧盯着屏幕,为Henry的奇遇拍案。播放结束,有关问题迎刃而解,课文整体理解出乎意料的轻松,这种效果是单凭听录音、阅读来理解所远不能及的。

总之,多媒体及网络以其大信息量、直观生动等特点在现代化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优势,值得每一个教师去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袁幸园、袁玲. 运用多媒体培养创新思维[J]. 江西教育,2007年12期.

篇3

1.1备课要理清讲授思路。

第一步要求是教师课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充分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第二步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的知识结构,合理地组编知识专题,适当取舍:(1)按知识的有序性调整章节顺序,如将第三册第六单元第四节调到第一课时;(2)按知识的网络性组编知识专题,如在第二轮复习中将知识分为十八个专题。

1.2授课要讲清听课思路。

思路教学的关键是将教师的思路转变为受众听课的思路。课堂上先出示目标和学法指导。在高三复习中,用一分钟时间让学生了解复习思路,紧扣"三点"——考点、热点、难点。

1.3阅读要分析编写思路。

教学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材、教师、学生三元素组成的。其中,教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蓝本,它限定了知识的范围,控制了教学的标高,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阅读教材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在阅读时,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对学生来说,在阅读时不仅要知道学习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即材料的编写思路。教师首先把一堂课所要讲的知识点一一列出,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自学、去进行讨论,从中让学生潜意识地去领悟教材的编写思路。如《化学平衡》教学中,我首先列出:两个基本概念(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移动),三个影响条件(浓度、压强、温度),一个平衡移动原理(勒沙特列原理)。然后提出:"教材中是怎样讨论和分析这些问题的?"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意识地领会到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改变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到教材编写方法是:以化学可逆反应CO+H2O CO2+H2为例,分析v正=v逆时,达到平衡状态,进而揭示出化学平衡状态"逆"、"等"、"动"、"定"、"变"、"同"的六特征;通过几个演示实验,理解外界三个因素对化学的影响。这样使得学生将知识进行深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研究化学的方法。

1.4解题要注重启迪思路

1.4.1精选例题,示范讲解。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课堂时空有限,题海浩渺,不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例,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求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启发,收到举一反三、习一题会一类的效果。

1.4.2设计阶梯,多级思维。具体做法是:①逐步提问,打开学生思路;②一题多解,拓宽学生思路;③一题多变,活跃学生思路。当学生做一道题时,指导他们从五个不同的能力层次进行讨论、探究。这五个层次是:(a)此题怎么做?(b)为什么这么做?(c)怎样想到这样做?(d)还有哪些方法能做?(e)还可以怎样变式?又能出现什么新题型?是容易了还是更难了?

1.5实验要培养探究思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搞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研究问题的思路。用对实验的观察来推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用有目的的思维去指导学生观察,促进学生形成一个正确思路去研究化学实验。随着实验的进程和问题的不断提出,学生边观察、边思索,促发了对实验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从"实际操作、观察现象"到"解释现象、得出结论"的一条研究化学实验的思路。

2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1方法思维。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了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性、化性)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学生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很清晰。学生容易掌握课本内容,复习时也感觉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学生对有机化学难学的恐惧感一下子没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思维方法,为以后进高一级学校深造激发了兴趣,奠定了学法基础。

2.2记忆思维。

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不记则思不起",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学得好,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教学与复习中,我特别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用歌诀"有醇则无醇,无醇则有醇"记忆其不同条件下不同的反应产物;电化学部分用"阴正得还,阳负失氧"记忆电解池、原电池电极上的反应类型等等。

2.3观察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过程中,对现象的观察,要强调细致、全面,而且要有逻辑思维。如实验室制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石棉网、碎瓷片等,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看,更要想。

2.4自学思维。

如"乙醛"一节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阅读20分钟,让同学们自己列出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何主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HCHO)有哪些性质"进行科学实验,不仅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思维。

2.5创造思维。

在习题教学中,应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导向法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发散、创造性思维克服了思维定势,锻炼了逆向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2.6综合思维。

综合是一种实践活动,有了理性认识,就要解决一个新的化学实际问题,即实现思维到实践中的第二次飞跃。并非有了理论知识就可一蹴而就,必须经过研究、思考设计方案,然后才能转入解答问题的实践过程。综合思维的培养在化学实验方案中尤显重要,如:验证汽油中含苯的同系物的实验设计,要考虑物理性质差异、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等。只有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应用知识的能力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志高:培养创造性思维 引导研究性学习,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